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出家人

发布时间:2024-12-27 02:03:08作者:心经全文网

这是和每一个出家人紧密相关却又常常被忽略的问题。特别是在当今末法时代,僧团内部不如法的现象层出不穷,如何提高僧人素质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重任。

目前,中国出家众有数十万之多。

并不是削发剃须,穿上僧服,就叫出家人了。真出家或假出家,身出家或心不出家,从古至今,都是存在的。即使在佛教的发源地古印度,也早有这方面的研究了。据玄奘大师译《阿毘达摩藏显宗论》(卷二十)中记载,当时僧人有五种:

一、无耻僧:破戒、毁戒,无修、无德,败坏佛门者。

二、痖羊僧:不懂佛教义理,不通佛法,不起弘法利生作用。

三、朋党僧:在僧团中拉帮结派,结党营私,排斥他人。

四、世俗僧:思想行为世俗化,有些符合佛法,有些并不符合佛法。

五、胜义僧:持戒,通佛教义理,言行举止完全符合佛法。这是真正续佛慧命,弘传正法,度化利生者。

我们对照一下,看自己属于哪一种僧人。

一、无耻僧:破戒、毁戒,无修、无德,败坏佛门者。这一种人,是魔王波旬的眷属,穿如来的衣,吃如来的饭,破坏如来的法。

菩萨戒第四十八条破法戒中讲到:若佛子,以好心出家,而为名闻利养,于国王百官前说佛戒者,横与比丘比丘尼菩萨戒弟子,作系缚事,如狱囚法,如兵奴之法,如师子身中虫,自食师子肉,非余外虫,如是佛子,自破佛法,非外道天魔能破。

天魔不能破灭佛法,外道亦不能破灭佛法,惟有出家人自己破佛法。出家人受戒可以破戒,例如有碗才有打破碗这回事,没有碗,没得打破。这条戒提醒我们,受戒不可破戒,得法不可破法,自己不可破坏自己。

佛子为了生死而出家,为度众生而出家,为求佛道而出家,是名好心出家,我们常说:初心不退,成佛有余。但很多人没有长远心,出家一年,佛在眼前;出家两年,向佛要钱,出家三年,佛在天边。出家后,不仅不持守戒律,安心办道,反而贪著名闻利养,毁戒破戒,邪知邪见,自己不懂佛法更无从引导他人学习佛法,一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

菩萨戒云:若受佛戒者,应护佛戒,如念一子,如事父母,不可毁破。而菩萨闻外道恶人,以恶言谤破佛戒之声,如三百矛刺心,千刀万杖打拍其身,等无有异,宁自入地狱,经于百劫,而不一闻恶人以恶言谤破佛戒之声,而况自破佛戒。教人破法因缘,亦无孝顺之心

出家佛子肩负着续佛慧命,绍隆佛种,荷担如来家业的光荣使命,履行我们的责任必须要靠持戒护戒做为前提。一个出家人,戒都不持,那和世俗人无有区别。如此,人们必然难以建立对佛教的信心。戒律是一切修行法门的基础,由戒生定,因定发慧。很多人打着各种幌子招摇撞骗,利用世间人不通戒律的弱点,谋取名闻利养,破坏佛陀的正法,自己堕落不算,还让那些跟随自己护持自己的人也跟着一起堕落,可悲可叹!

第二种是哑羊僧,不懂佛教义理,不通佛法,不起弘法利生作用。这一类型的出家人,虽然辞亲割爱,剃发出家,但是不注重自身修行,懈怠散乱,对佛陀的教法一无所知,不能起到弘法利生的作用,徒有出家人的外表,而无出家人的内涵,和世俗人区别不大。

第三种是朋党僧,在僧团中拉帮结派,结党营私,排斥他人。这种现象在当今佛教内部发展非常恶劣。人与人之间,寺与寺之间,党同伐异,矛盾重重。僧人缺乏正知正见,只为一己之私,对自己有利的就想方设法拉拢关系,和自己利益有冲突的则不择手断地排斥攻击。殊不知,在家的生活是以私欲的占有为基础,而出家人的生活就是要打破私有制,摆脱私欲的占有。由于我们有私心、有我执,而使得我们妄想纷飞,一天到晚地在考虑自身利益或人际关系,什么我的得失、荣辱、恩怨等等,很多人就在这妄想之中转来转去。佛法告诉我们不要把心安住在这些上面,而要把心安住在法上,比如安住在无常、佛号上,通过念佛,心就会慢慢静下来,妄想就会少很多。

一个出家人的学佛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从生活上放弃私欲的占有,降伏自私自利的心。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有老婆、有儿子、有财富、有地位,还有很复杂的人际关系。当你出家的时候,就要有出离心,要从家里走出来。出家后,就要融入僧团,并且时刻记住整个阎浮提只有一个僧团。所有出家人皆为兄弟,不分彼此。一个人如果整天只考虑我自己,我自己的寺院,我自己的利益,这样烦恼就会很多,患得患失就会越来越严重。如果我们整天考虑众生,考虑别人的幸福,我们的烦恼就会越来越少,我们的思想境界就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二是从内心深处去掉我执,达到无我的境界。一个人有我执,就无法同体大悲,就总会觉得与众生有隔阂,觉得他是他,我是我,没有办法融为一体。如果你没有办法觉得他的利益就是我的利益,他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这样就会有比较,争高低,闹矛盾,慈悲平等无从谈起。

第四种是世俗僧,思想行为世俗化,有些符合佛法,有些并不符合佛法。这一类出家人,身虽出家而心并没有出家,有些甚至身出家都没有做到。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连僧人的行住坐卧四威仪都没做好。言谈举止与世俗人如出一辙。张口讲的是世俗之语,是非之语;吃喝方面也不严守戒律;穿的更是僧不僧,俗不俗,不伦不类,毫无人天师表的形象,令众生对三宝生不起信敬之心。讲到这里,就会有人跳出来反驳:不能光看表相,表相根本不代表什么!人家境界高着呢,哪里是你这等凡夫俗子所能了解的。

那好,针对这个问题,我来谈谈个人浅见。

我们都知道,佛教对出家僧人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在饮食方面,素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条。素食的概念包括不吃;荤和;腥。;荤是指有恶臭和异味的蔬菜,如大蒜、大葱、韭菜等。《楞严经》说:荤菜生食生嗔,熟食助淫。所以佛教要求禁食。所谓;腥是指肉食,即是各种动物的肉,甚至蛋。对此类食物,出家二众也不能吃。

此外,佛教还要求僧人不吸烟、不饮酒。吸烟虽然不是五戒范围的内容,但是吸烟是一种精神依赖的不良习惯或嗜好,体现了一种精神的刺激和贪欲,同佛教要求的清净无我的境界不相符,因此吸烟当然也是佛教的禁忌之一。

不饮酒也包括不饮一切能麻醉人的饮料,比如粳米酒、果酒、大麦酒、啤酒等。麻醉神经与分泌系统的各种;毒品更在禁忌之列。

讲了这几点,也许有人就会搬出济公和尚;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经典口头禅。这一句话流传很广,几乎成了一般俗人和不真知佛法的学佛人贪口福吃肉的依据。若见真修行人吃素,反说何必执著,认为吃素是着相和表现,完全颠倒。

世人仅知;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却不知济公活佛还有后句;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或者说;学我者下地狱,谤我者上天堂。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致使谬种流传,遗害非浅。这种观点是执理废事的邪见。

印光大师文钞云:;道济禅师,乃大神通圣人,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故常显不思议事。其饮酒食肉者,乃遮掩其圣人之德,欲令愚人见其颠狂不法,因之不甚相信。否则彼便不能在世间住矣。凡佛菩萨现身,若示同凡夫,唯以道德教化人,绝不显神通。若显神通,便不能在世间住。唯现作颠狂者,显则无妨,非曰修行人皆宜饮酒食肉也。世间善人,尚不饮酒食肉。况为佛弟子,要教化众生,而自己尚不依教奉行,则不但不能令人生信,反令人退失信心,故饮酒食肉不可学。彼吃了死的,会吐出活的。你吃了死的,尚不能吐出原样的肉,何可学彼吃肉?彼喝了酒,能替佛装金,能将无数大木,从井里运来。汝喝了酒,把井水也运不出来,何可学他

另外,佛教在僧人生活方面的戒律主要有:不结婚,不蓄私财等。出家僧众担负着住持佛法、续佛慧命的重大责任和终身事业,因此必须独身出家才能成就,积蓄私财是违背出家本意的。僧人出家受戒后,戒律还要求比丘、比丘尼分别住在各自寺院中,不能同住一个寺院。这几个方面,现在也被毁犯得很严重。虽说是末法时期,这些现象的出现都在佛陀老人家预料之中,但想起来实在让人堪忧。

有些人一听到戒律,就引用六祖大师:;心平何劳持戒等禅语加以辩驳,殊不知自己心根本不平。这就好像小孩子爱穿大人的鞋,凡夫偏爱讲圣人的话。又或者以;自心本是佛来抵触实修实证,殊不知凡夫乃在矿之金,性德还需修德以开显。菩萨要成佛,尚需修持六度万行,何况我等俱缚凡夫。佛法告诉我们:事相门中不少一法,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二谛融通,理事无碍。执事废理不可取,执理废事亦不可取。事从理出,理由事显。二者不可偏废。

但现在很多所谓的;法师、;修行人,特别喜欢讲口头禅。好像自己已经破除四相,证悟了人我法空,根本用不着持戒守戒。今天的人们在读到六祖慧能大师的故事时,只注意到他的那首著名的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却很少有人注意过六祖慧能大师在开悟前做的那些事情。六祖慧能大师在吟出这首偈子前,一直在碓房舂米踏碓,一直干了八个月且干得甚欢。这八个月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前行功课。以六祖慧能大师那样的天分尚且干了八个月的杂役,且接受五祖衣钵后隐姓埋名15年,因缘具足后才出山说法,我们这些末法时期的愚顽众生,福薄慧浅,拿什么去和六祖相比?又有什么根器可以认为自己能够;顿悟呢?

禅宗本来是不立文字、贵在心传实证的,但是现在的;禅人们纷纷在前人不立文字的基础上,于文字上讨活计,流于口头禅、文字禅。更有所谓;禅者,背离经教,借口;教外别传,从不看经论,不修;持戒、发心、忏障、集福等加行,不分根器利钝,一入佛门,便只抱定一句话头以为究竟,在没有明眼宗师指导印证的情况下,不是久参不悟,便是迷执光影,误认法尘影事为真我,虽然修行多年,烦恼根本分毫未动,且我慢增上,或发邪解,或以解为证,堕于狂禅、野狐禅。偏执自认本来是佛,戒定福德,无需更修,烦恼即菩提,无需离断;或如枯木死水,认世间定境为涅盘。一个人是否开悟,要从其人格、行为去检验,开悟者必具智慧、慈悲,责任心强,无私无畏等品质。以这些来衡量,我们的修持还远远不够!

最后一种讲的是胜义僧,持戒,通佛教义理,言行举止完全符合佛法。这是真正续佛慧命,弘传正法,度化利生和修行者。这才是真正的佛教人才,是众生所能依靠的住持僧,是僧宝,是众中尊。他们外相庄严,内心解脱。不仅自身觉悟,且从不舍弃众生,能以慈悲、智慧觉悟众生,饶益有情。

现在也有很多真正有修行的法师,他们非常注重自身的修行用功,按照佛陀的教法闻思而修,为众人所景仰。但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有将弘法利生的事业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如果这些大德法师们转变观念,发起大乘菩提心利益众生,佛陀的正法将得以弘扬,众生也能趋向觉悟解脱之道。

再看看目前教内的状况:人们热衷于建造大大小小的寺院和佛像,努力营造出一片佛教大繁荣的景象。我们不能否认某些举措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佛教发展,功德也很殊胜。但是如果人们仅仅停留于将大部分精力投注于表相庄严上,而将佛陀所证悟的真理、教言搁置一边,也许不出五十年,人们很可能会误认为寺院和佛像就是佛教的全部内容,对佛陀的教法却一无所知,从而将佛法置于封建、迷信的地位,因此也错过了觉悟解脱的机会,与人生的实相擦肩而过。如果佛教徒能够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弘法利生的事业上,我个人认为目前最迫切的方式是向人们宣扬佛陀的正法,让人们正确认识佛教,只有这样,人们才能通过学习佛法而获得解脱,也才能体现出佛法存在的真正价值。

以上我们讨论了五种出家人的现象与本质。很显然,当今末法时代,最最需要的是胜义僧。但我们如何面对其它四种情况呢?有些人会很偏执地认为,那些不能如法修行、违背佛教、赖佛偷生的出家人应当一律遣出佛门,要坚决摒弃,不能让;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这基本上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想法。佛陀住世时,尚有提婆达多、六群比丘扰乱僧团,坏佛正法,何况如今五浊恶世,人心不古,根基陋劣。

我们能做的是积极提升世俗僧,帮助他们走向胜义僧。而对前三者(无耻僧、痖羊僧、朋党僧)则要努力帮助、教育、转变他们。实在转变不了,又不肯改正,行为恶劣者,那就只能坚决拒绝,坚决清除。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