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国人对佛教误解有多深

发布时间:2024-08-27 02:04:44作者:心经全文网
国人对佛教误解有多深

现在在中国谈起佛教,常常会受到别样的眼光。反应常常会是“那是迷信”、“太消极”,“太保守”.把佛教作为智慧之学,最起码作为哲学思想来看的,真是少得可怜。

智慧的佛教,教人获得心灵自在的佛教,教人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佛教,如何落到这步尴尬境地?中国社会对佛教的误解,竟是如此之深!

把佛教看成消极的,会说佛教提倡“四大皆空”。这是误解佛教中“空”的含义。佛教所谓的“空”,其实并非“空空如也”的意思。其一意思是指世上没有实在的永恒不变的东西,所谓的缘聚缘散。这不是客观实相吗?除非不愿意承认客观的人,才会说这是消极。

另外,佛教的“空”,其实含藏“有”,所谓的“真空妙有”"大空大有""空有不二"。如同宇宙之空旷,才有星河之灿烂。也犹如越虚心的人才会学到越多的东西。这样的“空”,不知道为何被理解为“消极”呢?

一些人因为生活的挫折,心灰意冷,于是想到逃避想到了出家做和尚。这于是又被看作佛教是“消极”的一个“罪证”。你可以到山里到寺院里出家去图清净,但那并不是佛教的真正精神。

实际上,真正的“出家”有着无比积极的意义。出家的僧人担负着传承佛法、帮助天下人破除烦恼的责任。成为和尚住进庙里,是因为可以心无旁骛地真参实悟,学到真本事,最后是需要把佛法普及开来的。就如同埋头做实验,实验成功之后是要用在现实生活造福百姓的。出家的目的是要自觉觉他,自利利他,是"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决不是只求一己清净。

很多人学佛之后就把自己封闭起来了,跟现实生活脱了节。这也是误解为消极的原因。其实,学佛者是不应该脱离生活和本分的工作的。所谓“一切治生产业不离佛法”。做好应该该做的事,是学佛的人最起码的条件。

也有许多佛教人士,因循守旧,不能跟上时代精神,不努力学习新的知识。通常看到学佛者,无论见到什么人,都是一口说了千百年的佛话,难怪要造成人们反感。前一段有僧人学习MBA被当作新闻。这反应着对佛教的误解。僧人们学习现代社会的知识,应该是分内之事而不是“另类”。比如有一些僧人建立博客跟人们交流佛教,这是完全应该的事。当然值得鼓励。六祖慧能说:“无边法门誓愿学”,现代的各种知识,难道不就是僧人们该学的法门吗?

在救助社会贫苦方面,中国佛教界也比较少见到行动。能见到的是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寺院都在努力获得资金,建造富丽堂皇的各种大殿。这倒真跟许多或富或穷的地方大建豪华办公楼的现象有得一比。建设当然是需要的。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如果把多一些资金用在救助社会苦难上,应该更能实践佛教的精神吧。

又有一些人说,推崇佛教的国家都很落后。那请看中国历史。唐代佛教发达,正是兴盛朝代;宋代有深厚的禅文化的底蕴,你看那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和谐富裕的气象。

又有人误认为,学佛就要吃素。释迦牟尼从来没有说过学佛要吃素。

也不知为什么许多人一想到学佛,就把吃素联系在了一起。吃素值得提倡,你尽可以吃素,可是那跟佛教的真正精神没有关联。实际上,随着修习佛教的深入,因为身体的清净,的确会自动自愿地少吃荤多吃素,但那不是一种强迫而为。

又有说佛教跟科学研究有矛盾。干脆就抬出爱因斯坦的话来解释吧。他说:“如果有任何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所有误解中最大的误解,是认为学佛就是信佛,把释迦牟尼当作神而不是人来看。常常一谈到佛,别人都会问:“你信佛?”真正学佛者,贵在真参实悟。未加求证就信的,并非真正的信。你完全可以就这样去信,但这不是释迦牟尼倡导的精神。

释迦牟尼不知有多少次告诉跟他学习的人,要独立求证不要盲从他。他儿子罗睺罗不好好参学,说爸爸你保佑我不行了吗?释迦回答:“吾尚不能自保,何能保汝?”意思是,我都不能保自己,怎么能保护你呢?你自己好自为之,自求智慧解脱吧。德国的尼采了解佛教的精神,他说:“佛教是历史上唯一真正实证的宗教。”释迦牟尼是一个大教育家,是一个心灵解放的导师,是一个觉悟的人,他不是神。

博大又精微的佛教被误解得太深。难以尽言。有多少积非成是的东西,就需要多少的智慧来正本清源。还原一个真正的佛教精神,需要多少慧眼,多少慧力,需要摈弃多少迷信,放下多少宗教情绪!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