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仁清法师:为什么要随喜?

发布时间:2024-12-27 02:02:13作者:心经全文网
仁清法师:为什么要随喜?

真正的行善法,在娑婆世界行善法容易一些,娑婆世界需要救助的人很多,需要帮助的人很多,打一个比方,娑婆世界,需要你布施的人非常多,贫穷的人、乞丐啊、孤儿啊、老人啊,这都是需要大家伸出手来援助的。可是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没有这种因缘了,我们在经上也看得到,西方极乐世界怎么行善呢,除了念佛诵经、坐禅以外,他们也行善,也积累自己的福报,怎么去行善呢?凭借自己的神通,一刹那间,飞往其他十方佛国,再去供养佛菩萨,懂不懂?大家一定记住,修行的过程,是忏悔业障的过程,修行的过程,也是积累福报的过程,只要你的业障清净了,福报积累的多了,那么我们离得佛果是越来越近了。

佛,有一千种名号。有一千种名号,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十种名号,其中有一种名号叫两足尊。两种,具足圆满,尊贵之者,尊贵之人,这叫两足尊。

两足尊实际上等于佛,他是佛的另外一种名号,哪两足尊,智慧圆满无缺,福德圆满无缺,福德是怎么来的,知道吧?我原来讲过,在一个讲稿上说到了,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托钵化缘,看到一个老比丘,一个老年人,在那里缝衣服,因为眼花了,纫不上针,释迦牟尼佛过去接过来给他纫针。高僧大德说了一句话“如来不舍穿针之福。”懂那意思吧?佛教经典上也要求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你不要以为这件事非常小,而不去

做,我们光等着惊天动地的大事情,惊天动地的大事情,用不着我们去做,懂不懂?这一辈子我们碰不到大事,难道这一辈我们就不做事了么?懂不懂?就不行善了,白来一场,这里再教给大家教一种修行的方法,有很多人都说,我只念佛就行了,那是他的方法,我教给大家一种方法,我认为不偏,当你念佛的时候,还在做其他功德,急速的积累福报,可以去放生,可以去印经,可以去寺院护持,可以塑佛像,任何的佛教的这种因缘你都去参与,随喜功德,一尊佛像,花十万,我仅仅随喜了五块钱,好了,这尊佛像完成的整体功德,你这个五块钱也给你显出来了,就是这个含义。

随喜,还有一种随喜方法,比方说你看到别人放生了,你没有因缘去,你也没有机会去,然后你就说,阿弥陀佛,随喜赞叹,别人放生的功德你也有了,就这么简单,就这么简单。要学会修行,当大家都随喜赞叹善行的时候,可以说,全天下都是行善的人,你不要说看到人家放生了,你没有时间去,嫉妒心一起来,你充什么能啊,你不等等我,等着你这一辈不放生,我们都不放了,懂不懂?也不要拆台,不要嫉妒,真要是想嫉妒,嫉妒我们的释迦牟尼佛吧,他早就成佛了。你如果把嫉妒再化为一种动力,那好了,那你就修起来了,有的人嫉妒以后,他拆你,你不能干这个,你不能干那个,他用他这个说教来教化你,一会就把你搞晕了,转转,是不是?给你拆台了,我博客上一篇文章,很短,你们有机会去看吧,中国人的嫉妒和外国人的嫉妒,实际打了个比方,我举个例子昂,还是博客上的内容,比方说有一个人做了一颗原子弹,做了一颗原子弹,一个人,这是一个比方么,外国人知道了,那个外国人也嫉妒了,就说了“你做了一颗原子弹,今天晚上我做俩。”他今天晚上做两个,他去干去,精进努力去做,干去。你叫中国人知道了,你做了一颗原子弹,我给你点了,我给你引爆了,搞破坏。这是个比喻,当然不是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差别,是这个发心正确理念的人,和那个不好理念的那个人的一种差别,人都有嫉妒心,但是嫉妒是不一样的,假如我们的嫉妒心,当时,改不了,这种习性改不了,你用嫉妒,把它化为一种力量,不要嫉妒我们的同参道友行善。还是那句话,真想嫉妒,嫉妒我们的释迦佛吧,他早成佛了,你去努力吧,对不对?假如你念着佛磕头呢,你不但得了念佛的功德,同时得到磕头的功德,昨天我们讲到,假如你念着佛,擦佛像呢,不但你得到念佛的功德,同时得到为佛像装金的功德,擦佛像的功德就像为佛像装了一尊金身一样,这是了不起的,大家一定要学会修行的方法,一定要掌握正确的理念,只有这样,一定要精进,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千万不要把佛念死了,大家都是有家庭的人,必须和睦好家庭,尽自己的责任,你是个丈夫,你就尽你丈夫的责任,因为你当时就有这个缘,你是个妻子,就尽你妻子的责任,懂不懂?

尽责就是付出,佛教经典当中,说布施六度万行,有一种布施,布施,分几种,一种是财施、一种是法施、一种是无为施。财施又分两种,外财施和内财施,内财施又分几种,一种是眼目脑髓的布施,这也叫内财施,还有一种内财施,就是身体,体力,体力的布施,我为大家干活,付出体力,这也是内财施。高僧大德说过了,外财布施不算难,内财布施,很难,懂不?比方说你的亲戚,需要一个肾,跟你的血型是相配的,要你颗肾你给不给?内财布施难啊,外财布施,只要你有钱,你趁一百万,要八十万给你,我还有二十万呢,那个不是太难,要个肾这个东西,要个眼,两个眼睛,来,借我一颗,那么你给不给?内财布施。

还有一种内财布施也非常难,寺院里去护持,寺院里去帮忙,寺院里去看家,我给他们说了,单纯说看家这种功德,很多人就比不上。当然,当时我举这个例子,是出家人和在家人,很多在家人觉得修的好,然后嫌师父往外走,怎么样?怎么样,我说你停一下,停一下,这些年来你来寺院几趟,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寺院住着,是不是那个道理?光数这个就行了,所以,我们大家在修行过程当中,还一个问题需要注意,这个傲慢心不要有,傲慢心不要有,傲慢心能遮障你的道,道力,道行啊,傲慢心是障道因缘,不要认为我比谁,

人和人相比,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人,必然有他的缺点,就是这个意思。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佛教经典上的故事,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托钵化缘,到处走么,其中,有一伙子,小孩,乞丐,那么五六个人,这个乞丐呢,要饭要不了来,有时候就空着腹,释迦佛他来和他的弟子一化缘,这些乞丐就跟上佛了,你上哪吃去,我就上哪吃去,人家不给我,我和你要,和出家人要,出家人慈悲啊,乞丐也是众生啊,好啦,我分你一点,我分一点给你。后来这些乞丐想,我们讨饭讨不到,那个佛陀托钵化缘,一些人,就是供养,供

养佛陀,我们再上佛陀那个钵里去讨饭吃,老觉得不是那个事,所以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这些乞丐想了,干脆吧,我们出家算了,出家托钵,很容易了那就,人家恭敬三宝么,供养三宝么。后来他们就商量了一下,他们那几个乞丐,就上了释迦佛那里,祈求出家,释迦佛呢一看,你们被度的因缘成熟了,允许他们出家了。善来比丘,在佛陀的慈悲愿力的加持下,他们就须发自落,袈裟披身,现了比丘相了,马上就跟着释迦佛修行了。修行不长时间,由于当时,他们这个福报现前了,由于佛陀慈悲愿力的加持,佛力的加持,所

以这几个乞儿比丘,也证的阿罗汉果位了,一证的阿罗汉果位以后啊,都有很大很大的神通了,就是六种神通悉皆具足,有一些阿罗汉能在空中飞行,来去无阻,这是经上讲的,阿罗汉就是有这个特点,所以这一天有一个国王,要供僧,供释迦佛和他的弟子,供僧的时候这个国王提出来个要求,他说,你看,那几个弟子,原来是个乞丐,原来是要饭的,所以说很多人反映,怎么要饭的也出家了呢,所以对他们也升不起恭敬心来。这时候这个国王提出来个要求,佛啊,你带你的弟子来,上我的皇宫来应供,可以的,但是那几个乞

丐比丘,我不想供养他们。佛陀无奈,可以,随缘。然后佛陀领着他这几个弟子,就说这个乞丐比丘了,你们今天不去了,人家没请你们。弟子一听,那咋办?我们再去到别处化缘,然后释迦佛就说了,这样吧,我们上皇宫去吃饭,去应供,你们去,北方天王那里吃那个自然成熟的稻米吧。四大天王知道不?四天王天,北方是多闻天,多闻天王么,也叫北俱卢洲,那意思是你到,你们五个到北俱卢洲那边,吃那个自然成熟的稻米吧。北俱卢洲那里不用煮饭,不用种,他自然就有,福报是极大地,我们也提到过以前,经上,这五

个比丘一听,可以,就这样了。然后佛呢,就领着其他的弟子,就去皇宫应供去了,应供去了,应供了,吃完了的时候,要讲经,这时候呢,这个期间,他这五个弟子就,施展神通去了北俱卢洲,吃的那边的自然成熟的稻米,要比咱这娑婆世界的有营养,还香,吃完了以后呢,就飞回来了,飞回来,吃完了,要到皇宫里一块听。释迦佛的这个饭间开示,飞进来的,飞进来以后,这个国王看见了,怎么空中来了,并且长的这个形象也变了,脸上也放光,身上也放光,不一样了,那国王也问释迦佛,那五个是谁啊?老远的看不清,释迦佛就说了,那五位就是你没有请的,那五位乞儿比丘。他们怎么来了呢?吃完饭就可以来了,你没请他吃饭,但是不能阻挡人家听法,这个国王就问什么原因,他们是用他们的神通,去到北俱卢洲吃那个自然成熟的稻米。国王一听傻眼了,他还是拿着当乞丐看他,人家已经是阿罗汉了,所以这个国王一听,哎呀,我这不是诋毁了圣人了么?马上忏悔。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不管这个出家人以前是干什么,哪怕就是打工的,哪怕就是要饭的,他这善根一现前,他就是僧相,僧相就是代表三宝

,就有无量无边的功德,我们可以看不清这个人的本事,但是我们决不能污秽和诋毁三宝的形象,这是一个原则,这是一个原则。当我们发现一个出家人,他的行为不端正,或者不如法,我们认为他不如法的时候,你可以远离他,但是你对僧相,一定起恭敬心,你只要对僧相起恭敬心,你马上得功德,这就是你的修法,懂那个意思吧?这是一个原则,这是个佛理,你可以远离他,你们的因缘,个人的因缘不成熟,或者他确实就是不如法,你就看不惯,你也不要嗔恨,不要嗔恨,恭敬僧相,这个心态不要变。何况,不全是那样,

懂不懂?就是这个含义,我们一定要降伏我们的傲慢心,六祖惠能大师说,下下根,也有上上智,懂了不,下根,下的根性的人,也有上上智,六祖惠能大师还说,轻视初学,必遭天谴。看到过这个没有?轻视初学,就是人家刚刚入佛门,你轻视他,你遭天谴,那意思你也是在诽谤和诋毁修行者,修行者入佛门的因缘不同,时间早晚不同,善根也不同,他表现出来的那种东西也不会相同,也不会相同,所以我们掌握住我们自己,不要有傲慢心。但是呢,也不要自暴自弃,我们是人,什么时候能修成啊,佛说了,很容易,只要念

佛,求生西方,临终,就能往生西方,就能成,懂这个道理吧?好,还是你们问,还是你们问。什么意思?课下来拿名片吧,名片上有。也可以这样,能够上网的,愿意看的,我博客,我很少上网,因为我们山上吧,网线不行,经常掉线,现在基本上上不去了,我很长很长没上去了。但是呢,那里面有一些资料,我认为,有很多资料,非常适合我们大家,非常非常适合我们大家,你们可以登陆新浪网,可以登陆新浪网,登陆新浪网,再搜索“释仁清法师的博客”就进入了。“释仁清”我弘法名字,跟师父的名字是一样的,“释仁清法师的博客”,那上面很多短文,非常重要,非常重要,包括你看认知觉受,认知觉受这篇

短文,可以说,大家能看懂的话,避免大家在修法过程当中,产生一定的觉受的时候,而下道,很多人就是产生觉受之后,下道了,修行修行,晚上做梦了,修行修行,出来境界了,看到什么东西了,听着什么东西了,那就是觉受。这个觉受你怎么去认知他?你怎么去超越他,那是非常关键的,没有佛教的正确理念来观照他,你非常容易下道,看见观音菩萨了,谁敢保证晚上不做梦呢,谁敢保证你这个梦境又是如何呢,对不对?那个认知觉受,如果你们有缘的话去看一下,那上面剖析了这个问题,还有回复菩提子。关于梦境,

关于梦境,还有很多很多,还有关于佛教当中的一种理论,叫性空与相空。佛法讲空,佛法讲的空是空性,而不是空相,并不是信了佛了,学了佛了,什么都没有了,万法皆空,是万法体性皆空,本来无一物为我,这个含义。万法都是由很多很多因缘促成的,组成的,每一个因缘都不是那个法本身,就是这个含义。所以有些人,不能正确理解,佛教讲的那个空,所以,一学了佛以后,他马上自己认为就空了。一个小伙子,到我们兴隆寺,就说了,滨州的,师父,我现在知道了,佛法是空的,我现在空了,我讲你真的空了么?我真的空了,我说好,你脱光了出去。那可不行,他不空了,叫他脱光了出去,他不行了。佛教当中的空是体性之空,而不是事相之空。很多人在这不理解,我们学佛的,特别是初学佛的,很多人不知道佛法,到底圆融无碍的是什么?那种究竟不变的原理是什么?再提啊,还是你们说,我想跟你们参学,实际上,你像我讲的这些,大部分来自于佛经,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很多居士们的经验,懂不懂?你们今天交流的话我也学一学,是吧?把你们经验带到其他的地方分享,好不好?好,什么是《三藐三菩提》?这个经上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的带上前面“阿耨多罗”,光说“三藐三菩”提不全,经上这个词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一句印度话,是用我们的汉语,翻译的印度音。

经典上的翻译有两种,一种是音译,一种是意译,能懂吧?声音的翻译和意思的翻译,两种,一般的咒语是声音的翻译,那么很多经文呢,是意思的翻译,所以翻译经文,有两种翻译方法。同时呢,翻译经文,有几种不翻的原则,不能翻的原则,哪一种原则不能翻呢,比方说,比方说这一个词,里面包括了好多好多的内容,我们保持用印度的语言,来说他,比方说阿罗汉,阿罗汉他包括,我们直接翻译过来,他包括三种,第一种是乞士、第二种是杀贼、第三种是应供,这三种含义。我们用任何一种含义,都不能概全阿罗汉的意

思,所以说呢,在翻译的过程当中,遵循一种规律,就是多含不翻,涵盖意思很多,我们不翻译成一个意思,而还是用音译。翻译成印度那话叫阿罗汉,还有一种,恭敬不翻,恭敬不翻,你像“波若”,“波若”也叫智慧,是如来藏性当中本来具足的那种智慧,也叫佛的智慧。这个佛的智慧用我们世间的话,用任何语言都不能去描述,用我们世间的任何词去表达他,可以说都是一种污秽,为了恭敬起见,“波若”还是用了印度的话,懂了吧?这是原则。好了,再讲《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是印度,

是用我们汉字发的印度音,直接翻译过来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佛果,懂了吧?当你们看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时候,就知道这是佛果的含义,究竟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等于说,究竟证得佛果,无上正等正觉,懂了吧?

该问的问,我们时间不多,反正一上午,嗯,坐,我们发菩提心的时候,佛性是不是就流露出来了,这样理解呢,稍微有点片面,当我们发菩提心的时候,是,可以这样说,是我们趋入佛性,趋入佛性,因为佛性时时刻刻在流露,我们没有发现它,没有展现它,是因为我们有业障,比方说我们行走坐卧是不是佛性在造作,举手投足,行走坐卧,吃饭穿衣,甚至是大自然当中的日月交替,通通是佛性在造作,佛性无时无刻不在流露,我们目的是从凡夫通过修行而证得佛果,那怎么办呢?是通过发菩提心,而趋入佛性,是这个意思

。所以你理解的也很到位,能明白吧?我们通过发菩提心而趋入佛性,趋入真谛,而去行善,就是这含义,能明白吧?进入了畜生道以后,你坐,佛教的原理是这样,任何众生的佛性是无二无别的,根绝佛教的这个原理,可以这样说,释迦牟尼佛的佛性,阿弥陀佛的佛性,与苍蝇,蚊子,臭虫,和我们的佛性无二无别,进入了畜生道了,等于说是业障重了,形体有所变化了,还是六道的众生。畜生道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愚痴,就等于说由于愚痴,由于业力的牵引,由于业障的遮障,它在六道轮回,以受苦的形式在轮转,佛性是无

二无别的,能懂吧?遮障了,不能开显,在它本身上不能开显,就是这个含义。实际上呢,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比方说,我们本来具足,佛性当中,应该具足的智慧功德,可是我们现在没法显现他,是我们自己的业障障碍了我们这种东西,可是佛性在我们身上能不能流露呢,刚才说了么,吃饭穿衣,举手投足,都是佛性的运用,能懂么?这个比较深是吧,比较深,再问再问,就是在读着经时挺认真,也进入状态了,这时有人敲门,在这时怎么办,我是阿弥陀佛,等等再开门,有什么办法来解决?你这个问题还多人都遇到过,当你诵经的时候腾腾的一敲门,你就阿弥陀佛让他等等吧,如果说阿弥陀佛站到门口说你等一会吧,那他可能就等一会了,如果你的祈求,阿弥陀佛没现身,那他还敲,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你就把经文合著,应付应付吗,这是一个方面,如果经常这样你可以转变一下,就是调整一下做功课的时间吗,在没开门的时候,或者是很早的时候,天还不亮时候把功课做一下,懂吗?如果说你正诵着经,别人来打搅你了,你就把经停下来,记住诵到那了,然后呢就应付他,应付完了你再接着诵,那样也是可以的,在家人在家那个环境没有办法,甚至出家人在寺院的话也会受到干扰,你这样救补一下就行,好不好?或者你就真的阿弥陀佛我诵经了你在门口给我看着,也可以倒是,你说是要说什么,你要不开,过会就砸门了,那你可以断,可以断,完事以后再续上那是可以的,因为就是那种环境,那是可以的,懂不?再一个师父,你说咱读着大悲咒吧,随时都可以读,读了以后,即便有时自己想不住了,就是回向的时候,是否还要去佛堂回向,老是觉得要跪在那才是正式的。好,关于回向,回向实际就是一种祈求,回向是什么意思呢,比较庄严的解释,就是拿着你做的功德,而回向到某一个地方,祈求达到什么目的,这是回向的含义,比方说我们诵经,念佛,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那意思是我回向到西方极乐世界,把这种功德作为我们往生的资粮,作为我们往生的力量,就是这个含义。这是一种祈求,明白吧?回向是拿什么回向呢,是拿功德回向,拿着功德回向,用功德来回向,燃一支香,他也产生功德,对佛像升起一念的欢喜心,也产生功德,拜一拜佛,也产生功德,任何善行,都产生功德,然后,我们拿着功德去回向。如果是仪规,就是我们做课了,仪规庄严的话,仪规完整的话,是在做完课以后,最后再做回向,我们做完课了,这个课程要产生功德。然后呢,在最后,回向一下。这是仪规的要求,单纯从回向的含义上来讲呢,回向,任何时候都可以,甚至是,你没有修佛法,也可以回向,你那个回向,那时候怎么说了呢?愿把我生生世世修行的清净功德回向给,怎么样?怎么样?那生生世世我们行过善,懂不懂?那就是以前的了,懂了吧?或者我先回向一下,先回向,我从现在开始,包括以前,包括以后的所有功德,回向给西方极乐世界,愿我早日成佛,那么,前半部分那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功德已经产生了,后半部分呢,你那是一种愿力,借着你这种回向的你这种愿力,那么以后,你所行的一切善,可能会趋入那个方面,就是这个意思,能懂吧?佛法非常圆融,正规的仪规,最后回向,只要不是按仪规,任何时候都能回向,不必要非得,庄严的话在佛像前回向,会修的话,随便可以回向,懂了吧?因为啥呢?你不必要非得到佛前你才说,这个佛才知道你的心态,懂不懂?念佛一声,怎么说的来?念佛一声,经上怎么说知道不?功德无量么。这是佛说的,礼佛一拜,礼佛一拜,罪灭河沙,最灭河沙是用什么

来灭的罪呢?还是功德?礼佛一拜也是产生功德,昨天我们讲到了,你到那个佛像前,或者是你看到了一朵非常漂亮的花,你一观想,哎呀,这朵花供佛吧,这一朵花供了佛了,佛经上说,此人功德无量无边,早晚成佛,这一念就够了,明白了吧?有什么功德,我们有出世间的功德,我们有念佛的功德,有行善的功德,有三皈五戒的功德,懂不懂?我们有发菩提心的功德,我们有想成佛果的那一种功德,那也是个愿,善愿,成佛果的心那就是菩提心,有菩提之力,懂不懂?不要小瞧了自己,我们是初发心菩萨,哎呀,一讲到菩

萨了不起了,我们是初发心菩萨,昨天不是讲到了么,菩萨有两种,因地菩萨,就是初发心菩萨,还有一个果地菩萨,也叫圣者菩萨,懂了吧?不要听他们说,你有什么功德,我有念佛的功德,我念了一句阿弥陀佛,你要是认为我这句佛号没有功德,好了,你去查佛经,你把佛经给我驳倒,我就信你了,这是第一点,你要是认为我的功德小,好了,你扶上梯子,拿上尺子给我量一下多高,懂吧?功德无量无边,佛说的无量无边,因为他是出世间的东西,有出世间的作用,出世间的作用就无形无相了,无形无相你拿着,登上梯子,拿上尺子,你量去吧。看过一个相声么?看过一个相声么?侯宝林和那个谁说的,一个人喝醉了,喝醉了就胡说八道了,你能这,你能那,他把那电门打开了,手电筒打开,朝天,你能爬上去吗,能顺着光线爬上去么?然后他还不醉,他说,不行,我爬上去,你把电门关了,我就掉下来了。还是醉话,还是醉话,懂不懂?还是那句话,我们不要听谁说,不要听人说,人要用人那个知见来解释佛经的话,是非常麻烦的,何况有的人,他不是研究佛经,完全是以他自己的妄念,来解释一些事情,愿以此功德,我就上了一炷香,他

通通没干,我就敢说,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这是净行,净因,净业,庄严佛净土,最后我们是得的净果么?为什么不行?懂不?不要太小瞧自己,我们是菩萨,菩萨,懂不懂,现在明白了吧,这个事,不应该把我们雷倒,把我们击倒了,雷倒了,网络上一个词叫雷倒。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