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代建筑精华之 玉皇宋韵
发布时间:2024-12-17 02:04:04作者:心经全文网
●歪斜檐柱为何能支撑正殿近千年? ●殿顶化生童子瓦当国内绝无仅有? ●记载修建时间的石碑为何埋房下?
在晋城,如果问起玉皇庙,许多人都会指向塑有元代二十八星宿的金村镇玉皇庙,因为它是古泽州府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道教庙宇。但在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泽州县北义城村的另一座玉皇庙名列其中,有人为此颇为不解:“不就是一座孤零零的宋庙?怎么就能成为国保?” 就名气而言,北义城玉皇庙确实远不及府城玉皇庙,但一句疑惑之言,却让人对北义城玉皇庙的价值产生极大好奇心。“八棱青石檐柱,侧角升起明显,方形柱与地面平,斗拱简洁,转角辅作昂尾结构机能显著……”探询之下,疑虑顿解,由于至今完好保存着原汁原味的宋代建筑风格,北义城玉皇庙入围“国宝”,成为理所当然。
“国宝”隐藏校园中 北义城镇位于晋城市区东北17公里,其所在的北义城村紧靠长晋二级公路。5月12日,记者到达村西北的北义城中学,村委会负责文物保护的副主任宋原太笑呵呵地等候在学校门前,“玉皇庙就在校园里。” 穿过操场,绕过一扇青砖砌的月亮门,玉皇庙出现在眼前。庙占地3500平方米,坐北朝南,二进院落,玉皇殿、献殿、耳殿、东西配殿、舞楼、厢房,依中轴线分列两端。“正殿4间,东西偏殿各3间,东西厢房各15间。中间是拜厅,献殿两边各3间。”宋原太说着,将记者领到玉皇庙台阶前。 尽管玉皇庙有房屋56间,却让人产生“袖珍”之感。虽缺少气宇轩昂的浑厚气势,但形制规整,庄重稳健之风迎面而来。正殿玉皇殿1.2米高的台基,用巨型砂石岩条石砌成。前立面正中设台阶,四周出檐,形成围廊。站立此处放眼向南望去,这才发现,整个玉皇庙是顺坡而建:在距离正殿二三十米的献殿,处于低一级的平台上,而最远处的舞楼,所处的位置又低一级。站在玉皇殿台阶上,舞楼的身影只能透过献殿的檐柱窥到。 玉皇殿高高的挑檐,如展翅大雁的双翼,分向东西两端。平面正方形的大殿,单檐九脊顶,琉璃剪边。殿内梁架砌上露明造,结构为三椽栿对前搭牵通檐用三柱。大殿内柱仅两柱,内柱以前作为殿之前廊。殿内砌上露明造,所有梁架斗拱,结构毕露,条理分明,柱梁及其他节点处多以斗拱联结,平梁之上加以粗长的叉手以承脊椽。 宋原太转至台阶下,让记者来到献殿前仔细观赏正殿,看能否又有新的发现。原来,正殿明面的四根青石质八棱檐柱,东西两根并非笔直而立,而是东西内倾,视觉上呈上窄下宽的“八”字形,而中间两根又给人前仰后合的仰视之感。 这样歪歪斜斜的檐柱,如何能将这座宋代建筑支撑了近千年?面对记者的疑问,宋原太也连连摇头。记者电话询问晋城市旅游文物局文物科科长张建军,这一谜底才解开:“这种倾斜、仰视的视觉效果,正是宋代建筑风格的特点。”据张建军解释,这种效果在古建筑上称为“侧角”“收分”。“宋代古建筑都是木质框架结构,而所用的柱子上下两端的直径不是相等的,任何柱子都不是上下等径的圆柱体,而是根部略粗、顶部略细。”虽然在视觉上容易让人产生错觉,但其最主要的目的是让整个的木质框架结构更稳固。正源于此,玉皇殿完好保存了宋代木构建筑风格,也成为研究宋代木结构建筑的重要实例标本。 化生童子瓦当成“孤本” “原来的玉皇殿三面无墙,只有一面北墙。”宋原太说,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其作为文物被村里代管。由于长期被学校占用,作为教师们的办公场所,玉皇庙内部设置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现在的三面墙是后来砌的,还有木质门、窗户也是后来安装的。”他说,原来正殿内还塑有一尊玉皇大帝像,也在改建时被毁了。 仔细观察正殿的外形,东西两个挑檐之间,本应基本呈直线的殿前檐已显现波浪形。尤其是西面挑檐的殿檐,由于一棵大树紧挨殿檐,落叶常年积累,加之殿顶长出许多杂草,每逢雨季,下面的木质斗拱总被浸透,年长日久,导致木头腐烂,随时有坍塌之险。 抬头仰望殿顶斗拱,殿檐上造型不同的兽头瓦当中,一种瓦当图案显得与众不同:那是一个憨态可掬的胖乎乎的孩童浮雕,左手持物,怀中抱着好似某种植物。“这可是玉皇庙的一宝,化生童子瓦当。”宋原太说,这种图案的瓦当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 化生童子瓦当真的是国内“孤本”?晋城市博物馆馆长张广善是当地研究古建筑的知名专家。1986年,在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中,当时作为文物普查员的张广善在北义城村发现了这座宋代玉皇庙。他分析道,瓦当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物上的一种附件,其功能主要是庇护檐椽,避雨防晒;装饰美化建筑物,给人以视觉美;图案瓦当、文字瓦当,是建筑物拥有者的地位和文化的象征。“瓦当图案是一名胖乎乎的童子,其左手持的是莲蓬。”发现玉皇庙之后就再没有来过的张广善,提及化生童子瓦当图案仍记忆犹新:“这种瓦当图案在明清两代没出现过,其出现在何朝代虽不好断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最起码是出现在元代之前。”他说,目前在其他地方,还没有发现类似化生童子瓦当图案。 其实,就玉皇庙整个建筑结构而言,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特别之处。舞楼正北的前院,与后院的献殿相连。这座建在五层砂石岩砌筑的台基上的献殿,悬山式屋顶辅以灰色筒板瓦,砖雕脊饰,殿中四根石柱顶立,柱头嵌木雕雀替,下亦施方形石柱础。然而,从所处位置来看,可以说是“非常尴尬”的献殿。 一般来讲,献殿应当建在正殿之前、紧挨正殿的位置,相距很近,可是玉皇庙中的献殿,却居于正殿与舞楼之间的院子正中位置,与正殿几乎相隔一个院落。“正殿是宋代建筑,而献殿从结构形制来看,是后来修建的。”张广善分析认为,造成献殿位置尴尬的局面,可能是后来历朝历代改扩建时,就倾斜的地势建造而形成的,“这种建筑形制,在晋城也属罕见。” 创建时间至今是个谜 从考古角度来讲,专家对一座古建筑的断代,向来注重以物为主、石刻记载等均为辅助,可在玉皇庙中竟没发现一块与其有关的石碑,这让文物专家感到遗憾万分。 如今,唯一能证实玉皇庙为宋代建筑的文字,出现在正殿的两根中间檐柱上,“泽州晋城县莒山乡义城村重修玉皇殿宋大观四年岁次庚寅二月十五日甲申……”刻于东面的檐柱上,西面檐柱则刻着出资重修庙宇者及工匠的姓名等。 宋大观四年,为公元1110年,而重修题记只能说明,在此之前玉皇庙已经修建。如此来看,玉皇庙至少有902年历史。 查阅史料不难发现,当时北宋国内人口已达1亿,那个时期徽宗赵佶当朝,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创作于这一时期。当时自诩“教主道君皇帝”的徽宗皇帝举国大建宫观,并设道官二十六阶,道士入编成为终身“公务员”。有人推测,在北义城这个后来成为金朝地盘的村落,重修玉皇庙,应当属于北宋政府行为。从建筑风格上看,玉皇庙确为宋代建筑遗构无疑,并有重修题记加以佐证。现存建筑的风格来看,除正殿外,献殿、耳殿、东西配殿、舞楼、厢房等均为后世风格。 因其历史沿革和历代修缮情况不明朗,玉皇庙给后人留下的历史完全是一根粗线条:宋大观四年重修后,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再次重修;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创修舞楼及东西耳房,其后屡塌屡修。每次的重修或改造,难道就没有留下一块记载详细的石碑?“等落架重修时,玉皇庙的历史之谜估计就能解开了!”54岁的牛安明是北义城村支部书记。15岁初中毕业后,他就留在北义城中学任教,一干就是15年。“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玉皇庙的东西配殿、东西厢房都曾经被改造成教师办公室、学生宿舍、食堂。”2003年,牛安明当上村支部书记后,对玉皇庙申报“国保”非常热心。2006年,玉皇庙入围“国保”后,他又开始筹资对村内的其他庙宇进行修缮。“国家已将玉皇庙作为南部宋金古建筑立项修缮,县文物部门6月就要招标了。”牛安明说,现在北义城中学已有了新教学楼,被改造成办公室、学生宿舍、食堂的东西配殿、东西厢房也将完全恢复成原来的模样。牛安明清楚地记得,在献殿前,原来竖着一块玉皇庙的石碑。1985年至1986年学校改造时,有人将这块石碑埋到了改造成食堂的厢房下面。“等重新修缮时,肯定能找到那块石碑。”牛安明说:“到那时,有关玉皇庙的历史也许就清楚了!”
在晋城,如果问起玉皇庙,许多人都会指向塑有元代二十八星宿的金村镇玉皇庙,因为它是古泽州府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道教庙宇。但在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泽州县北义城村的另一座玉皇庙名列其中,有人为此颇为不解:“不就是一座孤零零的宋庙?怎么就能成为国保?” 就名气而言,北义城玉皇庙确实远不及府城玉皇庙,但一句疑惑之言,却让人对北义城玉皇庙的价值产生极大好奇心。“八棱青石檐柱,侧角升起明显,方形柱与地面平,斗拱简洁,转角辅作昂尾结构机能显著……”探询之下,疑虑顿解,由于至今完好保存着原汁原味的宋代建筑风格,北义城玉皇庙入围“国宝”,成为理所当然。
“国宝”隐藏校园中 北义城镇位于晋城市区东北17公里,其所在的北义城村紧靠长晋二级公路。5月12日,记者到达村西北的北义城中学,村委会负责文物保护的副主任宋原太笑呵呵地等候在学校门前,“玉皇庙就在校园里。” 穿过操场,绕过一扇青砖砌的月亮门,玉皇庙出现在眼前。庙占地3500平方米,坐北朝南,二进院落,玉皇殿、献殿、耳殿、东西配殿、舞楼、厢房,依中轴线分列两端。“正殿4间,东西偏殿各3间,东西厢房各15间。中间是拜厅,献殿两边各3间。”宋原太说着,将记者领到玉皇庙台阶前。 尽管玉皇庙有房屋56间,却让人产生“袖珍”之感。虽缺少气宇轩昂的浑厚气势,但形制规整,庄重稳健之风迎面而来。正殿玉皇殿1.2米高的台基,用巨型砂石岩条石砌成。前立面正中设台阶,四周出檐,形成围廊。站立此处放眼向南望去,这才发现,整个玉皇庙是顺坡而建:在距离正殿二三十米的献殿,处于低一级的平台上,而最远处的舞楼,所处的位置又低一级。站在玉皇殿台阶上,舞楼的身影只能透过献殿的檐柱窥到。 玉皇殿高高的挑檐,如展翅大雁的双翼,分向东西两端。平面正方形的大殿,单檐九脊顶,琉璃剪边。殿内梁架砌上露明造,结构为三椽栿对前搭牵通檐用三柱。大殿内柱仅两柱,内柱以前作为殿之前廊。殿内砌上露明造,所有梁架斗拱,结构毕露,条理分明,柱梁及其他节点处多以斗拱联结,平梁之上加以粗长的叉手以承脊椽。 宋原太转至台阶下,让记者来到献殿前仔细观赏正殿,看能否又有新的发现。原来,正殿明面的四根青石质八棱檐柱,东西两根并非笔直而立,而是东西内倾,视觉上呈上窄下宽的“八”字形,而中间两根又给人前仰后合的仰视之感。 这样歪歪斜斜的檐柱,如何能将这座宋代建筑支撑了近千年?面对记者的疑问,宋原太也连连摇头。记者电话询问晋城市旅游文物局文物科科长张建军,这一谜底才解开:“这种倾斜、仰视的视觉效果,正是宋代建筑风格的特点。”据张建军解释,这种效果在古建筑上称为“侧角”“收分”。“宋代古建筑都是木质框架结构,而所用的柱子上下两端的直径不是相等的,任何柱子都不是上下等径的圆柱体,而是根部略粗、顶部略细。”虽然在视觉上容易让人产生错觉,但其最主要的目的是让整个的木质框架结构更稳固。正源于此,玉皇殿完好保存了宋代木构建筑风格,也成为研究宋代木结构建筑的重要实例标本。 化生童子瓦当成“孤本” “原来的玉皇殿三面无墙,只有一面北墙。”宋原太说,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其作为文物被村里代管。由于长期被学校占用,作为教师们的办公场所,玉皇庙内部设置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现在的三面墙是后来砌的,还有木质门、窗户也是后来安装的。”他说,原来正殿内还塑有一尊玉皇大帝像,也在改建时被毁了。 仔细观察正殿的外形,东西两个挑檐之间,本应基本呈直线的殿前檐已显现波浪形。尤其是西面挑檐的殿檐,由于一棵大树紧挨殿檐,落叶常年积累,加之殿顶长出许多杂草,每逢雨季,下面的木质斗拱总被浸透,年长日久,导致木头腐烂,随时有坍塌之险。 抬头仰望殿顶斗拱,殿檐上造型不同的兽头瓦当中,一种瓦当图案显得与众不同:那是一个憨态可掬的胖乎乎的孩童浮雕,左手持物,怀中抱着好似某种植物。“这可是玉皇庙的一宝,化生童子瓦当。”宋原太说,这种图案的瓦当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 化生童子瓦当真的是国内“孤本”?晋城市博物馆馆长张广善是当地研究古建筑的知名专家。1986年,在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中,当时作为文物普查员的张广善在北义城村发现了这座宋代玉皇庙。他分析道,瓦当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物上的一种附件,其功能主要是庇护檐椽,避雨防晒;装饰美化建筑物,给人以视觉美;图案瓦当、文字瓦当,是建筑物拥有者的地位和文化的象征。“瓦当图案是一名胖乎乎的童子,其左手持的是莲蓬。”发现玉皇庙之后就再没有来过的张广善,提及化生童子瓦当图案仍记忆犹新:“这种瓦当图案在明清两代没出现过,其出现在何朝代虽不好断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最起码是出现在元代之前。”他说,目前在其他地方,还没有发现类似化生童子瓦当图案。 其实,就玉皇庙整个建筑结构而言,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特别之处。舞楼正北的前院,与后院的献殿相连。这座建在五层砂石岩砌筑的台基上的献殿,悬山式屋顶辅以灰色筒板瓦,砖雕脊饰,殿中四根石柱顶立,柱头嵌木雕雀替,下亦施方形石柱础。然而,从所处位置来看,可以说是“非常尴尬”的献殿。 一般来讲,献殿应当建在正殿之前、紧挨正殿的位置,相距很近,可是玉皇庙中的献殿,却居于正殿与舞楼之间的院子正中位置,与正殿几乎相隔一个院落。“正殿是宋代建筑,而献殿从结构形制来看,是后来修建的。”张广善分析认为,造成献殿位置尴尬的局面,可能是后来历朝历代改扩建时,就倾斜的地势建造而形成的,“这种建筑形制,在晋城也属罕见。” 创建时间至今是个谜 从考古角度来讲,专家对一座古建筑的断代,向来注重以物为主、石刻记载等均为辅助,可在玉皇庙中竟没发现一块与其有关的石碑,这让文物专家感到遗憾万分。 如今,唯一能证实玉皇庙为宋代建筑的文字,出现在正殿的两根中间檐柱上,“泽州晋城县莒山乡义城村重修玉皇殿宋大观四年岁次庚寅二月十五日甲申……”刻于东面的檐柱上,西面檐柱则刻着出资重修庙宇者及工匠的姓名等。 宋大观四年,为公元1110年,而重修题记只能说明,在此之前玉皇庙已经修建。如此来看,玉皇庙至少有902年历史。 查阅史料不难发现,当时北宋国内人口已达1亿,那个时期徽宗赵佶当朝,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创作于这一时期。当时自诩“教主道君皇帝”的徽宗皇帝举国大建宫观,并设道官二十六阶,道士入编成为终身“公务员”。有人推测,在北义城这个后来成为金朝地盘的村落,重修玉皇庙,应当属于北宋政府行为。从建筑风格上看,玉皇庙确为宋代建筑遗构无疑,并有重修题记加以佐证。现存建筑的风格来看,除正殿外,献殿、耳殿、东西配殿、舞楼、厢房等均为后世风格。 因其历史沿革和历代修缮情况不明朗,玉皇庙给后人留下的历史完全是一根粗线条:宋大观四年重修后,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再次重修;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创修舞楼及东西耳房,其后屡塌屡修。每次的重修或改造,难道就没有留下一块记载详细的石碑?“等落架重修时,玉皇庙的历史之谜估计就能解开了!”54岁的牛安明是北义城村支部书记。15岁初中毕业后,他就留在北义城中学任教,一干就是15年。“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玉皇庙的东西配殿、东西厢房都曾经被改造成教师办公室、学生宿舍、食堂。”2003年,牛安明当上村支部书记后,对玉皇庙申报“国保”非常热心。2006年,玉皇庙入围“国保”后,他又开始筹资对村内的其他庙宇进行修缮。“国家已将玉皇庙作为南部宋金古建筑立项修缮,县文物部门6月就要招标了。”牛安明说,现在北义城中学已有了新教学楼,被改造成办公室、学生宿舍、食堂的东西配殿、东西厢房也将完全恢复成原来的模样。牛安明清楚地记得,在献殿前,原来竖着一块玉皇庙的石碑。1985年至1986年学校改造时,有人将这块石碑埋到了改造成食堂的厢房下面。“等重新修缮时,肯定能找到那块石碑。”牛安明说:“到那时,有关玉皇庙的历史也许就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