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宽运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二十三)

发布时间:2024-11-30 02:03:44作者:心经全文网
宽运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二十三)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二十三)

上面略把「涅槃」的种类讲完,接下来要解释它的含义。

「涅槃」是梵语「波利昵缚男」音译。又名「泥洹」,或云「涅槃那」。旧译为「灭度」,或云「寂灭」、「无为」、「解脱」、「安乐」、「不生不灭」等,名虽异其义相同。现仅就「灭度」和「寂灭」二义略作解释:「灭度」,即「灭」除烦恼,「度」脱生死的意思(小乘涅槃灭见思烦恼,度分段生死;大乘则灭尘沙、无明烦恼,度变易生死)。「寂灭」,寂谓理性「寂」静,灭谓烦恼「灭」除。亦可说,证得「寂」静之体性,自然烦恼「灭」除;烦恼灭除,自然证得寂静体性。《智论》云:「『涅』名为『出』;『盘』名为『趣』,谓永出诸趣生死。」所以亦可译为「出趣」。

若据玄奘法师新译则译为「圆寂」,此义比较完善,因为寂灭、灭度、解脱等译,不过仅约断德方面言(断灭生死烦恼)。圆寂则统明智、断二德。以下略作说明:

具足一切福德智慧叫做「圆」;永离一切烦恼生死叫做「寂」。简单的说:即德无不「圆」,患无不「寂」。详细的说:即福、慧二严做到圆满无缺(圆),三惑烦恼彻底清除,二种生死完全度脱(寂),永远不再被烦恼生死所困,回复「圆」明「寂」照的本有心体,而获至一种至善至美的究竟解脱。这就是涅槃的境界——圆寂。圆约进善方面言(成就一切福德);寂约灭恶方面言(断惑灭苦)。

要而言之,圆寂所指的也就是「圆明寂照之真心」。因为此真心本具一切功德(圆),永离一切烦恼(寂)。一旦成佛,就能证此真心,而涅槃并非诸佛所独有,不过凡夫一向为梦想所蒙昧,因此不能证得。所谓迷则颠倒梦想,悟则究竟涅槃。今以般若妙智照见梦想虚妄不实,自然不生颠倒执着,而真心显现。但此梦想其根本乃依本觉真心而起,我们如能灭一分梦想,即证一分真觉(如明镜拭除一分尘埃即现一分光明),乃至全灭全证。至此则一切功德智慧无不复归「圆」满,一切烦恼生死无不毕竟空「寂」,便可称为究竟涅槃。若福德智慧有所未圆满,则仍有所求;烦恼业惑有所未寂灭,则仍有所断;有所求所断,又怎能说得上「究竟」二字呢?唯有无所求、无所断,才能够称为究竟涅槃。(究竟涅槃也就是指得「大灭度」;而非「小灭度」──只「灭」见思烦恼,只「度」分段生死。)

若再深究,「究竟」二字乃「至极」的意思,乃相对于「不究竟」而言。小乘「有余涅槃」谓之不究竟,今指大乘「无余涅槃」,所以说是「究竟涅槃」。此「究竟」二字,亦有人将之作动词解,谓能远离颠倒梦想,便可以究竟证得涅槃。若依这种说法,就不一定是指大乘无余涅槃,但由于本经属大乘般若部,所明的是大乘理,因此所证的当然是大乘涅槃。所以,还是作形容词解,指大乘无余涅槃比较来得完善。

此外,世间亦有一些不懂教义的人,竟以涅槃为「死」的别名,这实在是大大的错误。要知道,「涅槃」是由诸佛历劫辛苦累积一切功德所换来的代价。就以小乘涅槃来说也要积修许多功行才能成就,岂可以一般人的死就是涅槃,这实在把涅槃的意义误解了、浅化了。至于僧人逝世称为「圆寂」,这是用赞叹其修行功圆果满的一种表示;也就是说,他的功行,已经证到涅槃的境界亦未可知。所以,绝不能说死就是涅槃,这全完是错误的。

现在再来把这段文总释一下:「无所得」,即是无任何自性见的执着。虽则诸法本无自性,本来皆空,但是有情众生由于无明梦想的蒙敝,妄生种种计度执着,若无般若毕竟空慧,如何能照彻诸法皆空之理?诸法在般若妙智的照察之下,一一悉皆现出其原来的本性,也就是「空」──无所得。

因为有所得,就有执着;有了执着,就会发生「罣碍」;有了罣碍,就免不了「恐怖」,如是「颠倒、梦想」就会继而生起,不断地活动,那如何能获得寂灭解脱?菩萨依般若照见诸法皆空,自然不生执着;既不执着,就没有罣碍;既无罣碍,又怎会有恐怖呢?既无恐怖,那么颠倒梦想不就自然消失于无形了吗?于是自然能获得圆满解脱──究竟涅槃。故曰「菩提萨埵依般若……究竟涅槃」。菩萨究竟涅槃即是证成佛道,所以下文接着说:「三世诸佛……三藐三菩提。」

经文全句的意思是说:因为般若能照见诸法实相,本「无所得」,所以菩萨依「般若」法门修行,而能获至「心无罣碍」;由于心无罣碍,所以没有什么可以「恐怖」,因而「远离」一切「颠倒梦想」的妄见,而证得大灭度、大解脱的「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三世言时之多,即现在、过去、未来;约竖言,指一切时代。诸佛言佛之多;「诸」是不一之词。约横论,即指十方世界之诸佛。

「佛」的全称为「佛陀」,我国喜简略,故单称为「佛」。「佛陀」为梵语的音译,意译为「觉者」。「觉」是觉悟,「者」就是人,合之为觉悟的人。何故不译为「觉人」而译为「觉者」呢?

因为「人」的范围比较小,「者」的范围比较大。「者」字可以包括人类以外的一切有情。经云:「凡有心(知觉)者皆能作佛。」如译为觉人,则人类以外的其它一切有知觉的生命,是不是就不能成佛了呢?这与佛说蠢动含灵皆有佛性的理论就发生矛盾了。因此,不译为「觉人」而译为「觉者」是比较妥当的。

佛陀到底觉些什么?他所觉悟的内容,也就是宇宙的真理和人生的实相。然宇宙的真理、人生的实相究竟又是什么一回事?也就是缘起性空;此为佛陀观察宇宙人生的一种正确结论。一切有情迷了缘起性空的道理,妄认宇宙万有的现象为实法,四大假合的幻躯为实我,处处迷恋取着,颠倒梦想,是故流转生死。佛陀觉悟了这些道理,因而不被所迷,所以被称为「觉者」。同时,也可以说,佛陀是觉悟了人生是苦、空、无常、无我的道理。众生愚痴迷昧,不知三界火宅,众苦充满,以苦为乐;不明万有缘生全体是空,认假作真;不识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无常计常;不了四大皆空,本无有我,无我计我,于中颠倒是非。这种种的虚妄,都是从无始而来,众生一向迷而不觉,如梦未醒,而佛陀却彻彻底底、明明白白地看穿了、觉悟了──这宇宙万有乃至人生一切的道理,也不过就是如此。

佛陀的觉悟可说是突破人生迷惑,揭开宇宙奥秘,因而被称为真正的「觉者」或「大觉者」。「觉」的意义有三:

一、自觉:外而觉悟一切诸法苦、空、无常、无我,如幻不实等道理,内而觉悟人人本具不生不灭的常住佛性。

二、觉他:即是以先觉觉后觉的意思;众生之所以不能解脱,就因为未有觉悟。佛陀不忍自己解脱安乐而坐视众生沉沦苦海,所以将自己所觉悟的道理,一一拿出来教化、启导众生,让所有众生一同觉悟,最终都能获得解脱与安乐。

三、觉满:在自觉、觉他的两种功德都做到究竟圆满——自觉慧满,觉他福满。自觉慧满者,由最初发菩提心依本觉理起始觉智,依智断惑,先断见思,次断尘沙,终断无明,三惑圆断,三智圆证,觉至一心本源,智慧圆满,此为自觉慧满。觉他福满者,从自觉后,惟依最上乘,发菩提心,利生为事业,弘法是家务,经三祇劫,广修六度万行,普遍开觉法界有情,功德圆满,此为觉他福满。自觉、觉他福慧圆满,所谓三觉圆、万德具,才能名之为「佛」。

释迦世尊的一生,就是最好的说明:从舍弃一切权势王位、荣华富贵出家修道,至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豁然悟道为「自觉」;从初转*轮至涅槃前于中四十九年之说法利生为「觉他」;直至应缘既毕,双林示寂为觉满。(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