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中国十大名寺之一,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

发布时间:2023-10-14 02:05:32作者:心经全文网
中国十大名寺之一,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

今天的行程是去塔尔寺,然后视情况翻越拉鸡山。话说这山的风景还不错,在前期搜索资料的时候看到过一些介绍。

出发了!在外地开车,绝对要秉承胆大心细的路数,否则你绝对没方向。

西宁到塔尔寺走西塔高速,全程约20多公里。我们10点从取车点出来,市区里面有点堵车,到了塔尔寺停车场是11点了。

穿过一片景区商店,来到寺前的广场。右手边是售票点,房子很漂亮,那种艳丽的色彩绝对让你眼前一亮。

进门后是一排转经筒当面而立,人们默默地祈祷着,转动经筒,希望得到佛祖保佑。

过了狭窄的经轮走道,豁然开朗,如来八塔伫立眼前。白色的塔身上,各色佛饰装点其上,不时有鸽子盘旋飞落。

如来八塔从东到西(靠近入口方向的为第一),依此为善逝塔(如来塔),菩提塔,转法轮塔,神变塔,天降塔,和平塔,尊胜塔,涅槃塔。八塔是按佛祖释迦牟尼佛从诞生到涅槃一生的八件异行和功德而修建的,若仔细看,每座塔的造型皆有差异。

走过白塔,我们往吉祥新宫方向走去。路过塔尔寺管委会,右手一条长长的斜坡,顺着石阶缓步而上,几经盘旋,来到了新宫。

清顺治七年(1650年)由额鲁特蒙古族头人才旺丹增作施主,为达赖、班禅两大法王,以及为历任塔尔寺总法台,建造了“吉祥行宫”(即法台府邸),俗称大拉让宫,藏语叫“拉让钦莫扎喜康赛”,意为“大拉让吉祥新宫”。建筑在塔尔寺西山半腰高处。

顺治九年(1652年),五世达赖·罗桑嘉措首次来塔尔寺,即驻锡于此。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按照第十六任法台阿嘉·喜饶桑布的规划,将此寝宫改建成一所四柱三进院落的藏式精美建筑。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乾隆皇帝派员为此宫修建了宫墙、华门、牌坊等,并赐名“永慧宫”。嘉庆十四年(1809年),大拉让宫失火被毁。至嘉庆十八年(1813),由香萨·格桑达结嘉措负责重建,内塑十六罗汉等二十三尊佛像及吉祥护法神和其他许多佛像。建造山门、牌坊、经堂、公署等建筑。

自此,成为塔尔寺行政事务负责人总法台的居住处,上书蒙藏文“吉祥行宫”门额。嗣后,又成为西藏历世达赖、班禅去京朝觐清帝,途经塔尔寺时的临时行宫。如五世、七世、十三世、十四世达赖喇嘛,六世、九世、十世班禅大师,来塔尔寺期间,均驻锡于“吉祥行宫”。

对拉让吉祥行宫,历代不断扩建、维修。1992年至1996年由国家拨巨款,维修塔尔寺各殿堂的同时,又对拉让吉祥行宫进行了一次全面维修,始成今日之规模。

在吉祥新宫可以俯瞰塔尔寺,我拍了几张三幅合照。然后走入新宫参观了一下。里面的感觉,很庄严肃穆。由于塔尔寺的建筑基本只能拍外景,里面供奉的佛像之类的是禁止拍照的,所以,想要看精美的佛像和唐卡,只有大家自己去亲历现场了。

出了新宫,沿着门前的小径往里面走,路边是一根根的砖石立柱,顶端有如狮子状的瑞兽,立柱之间以铁丝网相连。靠山一侧,有树木开满白色小花,淡香扑鼻。

走道底左侧便是大经堂,我们还是继续朝里走,依次参观了酥油花馆、藏经阁、密宗经院、度母殿和金刚坛城。

酥油花馆四字是江泽民所提,里面目前展示了一副巨大的酥油花作品,外面有个玻璃罩,里面是2台格力空调在制冷。里面十八层地狱,四大金刚,佛祖菩萨等,大大小小的人物、景物刻画的栩栩如生,颜色鲜艳,非常漂亮。

酥油花是青藏高原上各种雕塑艺术中独具特色的酥油塑造艺术,是以酥油为主要原料制作成的艺术品。酥油是青藏高原藏族等牧民的奶油类食物。它是用牛奶经过反复搅拌(俗称打酥油)后提出黄白色的油脂。这种油脂呈凝固状,柔软细腻,色泽纯洁,清香扑鼻,可塑性极强。其油脂所塑造的工艺艺术品,具有形象逼真,色彩绚丽,精巧玲珑等特点。后来,佛教将它视为礼佛珍品,作为正月祈愿大法会的重要内容和寺院宗教艺术。随着佛教的发展,酥油花的塑造方式、花色品种、内容、工艺技巧都有了大的改进和发展。其表现的艺术形式、题材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属佛教故事、历史故事、人物传记、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佛像和人物形象等。

酥油花最初只是用以施食供品上的小小贴花,发展到大型故事人物立体群像的塑造及其搬上艺术舞台供人们观赏的礼俗,是从1409年宗喀巴大师首次在拉萨大昭寺发起祈愿大法会时开始的。关于酥油花,有很多传说:一说宗喀巴曾做了一个梦,梦见芳草野花都变成了一盏盏的酥油灯,在无边的灯光中幻化出了仙楼玉阁,周围祥云缭绕,珍禽异兽和乐起舞。为了再现梦境,宗喀巴组织僧人,用酥油塑成花卉树木和各种野兽,供奉在佛前;一说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一尊释迦牟尼十二岁的等身佛像,供奉在新修的大昭寺里,当时已是天寒地冷,没有鲜花,人们就用酥油塑成了一束花供奉佛前,从此相沿成俗,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艺术门类。此后一直延续了下来,并传于民间,形成藏传佛教及藏族民间节目,名称为“觉阿却巴”(意即“正月十五供奉”),俗称灯节。

油塑艺术和十五花灯节传到塔尔寺已有几百年历史。起初,酥油花的内容单调。后来,相继建立了两个专门制作酥油花的机构,一个叫“杰宗曾扎”、一个叫“贡茫曾扎”,俗称上、下酥油花院,专门培养油塑艺僧。两个花院相互竞争,每年夏历十月十五开始筹划,翌年正月十五之前才告竣。此间,艺僧们遵守规矩,既不偷,也不泄密,直到展出时才得见“庐山真面目”。

一座大的花架上,往往要塑造几十个、甚至一二百个人物组成的故事画面,大至一两米的菩萨金刚,小至三五厘米的花鸟虫鱼,无不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塔尔寺专门建有酥油花馆,供游人观赏。青藏高原上,五月的天气虽然还不是很热,但是早已超过能让酥油花融化的六度。所以大家看到的酥油花是陈列在玻璃柜中的,两边开着空调不停地吹着。

出了酥油花馆,继续前行便是藏经阁了。走过山门,诺大的广场上,一座5层高的藏式建筑耸立眼前,山门和藏经阁之间,还立着一块大黑石,上面贴满了各色人民币和外币。

塔尔寺藏经阁是李嘉诚先生捐资修建的一座新建筑,于06年才得以完工。内藏众多经书,佛像,唐卡等文物,其中第四,第五层仿照拉萨大昭寺而建,故有双羊与宝轮的造像在上面。

藏经阁造的是富丽堂皇,里面供着很多酥油灯,灯下看佛像,别有一番意境。这里看到了一个尼姑,非常的俊俏。望着她,心里不免有些感慨!是什么力量,让这样一个花样年华的美女远离尘嚣,青衣黄卷伴古佛?!

藏经阁旁边是密宗经院,和藏经阁比,那这个可是古董了。密宗经院成立于清顺治六年(1649),是研究密宗教义的部门,通过传授身密、口密、意密“三密大法”达到“即身成佛”的意境。

密宗经院后面是度母殿。度母,全称救度母,又称“多罗菩萨”,“多罗观音”,据说是观世音菩萨的变化身,共有21尊,以绿度母、白度母等比较多见,形象是16岁少女身,芝麻面,现离欲慈悲相,头带众宝天冠,身佩宝珠璎珞。度母殿中主尊为8米高的绿度母像,木雕贴金,周边有多尊度母造像。

度母殿旁边的山坡上,有一株高大的古树,什么拉了很多经幡,很漂亮。

最后一个是金刚时轮坛城。里面陈列的坛城,金碧辉煌,非常漂亮!有点像在海南南山那里看到金玉观音的那种感觉。都是金光一片,上面镶嵌着各色宝石。

这里居然没有人参观,里面就一个藏民在看守这,也不是喇嘛。我们问他可不可以拍照,可惜还是被拒绝了。

金刚时轮坛城是由十世班禅经师、塔尔寺第十三世嘉雅·洛桑丹贝坚赞于1986年缘起新建,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坛城外部建筑为三层大殿,系重檐歇山式藏汉相结合的建筑风格,为佛教密宗四部本尊坛城。高15米,宽16.24米,长19.4米。大殿内建圆形立体坛城,高5米,直径13.5米,内圆外方。内为身、语、意三城,外有土、水、火、风等环城圈,三城十二门;城楼造型别致,并有本尊金刚像、飞禽走兽,形象十分逼真生动;右侧塑有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左侧是弥勒菩萨像,四壁绘有极乐世界、本尊金刚、护法神等壁画;坛城大殿环绕有嘛尼经轮。整个建筑新老建筑手法相结合,为佛教建筑佳作。

出了坛城,我们就往回走了。

过了酥油花馆,前面便是寺内的主建筑大经堂了。

大经堂是喇嘛集中诵经的地方,初建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目前的大经堂曾经过多次重建和扩建,最后一次完成于1915年,建筑面积2750平方米,是典型的土木结构藏式双层平顶建筑。大经堂内部陈设非常考究,饰有黄、红、绿、蓝、白五色的幡、帏和各式天花藻井,满堂林立。经堂由藏式棱柱分隔成很多小的开间,柱子一共是168根,其中60根为暗柱,建在墙壁内,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有108根,柱身上包裹着的图案精美的藏毯是蒙古王公的赠品,柱间摆放的藏式毯子叫做“佛团垫”,僧人们就在“佛团垫”上打坐念经,据说这里可供千余喇嘛集体打坐诵经。在1千多平方米的屋面上,按照宗教法制和西藏传统艺术,装有铜制镏金的金鹿法轮、各式金幢、宝瓶、宝塔、宝伞和倒钟等,把一个单调的草泥平顶打扮得绚丽多彩。远眺平顶,金碧辉煌,给人以威严之感。

大经堂的三面墙壁上都布满了佛龛,供奉着佛像,有弥勒佛像、十一面观音像、宗喀巴大师像、十世班禅像等。由于塔尔寺是班禅活佛的管辖范围,他曾多次驾临该寺居住、讲经,所以大经堂当中最显著的位置是留给他的。

大经堂正后方,是塔尔寺的主殿和核心建筑——大金瓦寺。它的右边是依怙殿、释迦殿,左边则是弥勒佛殿、文殊菩萨殿。

大经堂后面依次是文殊菩萨殿、弥勒佛殿和大金瓦殿。

文殊菩萨殿,俗称九间殿,廊柱为藏式朱红八楞柱。它在明万历二十年(1592)初建为三世佛殿,清雍正十二年(1734)扩建成文殊殿。大殿分三个单元,自北向南分别为狮子吼佛殿、文殊殿和宗喀巴殿。文殊殿中供奉文殊菩萨像、金钢手菩萨等三尊“丈六金身”大佛,称为“密宗事部三怙主”,标志智、仁、勇三德,是塔尔寺塑像中的珍品。

弥勒佛殿在大金瓦殿南侧,俗称“上贤康”,始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之一。初为僧众长净、坐夏、课诵的地方。殿内有弥勒佛药泥塑像一尊,两侧还供奉仁庆·宗哲坚赞和第一任法台的灵骨塔。殿门两旁各有藏文石碑一通,右为“九世班禅额尔德尼驻塔尔寺记事碑”,左为清宣统元年(1909)所立班禅大师等人布施银两的石碑。

大金瓦殿,位于全寺正中。藏语称为“赛尔顿庆莫”,即金瓦的意思,被誉为“世界一庄严”,是塔尔寺最为壮严富丽堂皇的建筑物。建筑面积为450平方米。大金瓦殿初建于公元1560年,后于公元1711年,用黄金1300两、白银一万多两改屋顶为金顶,形成了三层重檐歇山式金顶,后来又在檐口上下装饰了镀金云头、滴水莲瓣。飞脊装有宝塔及一对“火焰掌”。四角设有金刚、套兽和铜铃。底层为硫璃砖墙壁,二层是边麻墙藏窗,突出金色梵文宝镜,正面柱廊用藏毯包裹,殿内还悬挂着乾隆皇帝御赐的金匾,匾额题字为“梵教法幢”。

进入大金瓦殿内,迎面矗立着12.5米高的大银塔,这就是宗喀巴诞生的地方。大银塔以纯银作底座,镀以黄金,并镶嵌各种珠宝,裹以数十层白色“哈达”,以示高贵。大银塔内部藏有旃檀树和宗喀巴的自画像,塔上有一龛,内塑宗喀巴像,塔前陈放有各式酥油灯盏,银鼓号角,玉炉金幢。梁枋上布满了帷、幡、绣佛、围帐及布陈天花藻井,层层哈达,琳琅满目。整个建筑庄严大方,雄伟壮观,阳光之下,金光灿烂,光彩夺目。大金瓦殿内还藏有塔尔寺历代传下的宝物如唐卡、经书、珍宝等等。据说,每年举行盛大的宗教节日时,僧人们要在这里用酥油燃起成千盏灯,诵经祈祷,浓厚的宗教气氛达到了顶点。

在大经堂和大金瓦寺的走廊上,有不少信徒和僧众在磕长头,这里面大多数都是远道而来的藏族牧民。磕长头是一种全面匍匐的磕头方式,也叫做“五体投地”,他们大多要这样磕10万个头来表达对佛的虔诚参拜。磕头用的地板泛出一层光亮,光可鉴人,足见信徒的虔诚!

祈寿殿藏语称“夏登拉康”,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专为时年九岁的七世达赖格桑嘉措健康长寿而建,是座独立的汉式小庭院,内供释迦牟尼、文殊、普贤、十六罗汉和四大金刚等三十多座塑像。祈寿殿内有数株菩提树,夏季菩提树开花时,芳香四溢,因而又名“花寺”。

祈寿殿再往前,寺内第一座建筑,便是护法神殿。

小金瓦殿藏语叫“赞康钦莫”,是座护法神殿,殿内供奉五勇明王(身王、语王、意王、智慧王、功德王)护法神像。它初建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建成后将大护法神由弥勒佛殿请至此殿供奉。嘉庆十四年(1809),护法殿改建成藏汉结合的镏金铜瓦殿顶,称为小金瓦殿。殿内陈列野牛、羚羊、猴、熊等动物标本,象征护法神制服一切恶魔的威严。殿内左侧的白马标本相传是三世达赖喇嘛从拉萨到塔尔寺的坐骑;楼上前庭还供奉藏传佛教宁玛派祖师莲花生大师的塑像。

殿外还有一座方形圆顶的时轮金刚塔,建于1942年。时轮金刚塔高十三米,分三层,一层供四大天王,二层供金刚力士,顶供时轮金刚,是塔尔寺最大的塔。

出了塔尔寺,我们往拉鸡山方向驶去。

拉鸡山属日月山支脉,藏语称“贡毛拉”,意为嘎拉鸡(石鸡)栖息的地方。拉鸡山是贵德与湟中的界山,由西向东蜿蜒,最高峰海拔4524米。海拔3800余米的拉鸡山山口地理位置重要,宁果公路穿越而过,山口南侧还有通往湟源的公路。 拉鸡山北坡险峻,山岩多有裸露,除夏季外,山坡常常白雪覆盖。南坡平缓,宜牧草生长。这里的红山嘴草场是尕让乡夏季牧场,北从拉鸡山口至分水岭,南至大滩村,中心海拔3746米。 草场内坡地平缓,水源充沛,牧草生长良好。每当夏季来临,山坡上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牛羊成群,牧歌声声,还有空阔的蓝天、悠悠的白云,是闹市人向往的佳境。

从塔尔寺到上新庄收费站,大约20分钟左右的车程。过了收费站,便进入了拉鸡山。天空下着细雨,公路从山峰间的坡地穿行而过,两边的坡地上,随处可见藏民放牧的牦牛和羊群。山坡一片青翠,黑色的牦牛和白色的羊群点缀其上,山峰因雨而凝云,云雾缭绕,疑是仙境!

越往上,迷雾越厉害,到了海拔3820米的拉鸡山口,我们决定掉头回西宁了。山顶有藏民搭建的大帐篷,这是来采虫草的。掉头的时候,还有藏民来问要不要虫草呢。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