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行法师:身体也是道的化现
发布时间:2024-11-30 02:03:45作者:心经全文网出家久了总是犯这个禅病,每天无论多忙都想盘腿,让它闲下来。所谓“两足尊”,一个出家人如果连两条腿都降伏不了,想降伏自己的心那是妄谈。一个学佛者最基本的必须降伏两条腿,使盘腿成为一种享受。所谓身安则道隆,身体若静不下来,心必然会跟着一起挣扎。一个人的健康长寿与腿脚有着密切的关系,包括我们能否开智慧,开多大的智慧,以怎样的速度开智慧,都与盘腿有关系。
学过医的人都知道人体大约有八斤血分布于全身,靠心脏起搏泵血,离心脏近的地方供血就足,远的地方供血则少而缓慢,尤其是两脚和两条小腿。血下降之后很难反弹上去,反弹到最上面(头部)就更难了。由于盘腿使身体压缩,从而导致两腿气血充足,自然辅助心脏把血反弹上来,既缓解了心脏的压力,又使沉淀在下面的血更好地回流到上面来。长期盘腿的人到了老年很少会出现健忘、痴呆等现象。只有在头脑供血供氧不足的情况下才导致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身体的氧是靠血的流速带动而产生,血的流速慢,产生的氧就少,而头在最高处,相对而言离心脏最远,所以到了晚上子时(23点至凌晨1点)人就会打哈欠,流眼泪,这便是脑袋缺氧,血流速减慢供血不足的原故,此时心脏就要超负荷运转,加大加快压缩的力量。如果这时把腿一盘,沉淀在腰部以下的血就被压上来了。人体8斤左右的血量仅腰部以下(两条腿和整个臀部)就占去了五分之三,要让血反流上来,最好的办法就是盘腿。
人开始衰老的重要标志就是两条腿不愿动,由于血液输送不上来致使腿部气血不足,人就不愿意动了。小孩子之所以喜欢跑来跑去坐不住,就是因为腿上气血太足。身体里的气血是前降后升形成了一个循环,所以只要牵扯到打坐功法,都在强调气沉丹田、放松、心平气和。前面的气血沉下去,背后的力量才能升上来进入脊柱到达头部,头得到充足的气血才能达到道家讲的“还精补脑”。一个激动而又心浮气躁的人,背后的力量不仅不往上升,盘腿打坐时还会往后仰。若盘腿的姿势稍微前倾,使前面的气(丹田的气)往下一沉,背后的那股力量会自动从后脊柱升到头顶,从而达到开启智慧,延年益寿的效果。
一般人开始打坐时都是心浮气躁:心好不容易有所沉伏,腿又开始痛,两只脚来回挣扎难以坐稳。进入第二个阶段又开始胸闷,严重的导致两边肋骨隐约胀痛,有的人还会不停地打嗝。这些还只是身体上的反应,更有甚的是头脑里就像开运动会一样万马奔腾。妄念之所以变得更多、更热闹,就是因为前面的气血沉不下去,堵在胸部令人难以忍受。气沉不下去、停不住就继续翻腾,使脑袋里的气血不断上涌,涌得越多,妄想杂念就越多。何时两条腿过关了,不痛了,气血沉下去后妄念便相对减少了。妄念一旦减少便会发现妄念不是一条线,而是一段一段的。再继续下去妄念会越来越少,慢慢变成一个点、一个点,就像下大雨时屋檐的雨水会形成一条线,雨小了,屋檐的水就会滴答、滴答、间断性地往下落。妄念减少的时候就像下小雨时的屋檐滴水——滴答、滴答…… 就在这两个雨点之间——空白之际,便是入道之时。
对于一般的人这个过程相当漫长。降伏两条腿后气住了,妄念少了,由一条线变成一段,一段变成一点,一点再变成整个过程——起点为一点,结束为一点,中间是空的,若能进入这个空里面,我们所渴望的一切,无论是入定还是出神通,无论是明心见性还是看见自己的过去与未来,都会在此时——在中间这个空挡中达成。到了一定的阶段,头脑里出现的全是不好的念头和负面的信息,不像开始打坐时带着愿力和菩提心——我要开智慧,要成佛,要弘扬佛法普度众生。开始打坐时一观想佛,佛立刻在我们的心灵画面上出现。可到了这个阶段,所产生的任何一个念头都抵不过自然涌现出来的贪嗔痴慢疑和杀盗淫妄的画面。有相当一部分修禅的人(不管修哪个法门)都会有这么一个阶段——在心意识里不停地出现负面信息与念头,甚至出现负面的力量,此时不仅会抱怨佛法,抱怨自己的师父,甚至更抱怨自己业障深重、根基太差。于是负面的念头长期折磨着我们,导致菩提心减退,对修行失去信心,甚至想要放弃。当初的菩提心和雄心壮志到了这个阶段不起作用了,再也看不到了,在内心甚至会生起宁愿不学佛,宁愿再轮回,也不愿意让负面的信息再这样折磨自己下去了。
每个众生都是一个缩小的宇宙,每个众生都是全然的力量,就好比大海里的水含有一百种微量元素,即使取一滴水去化验,显示出的还是一百种微量元素。一滴海水和整个大海的水在属性和特征上完全是一样的,不多也不少。每个众生就像这一滴海水,都是一个缩小的宇宙,都是全然的力量。由于我们的头脑善于强加定义,一旦使用头脑,便有了善的力量、恶的力量、好的信息、不好的信息,是非对错全都出来了。如果处在禅定当中,超越头脑这个层面后就不再是脑袋在分析、判断、观看,而是心灵在观看,在分析。从上往下看时所有的念头和善恶是非都不存在,它只是一个念头而已,只是一个又一个的念头……此时你不需要赞叹这个念头,也不需要抱怨那个念头,只要高高在上的看着每个念头的起落来去即可。
写字需要不同颜色的背景来衬托不同颜色的字迹,黑白均匀、和谐才能彼此衬托。头脑所产生的念头也是一个道理,善念、恶念也需要彼此衬托。善的念头多了,善的行为就多,恶的念头少了,恶的行为就少。
一个禅修者首先要突破身体的障碍,再突破头脑的障碍,然后才能进入到灵性状态。灵性的力量靠什么来支撑并达成呢?既然每个人都是一个全然的力量,都是缩小的宇宙,那么每个人的身心里必然具备万有的力量,绝不像有些修行人所理解的,只允许拥有善,不允许具备恶,或者说只允许智慧存在,不允许无明存在。无明只是就头脑而言是无明,何时超越头脑进入到灵性世界,无明也是力量,而且比智慧的力量还要大。当我们越过头脑的世界进入灵性世界后才发现,烦恼的力量与喜悦的力量原本同属一种能量。因为喜悦的力量是上扬的,而烦恼的力量是深沉的。要想让智慧和喜悦完全生发上来就必须深深地往下潜,促使烦恼的力量反弹上来:深入得越多,反弹上来的喜悦和智慧就越大。但是有几个人愿意面对烦恼和无明呢?都喜欢寻找智慧、光明与喜悦。所以佛教讲烦恼即菩提,无明即智慧。转不过来烦恼还是烦恼,无明还是无明,因此必须深入下去再反弹上来。
一个修行人必须具备敢于下到万丈深渊,也能从万丈深渊里再冲出黑暗,重见光明的魄力。若一直停留在喜悦中,这种喜悦也是表面的、肤浅的,即使拥有智慧也是表面的智慧,只有潜下去再反弹上来才是圆满的大智慧、大力量。成道者,乃至入道者都是把慈悲与凶恶这两种力量合二为一,使之达到和谐统一,并不是把不好的、凶恶的力量摧毁消除。修行也不是每天去排除烦恼,而是如何使烦恼与智慧、善与恶的力量达到和谐均衡,统一不二。
在灵性的世界里绝对没有是非、善恶、可要可不要,这些都是头脑的产物。
凡是存在的都有其存在的道理与价值。就修道而言没有一样是多余的,没有一样是需要砍掉、扔掉、否认掉的。需要砍掉之说仍然是停留在头脑层面上、用我执修道的结果。若抛弃我执、超越头脑范畴进入灵性世界后就会发现,凡是存在的都是美好的,所谓的不好是因为不会欣赏,没有达到究竟的层面,未站在一个高度往下看时,你会发现贪嗔痴慢疑皆是佛性、皆是全然的力量以另外一种形式的展现,并在不同领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既然得道者得到的是全然的、万有的力量和信息,那它涵盖的一定是气象万千、多姿多彩,怎么可能是单一的形色状态呢?所以一个得道者,的确是喜怒无常,若停留在喜上或住在怒上都是一种我执的表现,所以圣人是无常心、无常态,外面需要什么样的心态与面孔,他就呈现出什么样的心态和面孔,在任何一个场合他都能适时地、瞬间地变换出不同的面孔,因为他得到的是全然的力量、万有的信息。只有凡夫要么常处无明,要么总是处在所谓的喜悦里,这种喜悦也是一种无明的喜悦,假象的喜悦。真正深沉的喜悦是含而不露的,旁人是无法通过眼睛见到的,但却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只要贴近他就能感受到他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某种氛围和力量,并深深地受到感染。
修行人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磁场就是内在品质的显现。一个入道的人,不仅可以通过言语将某种力量传递给你,更希望你能闭着眼睛默然安静地去感受他所散发出来的磁场和信息。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那修道者的八万四千个毛孔都是心灵的窗口,都是心灵的眼睛。
唐朝以前的文化叫“风水”,称“堪舆”。一千多年过去了,现在你再跟人讲“堪舆”,讲“风水”,人家会说你“迷信”,那我们就讲科学,讲环境学、讲地理。过三、五百年你再讲环境学,讲地理,可能又会说你迷信了。禅定功夫好的人到任何地方一坐,就能把好的磁场力量吸纳、招感过来,并释放出去,使身边的人都能感受到好风水、好磁场、好环境的作用力。外面的硬环境固然重要,但内心的软环境、软风水更重要。
明朝以前的堪舆先生、风水先生是没有罗盘定子午线的,明朝以后才有了罗盘。现在的风水先生到哪里都先拿出罗盘来对一对,离开罗盘就不会看风水了。罗盘是铁疙瘩做的,难道我们的身体还抵不上铁疙瘩灵敏吗?没错,现代人身心的灵敏度的确赶不上铁疙瘩了,甚至比铁疙瘩还要坚硬、迟钝,所以必须依赖现代工具——开车出门需要导航仪,野外活动需要指南针……但是对于一个禅修者,且不说得道成就之人,就是稍微有一点禅定功夫的人想测量这个地方的地气好不好?有没有灵气,是否位于能量主线上?他往这个地方一站,不需要任何仪器便晓得这个地方的能量指数高不高,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适不适合修行,能不能在此修行悟道。就像高速公路,有主干侧支,大自然的能量也分主道、侧道、侧侧道。
生活中经常有种现象,一个人身体本来很健康或者很有道心,结果到一个地方后身体也不健康了,道心也丢失了。或者还有一种人本来没有道心,身体也不好,可是到一个地方后身体也健康了,道心也生起来了。可见处所不仅与人文环境有密切关系,和自然环境、以及自然界的能量更有关系。尤其对一个没有禅定功夫、尚未入道的人来说,更是举足轻重,有着绝对的关系。因为人人都是一个缩小的宇宙,而有禅定功夫的人就相当于一个可聚可发、收发自如的巨型发电机和能量场,只要他在这个地方打坐或者在另外一个地方打坐时心里想到这里,自然界的能量就过来了,这个地方的磁场和灵气指数就改变了,就会由负能量变成正能量。身体不好,缺乏道心,没有菩提心的人,或者一打坐脑袋经常产生贪嗔痴、杀盗淫等负面念头的人,只要来到这个磁场,这个能量场就会把他充满负面信息的能量场慢慢给转换并融化掉,使负面信息变成正面信息,变成正能量。所以我们到了一个好地方,自然就被这个地方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风水环境改变了。
只有在高度放松、身心和谐的情况下,生理上的疼痛和思想上的负面信息才容易突破,才能尽快地进入到灵性层次。当我们明白了头脑里产生的任何一个念头都是全然力量的一部分,因此无论是好的念头,还是不好的念头,你只是很轻松自然地看着它即可,不要压制它、否认它,越否认它越说明你的心力越加重了放在它身上的砝码,反而给它注入了更强大的力量,要让自己从它的“环境”里超脱出来,高高在上。
带着觉照观看一切,哪个不是道呢?哪个不是智慧呢?哪个不是佛性的显现呢?我们的每一个念头,包括贪嗔痴慢疑都是佛性的显现。恐怕很多人接受不了贪嗔痴慢疑也是佛性的显现。你们有几个人能接受贪嗔痴慢疑就是佛性、就是佛的化身这个观点啊?呵呵,有一半人能接受。不错!有一半人能够成佛,我今天晚上就没有白讲。举手的人就能够成佛,不举手的不能成佛。这就是一种境界!一种格局!一种根器!在多数人心目中只有慈悲、善良、和蔼,智慧才是佛性,这才是佛的化身。你们要记住,佛是全然的力量、万有的力量,无论什么样的形象、什么样的角色、什么样的身份,佛都具备。如果佛不能以百千万亿个面孔、形式、方式、方法出现在大家面前,他就不配被称为“千百亿化身佛”,他只能被称为要么“万行”,要么“一行”,要么“三行”,因为不会变化嘛,当然也就是一个凡夫俗子了。既然是圣人,就是无常心、无常态。
所以祝愿大家在禅修时,或者在日常生活中,无论从你的头脑里,还是从你的内心乃至从你的灵魂里所产生的任何一种念头,不管是善的、恶的、无明的、智慧的、好的、丑的,你都淡淡地、轻松地看着它,它都是你的力量,只要到了一定的高度,你都会用上这些力量。因为这种万有的、全然的力量现在在上面,而你在下面,所以你用不上。如果颠倒过来,你在它的上面,你便会发现都是大能量,都是佛的力量,也都是自己的力量,都是你弘法度生和修行成佛所必须的。
今天来了很多新面孔,下面这个时间给你们提问题。可有可无的问题就不要问了,只要给它时间自己就会解答。如果是堵在你胸中令你无法入静,不是时间能够解决的问题就要当下解决。如果养成一有问题就问的习惯,就意味着在日常生活当中一有困难就请人帮助,一有压力就推给别人。平时的工作风格就是你修行的风格,修行的风格也是你工作的风格。
问:阿弥陀佛,我想请问上师在坐禅时应该怎么去观想?
师父:那要看你修的是什么法门,你的师父是怎么教你的,不同的法门要用不同的方法。通常有念佛的、修禅的、天台一心三观的、密宗的观想更是五花八门。每个法门都有它圆满的步骤和一系列的用功方法。在佛教里比较有代表性的、形成格局的有八大宗派,其中禅宗又分为五家。为什么要那么清晰地分门别类呢?也是因为不同的根器适合不同的方法,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手段才能触及到他的灵魂深处。
实际上就法门来讲是不分高低贵贱的,只要会用功。任何一个法门都是用来对治心灵、对治头脑、对治身体。一个法门你会用功了,所有的法门到你手里你都会用功。就像会开“宝马”,也会很快学会开“奔驰”,会开“奔驰”就很快会开“劳斯莱斯”。掌握了净土宗法门的用功方法,一旦想学禅宗的用功方法,也能很快掌握。所有的法门都是人为的,都是假名安立的把戏。无论人为地制造了多少方法,创立了多少法门,都是用来对治我们的身心,对治我们的烦恼和恶习以及我们的业障。一个方法掌握了,所有的方法就都掌握了,一法通,法法皆通。不存在某些人理解的念佛能进入状态,打坐进入不了状态。无论是念佛还是打坐,都是在心上念,在心上坐。并非盘腿才叫坐禅,而是心坐下来才是坐禅;念佛也不是嘴巴念,而是心念发动起来了才叫念佛(净土)法门。如果心未降伏、没抓住,所有的法门只是个死的工具。修法门,修道是心的力量发动起来了
居士:阿弥陀佛,从去年下半年看到上师的书后,我就开始学习莲花生静功,观想头是莲花苞放开,然后把呼吸也住在上面,大概每天坐一个小时,第二天早上起来就会流鼻血。
师父:你是用功时心提的太紧,绷的太紧了。为达到某种境界,渴望出现境界的心太急切,于是心火上升。对治的方法首先让身体放松,平静下来,往外呼几口气,把热气从嘴巴里泄出去后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呼气时小腹一定要随着呼气扁进去,把热气挤出去后,这个热气和热量才不会停留在上焦和头上,导致牙齿红肿、鼻孔干燥、耳鸣、眼睛充血丝。身体放松了,只需要稍微对治一下就过去了。
居士:阿弥陀佛,能问性与命吗?
师父:直截了当地讲就是从生理和心理上同时下手修炼,就是性命双修。所谓“大道不离身心”也是在讲离开生理和心理即无大道可言。身体是心灵的载体,如果仅仅执着于修心态(思想),而忽略了身体,那心将于何处安立呢?如果太在意身体的反应而忽略了对起心动念的观察,整个心都放在了身体的觉受上,比如哪儿涨啊,哪里有股气在窜动啊…… 都是不对的。最终是以心态来衡量、鉴定功夫的深浅,绝不是以身体放了多少光,腿能盘多久,多少天不吃饭来衡量谁是高人。身心合一谓之道。
真正能在心态上超越——心态能稳定在一个层次上,那身体的功夫及其净化、转变的速度就会像顺风之船杨帆而上。
有时身体疲劳久久不能恢复,是因为我们的心没有收回来、没有沉淀下来,一直还处在思考状态或烦恼当中,尽管身体静下来了,但精神仍然处于疲劳状态。一个人要在身体上养成一种习惯,一个动作连续暗示三次便可以形成习惯,但要想在心灵上、思想上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需要重复三千次。一个思想懒惰的人必须暗示自己三千次——我很勤劳,我很勤劳,我很勤劳……然后其心灵才会真的变得勤劳:遇事不再怕烦恼,能深思熟虑心平气和地分析、判断、审视。可见越是微细的力量越难捕捉,要想改变更是困难。
居士:上师,怎么理解六识的本来面目是七识,七识本来面目是八识?
师父:正好这里有个套娃可以给你们做示范。发明这个道具的人一定是个开悟的人,真的是功德无量。用它来做道具表法、讲法太好了。(师父把套娃一个一个地打开、取出来)你们看,这第二个套娃就是第一个的本来面目(灵魂),第三个就是第二个的本来面目。常听人说我做梦出去了,指的就是第二个(魂),很少有第三个出去的,更不要说第四个出去了。所谓的开悟见到本来面目必须见到它(最后、最里面的一个套娃)才是最究竟圆满的本来面目。通常说的精灵鬼怪可能是第三个或第四个,能见到第五、第六个的人,真是少之又少。凡是认为看到本来面目的人,只是第二个就第一个而言是本来面目,第三个就第二个来讲也是本来面目。西游记里有很多变化多端的精灵鬼怪也是有禅定功夫、有修炼的,他们通常是第三个灵体,世间的水火已经拿它没办法了,除非是天上的水火才能降伏他们。有时我们做梦从房顶上掉下来或者和人打架被砍了一刀,砍的就是第二层的我,早晨醒来后身体也会痛。其实不管是哪一层的本来面目,他们彼此都有连带关系。
就佛性而言,头脑里出现的任何一个念头都是正常的、对的,都是圆满的、有用的。但是当我们处在头脑思维的状态中就总是喜欢分别善恶对错。
过去没见到套娃,我给大家讲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时,讲的很吃力,不知道怎么讲才能让大家明白。我曾经用墙来做比喻:突破第一层墙看到了第二层墙,突破了第二层墙才看到第三层墙,突破了第三层墙只是看到了第四层墙,所以看到的第四层墙和穿透第四层墙在论功夫时才能分的开。在理论上辩论时旁观者是无法分清的,会以为看到第四层墙和穿透第四层墙的两个人在功夫上不分上下。禅宗就形成了独有的方式来检测一个人的禅定功夫。两个禅者一见面会问话,一个问:“蓝天一柱”。外行一听,这俩人在打什么哑谜?牛头不对马嘴。行家一听便知道,于是答:“碧海深崖”。如果没到这个境界就会发呆,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
2000年来了个和尚,往我面前一站便说:“万里无云”,我接着就说:“切莫执着”。因为他是修禅定的,在他的心灵画面上出现过万里无云的境界,我也经历过这个阶段,所以一听就知道,那是禅定功夫。只有身心慢慢净化、净化、净化……净化的很深沉,眼睛一闭就大放光明了。大放光明阶段结束后就如同中秋季节,天高气爽,晴空万里,没有一丝压迫感。但是多数禅修者到了这一步就不知道如何再进步了,都被卡在这种状态里,很难再往上突破了,即所谓的享受禅定境界。在这个阶段呆上一段时间也会枯燥,任何一个境界的出现、发生、存在都是阶段性的,不可能永远保持一种境界。如果你修行多年还是晴空万里或者还是万里无云,那说明你没有进步。
从一个鲜活的肉体上是根本看不到它的灵魂的。何时你的身心稍微有所放松,你在睡觉或打坐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并看到飘出去一个。这种境界一般人差不多都有发生过,但他是做不了主的,既不知道是怎么出去的,也不知道怎么回来了。看大家坐得很整齐,我想现在大家的心应该是整齐的,是不是啊?
众人:是。
师父:不然的话,外表没有理由这么整齐啊。外表整齐,内在才会整齐;内心井然有序,外表的行为举止也会井然有序;内在错乱无章,外面的为人处世、行为举止也是错乱无章。我们的房间能整理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是因为我们的内在也是井井有条、干干净净的。内在渴望干净的人所到之处都会收拾得干干净净,不管是厨房还是办公室。要想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就看他的工作场所,他是厨师,你就看他的厨房;他是文职人员,你就看他的办公室;他是和尚,你就看他打坐的范围是否整齐。内外是一体的,你千万不要说我是无心的,我外表做的和内心想得并不一致。你有意做时也许会这样,但别人往往是看你在不经意间的语言和行为。因此,对于修行人慈悲心固然重要,但养成一个好习惯更重要,尤其在未入道之前更是如此。
人生一路走来,值得我们见异思迁、违背初衷的事太多太多。为何许多人一生都在追求,却一事无成?当初立的志向都被沿途风光,被所谓的见异思迁改变了。本来当和尚是想当法师、想成佛,突然某居士给了一笔款:“师父,咱俩做生意吧。”于是你就去做生意了,更可恶的是干脆还俗做生意,结果不仅没赚到钱,反而血本无归。这就是见异思迁,忘了初衷。这种情况在每个人身上都是屡见不鲜的。一个人精力有限,没有得道之前的智商也有限,所以孔子讲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这句话用在凡夫身上谈何容易,有的人一辈子都确立不了人生的方向和目标,也不知道该追求什么。你说想成佛,给你100万你马上就去做生意了,这就是没有确立人生的目标和方向。如果你真想成佛,别人给你创造再多的机会叫你升官、发财,你看都不会看的。本来你想做生意,想当亿万富翁,突然认识一个万行大师,他用三寸不烂之舌五分钟就说服你成佛比发财还要好,结果你生意不做了,工厂不开了,去想成仙成佛了。没想到十年下来佛也没成,工作也没了,家庭也没了,真成了孤家寡人一个。
学佛,个人因缘不同,有的是出家因缘,有的不是。
所以在家人也不要羡慕出家人,出家人也不要羡慕在家人。如果你的人生刚刚开始,尚未立定目标,或者还不知道要确定什么目标和方向,找个明眼人看看你是个什么材料,适合放在哪里、雕琢成什么样的作品。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会告诉你这一生是当官,还是发财,是搞艺术,还是从事某个专业。每个人都有一个非常适合自己的位置,令自己开心的、轻松的职业,就看你能否找到。如果你至今尚未找到,还没有准确的定位,你仍然会一路见异思迁下去。未见到自性之前,人受耳朵、眼睛的主宰。六根门头最活跃、捕捉信息最迅速、最锋利的是耳根,其次是眼根。昔日祖师讲修行要一门深入,不像现在某些人宣传的那样,只是打坐,或者只是念佛就叫一门深入,这叫邪见。一门深入是指通过六根的一根门头一门深入。我不否认专门念佛叫一门深入,专门打坐也叫一门深入,只能说不是正见。真正的一门深入是从你的六根中任何一个门深入都可以开悟成佛。在入门、入道之前是从一个门进来,当你通过一个门入道后,六个门你都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任何一个门都可以进进出出,都能直捣核心与自性融为一体。
天天吃馒头,吃一段时间会难受;天天吃米饭,吃一段时间也会厌倦。所以要经常改变饮食:早上吃馒头,中午吃米饭,晚上吃面条。无论吃什么都是为了满足、调和自己的口味,都是用来辅助身心健康的。无论学多少法门,拜多少师父,前提条件必须能帮助我们增长禅定,否则参访再多的名师,读诵再多的经论,方向本身就错了。所以才有人问:“师父,我是打坐的,能不能念佛?”碰上一个邪见的人,他会回答你,打坐是绝对不能掺杂念佛的,否则法门就错了。法门错了又怎样呢?它只要能对治你的散乱心就是对的。身体不舒服打不了坐,心又散乱,怎么办呢?通过念佛来统摄散乱心为何不可?任何一个法门都是为了都摄六根专注在一个点上。所以佛教才提倡“法门无量誓愿学”。为何说法门无量还誓愿学呢?就是指身心在不同的反应的阶段要用不同的方法来对治。任何一个方法都是为了把我们的身心往道里牵引。所以出去参学时听到一些师父回答问题不够圆满,站在他的水平上,这个问题回答的是圆满究竟的,他现在这个状态也许就是我们十年前的状态,他现在这个水平就是我们十年前的水平。今天我们又上了几个层次,回过头来看他时才觉得他不够究竟,不够圆满。这时没有必要去反对他,驳斥他。中小学老师带的学生比大学教授的学生更多,你不能说谁的学生多,谁的水平就高,当然,在某些时候,某些地方,学生多可以代表一个人的水平,但不是绝对的。
一个合格的明师有慧眼,什么样的人来到他面前,他都能不经过脑袋,不假思索地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把对方轻易地带入道里,对方跟哪个寺庙、哪个方位、哪个法门有缘,他将来在哪个方位可以大展宏图。任何人,尤其是没有成道的人都受五行的制约,既然受五行制约,我们就要学会利用五行来辅助我们的身心和修行,辅助我们的事业。如果你跳出三界外了,当然就不受五行制约了,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到任何一个领域去发展。同样,任何一个法门拿在你手里,放在你心上都会使用,尽管是工具,但是拿在不同的人手里,它能发挥不同的作用。工具固然重要,我们的心更重要,你虽然不会用功,但你只要真的渴望用功,通过时间的累积你的功夫还是能上道的。所谓的功夫不外乎方法加时间,正确的方法加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就能出功夫。在家人有条件的话,每天最少要有一次静坐,不能低于四十分钟。要想成就,要想了生死必须要有禅定功夫做基础。这个禅定不一定要盘着腿,端身正坐也可以入禅定。所谓睡有睡相,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在任何一个相上你都可以修出功夫来。出家人喜欢盘腿,在盘腿时容易捕捉到某种感觉;有些人喜欢架二郎腿或者喜欢靠在沙发上找到某种感觉。因此,修行的形式是不应该受局限的。
释万行201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