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心想佛国, 临终时佛国出现。说相随心现可以, 不能说唯心无境。

发布时间:2025-01-14 02:03:55作者:心经全文网
心想佛国, 临终时佛国出现。说相随心现可以, 不能说唯心无境。

《印光法师嘉言录》(361-363)

(印光大师著/圆涛法师白话译)

白话译文:

八、释普通疑惑

论境界

361、念佛人临终之时蒙佛接引,乃是因为众生与佛感应道交的结果。虽然离不开心中对佛的念念不忘,也不能认为这是心想产生的幻觉,其实没有佛圣来迎接的事。

心中想着地狱,临终地狱就会出现。心中想着佛国,临终佛国就会出现。这是相随心现,不能认为这只是心里想的结果,其实是不存在的。

只是心想产生的幻觉,其实并没有这境界,必须圆证万法唯心的大觉世尊这样说是可以的。您要是说,就是断灭知见,是破坏如来修证法门的邪说,怎么能不慎重呢?这些事一一细说,太费笔墨。如果能做到举一反三,就会理解得很透彻了。【书二】二八

362、须知时间没有固定的算法,随人所见不同。佛菩萨的境界放在一边不说,暂以凡夫的小境界来说明。周灵王的太子子晋学仙,他自己感觉刚刚过了七天,当他再从缑山出现时,时间已经到了晋朝。

所以有诗说:“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几,读平声,将近。从周灵王,到晋朝他再出来时,将及一千年了)。”

还有吕纯阳在邯郸的一个旅店里遇到了汉钟离,钟离劝他学仙,可他想得到富贵后再学,钟离就给他一个枕头让他躺在上面睡觉,他梦到自己的官职越做越大,以至做到了宰相,五十年间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这种情况世所罕见,而且子孙满堂,其乐融融。后来又因为有件事与皇帝的意见不合,于是辞官回家,梦到这里他就醒来了。

他睡的时候,店主人正在煮黄粱米粥,梦中出将入相做了许多大事,历经五十年之久,等他醒来,黄粱粥还没有煮熟。这不过是仙人所现,就能于一念中完成五十年境界事业。何况佛为天中天、圣中圣,诸大菩萨已证法身的境界呢。

所以善财入弥勒楼阁,入普贤毛孔,皆于十方世界,行六度万行,经佛刹微尘数劫。你看到这段文字,又会做怎样的测度呢?须知过去现在未来三际没有实体,可是在凡夫的世界中,只见到凡夫所能见到的境界,不能以凡夫所见到的境界,就认为佛菩萨也是这样的,凡夫和佛菩萨没有什么两样。

打个比方说,就好比镜子里照到有十几重的山水楼阁,在镜子中实在没什么远近,可远近都分得清清楚楚。世间象镜子这样的色法尚且有这功能,何况已证唯心自性之心法者乎。

所以说:在一根毫毛的顶端上,可以含藏整个宇宙、整个世界和无量无边的佛世界,坐微尘里,转大法轮;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土,自他不隔于毫端也。凡属不思议境界,就应当仰信佛言,不要随意去猜测。如果真能如此至诚恳切,自然就全明白了,也就不须问别人了。

如果不在恳切至诚、礼拜持诵上下功夫,整天把不是凡夫所能理解的境界,用凡夫的心去揣测它,那么与幻人法师的把戏同出一辙,想不受谤佛、谤法、谤僧的罪报,又怎么可能呢?【书一】九三

363、听说你的父亲所拥有的灵感事迹很多,非常钦佩。如果他受法时,大士与天龙八部都现身,还有密宗禁戒不许宣传的妙境,这难道是为了向一向信奉基督的人委婉示现的相吗?如果按这个理论推断,一定有所证。若无所证,佛圣决不会轻易虚妄应现。

至于说为了《起信》之见而应身,乃是念佛人临终之相,因为没破除无明,所见的都是应。报、法之身,不是他的善根所能见到的境界。

至于在普陀山梵音洞中见到的显相,乃是菩萨为了使众生增长信心,才人人都能见,但不能把这个显相当作常例。如果引用,就会使所有人依此造谣言。

五台山的文殊菩萨,很多古人都看到了,然而这都是有大因缘的人,或有深功夫的人,只要见到了就会悟解证入。

我在光绪十二年去五台山朝拜之前,先在北京琉璃厂,到处寻求《清凉山志》,只得到一部,每天都看。因为天冷,到了三月初才到山上,在山上住了四十多天,见到来朝山的人中很多都说见到了文殊菩萨,其中真正修持的人少之又少。所以知道朝山人的说法,都是在附和古人的见闻来自夸的。如果他真的见到了,那么这人肯定与那些随波逐流、虚度光阴的人有着真金与矿铜的差别。否则文殊如此不自重,轻易现身为了什么呢?

理即佛,指一切众生本有理体,并非指背尘合觉而言。如果单指背尘合觉,便属名字了。某君入定后,就和毗卢遮那一样,出定后,仍是凡夫,竟然不知惭愧,用大妄言欺骗人。如果他果真和毗卢遮那一样,断不至于出定后仍是凡夫。他那是用密宗压人,却不知我纵然不了解密宗,难道还不能分辨是非吗,就可以被笼络了吗?【复陈伯达书】

原文:

八、释普通疑惑

论境界

361、(以下论境界)  念佛人临终蒙佛接引, 乃生佛感应道交。虽不离想心, 亦不得谓独是想心所现, 绝无佛圣迎接之事。

心造地狱, 临终则地狱相现。心造佛国, 临终则佛国相现。谓相随心现则可, 谓唯心无境则不可。

唯心无境, 须是圆证唯心之大觉世尊说之, 则无过。阁下若说, 则堕断灭知见, 是破坏如来修证法门之邪说也, 可不慎诸?一一具说, 太费笔墨。知一反三, 当无遗义矣。【书二】二八

362、须知时无定法, 随人所见不同。佛菩萨境界且置, 姑以凡小之境明之。周灵王子子晋, 学仙, 过七日, 于缑山出现, 已到晋朝。

故有诗曰:“王子去求仙, 丹成入九天, 洞中方七日, 世上几千年(几, 读平声, 近也。从周灵王, 至晋彼出时, 将及一千年耳)。”

又吕纯阳遇钟离权于邯郸逆旅中。钟劝其学仙, 吕意欲得富贵后方学。钟与一枕令睡, 则梦见由小至大, 以至宰相, 五十年富贵荣华, 世所罕有。子孙满堂, 其乐无央。后以一事与上意不合, 遂自引退, 乃醒。

睡时, 逆旅主人煮黄粱米粥, 梦中出入将相, 做许多大事, 经五十年之久, 及醒, 黄粱粥尚未煮熟。此不过仙人所现, 尚能于一念中作五十年境界事业。况佛为天中天、圣中圣, 诸大菩萨已证法身之境界乎。

故善财入弥勒楼阁, 入普贤毛孔, 皆于十方世界, 行六度万行, 经佛刹微尘数劫。汝看此文, 又将何以测度乎?须知三际无实体, 而在凡夫分中, 只见凡夫所应见之境, 不得以凡夫所见之境, 谓佛菩萨亦复如是, 了无有异也。

今为喻明, 如镜照数十重山水楼阁, 实无远近, 而复远近历然。世间色法, 尚能如是, 况已证唯心自性之心法乎。

故曰:于一毫端, 现宝王刹, 坐微尘里, 转大囧琺錀;十世古今, 始终不离于当念, 无边刹土, 自他不隔于毫端也。凡属不思议境界, 但当仰信佛言, 勿妄测度。果能恳切至极, 自可悉皆明了, 亦不须问人也。

若不在恳切至诚、礼拜持诵上致力, 终日取非凡夫所能测之境界而妄测之, 则与幻人法师同一覆辙, 欲不受谤佛、谤法、谤僧之罪报, 何可得乎?【书一】九三

363、知令严所有灵感甚多, 不胜钦佩。若约受法时, 大士与天龙八部皆现, 尚有密宗禁戒不许宣传之妙境, 此岂为素奉基督曲为示现乎?若依此义判, 必定有所证。若无所证, 圣决不率尔虚应。

至谓《起信》之见应身, 乃念佛人临终之相, 以未破无明, 所见皆应。报、法之身, 非彼善根所能见者。

至于普陀梵音洞之见, 乃曲令众生增长信心, 人人得而见之, 不可引以为例。若引, 则便致一切人皆依此以造谣言矣。

五台之文殊, 古人见者颇多, 然皆有大因缘, 或有深工夫, 见则必有悟解证入。

光光绪十二年朝五台, 先在北京琉璃厂, 遍求《清凉山志》, 只得一部, 日常看之。以天冷, 至三月初方到山, 住山四十余日, 见来朝山者, 多说见文殊菩萨, 实少真行持者。固知朝山者说见, 皆附和古人之迹以自夸耳。使其果见, 其人必与随流打混者, 金鍮各别。否则文殊便不自重, 而轻以现身, 所为何事?

理即佛, 即一切众生是, 非指背尘合觉而言。若背尘合觉, 则便属名字矣。某君之入定, 则同毗卢遮那, 出定, 仍是凡夫, 乃不知惭愧, 大言欺人耳。使果同毗卢遮那, 断不至仍是凡夫。彼盖以密宗压人, 不知光纵不知密宗, 岂不知是非, 而即可笼络乎哉?【复陈伯达书】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