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佛学文化:禅,皈依,戒,因缘诠释,学佛并非只为求神,更为渡己

发布时间:2024-01-05 02:00:40作者:心经全文网
佛学文化:禅,皈依,戒,因缘诠释,学佛并非只为求神,更为渡己

佛教的文化多种多样,而越是走进佛学,越发觉深不可测,今天就为大家揭秘佛教文化:何谓禅,何谓戒,何谓因缘,什么是皈依,这里给你答案:

禅禅即禅定、静虑之意。令心专注于一对象、而达到不散乱之精神作用,或即指其凝然寂静之状态。反之,心散乱不止之状态,则称为散,二者合称定散。

《六祖坛经》云:“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不乱者,是真定也。外离相为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于念念中,自見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禅可分为五种,称之为五位禅,分别是凡夫禅、外道禅、小乘禅、大乘禅和最上乘禅。

皈依皈依是指身心归向它、依靠它。皈依三宝的人是佛教徒或称佛弟子。“皈依”也可以写成“归依”,“皈”与“归”的读音和意义相同。

皈依是佛教徒的基础入门。所谓内道、外道的差别在于有无皈依三宝。皈依为皈投或依靠之意,也就是希望投靠三宝的力量而得到保护与解脱。三宝指佛、法、僧,佛为觉悟者,法为教义,僧为延续佛的慧命者。

皈依因心态的不同可分为上、中、下三士道。下土道的皈依心态,是为自己能从三恶道及今生所有的痛苦与死亡的恐惧中得到保护与解脱。中土道的皈依是指声闻众与阿罗汉们的皈依心态而言,他们的心态是为自己今生能自六道轮回的痛苦中解脱、得到安乐而求皈依。上土道的飯依在心态上,不但自己要求解脱,而且是为了利益所有一切众生而皈依。

戒指戒律,即防止行为、语言、思想三方面的过失。由于大小乘的不同,其戒律也有所不同。另外对出家的僧侣和在家的居士也有所区别。例如小乘有五戒、八戒、二百五十戒等;大乘有三聚净戒、十重四十八轻戒等。小乘五戒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

八戒为:在五戒外另加卧高广大床、花鬘璎珞、歌舞戏乐。

二百五十戒:即二百五十项应戒的言行细目,合并为五项时,称五篇门。大乘三聚净戒为: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十重禁戒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说过罪、自赞毁他、悭、瞋、谤三宝。四十八轻戒为:不敬师长、不举教忏、背正向邪、不瞻病苦等四十八项具体戒条。

因缘因与缘的并称,唯识宗所立四缘之一。因,指引生结果的直接内在原因:缘,指由外来相助的间接原因。依此,因缘又有内因外缘、亲因疏缘之称。广义而言,因即意谓因与缘,包含内因与外缘。一切万有,皆由因缘之聚散而生灭,称为因缘生、缘生、缘起。

因此,由因缘生灭的一切法,称为因缘生灭法;而由因与缘和合所产生的结果,称为因缘和合。一切万有皆由因缘和合而假生,无有自性,此即”“缘起性空”"之理。

若以烦恼为因,以业为缘,能招感迷界之果;以智为因,以定为缘,则能招感悟界之果。因缘,又名亲因缘,是一切法生起的主要条件,事实上就是第八阿赖耶识中,能生起现行果法的种子。

好了,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佛学中的以上4个小百科,希望大家喜欢。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