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您皈依了吗?

发布时间:2025-01-05 02:03:50作者:心经全文网
您皈依了吗?

您皈依了吗?

佛经有一个故事是说一大金翅鸟(一大金翅鸟一天可吃到500小龙), 有天大金翅鸟抓到一小龙,可怎吞也吞不下, 小龙告大金翅鸟说,我是受过皈依的佛弟子,所以你是吞不下的 可见小龙己受到三宝的保护!您皈依了吗?也許您想皈依可是一直没有因緣!

再说个故事

忉利天有一天子,因快死而愁忧呻吟,他的父亲释提桓为儿子说, 说:「一切恩爱皆有别离。」 天子说:「怎么可能不怀忧,今后天宫种种五欲都没有了,命终即生罗阅城猪胎,所食者是粪,后又为屠脍所杀,我今天用神通见此事所以心怀愁忧。」

释提桓因又说:「你赶快归命(依)佛法僧吧,佛曾说过「诸有归命佛不趣三恶道,受福天人间后逮涅槃界」

天子便就地跪着合掌作是言「世尊一切智,能彻视看见到我,愿见救济我,我今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

,天子用神通便见生于罗阅祇城第一长者家,遂不处猪胎了,非常欢喜不能自胜。

(出增一阿含)

我们可以先學忉利天子的自行皈依,這樣己具足皈依三宝,如果不放心的話,它日有机再到寺里作一次皈依,才不会失去大利益!

现在我们一起来念以下部分

跪着合掌曰

「世尊一切智,能彻视看见到我,愿见救济我,我今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三遍

看完这篇文章 您就会明白到底什么是皈依!

难得的一篇,平实朴素的语言,却将皈依这些深奥的佛理讲得如此清楚。读来非常受益,转贴分享。

今天来这里的人,有的想皈依三宝,有的想先了解一下佛教,所以在为大家皈依前,我先简单地讲一讲。

我们今天所处的世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物质生活也非常富足,但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看起来并不安乐,因为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丰富的物质生活最多也只能满足人们在感观上的一些需求,根本解决不了人们内心的痛苦。大家主要生活在汉地,这一点比我的体会更深。我们寻遍整个世界,真正能让我们的心得到安乐的只有佛法。

我从小生活在藏地,在我的家乡,藏民们的物质生活与汉地相比非常贫穷,追求富足的生活藏族人与汉族人没什么不一样,但因为那里的人们信仰佛教,由于佛法的加持,藏民们的生活虽然贫困,但每一个人的心都非常安乐。在夏季,当你走在美丽的草原上,到处都能看到藏民们自发地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无比快乐,而在其它地方根本看不到这样的景象。比如你站在一座城市的街头,除了看到一个个匆匆忙忙的身影,很难看到人们会有发自内心的欢笑。几年前我来汉地时就听说过一种叫抑郁症的病,弟子们给我解释了很长时间我才明白,因为在藏地我从来没有听到过这种病。近年我还听说汉地和国外每年都会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自杀,这个世界上不怕死的人可能一个也没有,但以自杀的方式来摆脱现世的痛苦,可以看出人们心里承受着怎样的痛苦!而在藏地这种现象以前也没有听说过,我想这与藏民族全民信仰佛教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希望大家不管是不是信仰佛教,为了能让自己的心获得暂时与究竟的安乐,最终得到真正的解脱,应该了解一下佛教。

佛教绝不是象有的人所讲是迷信的、虚幻不实的。恰恰相反,由于佛陀的无量悲心与深广智慧,使得佛陀传承下来的教法对所有的众生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特别是在我们面对生死的时候。一个人如果没有学习佛法,不管是多么富有,也不管有怎样显赫地位,这些在生死关头,都不会让你得到真实的利益。前几天一个在国外留学的女孩来见我,她今年只有十七岁,听她讲她国外的一个同学的父亲是一个在世界上非常有地位和声望的人,家中也很富有,吃穿住用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不久前这个同学的父亲被检查出患有白血病,他们全家人非常难过,尤其是病人本人,终日生活在死亡的阴影里,极度恐惧,痛苦不堪。此时此刻,他一生所积累下的所有金钱、地位不但不会让他的痛苦有丝毫的减轻,反而因为执着的原因,更增加了痛苦。看到这些,这个十七岁的女孩深有感触,她和我讲道:一个人将财富与地位当做自己人生的目标,但当他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财富与地位不会有一丝的利益,所以她将来绝不会像她的同辈人一样拼尽全力去追求金钱、地位,而要回国过简单的生活,努力地修学佛法,寻求真正的解脱。这个在国外留学的女孩自己的家庭条件也非常好,成长一帆风顺,但她在这个年龄就能对人生有这样的感悟让我十分吃惊。我们今天在座的都是成年人,阅历比这女孩要多很多,就更应该知道如何取舍。的确,一个人用一生去追求的财富、地位,在生死关头远不如一句观音菩萨心咒更有加持。

一个人如果真正将佛法做为自己一生的信仰,就会得到上师三宝不可思议的加持,在面对死亡时会非常从容。我在福建有一名弟子,她本人是一个局级干部,几年前皈依后修法非常精进,对三宝的信心也日益增上。前年她被检查出患有癌症,而且是晚期。在生命快要结束的时候,因为佛法的加持,她并没有惊惶失措,而是利用有限的时间把自己的一切安排妥当,包括自己供养的佛像等也全部结缘给了道友,最后她担心自己在弥留之际会神志不清,产生障碍,所以决定不让医生打止痛针,同时嘱咐家人在最后时刻不要让她最执着的外孙出现在她的病床前。家人虽然不信佛教,但还是按照她的要求做了。临终时,她的女儿给我打来电话,说母亲很快不行了,我让女儿将电话放到她的耳边,通过电话为她念诵了破瓦法和佛菩萨的名号,大约三十分钟后,家人看见她双手合十,表情安祥,顺利往生。见此情景,她本不信佛的女儿、女婿等家人,全对佛法生起了强大的信心,我再次去福建时,全家人都皈依了三宝,和她一样也成为了虔诚的佛教徒。我讲这两个故事的目的是想告诉大家,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所有的人都不得不面对死亡,而从这两个人在面对生死时的表现可以看出,佛法真实不虚,佛法的加持不可思议,特别是我们在人生最关键的时候,只有佛法才是我们走向解脱最可靠的津梁。所以为了我们这一世得到真正的安乐,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真心希望大家都能认真地学习佛法。

学习佛法最初应当皈依三宝。有的人讲我只要做到心中有佛就行,没有必要一定皈依。“心中有佛”这很好,也肯定是往昔积累了很多善业的显现,但仅仅心中有佛,还不是真正的佛弟子,比如一个人本来不喝酒、不杀生、不偷盗等,但没有按照仪轨受沙弥戒的话,就得不到沙弥戒的戒体,没有戒体就不能算是真正的沙弥。一样的道理,皈依也要在上师面前按照仪轨受持皈依的戒体,这样才是真正的皈依。

在没有受持皈依戒以前,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得不到皈依的戒体。当年印度的大成就者阿底峡尊者讲道:皈依的戒体是居士戒、菩萨戒和密乘戒的基础(居士戒、菩萨戒、密乘戒也一定要按照仪轨受持),没有皈依戒,所有的戒体都无法得到。没有这些戒体,严格来讲,大多数情况下,就不能修持相应的法门。不修持佛法,根本无法得到解脱。所以如法的皈依是开启一切正法之门。阿底峡尊者还讲道“内外道以皈依别”,尊者来到藏地后,几乎在所有的法会上都要首先宣讲皈依,以至被人们称为“皈依班智达”。阿底峡尊者是印藏公认的持教大德,也是在藏地开创佛法后弘期的领袖,这样的大成就者如此重视皈依,可以看出皈依对于一个学佛人是多么重要。

还有一些人因为担心皈依后会像个出家人一样什么都不能做而不敢皈依,有这种想法的人也是不了解皈依的戒律。皈依的戒律是释迦牟尼佛为了让凡夫人最初能趋入佛法而制定,要求非常简单,也很容易守持,可以说任何一个寻求解脱的人都应该能做到的。皈依的条件最主要的就是对上师三宝生起不退的信心,任何情况下也不舍弃上师与佛法僧三宝,有了这样的信心,就具备了皈依的基本条件,可以皈依。

我们平时所讲的皈依三宝,是指皈依佛、皈依法和皈依僧。皈依佛是将本师释迦牟尼佛以及与释迦牟尼佛一样证得无上正等觉的十方三世诸佛,如阿弥陀佛、药师佛等等作为自己修行路上的唯一导师,除佛陀以外不寻求和皈依其他任何导师。皈依法是将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传承的八万四千法门全部做为自己修学的方法和道路,除此以外不寻求其它的方法和道路。皈依僧是指将释迦牟尼佛教法下的出家人做为自己修行路上的道友,除此以外不寻求其他的道友。具体讲小乘佛法,四人以上的出家人可以称作僧团,大乘佛法将一个开悟的出家人或者开悟的在家人也可以称为僧宝,这都是我们在解脱路上需要皈依的对境。

皈依时如果心里对三宝没有信心,只是形式上磕个头、领个皈依证这还不能算是真正的皈依。比如说全藏族人都信佛,但在藏地没有一个有皈依证。真正的皈依是从自己的内心生起对上师三宝的信心,发愿生生世世皈依上师三宝,即使遇到生命的危险也绝不放弃自己的誓言。有了这样的信心后,还要在上师面前按照皈依的仪轨如法受持皈依戒律后,才是真正的皈依。

皈依后就应该开始修持佛法,修持佛法时,首先应当生起出离心。出离心是对六道当中所有的享受与安乐,没有任何的需求与贪恋之心,唯一寻求解脱出离,这非常重要,没有出离心,今天可能修一修,明天也许就不修了,以后怎样更加难说,这样的人很难得到解脱。

生起出离心后如果能像密勒日巴尊者那样将世俗的事全放下一心修法是最好的,但一般人很难做到,不仅是在家人,就是一般出家人做到这一点也是很困难的。如果无法将世俗的事全部放下,也一定要将解脱做为自己人生的最终目标,然后一步一步地修行,这样坚持下去,对世间的执着就会慢慢减轻,最终得到解脱。比如我们去拉萨,第一一定要将到达拉萨作为最终目标,然后一步步向着拉萨前进,不管遇到任何违缘,也不改变发心,这样总有一天我们会到达拉萨。相反,如果一个人把升官发财当做自己的最终目标,不管你表面上修持什么法,解脱肯定是没有希望的。所以确定自己人生的最终目标非常重要。

在生起出离心后,还应该在出离心的基础上生起菩提心,菩提心是指在皈依时不能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解脱和安乐,而是应该发愿为了所有众生成就佛果而皈依三宝、修持佛法。菩提心是我们成就佛果的因,没有菩提心就不会成佛。发心时心里发愿我要为所有众生成佛而修持佛法,在发了这个愿以后一定要不断地修持菩提心,训练自己。刚进入佛门的人可能立即就生起菩提心很困难,可以从自己的家人、朋友开始修持菩提心与慈悲心;然后慢慢地推及到普通的与自己无关的人,对他们也生起菩提心与慈悲心;最后要对伤害过自己的敌人也修持菩提心与慈悲心,这样一步步修行,最终自己的相续中肯定会生起菩提心。如果我们能在菩提心的摄持下修持,那么我们所做的一切善根全都会成为我们成佛的种子。

出离心、菩提心是我们在皈依时一定要具备的发心,如果皈依时你发心为了自己今生的财富圆满、家庭和睦、事业顺利而皈依,这样的发心已经偏离了皈依和学佛的正道。正因为出离心、菩提心非常重要,被誉为雪域真正文殊菩萨的宗喀巴大师也在著名的《三主要道》中宣讲了成就佛果需要具备的最主要的三个条件是出离心、菩提心与无二智慧。宗喀巴大师的教言也告诉我们出离心、菩提心对于我们成佛是多么的重要!

大家皈依了上师三宝后,就成为了佛菩萨的弟子,所以我希望你们今后能够做到不杀生。因为杀生与慈悲心、菩提心直接相违。有的人想我们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平等,对待动物就不一定。其实有这样想法的人只是没有经过认真的观察,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动物与我们人相比只是不会讲人的语言而已,它们对于苦乐的感受与我们人没有什么差别,在冷的时候它们会聚在一起取暖,热的时候也会找一个凉快的地方。这些年我在藏地和汉地放生,在屠宰场里看到那些待宰的牛羊,它们看到同类在前面被杀掉时,也预知了自己的命运,此时它们也和人一样会流泪,有的甚至跪下来向人祈求,情景非常可怜。所以认为只是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人与动物不用平等,从佛教的角度来讲还不是真正的平等心。

杀害众生的生命,不但与慈悲心、菩提心相违,而且其果报也非常严重。大圆满祖师华智仁波且曾经讲过“若杀一有情,需偿五百生”。世间人也许认为如果做了违法的事,只要不被发现,就可以逃过法律的制裁,但因果的法则没有这么简单。《百业经》云:“有情之诸业,百劫不坏灭,缘合应际时,其果定成熟”。如果伤害了众生的生命,没有忏悔,这个果报将来肯定有一天会落到你的身上,没有一个人可以逃脱。大家想一想,我们平时可能连一根针扎到身体上都承受不了,到那时怎么忍受?所以为了自利利他,大家今后要尽量避免杀生。

皈依后你们最好能做到吃素,吃素不仅是汉传佛教,也是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共同的法门。在汉地吃素的因缘也非常具足,现代科学也证实了吃素对人的身体有很大益处,佛教也认为吃素的人不但今生健康长寿,对将来的往生也会有很大帮助。如果因为各种原因暂时无法做到,只能吃一些三净肉,三净肉是指没有听到是为自己杀生,没有看到是为自己杀生,没有怀疑是为自己杀生。虽然吃三净肉的果报也很大,但比为自己食用杀生要好很多。

有的人可能习气的原因,每天都要吃肉,这样的人现在就应该开始在每天减少吃肉,比如在每月佛菩萨的节日时吃素,然后在神变月、佛陀转法轮月等时间吃素,最后一步步彻底断除吃肉。减少吃肉,也会救很多众生的生命。这是我对大家的希望。

另外,皈依后大家还要精进地修持佛法,如果皈依后不修持,那你今年什么样,明年还是这样,最后到死亡时也不会有进步的,将来一定会后悔的。有的人讲,这几年我很忙,等将来退休有了时间后再修行,人的生命是非常无常的,不要说退休,就是明年这里的几十个人能不能都在人世也很难讲的。现在不趁着生命自由的时候修行,以后在恶业成熟时还有没有机会修法很难说。几个月前,扎西持林的达森堪布去为一位即将死亡的老人念经加持,看到堪布,这个老年人讲,他现在非常后悔, 因为在年轻时他没能修持佛法,反而造下了很多恶业,现在他已经感受到了无比的痛苦,如果就这样死去,很可能会堕入更加痛苦的恶趣中。这个老人在见到达森堪布时,拼命祈求堪布加持,让他的生命哪怕再延续一年,他保证一年中一定放下所有的世俗事务一心修法,这样他至少可以不堕入恶道。但众生的业力不可思议,在达森堪布回到扎西持林不久,这个老人就去世了。听到这个故事我也感到非常痛心。我想在座的所有人都肯定会面临死亡,我们寻遍整个南瞻部洲,能够让我们今生得到安乐、脱离苦海的只有佛法,现在我们在这一世得遇佛法,一定要好好修持。

最后,我想再讲一件事。就在今天下午,一个没有皈依的人来见我。她对我讲,她本来对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很有信心,也想过皈依三宝,但看到她周围有不少已经皈依的人一边拿着皈依证大讲佛法,一边在平时的为人处事上却做得很差,远远不如一个普通人,看到这些她不想皈依了。我给她解释她所看到的人只是表面上的皈依,没有将佛法融入相续。我想我们佛弟子,在修持佛法时,一定还要注意完善自己的人格,让还没有皈依的人从我们身心的改变上看到佛法的加持和力量,这样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皈依佛门,得到解脱和安乐,佛法也会日益兴盛。否则,别人看到我们表面上虽然在学佛,但在世间人格低劣,也会像这个人一样,会对佛法产生偏见,这样做,我们对不起释迦牟尼佛!

现在我们已经是上师与弟子的关系,作为上师,我对你们没有别的要求,只是希望大家在皈依后,不要因为自己的不如法行为给佛教带来任何损害。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