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宣化上人:闻《妙法莲华经》而发随喜心的人,功德有多大?

发布时间:2024-10-26 02:03:31作者:心经全文网
宣化上人:闻《妙法莲华经》而发随喜心的人,功德有多大?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法华经随喜者,得几所福?而说偈言:

世尊灭度后 其有闻是经

若能随喜者 为得几所福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言”:在前边〈分别功德品〉说完之后,就要说这〈随喜功德品〉的时候,无能胜这位大菩萨对世尊又说了。

“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世尊!假使将来有善男子和善女人,“闻是法华经随喜者,得几所福”:他听见讲说这一部《妙法莲华经》,或者长时间的随喜,或者一念间的随喜,他得多少福德?

“而说偈言”:弥勒菩萨随着又用偈言,向释迦牟尼佛来请问。世尊灭度后,其有闻是经,若能随喜者,为得几所福:世尊您灭度之后,将来有善男子和善女人听见讲说这一部《妙法莲华经》,他若能在一念之间随喜了,这个人将来可以得到多少福德呢?

“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如来灭后,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余智者,若长若幼,闻是经随喜已,从法会出,至于余处,若在僧坊,若空闲地,若城邑、巷陌、聚落、田里,如其所闻,为父母、宗亲、善友、知识,随力演说。是诸人等,闻已随喜,复行转教,余人闻已,亦随喜转教;如是展转,至第五十。”

“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在这时候,释迦牟尼佛告诉弥勒大菩萨说。

“阿逸多!如来灭后,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阿逸多!如来在灭度之后,或者有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

比丘,有三个意思,所以不翻译。就是(一)乞士,就是上乞法于诸佛、下乞食于众生;(二)怖魔,就是一切天魔外道都恐怖;(三)破恶,就是破烦恼的恶。优婆塞、优婆夷也是梵语,翻译为近事男、近事女,就是亲近三宝,而奉事三宝的意思。

“及余智者,若长若幼”:这余智者,就也不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就是也没有受过比丘戒、比丘尼戒、优婆塞戒、优婆夷戒。今生虽然他没有受过这种种的戒,但是他在宿世很有善根的,所以今生智慧很大、很聪明,这叫智者。这个有智慧的人,也不论是年纪大,或是年纪小。长,是长老;幼,是年轻的人。怎么样呢?

“闻是经随喜已,从法会出,至于余处”:他们在法会中,听见说这一部《妙法莲华经》,或者讲解、或者书写、或者受持、或者读诵。你念,他也跟着你念;你受持,他也跟着你受持;你书写,他也跟着你书写。他就随喜你念经、诵经这种功德。

在香港,有一个念《法华经》的法会,这法会是由倓老(倓虚老法师)组织的,他欢喜人诵念《法华经》。诵念《法华经》的,你或者在自己家里诵念也好,或者在道场诵念也好;那么一年间定出一天,你诵多少、他诵多少,在这一天大家诵完了,就到寺庙上去给大家回向。

这儿的“法会”,不一定是诵经的法会、讲经的法会;或者是写经的法会,或者是种种的法会。法会圆满之后,他出来到其他的地方去。

“若在僧坊,若空闲地”:或者到寺庙上,或者在寂静处;空闲地,就是寂静处。

“若城邑、巷陌、聚落、田里”:或者在一个城里边,或者在一个小的街道上。巷,是很小的街;陌,也是很小的田间小路。或者在一个大的乡村,或者在种田的地方,或者邻里间。

“如其所闻,为父母、宗亲、善友、知识,随力演说”:这个人把在法会中所听见的道理,或者来给他父母讲所闻到的佛法,或者给他亲戚和同姓的讲。“宗”是同姓的,“亲”是亲戚。或者给他的善友讲,或者给这一般的读书的人讲。你听见这讲经法会,这位法师怎么样讲,你也就给你的亲戚、朋友、父母,就随你的力量,来给他们再讲。

“是诸人等,闻已随喜,复行转教”:这一切的人等,他们听讲之后,又照着你所讲的,这么再辗转教化他人,为他们解说经中的道理。

“余人闻已,亦随喜转教”:那么这些人听闻佛法之后,也跟着他所讲的,再来辗转教化其他的人,令他们也随喜功德。

“如是展转,至第五十”:像这样子,你教他,他教另外一个人,另外一个人又教另外一个人,这样辗转教化,乃至于到第五十个人。

“阿逸多!其第五十善男子、善女人,随喜功德,我今说之,汝当善听!”

“阿逸多”:释迦牟尼佛叫了一声,阿逸多!

“其第五十善男子、善女人”:这么辗转互相教化、演说,到第五十个善男子或善女人,“随喜功德,我今说之,汝当善听”:他们随喜的功德,我现在给你讲一讲。你应该好好地听着,注意地听着,不要马马虎虎地。

为什么说第五十个呢?你想,由法师这儿听讲的第一个人,再去辗转教化其他的人,到第五十个人上,这种再给大家随力讲说的道理,就不会像第一个演说的听得详细、又讲得真确了。那么辗转教化到第五十个人上,相信就有很多地方会讲得不实在了,不像第一个讲得那么正确、清楚,也就是剩的意思是很少了,这叫“后后不能胜于前前”。后后,是在最后这第五十个人,就没有第一个人讲得那么好了;虽然没有那么好,但这功德也是很大的。下面,就会讲他的功德是怎么样子。

“若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六趣四生众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若有形、无形、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无足、二足、四足、多足,如是等在众生数者,有人求福,随其所欲娱乐之具,皆给与之。”

“若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六趣四生众生”:假使有四百万亿阿僧祇那么多的世界,有六趣(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和四生(胎、卵、湿、化)的众生。

“有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所谓“胎因情有,卵因想生,湿以合感,化以离应”。

怎么有胎生呢?就因为有情欲。怎么有卵生呢?因为它有一个想。这个想,它不是今天想这个、明天想那个;它天天想这个,想来想去,就想成功了。好像那个鸽子,它天天在那儿菢鸽子,就想:我的小鸽子就快出来了!菢鸡的也是,它想:我就有一帮小鸡仔子出来了!天天这么想,就想出来了;这鸽子也菢出小鸽子,鸡也菢出小鸡子了!所以这叫“卵因想生”。

“湿以合感”,这个“湿”,是湿与湿相合到一起,就生出这种的湿生了。“化以离应”,这化生,就像本来是个虫子来着,它一变化,化成蝴蝶,会飞了,这叫“化生”;也是“自无化有,自有化无”。或者它本来会飞的,又变成个老鼠,不会飞了;本来是老鼠,它又变成蝙蝠,也会飞了,这都叫“化生”;就是本来不是这样子,它变化一个那样子。

胎、卵、湿、化里,也都有人的,人也有卵生的、也有湿生的、也有化生的,你不要以为人就是一定是胎生的,不是的。阿修罗也有四生,胎、卵、湿、化里都有的。鬼呢?也有胎生的鬼、卵生的鬼、湿生的鬼、化生的鬼,它也有四生的。你若问怎么样有的?那就又得要详细讲了,不过现在就告诉你有。

“若有形、无形、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是欲界天的众生。有形,是色界天的众生;无形,是无色界天的众生;有想,是无色界天里空无边处、识无边处的众生;无想,连“想”都没有了,是无色界天里无所有处的众生;非有想、非无想,是无色界天里非想非非想处天的众生。又,这个“无想”,就是精神化为土、木、金、石了。

“非有想”,好像在《诗经》上有“螟蛉有子,蜾蠃孵之”。螟蛉,是一种虫;螟蛉下出蛋,蜾蠃就到那个地方,好像菢小鸡子似的那么菢它。本来这螟蛉子不知道是蜾蠃来令它有生命的;它没有这个想,但是成就这种的形象,这叫“螟蛉有子,蜾蠃孵之”。所以收其他人的儿子,作为自己的儿子,这叫义子,又叫螟蛉子。讲《楞严经》的时候,讲过“蜾蠃”这一段的因缘,每一生也都讲得很详细。

“非无想”,好像枭鸟;枭鸟,就是猫头鹰。那种猫头鹰本来也不下蛋,它就菢土砾块,菢着菢着,就生出它的仔来了;小的猫头鹰一生出来,就把老的给吃了。本来那个老的它没有想,但是它一有小猫头鹰出来,小的就把它吃了,所以猫头鹰叫“不孝鸟”,就是这样子。它不孝顺父亲、母亲,这大约就像现在有一些个青年人,谁对自己父亲、母亲最不好,说这就是大英雄,这就是最好的,人人都要崇拜他、恭敬他。那就是猫头鹰转世的!他就要把自己父亲、母亲给毁灭,甚至于杀死,他说这才真是好样子,真是真有本事的青年了。他父亲、母亲也没有想到,生出一个儿子要杀了他们,这叫“非无想”。

“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无足就是没有脚的,这是什么呢?就像是蚯蚓。蚯蚓是一种益虫,它在土里头钻来钻去,把土都给钻松了。二足,有两只脚的,就是人、猿、飞禽等类的众生。在山里头,那种猿、猩猩都用两足来走路。四足,有四只脚的,就像狮子、老虎等类的众生。多足,就是很多足的那种爬虫等类的众生。

“如是等在众生数者,有人求福,随其所欲娱乐之具,皆给与之”:像以上所说这一些个众生等,在众生数里边的。有人想求福报,随顺这些众生的所欲,奏音乐、作娱乐的这些个东西,统统都布施给他们。

“一一众生,与满阎浮提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诸妙珍宝,及象、马、车乘,七宝所成宫殿、楼阁等。”

“一一众生,与满阎浮提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诸妙珍宝”:所有的众生,布施给他满南阎浮提的金子、银子、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等,这种种的微妙珍珠宝石。

“及象、马、车乘,七宝所成宫殿、楼阁等”:以及象、马、车乘,和用七宝所造的宫殿、楼阁等物。人间的人,旅行要乘马、乘车、乘船;天上的人,旅行就乘宫殿。天人所住的宫殿会飞的,他愿意到什么地方,这宫殿也就可以跟着他飞到什么地方。你看!比我们这飞机还好得多,还有用处!

“是大施主,如是布施,满八十年已,而作是念:我已施众生娱乐之具,随意所欲;然此众生皆已衰老,年过八十,发白面皱,将死不久,我当以佛法而训导之。即集此众生,宣布法化,示教利喜,一时皆得须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罗汉道,尽诸有漏,于深禅定皆得自在,具八解脱。”

“是大施主,如是布施,满八十年已,而作是念”:这一位大施主,他这样的布施,满八十年之后,他就作这种想了,“我已施众生娱乐之具,随意所欲”:我已经布施给众生娱乐之具,他们愿意什么,我就布施什么。

虽然我给他们这么多的布施,这么多的宝贝,这么多的娱乐之具;“然此众生皆已衰老,年过八十,发白面皱,将死不久”:可是这一些个众生,他们都已衰老了,年龄都已到八十岁那么大年纪,头发也都白了,脸上也有皱纹,不久就要死了!这怎么办呢?

“我当以佛法而训导之”:我现在是应该给他们讲佛法,用佛法来教化、训导他们了。

“即集此众生,宣布法化,示教利喜”:这位大施主作这样的想之后,于是召集这所有的众生,来给他们宣传、布达、讲说佛法,指示、教化他们,令得到佛法利益而生欢喜。

“一时皆得须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罗汉道”:在这同时,他们有的证得须陀洹道果;就是初果阿罗汉,证得入流果。入流果,就是能“入圣人法性流,逆凡夫六尘流”。有的证得斯陀含道果;就是二果阿罗汉,名为“一来”,这是一来果。有的证得阿那含道果;就是三果阿罗汉,名为“不来”。有的证得四果阿罗汉道果,就是证得无生道,就是不受生死的果报。

“尽诸有漏”:把一切的漏都没有了。

“于深禅定皆得自在,具八解脱”:得到这种深的禅定三昧,都很自在了,又具足八种的解脱。

八种解脱:(一)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二)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三)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四)空无边处解脱;(五)识无边处解脱;(六)无所有处解脱;(七)非想非非想处解脱;(八)灭受想定身,作证具足住。

“于汝意云何?是大施主所得功德,宁为多不?弥勒白佛言:世尊!是人功德甚多,无量无边;若是施主,但施众生一切乐具,功德无量,何况令得阿罗汉果。”

“于汝意云何”:释迦牟尼佛对弥勒菩萨说,在你的意思里,应该怎么样?“是大施主所得功德,宁为多不”:这位大施主所得的功德,你说他这功德多不多?这个“不”,是不定之词;你说是多、是少呢?

在前边这一段文,是说这位大施主以种种的乐具来布施给众生,又为众生来说法,令一切众生得到四果阿罗汉道,这位大施主的功德大不大呢?

“弥勒白佛言”:弥勒菩萨对佛这样地说,“世尊!是人功德甚多,无量无边”:世尊!这位大施主,能这样做广大的布施,他的功德是很多的,没有数量,也没有边际。

“若是施主,但施众生一切乐具,功德无量,何况令得阿罗汉果”:为什么说他无量无边呢?假使这位施主,他仅仅地布施给众生一切乐具,他的功德已经就是无量无边,已经是很大的功德了,况且又能令一切众生,统统都证得阿罗汉果呢?

“佛告弥勒:我今分明语汝。是人以一切乐具,施于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六趣众生,又令得阿罗汉果,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闻法华经一偈随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

“佛告弥勒”:释迦牟尼佛告诉弥勒菩萨说,“我今分明语汝”:我现在把它分别、明明白白地来对你说这种道理。

譬如,“是人以一切乐具,施于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六趣众生”:这位大施主,以一切的乐具,布施给四百万亿阿僧祇那么多世界的六趣众生──就是天道、人道、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这六道的众生;又令得阿罗汉果:又给他们讲说佛法,令他们都证得阿罗汉的果位。

“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闻法华经一偈随喜功德”:他所得的功德,不如这个听闻《法华经》的,由法会走出来,随喜辗转地来教化,直到第五十个人他所闻这《法华经》,不要全部,就是单单一个偈颂或者二个偈颂、三个偈颂。这第五十个人,他能发一种随喜功德的心。

“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前面所说那么多的功德,加上他一百分,或者一千分,或者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他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加倍那么多的数目,也不如这第五十个人发心来随喜听《法华经》这一种的功德大。

“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乃至于用算数譬喻,也不能知道这功德有多少。

“阿逸多!如是第五十人,展转闻法华经随喜功德,尚无量无边阿僧祇,何况最初于会中闻而随喜者,其福复胜无量无边阿僧祇,不可得比。”

“阿逸多!如是第五十人,展转闻法华经随喜功德”:阿逸多!像这个第五十人,他辗转听闻到《法华经》,能发随喜功德的心,“尚无量无边阿僧祇”:尚且有无量无边阿僧祇这么多的功德;“何况最初于会中闻而随喜者,其福复胜无量无边阿僧祇,不可得比”:何况最初第一个人,他直接在法会中,因为闻《法华经》而发随喜心的人。他这种的福德,当然比间接听到《法华经》(第五十个人)的功德,更殊胜、更好、更多了。即使是无量无边无量数这么多的阿僧祇,也不可以和闻《法华经》这种的功德来相比拟。

恭录自《妙法莲华经》随喜功德品浅释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