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余金成居士: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直解 13

发布时间:2025-01-01 02:03:45作者:心经全文网
余金成居士: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直解 13 此时阿难方悟己过,痛悔至极,身心忧怖,不知如何安守,佛见阿难心悔,即为阿难说“除疑偈”: 诸佛境界中,小根所不及。 久远诸佛语,菩萨不能知。 佛说此四句偈,先言诸佛境界深广,为小根器人所不能及,非仅小根器人如此,即使大乘菩萨行者,于久远劫以来诸佛法语,亦不能知。 诸佛神通中,是境见非境。 此两句偈,指诸佛神通含具三观,“是境”为假观,“非境”为空观,“见”为中观,三观具足,圆融无碍,是佛境界。 久远诸如来,同我此一心。 此心非诸心,此心即是佛。 此四句偈,直抒胸臆,点明主旨,总领全偈。久远劫以来一切如来,皆与本师释迦牟尼佛同一心,此心非他物,此心即是佛。如《坛经》曰“吾今教汝,识自心众生,见自心是佛。”“汝等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菩提只向心说,何劳向外求玄?” 若行此心事,无不离世间。 过去诸佛心,未来及现在, 中及菩萨等,及于诸天身, 下愚凡夫类,能持我此心, 速证无生忍,更不住世间。 “行此心事”即了悟心地,依悟正修。 此段佛偈,概言一切众生若能行此心法,无不出离世间生死烦恼,速证无生法忍。过去、现在、将来,三世诸佛皆依此心法而证佛果,菩萨、缘觉、声闻以及诸天仙,乃至下愚凡夫,若能行此心法,皆得出离世间生死烦恼,速证无生法忍。 菩萨声闻众,及余四果等, 上及于诸佛,无不由是生。 持戒得圆满,信施有得报, 存念常不退,在在所生处, 常喜得逢迎,所说诸言教, 皆是佛心智,念念得果报, 皆亦由是生。 “信施”即信者向三宝布施财物,或指所施之财物。 “存念”即持念,受持忆念正法而不忘失。 “逢迎”为迎接之义。 以上佛偈,概言佛心之作用周遍,生一切法。如诸佛、菩萨、缘觉、声闻皆由此而生,学人能持戒圆满,信施得报,持念不退,处处常得善缘迎接,所说言教符合佛心,起心动念,而得果报,皆由此而生。 一一诸如来,说量无穷尽。 一一佛神力。 此三句佛偈,从数量的角度,言明无数如来之神力皆由此佛心而生起。 复有无量方,一一方面中, 复有无量佛。一一佛神足, 皆从佛心起。 “神足”为佛之六神通之一,此处代指佛之所有神通。 此五句佛偈,从空间的角度,言明十方如来之神通皆由此佛心而生起。 一一佛心中,摄入心中心。 如此心中心,说佛不可说。 一一不可说,斯亦由是生。 以上六句佛偈,再次点题,一切佛心皆摄入心中心,然此心中心,离言绝句,语不能及,故诸佛亦不可说。虽不可说,却非断灭,恒河功德,本来具足,诸佛一切不可说之神变作用,皆由此而生起。 以下则广言心中心之功德智慧。 世间非世间,出世非出世, 善巧诸方便,言说诸记论, 秘密陀罗尼,他心自在定, 过去现在智,未来得成果, 斯亦由是生。 “他心自在定”即他心通,为佛之六神通之一,此处代指佛之所有自在神通。 此段言无论于世间或非世间,无论世间众生或出世间圣人,其中种种善巧方便,言说记论,秘密神咒,自在神通,乃至过去、现在诸佛之智慧,众生将来得证佛果,皆由此佛心而生起。 魔王转轮王,梵天自在等, 一切诸有力,从佛心所转, 邪术与正印,见闻即辨了, 如是圣心力,广达众境界, 斯亦由是生。 “正印”即符合佛教法印之法义。 此段言无论魔王、转轮圣王、梵天、自在天以及一切诸有,能随从佛心所转,无论邪术、正法,见闻即能辨了,如此圣心神力,能广达众多境界,皆由此佛心而生起。 如来印众道,降魔度非人, 神变及自在,视入诸非境, 为众断苦缚,震动诸世界, 视入一缘中,大慈满十方, 斯亦由是生。 “视入一缘中,大慈满十方”即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佛具足大慈悲心,虽众生与其无缘,仍以慈心,将其视入一缘而救度之,此慈心尽虚空遍法界。 此段言如来能印证众道,降诸魔军,拔度非人,神变自在,入诸非境,能为众生截断苦缚,能震动诸世界,能无缘大慈,同体大悲,遍满十方,皆由此佛心而生起。 一切众生类,种诸福业等, 成熟不成熟。 他心自在智,决了所生地, 一一遍十方。 “福业”指能招善果报之善业,约有三种: (1)、施福业,施与贫穷之人,由施而获世出世之福利,谓之施福业。 (2)、平等福业,以平等之慈悲心,爱护一切众生,因而成世出世之福利,谓之平等福业。 (3)思惟福业,以智慧思惟观察出离之法,为出世福善之业,谓之思惟福业。 “他心自在智”即他心通。

“决了所生地”即宿命通。此处代指佛之所有自在神通。 此段言一切众生,种诸福业,无论成熟与否,诸佛具诸神通,遍布十方,皆由此佛心而生起。 一切诸众生,闻音皆信佛, 是广长舌相,斯亦由是生。 十方诸国土,天上及下方, 乃至万刹土,一一刹土中, 皆有万世界,众生不可量, 闻音皆信佛,如是舌相等, 斯亦由是生。 “广长舌相”为佛三十二大人相之一。诸佛之舌广而长,柔软红薄,能覆面至发际,如赤铜色。此相具有两种表征:(1) 语必真实。(2)辩说无穷,非余人所能超越者。 此段言十方世界,一切众生能因诸佛无碍辩说而闻法信佛,皆由此佛心而生起。 光音遍净天,或及非世界, 有形无形等,俱能含佛性。 有流及无光,虚空影响类, 堕形中叐中,承佛即归念。 不信及阐提,斯法不断等, 俱得因缘者,如是诸众生, 承光得离世,此亦由是生。 “光音遍净天”即光音天、遍净天,代指二十八天。 “非世界”即出世间,为佛菩萨世界。 “有形”指欲界、色界。“无形”指无色界。 “有流”之“有”指三界的果报,“流”指四种之惑。三界的果报实有,故云有,四种之惑使人漂流于三界之生死海,故云流。四流者,即见流、欲流、有流、无明流。 “无光”与“有流”相对,指出三界圣人 “虚空影响类”指虚空夜叉,泛指夜叉、罗刹等类 “堕形中叐中”“叐”为狗跑之模样,此句泛指愚痴畜生道。 “阐提”即指断绝一切善根、无法成佛者。 此段言,世出世间,所有种类,无论天人、佛菩萨乃至夜叉、罗刹、愚痴畜生、不信佛者,无法成佛者,俱含佛性,俱归正念,俱得离世,皆由此佛心而生起。 下愚凡夫等,能持佛心咒, 即同佛心地。具六波罗蜜, 当获大神通,遍照诸佛界, 即具六神通,所说如诸佛, 举足及下足,皆得大神变, 是语及非语,问悉一音同, 纵是佛非身,所说佛正智, 凡夫及圣行,发念等菩提, 一切果位中,皆是佛心力。 “问”通“闻”,听闻之义。 “圣行”即佛菩萨等所修之行,分戒、定、慧三种。 “发念”即初发心。 此段言,下愚凡夫持佛心咒,能即同佛心,能具六波罗蜜,能获大神通,能遍照诸佛界,能具六神通,能所说如同诸佛,能举足下足,皆得大神变,能所说无论是语非语,闻者皆悉一音同,无论是佛身非佛身,所说皆为佛之正智,自凡夫开始修学圣行,自初发心而至菩提,证一切果位,皆由此佛心之力而生起。 “是语及非语,问悉一音同,纵是佛非身,所说佛正智”四句与《无量寿经》“世尊能演一音声,有情各各随类解”意旨暗合, 佛告阿难:我此句偈,如虚空花,以佛神力即便住虚空中成菩萨盖,其此盖下,复有百亿殑伽沙那庾多不可说不可说世界无边量化佛,复有如是不可说量法身佛,复有不可说量报身佛,一一眷属皆是菩萨唱导之首。 佛言我此“除疑偈”,如虚空花,以佛神力而住虚空中成菩萨宝盖,于此盖下,复有百亿恒河沙那由他,不可说不可说世界无边量之化身佛,复有如是不可说量之法身佛,复有不可说量之报身佛,一一佛之眷属皆是以菩萨领首。 “宝盖”系伞之美称,即指七宝严饰之天盖。悬于佛菩萨或戒师等之高座上,作为庄严具,表示尊贵。据《维摩诘所说经》 佛国品 所载,毗耶离城有长者之子宝精,与五百长者子,持七宝盖往诣佛所。 “唱导”意为前导,领先。 复有不可说量菩萨,一一菩萨复有无量眷属,皆是人中唱导之师,皆是三地、四地及八地等而共围绕。如是等佛及菩萨、声闻、缘觉、四果圣人、一切诸天仙、无量世界四天王、梵王、帝释、及阿修罗、及一切罗刹、夜叉、鬼神众,一切大威德者、大神通者、大护念者、大慈悲者、大自在者,皆共围绕此盖,持心不退,受佛心中心法。 于此盖下,复有不可说量菩萨,一一菩萨复有无量眷属,皆是人中导师,皆是三地、四地及八地菩萨等而共围绕。如是等佛及菩萨、声闻、缘觉、四果圣人、一切诸天仙、无量世界四天王、梵王、帝释、及阿修罗、及一切罗刹、夜叉、鬼神众,一切大威德者、大神通者、大护念者、大慈悲者、大自在者,皆共围绕此盖,持心不退,受佛心中心法。 其时即有大不可说不可说数地神,各持一千叶莲华,承此如上持咒人足,游腾十方,现光明身,其光皆现紫磨黄金色。一一众生见此光者,即断有流得入佛定。即见大千世界所起因缘、所作事业,皆悉明了,无不获果。 其时有大不可说不可说数地神,各持一千叶莲华,承此如上持咒人足,游腾十方,现光明身,其光皆现紫磨黄金色。一一众生见此光者,即断有流得入佛定。 “紫磨黄金色”为带有紫之黄金色,紫,紫色;磨,无垢浊之意。佛身为紫磨金色身,有忍辱柔软之相,称“紫磨忍辱”。 “断有流得入佛定”, “有流”含义已在上文诠释,一一众生见此紫磨黄金色光明而皆断有流入佛定。 “佛定”非指四禅八定,乃指佛心澄明之大定。以澄明故,照一切法界,故于大千世界所起因缘、所作事业,皆悉明了,无不获果。 以上三段经文亦为华严宗主伴圆明具德门境界。先释“主伴”,经文以无量化身佛、法身佛、报身佛为主;以不可说量菩萨、声闻、缘觉、四果圣人、一切诸天仙、无量世界四天王、梵王、帝释、及阿修罗、及一切罗刹、夜叉、鬼神众,一切大威德者、大神通者、大护念者、大慈悲者、大自在者为佛相伴,皆共重重围绕,又复以不可说数地神,各持一千叶莲华,承此如上持咒人足,游腾十方。如北辰所居,众星拱之。 再释“圆明具德”,即经文言,一一众生见此紫磨黄金色光明而皆断有流入佛定,于大千世界所起因缘、所作事业,皆悉明了,无不获果。 其时阿难以偈叹佛: 其时阿难复以偈叹赞佛德: 善哉我师释迦文,一音遍了大千界。 以一微音度脱了,众生身分不觉知。 此四句偈,赞美本师释迦牟尼佛之语密。佛能以一音声而遍了三千大千世界,以一微音普使一切众生随类得解脱,而众生不自觉知。 善哉如来自在光,是臭非臭皆照触。 自心涌出甘露水,灌洗得净不觉知。 此四句偈,赞美本师释迦牟尼佛之身密。佛放自在光明,无论是臭非臭,皆得照触,众生触此佛光,能于自心涌出甘露水,使烦恼业障灌洗得净而不自觉知。 善哉无畏自在心,能以无畏怖诸虎。 野象毒龙皆自伏,自然生慈不觉知。 此四句偈,赞美本师释迦牟尼佛之意密。佛具无畏自在,能使猛虎、野象、毒龙皆自调伏,自然生起慈心而不自觉知。 善哉无畏神通王,出语大千皆震动。 动以自然来归伏,伏以其心不觉知。 此四句偈,赞美本师释迦牟尼佛之神通。佛具无畏神通,出语说法而能使三千大千世界皆感震动,一切众生随其震动自然前来归伏佛陀而不自觉知。 善哉无量慈悲心,能以慈悲流诸趣。 一切德慈修佛法,所修慈者不觉知。 此四句偈,赞美本师释迦牟尼佛之慈悲。佛具无量慈悲心,能以慈悲心流注六道,能使一切众生感佛德慈而修佛法却不自觉知。 善哉无量善藏王,广付善财与众生。 所持善者得善定,持善之人不觉知。 此四句偈,以“无量善藏王”喻赞本师释迦牟尼佛。能广付无量善财与众生,使持善彩皆得善定而不自觉知。 善哉无量宝幢王,将此幢光阴世界。 众生蒙咒脱苦缚,得离苦者不觉知。 此四句偈,以“无量宝幢王”喻赞本师释迦牟尼佛。能宝幢光照世界,众生蒙宝幢咒力加持皆脱苦缚而不自觉知。 善哉无量大法树,能与大千作阴凉。 所有住阴离热恼,得离恼者不觉知。 此四句偈,以“无量大法树”喻赞本师释迦牟尼佛。能与三千大千世界遮蔽阴凉,众生住于树荫下,皆离热恼而不自觉知。 善哉无量大法镜,照破一切黑冥暗。 得明心中出智慧,具智慧者不觉知。 此四句偈,以“无量大法镜”喻赞本师释迦牟尼佛。能照破与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幂暗,众生得法镜光明照射者,皆于心中常生智慧而不自觉知。 善哉如来一音声,所闻持者得一味。 如是一味遍众生,尔乃名为大慈悲。 此四句偈,复赞本师释迦牟尼佛之语密。佛以一音声说法,而所闻持者,无论九法界、六趣、四生种种异类众生,皆得同一法味。佛以如是一法味遍施众生,方是名为大慈悲。 我今下愚凡夫智,若欲叹佛无穷尽。 具以微心少叹耳,愿佛慈悲纳受之。 佛之无量功德,历劫不可尽说,故阿难言,我今以下愚凡夫之小智,欲赞叹佛德而无法穷尽。只能勉为其难,凭微薄心意,些少赞叹耳,惟愿佛陀慈悲纳受之。 尔时阿难偈叹佛以[1],白佛言:世尊,我今愚浅,虽以叹佛,佛神德故,我不能宣。世尊,如是因缘,如是神力,如是自在,如是决定,我未闻见。如来因何今乃说尔? 阿难以偈赞佛已,复言,我今尚愚浅,虽赞叹佛,然佛之神德无边,我不能宣。世尊,如是心中心之因缘、神力、自在、决定,我昔未曾闻见。如来因何今乃说尔? 如来久知众生根性浅深皆不等学,何故昔时不说此智普及众生而令有来往耶? “众生根性浅深”非指法相所立之五性。《圆觉经》曰“一切众生由本贪欲发挥无明,显出五性差别不等。”经中依一切众生断理事二障之浅深迟速而差别五性: 一、凡夫性,凡夫散善之人,未断一毫之惑之人。 二、二乘性,声闻缘觉之二乘,但除事障,而未断理障之人。 三、菩萨性,渐断二障而证大圆觉之人。 四、不定性,又曰顿超如来性。 五、外道性,信外道邪说而未知佛之正道之人也。 无论是何种根性,终得究竟成佛,然众生根性浅深不等,成佛时间不等,有七返人天者,有一返人天者。但不论何种根性,佛于此经言“能持佛心咒,即同佛心地”。故阿难启问:如来久知众生根性浅深不等,何故于昔时不说此心中心法普渡众生,而令众生有来往耶? 佛告阿难:我此心中心,常于我前,我未出世此心出世,我未受生此心受生,我未得定此心先定。如是定慧力,是佛住处、是佛行处、是佛定处、佛思惟处、佛觉悟处、佛行道处、佛决定处。 佛此段说法,直言佛性真常不迁,绵亘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恒常存在,永不生灭变易。 “我此心中心,常于我前,我未出世此心出世,我未受生此心受生,我未得定此心先定”如《胜鬘经》曰“世间言说故有死有生,死者谓根坏,生者新诸根起。非如来藏有生有死。如来藏者离有为相,如来藏常住不变。” 亦如《大般涅槃经》卷三十四云“法身即是常乐我净,永离一切生老病死。非白非黑,非长非短,非此非彼,非学非无学。若佛出世及不出世,常住不动,无有变易。”此谓如来法身常住不变。 《大乘庄严经论》卷三 菩提品 则载不唯如来法身常住,即报、应二身亦常住不变,而以法身为本性常,报身为无间常,应身为相续常。《佛性论》卷四 无变异品 复就三身常住说十种因缘,谓此三身者,恒能生起世间利益等事,故说常住;此系依于十种因缘,即: (一)因缘无边,谓无量劫来舍身命摄正法,以正法为无穷无尽,故以无穷因招感无穷果,果即三身,故为常。 (二)众生界无边,谓初发心时结四弘誓,起十无尽之大愿,若众生不可尽,我愿无尽;众生既无尽,化身常在世间教导众生,故为常。 (三)大悲无边,谓如来众德圆满常在大悲,救拔众生之恩无边际,故为常。 (四)如意足无边,谓世间得四神足者尚能住寿四十小劫,何况如来大神足之师,当能住寿自在,于百千亿劫广化众生,故为常。 (五)无分别智无边,谓远离生死、涅槃二执,与第一义谛相应,不动、不出,故为常。 (六)恒在禅定无散,谓如来恒在禅定,无可坏者,故为常。 (七)安乐清凉,谓安乐即是金刚心,能断除无明住地最后念之无常苦,因已无苦,是为安乐,佛果显成,是为清凉;此是解脱道,故为常。 (八)行于世间八法不染,佛身虽复在于道前,与生死相应,但不为烦恼所染,而无妄想之缘,故为常。 (九)甘露寂静远离死魔,佛果常乐,故寂静,寂静故远离死魔,远离死魔,故为常。 (十)本性法然无生无灭,即法身非本无今有、本有今无,行三世而非三世法,故为谓常。 又则,此心中心非心、意、识之心,乃三界唯一心之心,故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墙壁瓦砾皆为此常住心。准此,以尽诸法界唯一心,是故坐作进退亦唯此心。如《法华经》 方便品 :“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于道场知已,导师方便说。” 真如常住,世间之相亦常住,一切有为变化之现象皆蕴含真如不变之理。若离世间现象之相,则无常住不变之理。此种‘性相如如’、‘事理不二’之道理,乃大乘究极之说。 若仅见世间相之常住,而不知无常者,为凡夫之牛羊眼;仅见世间相之无常,而不知常住者,为小乘偏空之僻眼;若能于无常中见其常住之理,复于常住中见其无常之理者,则为菩萨之实相眼。 以上即“如是定慧力,是佛住处、是佛行处、是佛定处、佛思惟处、佛觉悟处、佛行道处、佛决定处。” 阿难,一切菩萨、金刚、诸天、下愚凡夫、诸余神鬼、夜叉罗刹、星宿诸天、幻术魔王,如是等能行我心,即得我通。若不行我此心法者,欲贪我通,无有是处。 “我通”乃佛之三明六通。无论菩萨、金刚、诸天仙、下愚凡夫、诸余神鬼、夜叉罗刹、星宿诸天、幻术魔王等,若能依佛心法而修,即可得之。如永嘉《证道哥》曰“争似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但得本,莫愁末,如净琉璃含宝月。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终不竭。” 但若不依佛心法而修,而意图贪取神通,无有是处。如仰山禅师示众曰:“我今分明向汝说,且莫凑泊,但向自己性海如实而修,不要三明六通,何以故?此是圣末边事。如今且要识心达性,但得其本,不愁其末,他时后日自具足在。若未得本总将情学他,亦不能得。”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