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17
发布时间:2024-11-22 02:03:48作者:心经全文网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一、什么叫度众生?度众生者,实无众生可度,是名度众生。如何理解这个无?如何理解这个“自”度?如何理解菩萨的无众生可度?
如何理解这个无?如果觉得有众生可度,或者觉得自己在度众生,是为有我相、有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本身就不解第一义谛,如何能够度众生呢?是谓无众生可度。众生本来即是佛,最多是未觉之佛,觉如不觉只在迷悟,心佛众生体无差别,众生只是个分别相而已,其背后的实体其实是真如本性的佛,其佛性始终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众生各有其因缘,因缘只是个暂时的相而已,因缘生相不能遮灭其佛性也。
如何理解这个“自”?自者自度,度我相,人相;无众生相,所谓一度一切度,无众生的分别,无众生因缘相的分别,得平等性智,是谓度自性众生。自性众生度尽,则一切众生度尽。
如何理解菩萨的无众生可度?菩萨者深入众生心中,行四无量心,六度万行,无非是佛自性中本来的圆满妙德,菩萨将“救济众生”当作是供养诸佛,不看作是“救济”,也不看作是“度众生想”,无众生也。是谓菩萨。菩萨视“救济众生”与供养诸佛无二无别本来一体。是以菩萨无我人众生寿者相,处在第一义谛。每天站在大街上,觉了每一个众生都是圆满的,无众生可得,全妄即真,都是实相;方便修习善语,看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的示现,独我自己是凡夫。这个实相的体无所执故,所以你买菜,你走路,信众生体只有唯一心显,哪有众生可得呢?你给别人交流,是佛的事情,给你自己没有关系,哪有什么众生可度呢?度众生是佛的事情,“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给我们有什么关系呢?一切全是阿弥陀佛的安排。无来也无去。
二、六度的体是什么?六度的妙用何在?
六度是我们本性本来具足的,不来自于外,不是硬性要求自己做的;是我们本来具足的;其本体即是佛体。
于六度无住(无所住)具有恒沙一般的妙德,种种妙用会现前。
众生即是分别妄心,度众生即是度分别妄心。一念觉,众生度尽。
三、何谓实相?如何理解“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为什么说六道轮回只不过是个幻境?
一切相无所住即实相,一切相不可得故,是为实相。见诸相不可得是谓见非相。一切相不可得故,是以不住一切相。无相而住。则见如来。了知实相即为解脱。
六道轮回不过是个迷惑的相而已,如梦如幻如化,是贪嗔痴的一种幻境(完全是一种幻境:是你贪嗔痴的一个因和果产生的一个体。),沉迷其中,一定不能自拨。若见六道轮回之“非相”,则见如来。
四、生老病死的体相各是何?何谓肉身?一念觉的功德有多大?
生老病死皆不过是相而已,是妄体而已;妄体无性故,他就产生种种变化,亦是不可得也。现下的生老病死不过是点习气而已。何必让这点习气牵着自己一直打转转呢?
从时间上看:昨天今天明天,无一天不在变化;从空间上看:生老病死无一处不在变化,因一直变幻不定故,故不可住。不可住者,没有性体;
那么我们看到的肉身是什么呢?肉身只有二个体:一个是觉性,一个是闻性;我们的觉性一念觉悟的功德有多大?无量无边。我们的觉性不可思议。一念迷悟产生重大的因果。六道轮回全看一念善恶,你觉性中善能把嗔恨心化为勿有,变成吉祥;如果觉性没有觉悟,一念嗔恨心就可以堕到地狱。反之一念善可以到天堂,证明我们的念非常的重要。我们这觉性就是佛性,立名为心,并不是身体非常重要。身体上的色香声味触法其实并不重要. 是个妄体,我们经常会认为身体是独立的我存在,(色声香味触法和身体是一体的,都是妄体了不可得,因众生根和尘对立产生妄识,我们的闻性不是妄识的产物,他通过五官而闻,确不是用五官来闻,是由心而闻,心法寂灭的时,就是身心处涅磐的妙境,你的身体是空灵的,色声香味触法都是不起作用的,所以真正对修行而言,色声香味触法皆是妄想妄用妄念而已,并无实义,我们不应该在身体上,在色声香味触法上面下功夫。我们的身体其实离开色声香味触法并无实义,也是妄的,并不是实有,是我们执妄为己有,并专门在色声香味触法上面下功夫。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本身就是妄体;没有真实的体;实相的观照你觉性产生境界是大地无寸土,忽然空掉了,你在买菜啊走路,没有我在买菜走路啊;你这样一观察的时候,诸法实相现前,哪有我在买菜走路,现前妄境无非习气所感。
四、何谓顿渐?为什么说释迦牟尼佛讲金刚经是彻底的大悲心的示现?释迦牟尼佛眼中的“邪道”与我们理解的邪道有何不同?为什么说众生正是你顿悟的本体?
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感应道交。有我、有众生、有法皆非名感应,也很难感应。感应是感应于真如实相;感应于无所作的体.
我讲课并不是要你记住什么东西,只是要你不断的破除你心中的执著,要你感觉到自己不断的在破一个什么东西。我讲一句,你感觉到这个障碍破了,再讲一句,另外一个障碍破了,心中有很多的障碍全部破了,实相慢慢就显现出来了;所以要感受到你有疑惑,把你的疑惑给破掉。所以我讲到什么地方的时候,你立即生起疑惑;然后把你的疑惑给破掉;这叫断疑生信解真空;
没有明道之前的渐修是迷,渐中无顿,渐体全妄,一假全假;解真如实相者,顿中有渐,全渐即顿,顿中有真,一真全真,渐也是真,全性在修,全修即性。性修不二。顿渐一如。如果你把顿和修分开来了,独立出来有对待了,哪就错了。如果你修里面没有顿;你的修就是迷惑的,没有真如实相;渐修,是修妄之体;因有执妄不能脱离生死,所以六道轮回;
所以我们要知道顿法的当下一念觉明,不可思议的境界就会现前。渐法就不一样了,如果要通过念经、打座、静心、持咒;四禅八定等等不断的往上修,渐是不断的从因地开始修;所有的渐教都是方便诱导。我们安住方便,不求真实;顿是一念觉如实相相应,然后修渐无非修除习气,习气也是妄体了不可得,一切法不执就可以了,不执为渐,实相为顿,假立名顿渐!有渐无顿,有顿无渐都是错误的;不合大乘教义;顿而无渐是邪见;渐的假立是为要了顿悟,顿渐一如;渐而无顿是谓凡夫,有渐无顿者是迷惑的,只是一种方便。就如婆婆拜佛烧香啊,都只是方便而已。释迦牟尼佛讲过:“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是释迦牟尼佛悲心彻底的示现;是叫我们依法不依人啊;我对你再好,拉着你,牵着你,到最后还是替代不了你;释迦牟尼佛讲金刚经,是彻底的大悲心,告诉我们实相,破除我们一切方便妄相,邪道也只是一种方便说,对于一个正觉的人,心中哪还有邪与无邪的分别呢?无非是我们众生执妄不舍,“是人行邪道”者,无非是佛陀彻底的恳切的大悲心的示现;希望我们走出一个执著的法执;走出一个执著的人执。要用深刻的心来感受佛陀所讲的“邪道”的这个理念、这份大慈大悲。顿的当下是不离渐的,舍妄者即全妄即即真;渐是不舍之意,妄了不可得,何来取舍,唯一念悟明真如实相,实相无相,无相即无念,无念者一切法皆是佛法,顿是舍执妄之意,舍妄执即真;舍妄执不舍真境;所以一切法皆是佛法,有一个比丘认为自己悟了,天下皆非了,碗也不洗了,懒得太随意了,一切无所谓了。顿中无渐,顿渐不如。他讲法别人也不爱听,心口不一,顿渐不如,难以服人啊。所以真正佛法应该不会令众生生迷惑;大乘教法圆融含摄一切教法,不令众生生任何迷惑。顿而无渐是邪见,渐而无顿是谓情住。顿而无渐者偏空,渐与顿不相应故,是断见,跟菩萨道不能相应;一切法不管,住在顿里面;这叫偏空,叫断见,非顿也,要堕无明的,顿而无渐或渐而无顿都是情见,都是断见。都是边执。现在很多人不悟顿的本体真如实相,在妄执中还确有极好的感觉。
有人听了一些法师的讲法,认为自己已经开悟了;好多人听了后,好象自己开悟了,瞧不起出家人;瞧不起善法,认为都是分别执著妄想;他不知道一切善法的本体就是顿,全渐全顿,一顿全渐;所有渐的体就是一个顿的性呢!顿是性,渐是相啊,性相一如啊;不能将性相拆开来啊;老讲别人着相,对于一个觉明不着相的人来讲,哪有天天看着别人着不着相呢?你跟众生心不相应,跟佛心不相应,开的是哪门子悟呢?
所以金刚经中讲:众生非众生,是名众生,说明众生都是佛。当你真正体悟这一点的一刹那时间,所有众生都是你顿悟的本体;如果你不了解这个体都是属于邪妄见范围之内。跟众生心与佛心不能相应者。
为什么做善事不执著,更能得大功德呢?你对众生不起妄见分别执著的时候,那是非常慈爱的;你执著的时候是非常的痛苦的;你的不执著恰恰是大悲心的体现;是平等心的示现;不执著所以有大功德的显现。大度量的显现。执著了,是小心量的显现。不执著得大善,执著得小善;不执著得大善者,得体大也,体相一如;执著得小善者,得体小也。变成邪见、断见、空见,与实相不能相应;与佛心不能相应,与众生心也不相应。故而功德极小也。越是离相,一切相会更加圆满;当我对别人产生烦恼的时候,我就问自己难道还有分别相吗?当我没有分别相的时候,我发现我就没有烦恼,而且会非常喜欢他。对他好的时候,正好是无分别相的时候。不喜欢哪个人,是由于执著在哪个方面;并不是哪个人有个不喜欢;当我去除分别相无执著的时候,对他可以非常的喜欢。对一切善人恶人都会喜欢的。因为无分别时候,对社会上是非常圆融的;真如在生死当中,离开生死无真如可得。离开真如也没有生死可得、涅磐生死、真如实相是一体不二的。往生是我们的实相往生,不是肉体往生。
六、何谓别圆之教?为什么菩萨救济众生就是供养诸佛?菩萨如何将诸佛的果德植入众生心中?
有别而无圆,上不能圆成佛道;圆教是讲佛果;圆而无别,下不能化度十方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上可供养十方诸佛,下可化十方众生;别是代表愿,地藏菩萨发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跟我们成佛有何违背呢?又有发愿“我早成佛,然后再广度众生”。这其中互相是不是有所违背呢?成佛与度众生没有障碍。愿而无愿,无愿而愿;心地即是十方诸佛,十方诸佛是菩萨上供的体,下化众生是菩萨大悲的体,对上是智,对下是悲,叫悲智同体,悲智双运。中间无所得故,叫别教。菩萨以诸佛为身,以众生为心,把众生心变成自己的心。把众生体作六度万行,圆满功德,为什么要回向功德呢?把众生之心修成诸佛之果,所以看到众生就是见到诸佛圆满报身,救济众生就是供养诸佛;他带着佛陀的果德进入到众生的心中去,佛陀的果德他已经全部具足了,他把诸佛陀的果德全部印到众生心中去。众生的心就是佛陀的果,理事圆融,因果同时。所以菩萨是没有众生可度,菩萨以诸佛果德而自庄严;无一念不去成佛,无一念不在度众生。菩萨各有大愿,佛国是一,但别愿有无量;披弘誓铠而自庄严(以阿弥陀佛的弘世功德来庄严自己),没有哪个菩萨不以佛陀的功德而自庄严。不到众生心中去,佛果怎么现前呢?如何成就布施等六度波罗蜜呢?必须到众生心中去建立,教众生持戒、布施、赞美、修诸善法等等都是以佛功德庄严佛土,供养诸佛。一切法都是为了供养诸佛。
众生是菩萨供养诸佛之法,法本是诸佛果海,供养诸佛就是众生之因,众生的果就是十方诸佛,诸佛之因就是十方众生,所以菩萨见到众生就是见到诸佛妙用,菩萨要见诸佛必须要入众生功德海中;菩萨见众生无众生可得;因见到的是佛果,不是什么众生。所以看此世界尽庄严故。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自庄严了。连我们在这里都可以看到菩萨庄严的体,没有证量,我们用逻辑,用思维;可以辨别出来;何况菩萨现量所证呢?有别而无圆者是虚妄,圆是会于佛乘,别是会于众生;上供诸佛,下化众生正是别圆之法。金刚经圆摄一切教法,不可思议。一切法门无不从此出。南摩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