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达真堪布:二规教言论讲记(十七)利他

发布时间:2024-09-25 02:03:12作者:心经全文网
达真堪布:二规教言论讲记(十七)利他

达真堪布宣讲于2015年7月1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八、利他。

利他很重要。如果是有利他心和利他的行为,自己所得到的暂时和究竟的功德与利益是不可思议的。

利他心必须要前面所讲的那些功德,以此为前提和基础,才是真正的利他。如果有前提的这些基础和功德,利他心和利他的行为才是真实的,否则都是虚假的,按佛法的角度来讲,也都是不如法的。

第一是智慧。智慧至关重要,是最基础的一种功德。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人以及我们一些学佛人,很多人都有利他心,经常做很多利益他人的事情,但最终都是害己害他,没有好的结局。因为什么?你有利他心,去做利益他人的事情,这是没有错的,但主要问题在于缺乏智慧。如果缺乏智慧,都是虚假的,最终会害己害他,不会有好的结果。所以,智慧是很重要的。

在理智的情况下,比较智慧地去利他,这是很重要的。世出世间都有很多取舍之处,对此一定要明了,然后能把握适度,这才是正确的。在世间有很多人做慈善、义工,在出世间也有很多人开始要“发慈悲心、利益他人”了,但是大家根本不了知取舍之处,也无法把握适度。

首先要具有智慧。如果自己没有智慧,不但利益不了对方,自己也可能会陷进去,这是非常可怕的。所以智慧很重要的。

第二是稳重。我们在利他的同时,自己的自道一定不能退转,自己要有主见,这也很重要。否则,去利益他人也没有多大意义,同时也会失去自己的自道和信心,这样是不好的。

无论是从世间的角度,还是从出世间的角度讲,自己都要有自己的见解,这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少了这一点,在利益他人的同时失去自己的道心和信心,这样不但利益不了对方,甚至自己也会被染污,自己也陷入进去了。尤其是我们想要弘法利生,首先自己要有修证,这是最重要的。若是自己没有修证,就不能弘法利生,否则只能以盲引盲,害己害他。

第三是有愧。若是有惭愧之心,就不会有自私自利。无论是从世间的角度,还是从出世间的角度来讲,都不会自私自利。若是没有一点惭愧之心,表面上看似很善良,表面上看似在利益他人,但实际上还是自私自利,还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样是不好的。

第四是不放逸。利他心和利他的行为一定要以正确的取舍为前提。若是身口意不谨慎、放逸的,这样很难真正能够做到利益他人。

第五,正直。对于任何时候都公平公正的这样一个人而言,发菩提心(利他心)都是不难的。若是那种狡诈的人,看似在利益他人、帮助他人,实际上有自己的目的,图回报,这种利他不是真实的,是虚假的。尤其是从佛法的角度来讲,这不是真实的菩提心。如果不是一个正直之人而是一个狡诈者,肯定没有真正的利他心,也不可能真正能够发菩提心。

第六誓言坚定,这也是很重要的。

第七,知恩图报。从世间的角度来讲,在有珍宝般的知恩图报之心的基础上,才能发出真正的利他心。从出世间的角度来讲,知恩报恩是发慈悲心、菩提心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愿行菩提心的基础是什么?是慈悲心;慈悲心的基础是什么?就是知恩报恩。利他心和利他的行为都是有理由的。是什么理由呢?就是知道对自己有恩,而且自己要报恩。不用说在世间,从出世间的角度来讲,也要有知恩报恩之心,这样才能发出真正的慈悲心;有慈悲心,才能发出真正的愿行菩提心。前前是因,后后是果,这是因果关系。从世世间的角度来讲,知恩报恩都是必须要具备的功德。

只有具备了前述这些功德,再去发利他心、做利他之事,才是真实的,才能成就。

现在很多人也在做利他事,但就是不长久,暂时做一做,遇到困难就不做了,有机会的时候偶尔做做,平时就不做了,这样肯定不会成就的。所以,只有具备前述的那些基础、功德,才有真正的利他心。

利他心也有很多种,有一般的利他心,也有大乘佛法里讲的利他心。

一般的利他心。在家里、单位以及其他地方,都可以有一般的利他心。无论在哪里,都希望自己所接触的家人、同事等一切人好,这是一种利他心;都想帮助和利益他们,这也是一种利他心。有这种利他的意愿和行为,这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我们很多时候还是很迷茫的,还是不够智慧。这种利他心给自己带来的利益是非常大的,哪怕只是对某个人生起“对他好,我要利益他”这样的心,给自己带来的真实利益也是不可思议的。给大家讲几个这样的公案。

有一对母女过河,母亲希望女儿能平安到达彼岸,女儿希望母亲能平安到达彼岸。母女之间的利他心是人之常情,也不是非常伟大的,凡是有良心的人肯定都会这样想。河水特别急,两个人可能都会被冲走。女儿肯定会想“我冲走就冲走,死了就死了,只要母亲能平安到达彼岸就行”。母亲会想“只要女儿能到达彼岸就行,我死了就死了”。结果母女二人都被水冲走了,都死了。一般人死了以后都要到阎罗王那里,经过审判以后,才可以上天堂或下地狱。但是她们二人死后没有经过阎罗王的审判,立即转生到了三十三天。这就是利他心的功德和利益。

还有一个公案,讲的是释迦牟尼佛的前世。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转生于拉马车的地狱里。当时,他与同伴嘎玛热扎一同拉地狱的马车。那时,他还没有发菩提心,还在地狱里遭受痛苦。这个马车特别大,二人合力都拉不动。狱卒们就拿锤子打他们,遭受的痛苦非常难忍。这时他想:我们两个人也拉不动,与其共同感受痛苦,不如我一个人拉,让同伴休息。这是释迦牟尼佛第一次发利他心。他让嘎玛热扎休息,然后一个人拉车。狱卒们过来了问:为什么不让他拉?他说:即然我们两个人都拉不动,那就让他休息,我一个人拉。狱卒们说:个人造的业,其异熟果是要由自己承受的,哪有别人替代承受的?然后就拿起锤子击打他的头部,他立即死去,转生到三十三天。如果在平时,他不会死,因为地狱众生就要感受这样的痛苦。但因为他发了利他心,以此善根,他立即死去并转生到了三十三天,从此再没有下过地狱。这个发心也不是伟大的发心,是很正常的,如果是真正的人,都会这样想,都会这样做,但是其功德和利益却是不可思议的。

还有一个公案,讲一个乞丐发利他心的事情。有一天,他给一个人发了一个利他心,希望对方好,希望对方能当上国王。对方可能特别想当国王,他就特别希望对方能当上国王。第二天,他所在的国家的国王去世了。国王没有后代,大臣们就商议找一位具有福德的人继承王位。他们到处寻找这样的人,在一棵大树下看到了这个乞丐。他可能很累,在这颗树的树荫下避暑休息,后来就睡着了。这时,其他树的树荫都已经走了,唯有这棵树的树荫还没有走。这些大臣来到了乞丐身边,看到了这个情景,断定这个人肯定不是一般人,肯定是具有福德之人,然后就祈请他做国王。这样,他就直接当上了国王。

仅仅是这样的一种念头,就有这些不可思议的功德。但是,我们肯定都是不太在乎的。现在很多人都想改变命运,都想遣除障碍,那就发利他心啊!

有些人可能有疑惑:到哪里去发利他心啊?你就给身边的人发,给同一宿舍的人发就行。如果能发一个利他心,这个功德利益也是不可思议的,但一定是要发自肺腑的。

我们现在很多前提条件都不具备,没有基础。就如同一个小孩子根本没有读过书,却让他直接读大学,那肯定不行啊。我们也是这样,根本没有基础,连做人的原则都没有,一点点功德都没有。我们有时候也发愿,但都是虚假的;有时候也做事,但里面掺杂着自私自利等不好的东西。我们虽然有时候也发利他心,也做一些利益他人的事情,但里面都掺杂着自私自利等烦恼,这样肯定起不到作用。比如,黄金是好东西,但若是里面掺杂着别的东西,就起不到黄金的作用了。同样,利他心是好,但若是里面掺杂着别的东西,不纯净,这样就起不到作用,也得不到利他心的功德和利益了。

我们发利他心,并不是必须要发大乘佛法中所讲的利他心。大乘佛法中所讲的利他心则是非常伟大的,是对所有的众生都要发利他心的。无论是人还是非人,包括地狱等恶道的众生。

现在,我们看不到地狱的众生,他们跟我们很少有关系。但是饿鬼道众生有很多,包括隐居饿鬼和空游饿鬼。隐居饿鬼跟我们接触不到,也很难发生关系,但是空游饿鬼我们能接触到,也有关系。我们什么时候给这些空游饿鬼发过利他心、菩提心啊?没有吧!一说家里有东西,身上有东西,都害怕,“怎么办啊,怎样才能把这些都赶出去,怎样才能把这些都降伏?”

现在很多人对密法有兴趣,就是因为喜欢密宗这些咒,还有降伏魔众的这种法。有这些法,那些居士就不走了。问他们“想干嘛?”“有咒就不怕鬼”。就是想用这些法来降伏这些。你看看,还说自己是大乘修行人,还说自己是密宗弟子。有些人稍微接触了密法,就开始学这些东西。密法是有很多这样的修法,如降伏、压住鬼魔等。实际上,我们的贪嗔痴等烦恼才是鬼魔。要拿这些法降伏什么?降伏我执、我见。要压住什么?压住贪嗔痴等烦恼。但是很多人都不明白,一说“压住、降伏”,就想跟这些鬼神做对。对鬼神也同样是要知恩报恩的,也同样要发慈悲心的,同样要利益他们的。

对旁生也要发慈悲心。旁生分海居旁生和散居旁生,那些散居旁生跟我们能经常接触到,比如狗、猫、牦牛、羊以及野生动物等。海居旁生我们现在也能接触到了,以前很少能接触到它们。现在,我们可以把海里的东西捞上来,也可以到海底潜水,通过这些渠道,我们也能接触到海底的旁生。但是,我们对这些众生发过慈悲心吗?我们利益过这些众生吗?没有吧!

尤其是对苍蝇蚊子,内心非常讨厌它们,它们一飞过来,就想怎么能把它轰出去,怎么能把它拍死,想方设法地去做。对蟑螂和老鼠,更是如此。面对它们,我自己都想过杀生,尽管没有直接杀生,但是间接杀生也是杀生。有时候蚊子进来了,内心很讨厌,也想办法把它轰出去,根本就生不起来慈悲心。“蚊子来了,太好了”,若是不能这样想,哪怕不讨厌也行,“进来就进来,咬一口就咬一口呗”,这样想也行。

其实,若要生起大乘佛法里讲的慈悲心和菩提心,是非常难的。现在很多人,尤其是这些学佛人,一张嘴就说“慈悲”,“我慈悲”“你慈悲”……你对这些众生发过慈悲心吗?我们现在这么多人在一起,你给身边的人发过利他心吗?发过慈悲心吗?你是真的想利益他们吗?你有这样的想法吗?没有吧!你看,你们现在住在一个宿舍里,你想过利益他吗?“我希望她能远离痛苦”“我希望她能获得安乐”“我怎样才能利益她”“我要去利益他”……这样想过吗?没有吧。根本没有将他视为发慈悲心的对境。这些人都是我们宿世的父母,也是可怜的众生啊!但是,你们现在住在一起,稍微对方有一点点思想或者行为上的差错,内心就烦得不得了,然后就找寺务部,“我要换房间”。你看,根本就没有利他心。什么叫利他心?慈悲心、愿行菩提心,这些都是利他心。由这些心引发,去做对他们有帮助,能够利益他们的事情。你做过吗?没有吧!

其实,发慈悲心、菩提心非常难,不是谁都能有的。我们接触佛法这么长时间了,尤其是我们加行讲了这么多年,菩提心也讲了很多很多,但是大家都没有利用这些方法。

怎样发菩提心?

我在讲加行的时候,对发菩提心的内容已经讲得非常细,非常到位了。愿行菩提心的基础是慈悲心,慈悲心的基础是知恩报恩。为什么要知恩报恩?知恩报恩的根就是因果。只有你深信因果了,才会有知恩报恩之心。对一切众生知恩报恩,才有慈悲心;有慈悲心,才有真正的愿行菩提心,之前是不会有的。但是大家都不这样去练啊,这就是走马观花!你们现在修法真的是走马观花啊。

你们看看《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和《前行备忘录》,还有些对此讲得更细:对这个人应该想什么,对那个人应该怎样想。发慈悲心,也不是刚开始就对所有的众生发,而是先对某个人来发。如果能以自己最讨厌的人为対境进行练习是最好的,思维:面对这个人应该想什么,面对那个人应该想什么,现在想什么,一会儿想什么。就这样一个一个地练。

比如,刚开始时,先给一个众生发慈悲心。或者是自己最喜欢的,或者是自己最讨厌的众生,以他为対境进行练习。能拿最讨厌的众生来练习是最好的了,如果实在不行,就先给自己最喜欢的人发慈悲心,希望她能获得安乐,她能远离痛苦……发一遍不行,就发一百遍、一千遍、一万遍、十万遍……这样练习,你的内心才会有变化。当对这个人真的发出了这些心,再找一个中等的対境——自己不喜欢也不讨厌、平时没有太大关系的人,以这个人为対境来发慈悲心。并不是要把这个人叫到身边来,而是以他为対境在心里想,希望她能获得快乐,希望她能远离痛苦,这是小乘修行人具有的慈悲心。若是大乘的发心,就想“我要拔除她的痛苦,要给予她安乐”。就这样发,发一百遍、一千遍、一万遍、十万遍,直到真正发出来。然后,再以自己最讨厌的人作为对境,给她发……就这样发,最后就能发出来了。然后再开始给饿鬼众生、地狱众生发。这样才能真正发出这个心,否则很难有这种想法、这种念头。即使有了,也只是一闪而已。

“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我要给予一切众生安乐,我要拔除一切众生痛苦”,这是目标,是真正的慈悲心、菩提心,但是需要像刚才所讲的那样去练习,才能练出来,才能修出来。在座的各位,谁这样练过?谁也没有练过啊,谁也没有这样修过啊!修过吗?自己没有方法,自己没有如法地这样观修,所以肯定发不出来。

现在有些人学佛时间越长,出家时间越长,越没有慈悲心,越没有信心。刚开始还有点信心、慈悲心,后来都没有了。为什么?就是因为没有具体地去修炼,没有这样一步一步按次第修行,这样肯定是不行的。

《前行备忘录》里也有具体的修持方法。只有很深入、仔细地去观想和思维,这样去修炼,最后才能修出真正的慈悲心,否则是不可能的事。你们现在的观想就是走马观花,随随便便地过一下内容,大概地想一下,就ok了,就开始修了、练了。不能这样。

我们以观修轮回过患为例,要深入仔细地想。先想地狱的众生。地狱有八热地狱、八寒地狱等,要一个个这样思维。你们看看以前的大成就者都是怎样修的。当他们难以生起觉受,很难达到境界的时候,就不顾一切、想法设法地去体会这些。比如为了修八热地狱的痛苦,他们就在炉子里烧火,然后自己靠近炉子烤、烫,这样去体会八热地狱的痛苦。还有的拿针扎自己,用刀捅自己,这样才知道太痛了,这时才去想地狱的痛苦。人家是这样练出来的,是这样修出来的!哪有随随便便就能修出来的?然后观修八寒地狱。冬天的时候,裸体到冰上坐着;刮风下雨的时候,不穿衣服到户外待一会儿,这样才知道什么叫寒冷,然后再去思维八寒地狱的痛苦,才能真实地体会到这些痛苦。只有这样修炼,才能修出来。

再如我们要断这些分别念,也不是轻易就能断除的,要通过很多的方法去修炼,最后才能断掉。有时候需要控制,有时候需要放松。都有专门的修法。比如到一些没人的地方,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大声地说,分别念就释放出来了,不用控制。如果总去控制,也是不会成功的,最后可能会发疯或有一些其他的问题。分别念是需要释放的,到没有人的地方,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一个分别念也不放过,然后观察这些念头,这也是一种观察心、观察念头的方法。想起来什么就说什么,没有人嘛,没事。有时候到空谷里,自己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有什么就说什么,就这样释放。有时候也需要控制,不让念头生起来;有时候需要自然释放。有很多方法,通过这些方法,最后才可以断除分别念,降伏这颗心,否则不可能。

我们的心就像脱缰的野马,想随意地逮住它或是降服它,是不可能的。你要先把它逮住,然后再降伏它,这也需要很多方法的。真正将它降伏后,让它跑,它也不会跑。同样,分别念让它生,也生不起来,就是这样练的。

利他心也是如此,说起来容易,但是真正要发出来是非常难的。佛法里讲的利他心,没有贫富之分,没有贵贱之别,都是平等的。我们有时候对穷人能发出点慈悲心,但是对富人就发不出来慈悲心。有人也许会说:不可能,谁给富人发慈悲心啊!不仅不发慈悲心,还嫉妒他,还说他这不好、那不好。我们现在对明星等这些“贵人”喜欢得不得了,但是对那些比较不好的人就发不出来慈悲心,甚至还恨他们。大乘佛法是平等的,没有富穷、贵贱的分别。畜生、地狱众生、饿鬼众生、天界众生等六道轮回里所有的众生,都是发菩提心的对境,都要对他们发慈悲心、利他心。这是大乘佛法里讲的利他心,这是非常伟大的,也是非常难的。这个心也叫菩提心。其实,真正的菩提心就是佛果,就是彼岸。这种心是到达彼岸、获得佛果唯一的因。它不是菩提,但是也可以叫菩提,因为它是菩提的因,通过它可以到达菩提果,所以叫菩提心。这是把果的名字取给因。真正的菩提果才是“菩提”,意指彼岸、佛果。这种无分别的利他心(有利他心肯定就有利他的行为),是获得佛果的因,所以称“菩提心”,这是很伟大的。

有这种利他心,才可以解脱,可以成佛。什么是解脱?就是永远地摆脱烦恼痛苦,再也不烦恼,再也不痛苦。什么是成佛?就是福德和智慧圆满。如果有这种利他心,就会使你的福德和智慧达到最圆满的境界,这是多好的窍诀啊!这也是一般人都做不到的。

尽管如此,我们也可以发世间的利他心,这是有分别的。比如说母亲对女儿有慈悲心,女儿对母亲也有慈悲心;父亲对儿子有慈悲心,儿子对父亲也有慈悲心。这种利他心也是可以的。希望对方好,希望他远离痛苦,获得安乐,这叫利他心。然后去做这样的事情,这是利他的行为。

这种有分别的慈悲心是属于世间的慈悲心,如父女之间、父子之间或母女之间的慈悲心。没有分别的慈悲心是属于出世间的慈悲心,就是大乘佛法里讲的慈悲心。

如果能以利他心对待家人,家庭自然就和睦了。如果能以利他心对待领导或下属,事业自然就顺利了。

若是先生对太太有这种利他心或慈悲心,不是偶尔一两次,而是时时刻刻这样发愿:希望她离开痛苦,希望她能获得安乐;我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她远离痛苦,我要想尽一切办法要让她获得安乐。太太也这样为先生想:希望他离开痛苦,希望他获得安乐,我要想尽一切办法给他安乐,要想尽一切办法要让他远离痛苦。如果能这样做,夫妻能不和睦吗?家庭能不幸福吗?一定会的!利他心是令家庭和睦唯一的妙方。

现在很多人也想了很多办法,也讲了很多道理,其实那些都没有用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就是利他心。若是有真正的利他心、慈悲心,你肯定会为对方着想,肯定会全力以赴地让对方远离痛苦或获得安乐。如果父亲双方都互相这样做,家庭能不和睦,能不幸福吗?

现在很多家庭不是这样做的,都是自私自利,都希望自己离开痛苦,希望自己获得安乐。丈夫这样想,妻子也这样想,然后就发生矛盾,发生争吵,开始闹离婚了。

在单位也是如此。现在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书,你们到机场看看,卖的也全是怎样做生意、怎样赚钱,领导怎样对待员工、员工怎样才能听话之类的书。尽管想尽一切办法,但这些也都只是一些手段而已,都是不好的!那怎么办?有利他心就行了!

领导真心希望员工好,让每一个员工都远离痛苦、获得安乐,心里想“我要想尽一切办法,让他远离痛苦、获得安乐”。员工也这样想:希望领导能获得快乐,远离痛苦。然后想尽一切办法让领导远离痛苦,获得安乐。你看,这样能不好吗?这个企业或者单位能没有发展吗?这是最好的一种方法。不用别的手段,只要你有这种慈悲心、利他心就可以了。如果有了这样的利他心,一切问题自然都能迎刃而解,根本不用考虑太多。

在别处,也要尽量对他人发利他心或慈悲心。在前面也讲过,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上师如意宝也讲过:“若欲长久利己者,暂时利他乃窍诀。”如果你自己想获得究竟的利益,就要暂时利益他人,这是窍决。利益他人,其实是圆满自己的一种方法,是解脱自己的一种方法。处处都应该发这种慈悲心、利他心。什么叫利他心?也许你们很难明白。在这里,我们就发慈悲心就行。什么叫慈悲心?就是慈心和悲心。我希望他离开痛苦,这叫悲心;我希望他获得安乐,这叫慈心。这是一般小乘都有的慈悲心。如果你能再勇敢一点,就是要拔除他的痛苦,给予他安乐。这是大乘佛法里讲的慈悲心,这是最好、最殊胜的了。

我们要这样给每个人都发利他心。外出的时候,见到狗、猫,也这样给它们发利他心。如果天气好,一定有很多蚊子、苍蝇,也这样给它们发利他心。一会儿你们一出去就可以发了。现在就可以发,不要等,向左看一下,向右看一下,“哦,希望他离苦得乐。”这样就行了。但是仅仅这样大概地说“离苦得乐”也不行,慢慢地还要深入、详细:希望某某人远离痛苦,获得安乐。如果他有病苦,希望他离开病苦;如果他有魔障,希望他离开魔障。对于喜欢吃的人,希望他吃得好;对于喜欢睡的人,希望他睡得好。若有些同修有高原反应,就希望他远离这种痛苦。就要这样具体地发心,才能发出利他心。否则,只是大概地想一想,肯定发不出来。

大家可以先给同修道友发利他心。可能也有自己不太喜欢的人,最好先以他为対境来观想;如果不行,就以自己喜欢的、关系好的人为対境,这样比较好观想。然后,再以关系一般的人为対境观想。这样给每一个人发利他心,给这二百多人发利他心。

有些人在寮房里观修的时候,一会儿看下表,一会儿又看下表,根本没去想。你们现在在学修《因果不虚》课程,这个课程更重要啊!比如说十恶业,以杀生为例,仔细想自己以前杀过的、现在可能杀的众生,然后进行忏悔!比如蚊子来了,如果它咬你一口,你能不能不打它、不赶它走。也许现在能做到不打它,还是会想办法赶它走,这样也行。定下来,自己能做到的就去做,做不到的先放一放,然后再想办法,还要继续修炼。再如,吃饭的时候,苍蝇进来了,嗡嗡地飞来飞去,能做到不讨厌是最好的,现在不把它拍死也行啊。就得这样想。

还有间接杀生。下雨时,路上全是蚯蚓,你根本不在乎,甚至有的蚯蚓还是被自己踩死的。不能这样啊!它们一会儿就要死了,得想办法救它啊!有时候,可以思维屠宰场里的牦牛、大饭店鱼缸里的鱼,一会儿它们就要被吃掉了。这是还可以换位思考,把自己放在它的位置上想,一会儿就要把你捞出来了,过一会儿就要把你吃掉了,怎么办啊?只有这样思维,才能真正地把心发出来。

除了杀生,还有偷盗、邪淫等等,都要仔细地、深入地想,这样才能把这些心真正发出来,否则是不可能的!有些人走马观花地看一下、听一下,一半都没听明白,百分之十能听进去就不错了。看书也是,根本没有看懂什么。这样永远不会有进步的。大家应该详细地想,心里才会有感受,才会把这些心发出来,否则是不可能的事儿。大家不要在这里虚度光阴,浪费一个这样良好的机会吧!

下面讲偈颂。

若于他众勤饶益,此人自臻圆满因,

广大财富胜妙德,皆从利他而出生。

“若于他众勤饶益,此人自臻圆满因”:若是能全力以赴地饶益他人,尽力去做利益他人的事情,这是达到圆满的真实因。

到达彼岸要有因,福慧圆满要有因,有因才会有果。这个因是什么?利他的心和利益他人的行为才是真正圆满自己的因,是到达彼岸唯一的因。

现在有很多人讲神通神变,搞这个搞那个,这些都不是到达彼岸的因,不是圆满自己的因。真正的因是什么?就是有利益他人的心和利益他人的行为。如果有无伪的利益他人的心,就一定会有利益他人的行为,这就不用说了。

“广大财富胜妙德,皆从利他而出生”:如果你存利他心,做利他的行为,这些财富和功德等都会从中产生。如果有利他心和利他的行为,做利他的事情,其他的功德和福德都会自然圆满的。

以前也讲过,火点燃了,虽然要的不是灰,但是灰自然就有。所以,要存利他心,做利他的事情。先从小范围开始,然后再逐渐扩大,这样去修行、修炼。如果有利他心和利他的行为,自己的福德、功德自然就会圆满。为什么?因为一切的福德、智慧,都是从利他心和利他的行为中产生的。恒常希求自利者,初时虽能居高位,

其后逐渐趋衰落,犹如陡山水下泻。

“恒常希求自利者”:恒时、处处为自己着想,通过不择手段谋取自己利益的人。

“初时虽能居高位,其后逐渐趋衰落”:刚开始也许是领导、老板或者是法师、上师等。

“其后逐渐趋衰落”:但是慢慢会走下坡路,最后肯定会衰落的,有的今生就衰落了。有些领导最后进监狱,变得一无所有;有些老板最后赔了生意,甚至变成了乞丐。有些法师、上师,最后也衰落了。在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过很多这样的例子。

“犹如陡山水下泻”:犹如陡峭的山水往下泻得特别快,很快会衰落,最后只会堕落。恒时精进利他者,初时虽为贱奴仆,

此后逐渐至高位,犹如苍龙腾空中。

“恒时精进利他者,初时虽为贱奴仆”:“恒时”指一切时处中。在一切时处中,有利他心、做利他行为的人,刚开始虽然身为奴仆、下贱人、奴才、乞丐等。

“此后逐渐至高位”:但是因为他有利他心和利他的行为,逐步会越来越有地位、名气和财富。

“犹如苍龙腾空中”:犹如龙回天空的时候,特别快,一瞬间就融入空中。这种龙平时在海里的龙宫里,有时候会飞到空中,特别快就会进入空中。以此比喻来说明,这种人有利他心和利他的行为,会迅速获得世间的福德,诸如世间的安乐、地位、名声、财富等等。愚夫贪图自利益,唯有精勤谋自利,

然难成就自利益,即或成就亦微小。

“愚夫贪图自利益,唯有精勤谋自利”:“愚夫”就是指愚痴的人。一个愚痴的人,一切时处当中只贪图自己的利益,想尽一切办法谋取自己的利益,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也不考虑别人的利益。

为什么现在领导和员工之间搞不好关系,夫妻之间搞不好关系?就是这种愚痴之人,只贪图自利,想尽一切办法谋取自利。

夫妻之间根本不去想对方的感受,也不考虑对方的利益。自己对自己好就行了,自己得到一点儿利益就行了,这样自私自利,最后导致夫妻不和睦,家庭不幸福。

领导和员工之间也搞不好关系。员工虽然没有多大能力,作为下级,也不考虑领导或老板的利益,只想自己的利益,就为那么点儿工资,拿到了就高兴,拿不到就生气,也不去体会领导或老板的感受,根本不去想领导或老板的难处。领导或老板更是不去想员工的利益,只是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的事业搞好,尽一切办法去赚钱,只要赚到钱就行。

“然难成就自利益,即或成就亦微小”:像这样贪图自利的人,通过各种的手段,想尽一切办法谋取自利,这样的人很难成功。很难得到想得到的,很难有任何的成就。即使得到了,利益也非常微小。从表面上看得到了一点利益,也成功了,但是却做了很多违背良心的事情。虽然身安,但是心不安。虽然身在享受,但心在受苦。他所得到的利益也是暂时的,很快就会失去的。其实身外之物不是财富,自己相续中的善根、福德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福报。这种人即使成功了,利益也非常小,根本不值得这样费尽心思地去获取。智者虽亦贪自利,然其着重利他众,

设若精进利他众,间接自利亦圆满。

“智者虽亦贪自利,然其着重利他众”:除了真正的大成就者、大菩萨以外,凡夫都有自私心。智者也可能求一些自利,但是他有智慧,他会去利益他人,存利他心。

看似在利益他人,看似在为别人着想,实际上自己的功德自然就圆满了,自己的利益自然就获得了,这是一种窍决。很多人都不明白,疑惑:为什么不能利益自己?凭什么要利益他人?为什么不能为自己着想?为什么要为他人着想?愚痴!还是不明白!这是方法。

若是你处处为自己着想,谋取自己的利益,今生来世只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烦恼痛苦,只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灾难和不利。一个有智慧的人,会为他人着想,会做利益他人的事情,这样自己的利益就圆满了,一切自然就有了。这样做还不违背良心,还没有做对不起他人的事情,心里会更亮堂,更欢喜。尽管所做的事情中也有不成功的时候,也有错的时候,但是一个智者肯定不后悔,因为他没有做过对不起众生的事情,也没有违背过良心,他的心里还是亮堂的、快乐的。即使他没有成功,甚至走向错误,但是他的内心不会动,因为自己没有做过违背良心的事,没有做过对不起别人的事。

前者也许会成功或者有世间所说的“派头”,但是他做过很多违背良心的事,做过很多对不起他人的事,心里还能亮堂、快乐吗?不可能的事!后者虽然暂时失败了、造成错误了,但是还会转变,最后他还会成功的,还会圆满的。前者虽然看似成功了、看似很对,但是他做过违背良心的事,做过很多伤害他人的事,将来还要遭受果报。因果是不虚的,最后他还是失败的,他还是堕落的。

所以,大家一定要有智慧,不能自私自利。在出世间方面,能发出大乘佛法里讲的慈悲心,那是最最殊胜的。若是发不出那样的心,在世间也要有慈悲心,对身边的人也可以发慈悲心。一定要发慈悲心、利他心,这样自然就会有利他的行为等。若欲今生或来世,成办广大自利者,

精勤利他胜方便,此乃诸佛菩萨道。

“若欲今生或来世,成办广大自利者”:无论是今生还是来世,如果想成办广大自利,就要尽心尽力利益他人。

在今生,吃饱穿暖不算什么,应该对社会、对人类做出一些贡献,有一些成就。从世间的角度讲,真心想做一个成功或伟大的人;从出世间的角度而言,真心要到达彼岸,想解脱、成佛,都要去利益他人,尽心尽力去发利他心,尽心尽力去做利他的行为。

什么叫利他心?就是慈悲心。慈心和悲心,就是利他心。若是有分别的利他心,就是世间的利他心,一般人都可以有。若是没有分别的利他心,就是出世间的利他心,大乘修行者才会有。

“此乃诸佛菩萨道”:这是诸佛菩萨到达彼岸唯一的路,是获得圆满的一种方法。

佛菩萨们之所以能够功德、福德圆满,靠的就是利他心和利他的行为。佛菩萨为什么能到达彼岸?为什么能解脱一切痛苦?就是靠利他的心和利他的行为。人人都可以学,这样都可以到达彼岸,令福德、功德圆满。这是唯一的方法。

福德功德圆满的唯一的因,就是利他心和利他的行为,这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利他心,不仅仅指大乘佛法里讲的利他心,世间也可以有利他心。若是有利他心,所获得的功德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人人都应该存利他心,应该做利益他人的行为。因为人的根基和福报不同,发心可能会有差别,有的可能是狭隘的,有的是广大的,但是都应该发利他心,应该存利他心,应该做利益他人的事情,这样自己就会圆满,这是非常重要的。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思考题:1、此处所讲的“利他心”是指什么?

2、为什么说利他心是真正的灵丹妙药?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