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度
出家剃度是非常不易的,不说只要把头发剃光就可以了,不但有一个仪轨,而且还要满足剃度的条件,但是对于这些,很多的师兄是不太了解的,下面就一起来看一下关于剃度的介绍吧。
一:剃度的含义
众所周知,剃度是出家的第一步,剃度后就成了和尚,那么剃度代表含义呢?其一,在佛教中,将头发誉为烦恼,剃掉头发就同等于除掉烦恼,断了心中的欲望。其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剃掉头发也当割断对父母亲人的牵挂。其三,用剃发来警示自己,改掉世俗的一些不良习惯。其四,释迦摩尼觉悟后,广收门徒,为了区别印度的其他教派,以剃发作为象征。其五,“光头”打理方便、清心静新,更容易专心修道。
二:剃度师要够资格
有很多人认为,剃度师一定是“老和尚”,或是“方丈”、“住持”等角色,其实并非如此。根据戒律要求,受戒满十年才能收徒弟。且要广读经书,使徒弟随自己有所学,身正德高,令人信服的出家人才能纳门徒。而一个师父最多带三个徒弟,不允许多收门徒,这样才能更好的施教。重要的是师徒之间一定要具备因缘,看来收徒弟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三:剃度是有程序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然剃度也是慎之又慎的事,也是很庄重的事。在剃度上就有《剃度沙弥正范》明文规定,需要有正式的引导、启白、请师、开示、请圣、辞谢四恩、忏悔、剃发等一系列过程。在剃度开始之前,要为剃度者皈依三宝,经引导、启白、请师后,剃度者要辞谢天地、君主、父母、师长四恩,而后拜剃度师三拜,随剃度师念忏悔语。忏悔后,剃度师为剃度者剃头,口念剃度词,众人唱赞颂后,剃度者将俗衣换成僧服、颂回向词,剃度结束。
四:剃度有一个专用的拜垫
常走寺院的人都清楚,在大殿中间的拜垫是不允许磕头的,那么这个拜垫是做什么用的呢?说法有很多各不相同,其中就有“一拜即出家的”说法,因为这个“拜垫”是和尚出家时所拜的拜垫,因为出家后,均以师相称,用这独特的“拜垫”来象征自己的已为人师的身份。同时,也代表着一心向佛,做佛子弟的决心。
五:剃度用的工具
佛教从汉朝传到中国,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这么长远的传承,当然所使用的工具也不同,初传到中国时,剃度则用刀割掉头发。随着人文的发展,到唐朝时,则有了剃刀,这种刀有手柄、刀刃两部分,专用剃发所做,一直到解放后还在用。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剃头也用起了电动推剪将头发推短,后用剃须刀刮光。当然也存在一些寺院依然使用古法剃头。这两种相比较起来是不是时代的差异呢?或许,使用电动工具缺少了一些仪式感吧。
六:烧戒疤
烧戒疤其实在当代并不常见,这一做法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教,以焚身供养神灵,在我国元朝时,志德和尚采取这种方法来供佛,被后人所追崇,一直延续下来。在南北朝时期,梁武帝热忱于佛教,大赦牢狱,但凡出家之人都可以免去罪行,为了防止犯人逃跑,便下令所有出家人必须烧戒疤。当然,如今也有很多人烧戒疤以示出家的决心。
七:剃掉的头发哪去了?
剃度后,会留下很多头发。剃度时,剃度师口念第一刀愿断一切恶,第二刀愿修一切善,第三刀愿度一切众。这三刀可以说是意义非凡,当然这三刀剃掉的头发也是具有意义的,剃度后,剃度师会将这一撮头发交给剃度者的父母,代表其子此后为佛门弟子,不染世俗,表示此后断去了父母、亲情等牵挂。其余的头发便会扔掉。
出家看来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此之外,剃度师还要对受度者种种考核,剃度后也要不辞辛苦,为佛门而献身。其实无论出家在家,只要有一颗虔诚的心,便是最好的修行。
通过上面对剃度的介绍,师兄对剃度的了解更多了,也知道了剃度的程序,剃度的含义等等,同时也知道了剃度的不易,所以不管是剃度还是没有剃度的师兄,都希望可以保持慈悲的心,坚持的学习佛法,利益众生。
...查看更多关于剃度,师兄肯定是不陌生的,一般剃度代表的就是出家,但是有一种出家叫做“短期出家”,那么这种的能不能剃度呢?
“短期出家”作为一种殊胜的接引众生方式,近年来受到大众的广泛青睐。想要接引众生,有三个条件不可或缺:一、慈悲,有慈悲才不舍众生;二、智慧,有智慧才不沾染尘劳;三、方便,有方便才能更好地接引众生进入佛门,短期出家就属于方便之法。
然而,如此殊胜的短期出家却屡遭诟病,究其原因就在于,短期出家活动中是否要给女众剃度的问题。事实上,女众一生只有一次剃度机缘,如果在短期出家中剃了度,就相当于断其慧命,她这辈子再无机缘剃度出家了。因此,参加短期出家的女众是不能剃度的,只能全程受持八关斋戒,八关斋戒也是佛陀为在家人体验出家生活而制定的方便之法,只要清静受持八关斋戒,同样能如理如法地体验出家生活,种下解脱之正因。
通过上面的介绍,师兄对“短期出家”能不能剃度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了解了,其实不管是剃度还是不剃度,只要是师兄坚持的学习佛法,保持慈悲众生的心,那么都是可以有所成就的。
...查看更多关于剃度的说法,最直接的了解就是出家,但是有的人对出家人落发剃度的含义是不明白的,所以也就不知道为什么有的师兄学习佛法的时候,要剃度,那么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剃度的含义吧。
培养品德与悲愿
佛教需要的是有品德、有道心、有悲愿,以及有专业学问和能力的人才。基本的条件是品德和悲愿,如果出家后依旧保持在家人的习气,虽有专业的学问和能力,却不能放下得失人我之心,品德便无法提升,这种人对佛教整体而言反而没有益处。
所以,准备落发的人,一定要发大誓愿,要彻底地改变自己的性格,将过去的一切放下,多拜佛、忏悔、念佛、感恩,养成柔和善顺、忍辱负重的出家品德。所谓‘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要用智慧剑将荣耀心斩断,用悲愿火将得失心焚毁,不要让烦恼、习气残留在我们的身心,戕害我们的法身慧命。
千万不可以自卑或自傲,也不可以看此人不顺眼,瞧那人不满意;挑剔这、排斥那,对这个有意见,对那个有想法。样样看不顺眼,事事不合己意,这类的人增加之后,僧团将难以运作了。
出家人要‘心如明镜,身如抹布。’落发后都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出家人,因为还将身体和想法看得很重,执着身体,身上就有很多刺,执着想法,心中便有很多烦恼。若能如《楞严经》所说:‘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就能用忍辱负重的观念来调整自己,心无烦恼,所以像明镜无尘,身能忍辱,所以像抹布清除污垢。如果在落发之后,发现自己离开了道心,就自摸己头,既已落发出家,心生惭愧,立即念佛忏悔。
以退为进,以默为辩
你们的师公东初老人曾经问我,知不知道在家人和出家人有什么不一样?我说:‘出家人的身分和在家人不同,受了比丘戒是比丘,受沙弥戒是沙弥。’老人一直摇头说:‘你再说。’‘出家人不可以结婚、不可以存钱。’又摇头。我实在想不出来,只好请求老人开示。老人说:‘我们出家人是以退为进,以默为辩,以奉献为成就。’
因此,当我们面对他人的指责或批评时,不答辩,辩就是是非,要忍辱负重,而且还要积极地努力以达成奉献他人的目标。在因缘不许可的情况下,不得盲目地奉献,当以退为进,保持实力,留得青山有柴烧。虚以待之,并非一味地退而不进。
出家人是以退为进,以默为辩,有道心、悲愿心。道心是时常反省自己有没有骄慢心、自卑心。有些人常为了自己的学历不高而自卑,有些人则为了身体上的残缺而自卑,有些人是为了年纪大而自卑。自卑的人全身带刺,害怕自己的弱点被人捉住;而学历高、能力强的人易生骄慢,自以为有道心,或比别人还会修行。这都是在家人的心态,会破坏我们的道心,若有这样的心态,要知惭愧、忏悔。
若自认为有道心,为常住服务多一些、贡献多一些,指责别人能力差,没有付出,老是计较为什么自己要做这么多,为什么别人就可以做那么少,如此骄慢心一起,反而失去了道心,不能平衡。要知道,自己做得好、做得多是应该的,别人少做或做不好,也许是他的体力、智力不胜任之故,要多体谅、多包容。若他来请教,一定要告诉他,自己是如何做的,他可以参考看看,但不一定非照我们的模式做。
学做忍辱负重的出家人
最后,再以数语勉励大家,当努力学习做一个忍辱负重的出家人:
(一)不跟别人比,道心自增长。
(二)互相勉励,不可看不起别人。
(三)不可自卑于学历低、身体弱、智力不足等。
(四)不可闲谈。
(五)心念系在恒课上,如持咒、持佛菩萨名号。任何空档都要持咒、念佛,不要间断,如此自然能够消灾除障、去烦恼。
通过上面的介绍,师兄对剃度的含义也有了很好的了解,知道了为什么出家要剃度了,其实不管师兄学习佛法的时候,决定剃度还是不梯度,只要始终保持慈悲众生的心态,没有任何的杂念,那么肯定会有所收获的。
...查看更多-
佛教僧人剃度原因是什么
去过寺庙的师兄肯定是知道,只要是在寺庙中修行的师兄,多数都是会经历剃度的,可以说僧人剃度...
-
皈依三宝与剃度出家的区别是什么
相信师兄对皈依三宝和剃度出家这两个词语都是不陌生的,因为这个在佛教中是非常常见的的,而且...
-
僧人为什么要剃度
我们大家应该都知道,凡是在寺院度过的僧人,都是需要剃度的,虽然说这个是佛教一直盛行的,也...
-
剃度的条件有哪些
关于佛教剃度,不是你想要剃度就可以剃度的,也是有条件的,必须达到这个条件,才能剃度,如果...
-
剃度的仪轨是什么
很多人认为剃度就是把头发剃了就可以了,其实在佛教剃度是有一套固定的仪轨,一定要按照这个仪...
-
剃度的仪式是什么
剃度可以说是属于一件大事儿,所以是不能草率的去做的,是需要经过一系列的仪式,而且也需要师...
-
剃度的意义是什么
剃度在佛教是比较常见的,可以说是寺庙里面的僧人都是经过剃度的过程出家的,而且一说到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