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宋代以后的三教一致论

发布时间:2024-11-03 02:04:03作者:心经全文网

中国的三教一致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中经隋唐,到宋朝已经发展成为社会的时代思潮。

儒家经过宋代、明代的发展,建立了新的理论体系,它们在形成与发展中都吸收了佛教、道教的思想。

道教也吸收了佛、儒二教的思想,金朝成立了带有明显的三教合一特色的全真道。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佛教中的主要派别,不仅加快了与儒、道二教的会通与融合,而且也提出自己的三教一致或三教合一的理论。

宋云门宗禅僧契嵩著《辅教编》进上宋仁宗,被敕准编入大藏经流通海内。其中说:“古之有圣人焉,曰佛,曰儒,曰百家,心则一,其迹则异。夫一焉者,其皆欲人为善者也;异焉者,分家而各为其教者也。”是说佛、儒和百家各派的创始人及其代表人物皆是圣人,他们的引导民众为善的宗旨是一样的,但在如何教导民众的方法上是有差别的,所以才有教派之分。

契嵩善于利用当时士大夫熟悉的心性和伦理概念来表述自己的主张,他在上仁宗皇帝的万言书中说,佛教可以“正心”,“兴善止恶”,以佛教的戒规和善恶说教来“教导世俗”,对朝廷及儒家名教所标榜的“仁恩礼义”,兴教化,致天下以太平,是有利而无害的。

在北宋末徽宗时担任过宰相的张商英(1043一l122)著《护法论》批评唐代韩愈、宋代欧阳修等儒者对佛教的批评,也主张三教一致的思想,说在世上群生“失真迷性,弃本逐末”的情况下,三教的学说是对治世病的药,但三者所治重点不同,并且优劣有异,“儒者使其求为君子者,治皮肤之疾也;道书使之日损损之又损者,治血脉之疾也;释氏直指本根,不存枝叶者,治骨髓之疾也。”虽认为三教在教化民心,使人向善的总目标上是一致的,但佛教更加优越,这主要是就佛教教人断除情欲,追求精神解脱来说的。又强调:“三教之书各以其道,善世砺俗,犹鼎足之不可缺一也。”

宋代临济宗名僧大慧宗杲(1089—l163年)也主张不可将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绝然分开,表示“三教圣人所说之法,无非劝善戒恶,正人心术”,忠义孝道以及治人安国之术与佛教的宗旨并不矛盾。

在统治者之中,宋真宗写《崇释论》,说佛教与周孔荀孟在“劝人之善,禁人之恶”方面是“迹异而道同”的,并认为佛教的五戒完全符合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的伦理规范。宋孝宗写《原道论》,主张“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

”他们的提倡对社会影响很大。

此后到明代四大名僧祩宏、真可、德清、智旭,皆主张三教同源、一致或“一家”。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以儒解佛者有之,以佛解儒者有之,会通儒、佛者亦有之。社会上广泛流行的劝善书《感应篇》之类,无一不充斥着三教合一的内容。(信息来源:摘自《河北佛教》)

编辑:明蓝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