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做表演展示:没有“功夫”的少林足球
发布时间:2024-06-20 02:02:40作者:心经全文网记者/石爱华图片/刘畅 柴程
?塔沟武校足球队因“少林”二字出名四月底,第二届全国青运会,五人制足球社会俱乐部男子12—13岁组的比赛上,河南塔沟队的右边锋朱星刚补射得分。进球之后,他突然跑到对手的球门前,一抬手,行了个标准的“抱拳礼”,跟对方守门员说了一句“承让”。
这个习武人之间的礼节,在足球场上并没被完全接受,裁判在一旁提醒朱星刚,这个动作过于冒失。在解说员的解读里,男孩的行为则带了几分“挑衅”的意味。
被提醒后,朱星刚吐着舌头回到了自己的位置,河南塔沟队最终以6:2获胜,河南本地媒体报道了这场比赛,标题是:“少林足球”首次亮相全国赛场,杀入青运会四强。
这是河南塔沟队第一次参加官方主办的全国青少年足球赛事,朱星刚所在的这支球队来自河南省青少年少林足球训练基地,踢足球之前,他们是塔沟武术学校的一群“功夫小子”,至今这个基地共有48支各个梯队的球队,1500名球员。
相对于队伍本身,让他们更早为人知的,是“少林足球”的标签。这一度被认为是一种噱头,又或是“空翻射门”一类的表演。
几年来,校方极力想摆脱“少林足球”的标签,他们强调,是在用心的进行足球青训,只是希望将习武之人的“精气神”融入其中。这所脱胎于武校的足球队,也面临着国内足球青训普遍存在的难题,教练员队伍薄弱、缺乏高水平比赛的机会……。
正像赛场上那记“抱拳礼”一样,一支武校足球队的蜕变,也在进行当中。
? 目前塔沟武校的足球队有1500名球员少林,一个地名而已
小球员朱星刚事后说,他那个“抱拳礼”确实是教练安排的一个小战术,希望用这个武术中的动作,去击垮对方门将的心理防线。
朱星刚来自贵州,在他的宿舍里住着六个来自天南海北的室友,这些来自不同省份的孩子,在塔沟武校待了几年后,口音多少带了点河南味儿,对话中时不时蹦出一句“中不中”的询问。
和很多同学一样,朱星刚来塔沟武校的原因是文化课不好,在老家调皮捣蛋,于是被送来学“功夫”,也是约束下心性。朱星刚来的时候只有9岁,正好赶上塔沟武校成立足球训练基地。那时他没料到,第一节武术课学会的“抱拳礼”,日后会用在足球场上。
四五年前,校园足球在全国搞的火热,河南省准备成立一个青年足球训练基地,塔沟武校是被选中的那块“试验田”。
河南省体育局选中了塔沟武校来作足球青训基地,是看中武术学校的孩子身体素质好,能够吃苦耐劳。更重要的是,塔沟武校学生的年纪从六岁到十六岁不等,可以组建完整的梯队。
2016年初,青少年少林足球基地成立不久,国家发改委正式公布了《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发展原则的第一条就提到,足球发展要从娃娃抓起。
青训基地的名称里,赫然带着“少林足球”的字眼,这也成了这支脱胎于武校的足球队最初留给人们的印象。人们一度以为,这只不过是一个炒作的“噱头”。
还有人把“少林足球”与周星驰那部同名电影联系在一起:罗汉拳,七星腿,空翻、回旋踢……很多第一次听说这支球队的人,都会问出类似的问题:“你们的孩子可以空翻射门吗?防守时会叠罗汉吗?”
“其实少林只是个地名而已,并不是说要搞少林功夫足球”,如今学校老师反复强调少林功夫和足球没有关系,但在基地成立之初,教练们确实研究过如何把武术动作融入到足球中去。
朱星刚的带班教练李永攀从武术教练转行做足球,在此之前,他对足球比赛的唯一常识是:足球射入球门就能得分。至于越位、角球、前锋、后卫这些基础名词他都不知道,“当时我自己对于足球也是迷茫的”。培训课上,国家级教练给他讲解战术,李永攀听得云里雾里,感觉这些战术自己永远也用不上。
李永攀记得,在足球队成立之初,很多教练晚饭后会聚在球场上,研究如何把武术动作和足球相结合:比如带球空翻射门、鞭腿开球等等,想到好看的动作,教练就找武术功底扎实的孩子试试,可行的话再在球队里普及。
但这样的尝试很快以失败告终。在足球比赛中,酷炫的动作并不实用。“足球是一项动态的运动,边跑边踢,而武术是相对静态的”。把武术动作融入足球的方法只实践了两个月,学校就改变了思路:要从有武术功底的孩子里挑选专业踢足球的,而不是把会踢球的孩子培养成会武术的。
到如今,武术动作和足球的结合只被保留在了表演项目里,李永攀说,在去年登封市举办的武术节上,“功夫足球”作为一个表演项目向大家展示,“目的是向大家宣传足球和武术”。
? 朱星刚在这里学会了照顾自己受挫的武人
朱星刚报名参加足球班的时候,班上一起报名的有六个同学,四个被选上了。孩子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正在开始一场声势浩大的“校园足球”运动。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有人是觉得足球有趣,有人是因为练武术太苦。
塔沟武校的足球班有一套选拔标准,孩子的年龄一搬卡在6岁到10岁之间,其次要选择真正热爱足球的孩子,老师有时候要通过观察孩子的反应来判断是否真的有兴趣,其次才是体能、协调力的考核。有些孩子主观上愿意学习足球,通过考核后家长并不同意,认为足球没有武术发展好,这种情况学校会尊重家长的意见。
2016年夏天,塔沟武校终于把一块武术训练场改造成了专业足球场,这块球场也是目前学校里唯一的足球场地,四十多支队伍、1500名小球员轮流使用。
场地有了,从武术到足球的转型又遇到了新问题,学校招不到好的专业教练。
塔沟武校全封闭,接近于军事化管理。带班教练要和小球员同吃同住,每天清晨五点半,学校里就会拉响起床的号子,孩子们的棉被要叠成“豆腐块”才能出门。严苛的管理同时也限制了教练的自由,加之塔沟武校位于少室山旁,地理位置偏远,很少有优秀的专业足球教练愿意来这里执教。
塔沟学校里大多数老师,都是这里毕业的学生,现在有三十多个足球带班教练是从武术专业转过来的。
“我们确实不专业,但是我们能吃苦”,李永攀2017年才开始转作足球教练。29岁的他也是在塔沟武校成长起来的,2003年,15岁的李永攀来到这里学习武术,主攻散打专业,2008年毕业后选择留校任教,期间一直教武术的套路课程。
李永攀一度觉得,习武出身的人做足球很简单。过往的荣誉给了他这样的自信,以武术运动员出去参加比赛时,团体冠军几乎被塔沟武校包揽。
李永攀执教足球之前,连一场正规的足球比赛都没踢过。但他一次就考上了D级教练员证书。考证的时候,比学生时代文化课还耗费精力,除了理论考试,还有实践考核。
“体力好”、“愿意拼”的武术精神被李永攀视作自己球队的法宝。去年,他第一次带队与郑州一所学校踢十一人制的交流赛,开赛前,他和球员都很自信能拿下比赛。“放眼一看,我们孩子的气势和精神头就比对手强”,由于平常学校管理严格,跑操和练武的时候都会喊口号,孩子们在足球场上的口号也比对手高一个调门。
结果是残酷的,单靠气势,远不足以赢下一场比赛,他们2:4输给了对手。武术带给李永攀的骄傲在足球场上受挫,那场比赛之后,李永攀才真正从心理上完成从武术教练到足球教练的转换,“足球光靠拼是不行的,得有技术、战术和配合。”
回到宿舍,李永攀察觉到孩子们有点沮丧,他和孩子们商量,每天提前半小时上课,练习配合、战术。三十多个孩子没有一个有怨言。
李永攀也让自己理智的看待“输赢”。以往,他都鼓励孩子一定拿下比赛,现在尽量引导孩子正确对待胜负,“该赢的不能输,如果技不如人,那就练”。
? 外教负责人保罗武校里的葡萄牙人
为了增加学校整体的足球水平,塔沟武校花重金从国外请来外教,第一批来自西班牙的外教在去年合同到期。今年,他们在省体育局的推荐下,请来了六名葡萄牙教练。
邀请外教的过程充满曲折,这些葡萄牙教练从没来过中国,对生活条件比较担心。
在武校,中国的带班老师需要和学生同吃同住,睡上下铺,为了防止颈椎出问题,甚至不配枕头。比较起来,有独立空间的外教宿舍已经好很多。但对方看过照片之后,仍不满意。学校重新装修了宿舍之后,外教们才放心来到中国,现在外教的饮食也由专人负责。
校方承认,外教的水平确实比本校的教练专业很多,针对每个位置,都有专门的教练。室外的训练课,中国带班教练们主要负责配合外教,一边教一边跟外教学习,每个月,学校还会让外教组织考核,提升中国教练的水平。
这支外教队伍的负责人叫保罗,已经从事足球青训20年,还曾在葡萄牙职业队里任教。他9岁的孩子也在葡萄牙踢球,中国孩子很喜欢和他互动,常有好奇的学生跑过来要求和他击掌。
保罗也发现武术学校的孩子体力好,很能吃苦。在葡萄牙,天气也很热,室外训练一般会被安排在晚上,但由于塔沟武校没有室内场地,每天下午三点开始,孩子们就要在烈日下练习。
保罗认为,功夫和足球最大的区别在于,功夫更倾向于一个人的运动,通过重复训练可以快速提高水平,而足球是一个充满变数的集体运动,需要时刻进行思考和决策,“目前中国孩子虽然已经开始接触足球,但还没有完全理解足球”。
在保罗看来,中国青少年足球最缺乏的是实战经验。在欧洲,一个孩子每年可以参加40场专业级别的比赛,中国每年可能只有4、5场。
对于比赛少的现状,校方也表达了无奈。学校老师介绍,相对来说,青少年足球起步晚,普遍水平偏低,很多青少年队伍都只是业余水平,即使增加了比赛次数,也没法和欧洲比赛的水准相提并论。
虽然功夫和足球的直接联系不大,但塔沟武校依然坚持,让足球队的孩子们也进行武术训练。由于训练强度大,孩子们体力消耗也大,出去比赛时,老师发现,队员们比外面的同龄孩子精瘦一圈,因此足球班的午饭还有了额外的牛奶和鸡蛋。
“少林足球”标签带来的困扰仍在继续,有网友在评论中说他们“不务正业”,也有人认为他们是在以少林的名义吸引眼球。最近几年,学校努力避免足球队在公开场合提及少林、功夫这样的字眼。采访中,校方重复过多次,“少林就是个地名,来过的人都知道,我们是在认真做青训”。
球场上,有的对手也会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这只“少林足球队”,朱星刚曾看到对手的教练提醒裁判,“他们是练武的,动作大,你们盯严一点”。在洗手间里,也有球员讨论塔沟足球队时说,“他们练武的,离他们远一点”。
? 塔沟武校目前有一块专业场地未来的路
在这届全国青运会上,朱星刚所在的球队最终止步前四,最后的半决赛,塔沟队在上半场3:0领先的情况下被对手追平,加时赛中被反超淘汰。
这是朱星刚参加过最大型的比赛,第四名的成绩被印成宣传海报,张贴在学校球场门口的宣传栏里。接下来,塔沟足球队其他组别的比赛也将在二青会上亮相。
5月下旬,朱星刚所在的队伍给即将出征的12岁女子球队当陪练,四十分钟,男队破门十几次,女生门将被他们踢哭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朱星刚将逐渐改踢十一人制的比赛,他的场上位置将要后撤到后腰,但朱星刚更喜欢往前冲、带球射门的感觉,他最喜欢的球员是踢前锋的武磊。
目前塔沟武校里进行足球训练的球队有1500人,全部成为职业球员的可能性不大,学校尽可能把资质好的孩子往更高的平台上推荐。
寒假过后,朱星刚和另外三个小球员到湖北参加了青少年国家队的选拔赛,四人悻悻而归,没有一个被挑上,“那时候刚回学校,状态不好”。与他们竞争的都是从五六岁开始练球的孩子,相比起来他们的技术还显得稚嫩。
在塔沟武校的规划中,足球项目的队员出路一般有三种,资质好的孩子将来被培养成职业球员,一些想要进修的孩子,可以选择到体育学院里读书。没有成为职业球员的孩子,将来也可以像李永攀那样,选择留在学校里当足球教练。
塔沟武校每年只放一次寒假,只有在春节,朱星刚才能跟家人团聚一次,睡不着的时候朱星刚也会想家。刚来武校时,睡在他上铺的男孩因为想家躲在被窝里哭,口水沿着床缝滴到了朱星刚的脸上。
平时,朱星刚很少跟父母打电话,偶尔的联系,那头的母亲也会看穿他的心思:“缺多少钱,我给你打过去。”每月三百块钱的生活费足够朱星刚在学校里买零食,需要钱的时候,多半是受伤看病。
朱星刚虽然去了足球班,但每年春节回家,亲戚们还是喜欢看他表演武术。只要能继续奔跑在绿茵场上,这些男孩们也都习惯了,人们依然把他们和功夫联系在一起。有时候打完比赛,进行才艺展示,主办方还会请他们表演一套少林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