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万行大和尚:学佛必须看清自己的起心动念

发布时间:2024-11-28 02:05:10作者:心经全文网
万行大和尚:学佛必须看清自己的起心动念

学佛修道、出家,这确实要看“命”。你命里面有出家的“命”,出家就会觉得很轻松,不会觉得是在受苦。没有出家的命,甚至没有学佛的命,如果学了佛,出了家,就会觉得是一种痛苦。譬如说,从命理上来讲,命里占了辰、戌、丑、未这四个时辰,出家是最好的。因为这四个时辰里出生的人,在他的本性里就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相反,他觉得孤独和寂寞是享受!而人多、热闹、事情多,他觉得是一种痛苦。就拿我个人来讲,我是上午辰时出生的,这个时辰出生的人,命里孤独。如果我是一个俗家人,命里面就会犯孤;如果我出家了,就不会感到(出家生活)是一种孤独。反而觉得是一种清福、一种享受。如果不是这个时辰出生的,譬如说是子、午、卯、酉,或者是寅、申、巳、亥这八个时辰出生的人,你让他一个人关起门来待在屋子里,他觉得是一种痛苦。而辰、戌、丑、未这四个时辰出生的人,真正自由自在的时候,恰恰是一个人独处的时候!

如果你们懂得这套学问的话,你去看一下学佛的人,几乎百分之九十都是这四个时辰出生的。也并不是说不是这四个时辰出生的人不能出家,寺院里也有许多出家人喜欢串寮,喜欢几个人在一起热热闹闹。他不是这四个时辰出生的,他还是耐不了孤独和寂寞,学佛修道他一个人也难以支持,也必须找个伙伴。要是有几个人在一起,他就不觉得孤独。

你们看有的出家人他不喜欢串寮房、不喜欢和周围的人接触,甚至两个人他都嫌多,就喜欢一个人独处!为什么他不觉得孤独,反而是一种享受呢?为什么有的人一个人独处就觉得恐惧难受?

学佛,一是要耐得了孤独寂寞,二是要有毅力才行。

那个洞里的小沙弥怎么样了?是不是想出来?(象道师:没有,……)他写申请闭关二十年,我还没批他呢!有好几个申请三年,结果都是几个月跑出来。因为闭关实际和他想象的不一样。你没有入门,功夫用不上,待在洞里面、房间里面,整天打妄想。你必须随时能够进入状态,把自己封在一个屋子里,才不会感觉到自己是被封起来了。

至于小官你的情况,你如果认为你以前出家了以后,又脱掉僧装,穿着俗装,你认为有必要重新剃度,十九(六月十九)就给你落发;你要是认为没有必要,可以直接穿僧装。(官:我做“当家”管不了。)你不是干得挺好吗?(官:敲、打、唱、念也不会。)这不要你管,佛事由继广管。(官:自己干不了。)这个寺庙管理,每个人都要轮流一遍!不会也要学着管,实际上我也不会管,我也是硬着头皮在学着管。这几天我天天跑县政府,跟政府打交道,我怎么会呢?不会也要学着会。要做事情,哪里有天生就会的?不都是慢慢学会的?越是不学越不会,做多了、学多了自然就会总结出一套经验。(官:我做了几天了,……)几天不行!顿汉做了一年了。

学佛的人都怕麻烦,我说过:怕麻烦最好不要学佛。如果你不学佛,自己怎么“想”,就让它怎么想;自己怎么做,就让它怎么做。学佛了,你就要知道你所想的、所做的。甚至“想”,不能让它想;做,更不能让它做!内心每一个起心动念都要觉察到。这是多么细心的工作?大家都愿意去做;可是世间上的事比学佛简单多了,大家反而不愿意做。哪里有这个道理?简单的不会做,会去做烦琐的事情!

你把僧装脱掉以后,穿俗家装这几年有什么感受?(官:挺自在!)你的感受是真实的!我也有这个感受。因为我感觉到自己做不到佛门里规定的这些,所以穿这身僧装感觉到很沉重、很难受。如果我穿一身俗装,我怎么想就怎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可我穿着僧装就不能这样想、这样做!而且还要把这身僧装穿好,穿不好就有愧于这身僧装。

你们穿着僧装,是否感觉到走到大街上人家都在看着你?你如果不是穿着僧装,谁会去注意你?穿着这身僧装,走到哪里,人家都把你当师父恭敬、当活佛把你捧起来,真话听不到、真事见不到。我们出家人常说:“恭敬僧宝”,我们作为一个“僧宝”做得到位吗?根本就不到位。

你们是否记得我的一个同学?你们都说他神神经经、疯疯癫癫的,他就是出家几年后,觉得到哪里都接受供养,自己又没修行好。结果他就把僧装脱掉了,穿了五、六年的俗家装了。他感觉到以这种方式锻炼自己来得更快!他穿着僧装,好多人都不跟他计较、让他几分,甚至把他恭维起来。他这种胆量、勇气,我还是很佩服的。这种做法,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去做的。

每一种选择都需要胆量和勇气!就拿小官来讲,你现在不穿出家衣服,谁把你当师父看?谁会向你鞠躬、谁会向你顶礼?大家根本没把你当作一回事!如果你把僧装一穿,马上又成了“师父”了,大家见了你都会向你合掌、向你鞠躬了。那么事实上你前后是否变了一个人呢?只不过外表有点区别而已。

一个真正学佛的人,要看好自己内在的起心动念。

在座的出家人,是否问过自己:如果我们把出家衣服脱掉,到社会上去做事情,和我们现在穿着这身衣服到社会上做事情,会有什么样的区别呢?我想每个人心里都非常清楚。那个时候才能够看清自己、看清社会。这也是为什么当初释迦牟尼佛让他的弟子穿着“粪扫衣”,出去托钵。

佛当初让这些信众恭敬他身边的“僧宝”,这些僧宝已经是贤圣僧了!而我们现在既非“贤”、也非“圣”,和凡夫根本没有两样。如果说要拿戒律来检点我们自己,哪一条戒律都没有守好!但是造化在造人的时候,生来就是这么怪,眼睛长在自己脸上,偏偏看不见自己而能看见对方。除非你那只无形的眼睛打开以后,才能够看清自己的起心动念、看清自己长得什么样子。什么时候大家修到能够看见自己,这个时候,你不是圣人,也是个贤人了!

他们经常看到俗家的许多男、女老居士,自己省吃简用,买了好多好吃的东西,拿到庙里来供养三宝。我们和他们有什么区别呢?就是因为我们穿了这身衣服,否则的话,他们会这样对待我们吗?如果我们真能做到像佛制定的戒律那样,我们受用他们的东西也就无愧了。问题是我们现在都做不到。对于恭敬我们的人来说,他们同样能够得到福报、能够受用;而对于我们自己来讲,把我们无始以来修的福报都给受用光了!

你们有些出家人也许觉得让小官做“当家”不如法。为什么会不如法?就因为他是个居士?居士管出家人,你们觉得受不了,如果明天我让他换上出家的衣服,那你们就受得了了?当然,大家这样想也很正常。因为你们看不到对方的内心,只能看外表!小官本身出家已经多年了,也在一个庙里管过事情、也闭过关。那么我们仅仅是因为自己是个光脑袋,穿个出家人的衣服,就接受不了他了?无论做什么事情、到任何一个地方,总要合情合理。

像“文革”期间被迫还俗的和尚,在宗教政策恢复以后,有许多人又重新穿上了僧装。这些人里面有好多人又重新剃度、重新受戒;有一部分人没有重新剃度、受戒,而直接穿上僧装。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有的人脱下僧装以后,就按俗人的方式去生活了,没有按戒律要求,这一部分人在宗教政策恢复以后,他穿上僧装就又第二次受了戒。

另外有一部分人他虽然脱下了僧装,但在内心依然按戒律要求自己,这一部分人在宗教政策恢复以后,他又穿起了僧装就没有再去受戒。这两种情况在居士中就曾引起强烈的反响:为什么这个老和尚又重新受戒,那个老和尚就没有重新受戒?这就是因为他们脱下僧装以后,彼此选择了不同的生活。一种完全是俗家的生活,一种是穿着俗家衣服的出家生活!当然这些只能是自己知道。如果小官你认为有必要的话,那么十九就再重新给你剃度。

下边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今天不是新来了几位同修吗?

问:我们能不能见性?

师:太容易了。我可以讲,你们在座的都曾经见过性。不是说前世,就是在这一世。只是见性以后你们没有把握好,没有继续见性,而是见一下子又消失了,所谓的“修行”,是在真正明心见性以后才开始的。在此之前都是为了明心、为了见性,也就是为修行打基础。

问:请问师父,何为见性?

师:你问何为见性,我可以用一句偈子回答你:“眼前月不落,东方日又升”!如果你见到这种境界,又理解这个意思,你就已经见性了;已经见性,你就知道如何继续修道。有好多人在刹那间都出现过这种境界,为什么不能够保持呢?散乱心太重。

问:师父,一个外星人告诉地球人:“地球上所有宗教都是错的!”这句话对吗?

师:释佛在临终时说:你们不要以为我说了许多法,实际上我一个字也没说。如果认为我说了法,你们是在诽谤我!真正的东西我还没有说到。因为真正的东西已经超越了见、闻、觉、知!所能表达出来的,都是有形有相的,它还必须借助于见、闻、觉、知。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我讲出来的都不是道,真正的道我还没有讲出来。

禅宗里面讲:“见月通过指,指毕竟不是月,不要把我的指当作月!”所以你刚才说的这句话又对又不对。它只是对某一个层次的人讲是这样。为什么我们把“三藏十二部”当作经、律、论,而开悟的那些祖师、菩萨说这些都是破烂、废纸,没有用,都把它烧掉取暖、引火做饭了?这是针对不同层次的修行人讲的。那么我们作为一个没有开悟的人,若这样看待经典,这样糟蹋经典,我们就会有罪过、有因果!

好多人都想闭关,刚才我说那句话的境界大家都没有达到、都没有出现,闭关干什么呢?当然也可以去体验一下子,可以去静静心。但这些对于你真正修道来讲,都无济于事。你的心态都没有通过外面的接人待物而训练好,还看不见自己的起心动念,那么你通过静坐,又怎么能够看清自己的起心动念呢?你把自己关起来,既没有人惹你,也没有人跟你过不去,又没有人说你不中听的话,所以你不会起念。

如果你到外面做事,遇到这些境界,你有修行的话,就能够随时随地看见自己当下在起什么念头!譬如说顿汉,我让你做那个木牌,说了这么久了,你一直没有做。我跟你说了一个多月了你一直没做;我把你骂了一顿,你心里气鼓鼓的,自己还挺有理。你如果真的是很会做人、很会做事的话,就会问自己,为什么我跟你说了一个多月了,路牌还没有做好,没有竖起来?为什么现在骂你还会心里不舒服呢?为什么那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呢?

问:师父的书上讲灌顶的意义……

师:灌顶,一是满大家的愿,二是你真正想修行,自己的力量不够,通过灌顶以后你内在的本质起了变化,你修行就容易和“道”沟通、和“法” 相应。

有好多人学佛想捡便宜,当然他表达得很好:是想得到某某大师的加持!实际上是想捡便宜,沾光!灌完顶以后,如果自己不修,又有什么用呢?就像拉车上坡的时候,前面的人不用力拉,后面的人用力推没用;如果前面的人拼命拉,后面的人用力推一把就上去了。

好多人对灌顶是好奇,但也知道灌顶是好事,所以接受了无数次的灌顶。他有了这个力量不去修,他这个力量又减弱、消失了!因为他散乱的心没有降伏,尽管灌完顶了,有了加持力了,最终还是被散乱心给干扰了!如果说灌完顶以后,马上接着“行”,不让这个杂念继续增长,那么自己内心灵性的力量就逐渐、逐渐出现,而占了主导地位!

明世师:师父的开示太好了,我很感恩,自己很惭愧,到现在还是个老沙弥。……

师:空有老和尚一辈子都不受戒,为什么呢?他说:“众生得佛戒,方为真佛子!”我们现在得到的戒,都不是开悟的人给我们传的戒,因此戒而无戒。这是空有和尚的理论,但是大家不要学他。他有这个胆量,他已经得道了,他就不会执著形式了。如果他没有得道,他一定超越不了形式,一定会按照形式、规定去做。

他一辈子做沙弥(严格来讲他沙弥都不是,沙弥十戒都未受),从小剃度出家后跟着一个老和尚修行。最后他悟道了、得道了!所谓的“沙弥”,是受过沙弥十戒方为真正的沙弥;他没有受沙弥戒,连沙弥都称不上。(道基:可他是圣人!)但是在座的都不是圣人,都是凡夫,那么就要按照戒律去做。如果说偶尔你个人内心已经超越了,你是贤人、圣人了,你在团体里面还是要按照团体里的规矩去做。因为团体里面的人素质参差不齐,就必须立一个标准。什么标准呢?清规戒律!实际上戒是戒,规是规。清规是寺院针对此时此地的风俗习惯和发展需要定出来的规矩,戒律则是佛祖亲自制定的。

实际上大家学佛不需要明白那么多,但是有一条必须要抓住:当你自己面对一件事情或者处在一个地方的时候,内心的起心动念要能够觉察到、看到,这才能够谈得上修行!如果你认为自己修行非常好,但是当你面对一个人、一件事的时侯,自己内心的反应觉察不到,那说明你修行连门还没有入!

这句话的意思,不知道大家听懂了没有?譬如当我骂你的时候,你马上和我对着干,或者不对着干,此时此刻你内心的反应,自己能不能觉察到?你若是觉察不到、看不到自己的起心动念,那说明你修行还差得远。如果你能看清自己的起心动念,你跟对方对着干,说明你也能够把握自己的起心动念了!

并不是说修行的人不吵架、不骂人,而是在他吵架、骂人的时候能够看清自己此时的念头,清楚地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有什么反应。又譬如我们出家人,当信徒向我们顶礼的时候,你心里是什么反应;当信徒不向你顶礼、向你吆三喝四的时候,你心里又是一种什么反应?你如果看不清此时的反应,那说明你离道还很远!不管你心里有什么反应,你必须看得到。

就像十五那天,我正忙得不得了,翁源那个居士买了个财神来叫我给他开光;我心里刚刚产生了一点抱怨,立即觉察到这种抱怨不对,我马上放下手里的事情,还是给他几分钟的时间,给他念念经。为什么会马上这样决定呢?就因为我能看清自己当时的起心动念。觉得这样抱怨不对。如果我看不到自己当时抱怨的念头,有可能会骂他:你没长眼?没看见我忙得不得了,还给你开什么光!当我念头一出现,我马上就转变了念头。

道基:给师父和常住提个意见,师父有时太慈悲。对于想闭关的人,两头(一个是出于好奇,想住几天山洞体验一下;另一个是有境界,能住下去的)可以满他们的愿,至于自以为行的,师父是明眼人,应知其不行,就不该批准他,他自己也难受,大家受累,没意义的护持,也损他的福报!

师:这个问题我以前也回答过。我也有虚荣心,也好面子!有许多人一来就闹着要闭关,我一看他根本就不行。从内心来讲,也不愿他闭关,可是他一定要闭关,他说:你有这个空的地方——闲着的闭关洞,为什么不成全我?我为了证明自己慈悲,就满足了他。他要闭关时万丈雄心要进去;结果闭上十天半个月,雄心万丈砸门冲出来!谁都拦不住。我如果不让他闭关,他会心存抱怨,说是“闭关中心”,结果去了又不让闭关。

今年来的某某师,你看他那么浮躁,连一般常人都不如,还要闭关。出关以后,一点变化都没有!说话那么激动。连最基本的生理上的气都没有沉下去,气还非常浮。这是背后讲人家的坏话,不太好。不过这个话,当着他的面我也讲过。

好多出家人你一说他半个“不”字,他要想尽一切办法和你辩论,而且还要辩赢你,来证明他的“是”!连最基本的好胜心、维护自己面子的虚荣心都没有破除掉,怎么称得起自己是个清净的僧人呢?

连这点胆量都不具备!什么胆量呢?我不能因为你说我“好”我就好;你说我“坏”我就坏;你说我开悟,我就开悟。不能因为你说我什么样就什么样,连这点自信都不具备,还怎么称得上是个出家人,甚至连一个俗人都不够,俗人还有这种胆量!

就像这些学佛的人,每一个都想成佛,都有成佛的胆量,可是没有一个人有下地狱的胆量。你要说这个人:你成不了佛,你要下地狱,他当时嗔恨心就会起来!你有这个胆量成佛,为什么没有这个胆量下地狱呢?成佛的胆量和下地狱的胆量是一模一样的!譬如说你有100斤的力量,你干好事有100斤的力量,你干坏事的力量也有100斤。你有胆量成佛,就应该有胆量下地狱!

事实上你说一个学佛的人会下地狱,他马上嗔恨心就起来。即便是嗔恨心不起来,也要跟你辩论得脸红脖子粗,为什么呢?因为他没这个胆量、没这个胸怀!他以为自己有胆量成佛,既然是有胆量成佛,为什么没胆量下地狱呢?不用说“佛”了,罗汉就有胆量下地狱,何况佛呢?

问:造口业能否下地狱?

师:这些都很难讲,如果一个人的脑子里成天是“地狱、地狱……”临命终时一定成不了佛,很可能到地狱;如果一个人满脑子什么都不记得了,都是“道”,杀、盗、淫什么都不记得了,每天就是“道、道……”临命终一定是和道相应。如果一个人起心动念、开口闭口都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临终时一定是和阿弥陀佛在一起。因为他整个八识心田里只有一个念头——阿弥陀佛!

如果一个人开口闭口:持戒、持戒,这说明他离道还远得很,他只是在“戒”的条文上转来转去。一个人一心修道去了,哪里还有那些条文在脑子里呢?整天心都在道里面,和道相应了,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想到这些清规戒律!不过这是针对入了道的圣人讲的,大家听了以后,可别又起误会了。

……

究竟什么情况叫做“开心”?当你开心的时候,你知道自己在开心,它就不开心了;当自己在烦恼的时候,你知道自己在烦恼,它马上就不烦恼了;当你在嗔恨的时候,骂对方的时候,你马上意识到自己有嗔恨心时,嗔恨心立即就没有了。如果你没有意识到自己起了嗔恨心,那么它就一直在起、在蔓延、在增长。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