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读经典做好人,行善事结善缘!

发布时间:2024-09-02 02:02:28作者:心经全文网
读经典做好人,行善事结善缘!

拜读老子《道德经》第八章

原文

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②,故几于道③。居,善地;心,善渊④;与,善仁⑤;言,善信;政,善治⑥;事,善能;动,善时⑦。夫唯不争,故无尤⑧。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注释

①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来说明"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而水德是近于道的。

②处众人之所恶:即居处于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

③几于道:几,接近。即接近于道。

④渊:沉静、深沉。

⑤与,善仁:与,指与别人相交相接。善仁,指有修养之人。

⑥政,善治:为政善于治理国家,从而取得治绩。

⑦动,善时:行为动作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

⑧尤:怨咎、过失、罪过。

评析

老子以自然界的水来喻人、教人。老子首先用水性来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格,认为他们的品格像水那样,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争。最完善的人格也应该具有这种心态与行为,不但做有利于众人的事情而不与争,而且还愿意去众人不愿去的卑下的地方,愿意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他可以忍辱负重,任劳任怨,能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不会与别人争功争名争利,这就是老子“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著名思想。

拜读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祖师《道法九要》立身第一篇片段

原文

披阅经典①,广览玄文②,摒除害人损物之心③,可务好生济人之念。孜孜向善,实事求真,精严香火④,孝敬父母,动止端庄,威仪整肃,勿生淫邪妄想,勿游花衢柳陌⑤,勿临诛戮之场,勿亲尸秽之地。清静身心,远离恶党⑥。

译文

翻开经典阅读,广泛阅览讲道的经典和文章。摒弃、排除害人、害物的心思,务必树立爱护众生、帮助别人的思想。勤勤恳恳地做善事,而且每一件事情都要追求本源,不虚假。认真照料殿堂里的香火,孝敬父母,对长辈、师长要恭敬,行为要端正、庄重,祭拜神灵的科仪要整齐、严肃。不要产生邪恶、淫秽的不正当的妄想,不要到声色犬马场所寻欢作乐,不要到杀人、屠宰牲畜的场所,不要到存有尸体的污秽地方去。把自己的身体和心情都保持得干干净净,清清静静,远离品行不端的朋友,切勿同流合污。

注解

(1)、“披阅”,翻开经书来阅读的意思。

(2)、“玄文”,就是讲道的经典和文章。

(3)、“摒”,就是隔断。

(4)、“精严”,就是完美而严格的意思。

(5)、“花衢柳陌”就是古代的声色犬马的场所。“勿游花衢柳陌”,指的是不要到红灯区游览。

(6)、“恶党”,指的是品行不端的朋友。

评析

讲做人的道理,这里面的妙趣就在於,作为一个与草木鸟兽不同的人,应该具有“我是一个“人的自觉意识”。有了这样的自觉意识,按照作为一个人的要求来要求自己,不像草木那样无情,不像鸟兽那样一切行为都任凭本能,那么,体会做人的道理就渐渐真切了,明白只有人才具有分辨善恶和是非的能力,因而要珍重这种能力,择善而行,远离诸恶。按照这样的自觉意识和要求,人才会有向上之心。皈依道、经、师“三宝”,是向上之心在人生中的表现,是意识自觉被唤醒之后的一种人生选择。既然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必然会反省自己过去的行为,让迁善向上的意愿更加明晰起来。有了这样的意愿,则好生济人、事事求真、孝顺父母、恭敬师长等品德,就在我们的内心里生根,成为道德自律,而不是外在的强制性的他律。

人生七件事,千万不要做

几乎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总有数不清的不如意伴随在你我身边,所谓愁与恨、悲与苦、烦恼与失望、坎坷与不平,让我们无法逃避;放眼整个社会,战争、饥饿、贫穷、暴力、色情、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也在时时不断地影响着我们,可以说,在这个世界,我们的生命虽然何等短暂又无常,却都是被痛苦和烦恼包围的一生。

如果一个人能够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度过此生,实在是荣幸之极!其实,要想尽量摆脱痛苦和烦恼,让自己每一天都活得开心自在、了无遗憾,也并不是非常难,只要你相信因果,记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同时,有几件事你千万不要做,这些事情对你的一生影响特别大。

1

不孝顺父母

父母生我养我,恩情深厚,不孝父母者天地都难容。况且连父母之孝礼都不尊者,又何能领导他人?何能服众!

2

贪淫好色

贪淫好色之人,心中存邪,缺乏浩然正气,生活事业会很不顺利,所求违愿,不能圆满。而且贪淫之人,身体肯定受损,岂能不得病?

3

爱贪便宜,非常吝啬,很少做善事

心中贪吝,贫穷常不离左右。不做善事,没有福德资粮,坐吃山空。这种人没有博爱救苦之心,没有人缘,也必定缺少他人帮助,又怎能成就事业?纵然一时快活,可终究会财去财空。

4

经常杀生

每一个生命的存在,都有他特定的因缘,但不是用来供人杀的。经常杀生的人,心中缺少善念,又怎能得到事业、生活上的机遇?

5

不尊敬师长,轻浮傲慢

既然作为你的老师、你的领导,肯定有比你优秀的地方。如果你毫不谦虚,总是认为他们这里讲的不好、做的不好或者领导无方,那你肯定是会毫无作为,因为你心浮气躁,没有王者风范!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虚心者,又怎能若谷?

6

偷盗

偷盗的概念非常广泛,只要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占为己有,哪怕是拿公司里的一张纸、一支笔都属于盗,虽然我们有时是光明正大的心理,也很坦然的。但是这种行为,是非常消耗自己的福报的,而且你一定会在某个时候发生同样的损失。还有一部分人专门从事偷盗,但即使“发家致富”了,最后终究还是落个悲惨贫穷的恶果。

7

常说假话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好相处,贵在相互真诚,忌讳虚情假意。不论是六亲眷属、朋友上司,只要你平时言语诚恳,真心善待,一定会赢得他人的信任。经常编造一些子无虚有的故事,或者养成了“说谎心不慌”、对任何人都能随口说假话的习惯性“条件反射”,有时往往会因一句随意的谎言而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

如果上述7项与你毫不沾边,恭喜你!你必是有福尊贵之人,即使你现在有什么困难,也一定会柳暗花明,拨云见日。合天地之道,神鬼佑之!如果你有几项和上面一样,建议你立即改正,真心忏悔,不管你现在如何,你的未来肯定也会有极大的转变,人生的光明愈强。

十种积德行善的方法

1

与人为善

这是讲存心,要存一个善心,以善心看待一切。

2

爱敬存心

要以真诚心,爱一切人、事、物;要恭敬、谨慎、细心地对人、对事、对物;要让“爱”“敬”永存心间。

3

成人之美

人家有好事,我们要帮助他、成全他,不能破坏。哪怕此人是恶人,但是他做的事是好事,即“偏中正”,我们也要帮助他。不能对人要对事,此事对社会有好处,对大众有好处,就应当帮助。人虽然不善,我们要常常辅导他,尽心尽力去帮助他,使他的善行能有成就。

4

劝人为善

特别劝导有能力、有机会的人,他们有能力、有机会行善,错过非常可惜。没有机会去创造机会,比较困难;创造机会也必须有创造机会的条件,否则也是做不到。所以认识机会,掌握机会,这是真正的智慧。

5

救人危急

人在有急难、危险之时,不论他是好人、恶人,是恩人、冤家,不能见死不救,一定要救援。

6

兴建大利

所谓大利,利益社会、利益人民的就是大利。自己有能力,自己一个人做;没有能力,就集合大众的能力来做。

7

舍财助人

金钱、财产是社会给予的,要回馈社会,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个人和群体,渡过难关。

8

护持正义

世间正义都要维护。但是维护正义要有智慧、有能力,要知道何为正义,然后才能去维护。

9

敬重尊长

要重视孝道、师道,要念念不忘父母师长的恩德,这是存心厚道。不但不忘,还要有行为表现,对父母、师长要尽到孝养的责任。生命得之于父母,慧命得之于老师,对父母、老师之恩怎么能忘记?

10

爱惜自然、爱惜生物

古今行善结缘故事

1

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记得小的时候,我们村子极度缺粮,每年春节前后,总有一大批安徽和河南的灾民到东北来乞讨,他们都能得到我们每家每户的救助,半块玉米饼,两个土豆,或一盅小米,点点滴滴,汇成生存的源泉,帮助无数难民渡过难关,生存下来。在当时,没有一个人对乞讨者说,我们也没粮,你们去找政府吧。这种记忆一直影响着我。我的母亲没有信仰,但她的口头禅是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在我的印象中,她总能跟素不相识的人在很短的时间里相处融洽,“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正是她的友善,消弭了身边无数的干戈和矛盾,让她和她的亲人一直置身于和谐的生活环境里。母亲没有文化,但我总感觉她那几句话比那些“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要把自己的行李物品交给陌生人看管”这样的训诫语言要高明千百倍。

2

好人自有好报

这是天经地义的(有些人貌似好人,结果没有好报,这是有原因的)。

我们邻村有一户兴旺人家——姓王。他家姊妹七人都在做着不大不小的官。最大的官是什么市的副市长,由家里的老大在做。最小的官是本县的一个什么局的局长,由最小的女儿在做。他们家的人对人都很厚道,为人正直,给村庄里的人及庄上办了很多实事。要知道,在我们这里能吃上公家的饭就很不容易了,更何况能带上一个“长”字。

村里有许多年轻人觉得不服气,认为自己在外面没日没夜的打工,生活都很难维持,而他们家究竟是怎么了?村里的老年人告诉年轻人说,你们不知道,他们家的现在是有来头的。他们家的爷爷以前只是一个挑夫。在他爷爷的那个时候,不像现在一样交通方便,一样东西要靠扁担来挑。做挑夫的人是苦力之中最苦的一种人。他们挑着扁担下四川上新疆,终年四季风餐露宿,其中的苦衷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烈日炎炎的一天中午,他的爷爷挑着扁担看见人们在树荫下乘凉,心中不平,觉得自己为什么这样艰难。

有一天,他碰见了一位老道士。就给老道士行了一个大礼,然后问老道士如何能够转变他的命运?老道士说很简单,只要你一心向道,与人行善,命运很快就会转变。从此以后,碰见与人为善的事马上去做。一年以后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老道对他说,你的这一生会好起来,你的后世子孙会更好。后来他成了这里有名的大善人。生活也果然好了起来,成了这里的富户,八十八岁无疾而终。现在,他的孙子都能吃上皇粮,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现在很多人说,谁谁多坏,反而做了大官,吃香喝辣的。其实,别羡慕那些做坏事的官,这些人早晚要出事,子女跟着倒霉,死后还要受更大的苦,还是要做一个好人保险。

3

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无锡七房桥钱氏家族,何以一门走出七位院士。

一门出了七院士,这在中国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无锡七房桥钱氏家族是钱氏始祖吴越国国王钱缪的后代在无锡七房桥村的一个分支。缘何钱氏家族何以能走出七位中科院院士。我觉得这可以从钱家办的“怀海义庄”说起。

“怀海义庄”位于新区鸿山镇七房桥村,是目前江南地区保存下来为数不多的传统民间慈善机构之一,占地面积约450平方米。

据记载,当初七房桥钱氏一族有多人经商后获得成功,于是这些钱氏族人共同出资创办“怀海义庄”。根据宗谱传记,已有七百多年历史。

怀海义庄的宗旨是“救灾周急、恤孤矜寡、排忧解难”。可以看出它秉承了钱氏始祖——五代十国时的吴越国国王钱缪的家训——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

族内凡孤寡鳏独者均能领到义庄的钱粮,贫困学子都能在义庄的资助下上学。在青黄不接的季节经常举办施粥,施粮的义举,这些义举当时帮助了很多族人,获得帮助的族人也不时捐钱捐物给义庄,于是乎义庄在当地的影响越来越大,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大力拥护。

“怀海义庄”的这些义举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整整持续了七百年。

值得一提的是,怀海义庄前有一条河流,名为流啸傲,相传为吴泰伯所开凿,“怀海义庄”创建后,这条河改为放生官河,据传,七房桥无外姓,只钱姓一族,“放生官河”石碑由七房桥老三房济美公钱福基(清同治年曾诰封奉直大夫,赏戴蓝翎,钦加盐运使)报县衙后所立。

当时七房桥正值鼎盛时,房屋整齐,街道整洁,族规严谨,正如钱氏家训所述:“内外门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街道上不准牛羊牵入,孩童不准抛砖块到河里,如发现,族规无情,罚家长行差。

河中平日不准捕鱼,平日里官河中只能放生,每逢农历初一、月半,各地百姓买了活鱼虾到此焚香放生,特别是农历三月十五,放生官河边到处都是手拿燃香、活鱼虾祭河放生的百姓,以此缅怀泰伯开凿啸傲泾,恩泽乡里,造福百姓。

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此言也验证了因果的真实不虚,到了近代,七房桥钱家一下走出了七位院士,由国学大师钱穆领头,后面为力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钱伟长,环境工程专家钱易,物理学家钱临照,工程力学家钱令希,经济学家钱俊瑞,生物化学家邹承鲁。其中,钱穆和钱伟长伟叔侄,钱穆和钱易为父女,钱临照和钱令希为兄弟。

4

乞丐变成了富翁

清朝时的苏州枫桥镇,是当时来往客商粮船聚集之处。枫桥镇边上有一座古庙,一无家可归的乞丐夜间就寄宿在此,他双足有疾病不能走远路,白天只能在枫桥镇附近乞讨。

那乞丐一日早上如厕时,见厕所旁有别人失落的一个银钱袋,打开一看,其中有银数百两之多。他想:这应该是过路人所遗失的钱袋,我乃一薄命之人,安能享此意外之财?况且我不知此银是做什么的,如果这是等着急用的救命钱,一旦丢失则有可能出人命,我又岂可贪占。于是就不去乞讨了,而在旁边等待失主来寻。

中午之时,果然有人飞奔而来,并在此仔细寻找着什么东西,神色十分焦急。乞丐便问他:你是在找失物吗?那人说:当然是丢了东西,难道你拾到了我的东西了吗?乞丐回答:是的。然后又仔细核对查询一番,确认他是失主后,便将银袋还给了他。失主大喜表示愿把一半的银子赠给乞丐。乞丐一笑说:我连一整袋银子都没要,还会要你的半袋银子吗?而且你银子少了一半,恐怕办事会有困难吧。快去办你的事吧,不要再耽误我讨饭了。失主不得已只好在离开时突然强行塞给他十两银子,算是给他的谢礼。乞丐最后也只好收下这十两银子。

下午,乞丐要饭至街口,忽见一年轻的女孩正抱着父亲哭泣。乞丐向围观者询问事情的缘由。就有人告诉他:这是债主正要把女孩抢去抵债,故而女孩在悲伤哭泣。乞丐又进一步得知那父女俩仅仅只是欠了十两银子而已。当即乞丐就怒斥那债主太不仁义,竟然为了十两银子就要使人家骨肉分离。债主看他是个乞丐便冷笑着说:既然如此你就替他还了吧。结果乞丐便真的把失主刚才给的十两银子拿出来,替父女俩还了债。债主便不得不放过了父女俩。

其实那债主的本意并不是要那十两银子,而是见那女孩貌美想要图谋罢了。这下突然冒出个乞丐搅了他的“好事”,因此怀恨在心,便诬告乞丐是贼,那十两银子是偷来的赃款。县令陈某接到此案后,认真审理,认为乞丐是冤枉的,恰巧这时那失主得知此事便立刻来作证,乞丐的冤屈得以昭雪。县令当即赞赏了乞丐,严惩了诬告的债主,并下了一道命令,把每天当地粮商交纳给官府检验的米样全部赏给乞丐,不再让他受乞讨之苦。

乞丐靠着赏赐的米样,渐渐有了点积蓄,便要请医生治疗脚上的疾病。这时遇到一个道人给他一个药方。乞丐照此方治疗数日后,足病竟豁然痊愈,能与正常人一样工作赚钱了。从此,他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从一个乞丐变成了富翁。 (资料来源:《子不语》)

5

从裴度到胡雪岩

有这样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唐宪宗时宰相裴度年轻时候得一行禅师相面,断定其没有福寿,将来会饥饿而死。一日,裴度去香山寺散步,拾到一个包裹,里面装有很多贵重的物品。裴度没有偷偷的收归己有而是耐心的等待着施主的归来。当惊慌不已的失主匆匆赶回找寻的时候,裴度原封不动的把包裹还给了她。后来他又遇到了一行禅师,一行禅师对他说:“你满面阴骘纹,不但改掉了原来的贫饿之相,而且将来富贵不可限量。”后来果如一行禅师所推断的一样,裴度后来出将入相,他的五个儿子也都被朝廷赐封爵位。无独有偶,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晚清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身上。胡雪岩小的时候家境贫寒,父亲又去世的早,他靠帮人放牛来帮着母亲维持家计。在他十三岁的一天,放牛的途中,他在路边拾到了一个包裹。家境贫寒的胡雪岩并没有骤起贪心而是想到了失主的急切心情,他默默地坐在原地等待着失主的到来。几个时辰过去了,还是没有看到有人来寻找包裹。胡雪岩的肚子已经饿的呱呱叫了,但他还是坚持等待着。一会,一个满头大汗的中年人急急忙忙的走了过来,向他询问包裹的事情。胡雪岩仔细的询问了包裹的情况,确定了包裹确实是他的,就把包裹还给了他,这个中年人给他的几两感谢银子他也没有要。这件事成为了胡雪岩一生中关键的转折点之一,因为这个丢失物件的人是一个外地开杂粮行的商户,他觉得这个小孩子实在淳朴,就把他带去自己的杂粮行作了伙计,从此开始了他传奇的商业生涯。如果没有还物一事,胡雪岩可能一生中都在绩溪老家,就不可能有后来富甲天下、官居一品、赫赫有名的红顶商人了。

这两个人,一个贵为宰相,一个富甲天下,是绝大多数人梦寐以求的人生目标。我想他们能成就这样的事业和他们的人格密不可分。从世俗上来说,“诚信”是一个人的根本,这个基本的品质决定了这个人能够走多远的路。所言所行,都能得到大家的认同和信任,这样的人,想默默无闻都不可能。他们身上的人格魅力会散发出光芒来,让他们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从道法角度讲,他们这样做是积了阴德。而富贵功名都是积德行善的果报(或今生或前生),不是偶然得来的。裴度因为还物之事改变了原本应该贫贱的命运,而胡雪岩不知是否也如裴度一样转变了命运还是原本就应该富贵,至少是在他的命运上加了正分,增加了福报。

《论语》上孔子告诉弟子:“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圣人在这里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学习的次序,先修德,再学文。而近几十年来无论是父母还是学校都太侧重于技能教育而忽视了根本品格的培养,近年来全国各地渐渐有了国学复兴的趋势,开始注重孩子们品格的培养,真是可喜可贺的事情。

6

人不贪色,处处与人为善,就是贵人,必得福报。

1

费枢是广都(今四川广安)人。宋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进京城时,到长安附近的燕脂坡一家旅店歇息。

这时太阳已经落山,女店主侍倚门口,嫣然含笑,向费枢道了一声:“客官一路辛苦,欢迎光临小店!”半夜,女店主独自一人,来到费枢住宿的房中,说道:“我见客官文雅风流,甘愿与您共枕席之欢,不知客官意下如何?”

费枢闻听此言,大惊失色,忙问:“你是干什么的?为何半夜三更,来到我这房里?”女主人回答说:“我父亲在京城做丝绸生意,是丝绸店的主人。家在某某街道。父亲把我嫁给这个旅店的儿子为妻。丈夫亡故,因为贫穷,无力归家,又不能忍受寡居之苦,所以今晚甘冒羞耻,来委身于您。”

费枢听后,温和的说:“你的处境,我都听明白了,我不做非礼之事。我进京城后,一定去拜访你父亲,请他派人来接你回家。请你不要怨恨我。”那个女店主十分羞愧,低头转身退去。费枢到了京城,打听到某丝绸店,向店主通报了自己的姓名。店主立即十分热情的讲:“我在这以前,晚上梦见神仙告诉我,我女儿可能要失身于人。如果遇不到贵人费枢,就危险了。您的姓名,是神仙早告诉我了。愿闻其详!”费枢就把经过情形,详细的讲了出来。店主听后,感动得流泪,拱手致谢道:“神仙说您是贵人,当之无愧!”店主后来把女儿接回家,改嫁出去,使她生活得很好。第二年,费枢登科及第,官至大夫,作了巴东郡守。

2

杨希仲,是蜀州新津(今属四川)人。他考试未能及第,在成都某家任私塾教师。这家主人的小媳妇,年轻美貌,到学堂来调戏杨希仲,想与他做那些不该做的事。

杨希仲义正词严的拒绝了她。当时,杨希仲的妻子,住在乡下。这天夜里,有个神仙告诉她:“你丈夫独身在外,能保持情操,不与外人私通,不欺暗室,神已知之。下次科举考试,令其高中,以为赏。”妻子从梦中醒来后,不知是怎么回事。到了年底,杨希仲回到家中过年,妻子问他,杨希仲才把发生的那件事情,告诉给她。下一年,杨希仲果然在考试中,名列榜首。(以上二事,均据《夷坚志》)

秉持正气,不贪色欲;行为端庄,不欺暗室。这在古人眼中,就是正人君子。神还把这种人,称为贵人。可见这是一种非常重要、非常可贵的品德。笔者对我们古代的先贤十分钦敬。对照他们,常有愧疚。

3

明朝的吕青,平日喜好谈论淫秽之事和偷窥妇女;他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家里贫穷到了极点,两个儿子相继的死去。有一天,吕青忽然暴毙,见到了祖父很生气的对他说:“我们家两代积善,你命中该发巨万的财富,没想到你心爱美色,口眼都在造孽,福报都快要折尽了;我恐怕你会真的去犯邪淫的恶事,那么我们吕家的后嗣,就没有指望了;

所以我才哀求恳请冥王,把你拘到阴曹地府来看一看,你便会知道厉害了啊!”吕青说:“听说奸淫别人的妻女,会得到绝嗣的报应,事实上我也很害怕会得到这个报应,所以我未曾犯过啊!”

旁边一位冥官说道:“岂只是绝嗣而已啊!如果是女子主动来勾引,而自己就顺水推舟不推辞,这个罪孽,就是只有绝嗣的报应;若是自己引诱逼迫人家,以及屡屡再犯的人,迫害别人的伦常,使人家堕胎杀子杀丈夫,这些都是何等的大罪,岂只是绝嗣而已呢?对于邪淫的罪恶,在阳世间的法律太宽松,但是阴间的法律却是最严。

凡是人一动了邪淫的欲念,三尸神就会自首,灶君和城隍,就会据实的申奏,如果他们隐匿或是漏掉,便是大过啊!你试看今天的发落,便知道了。”过了一会儿,鬼卒们就带了许多犯过邪淫罪恶的犯人来到殿前,他们都带着枷锁跪在地上,冥王厉声的吩咐道:“某人变毛骨悚然。

冥官说:‘还有比这个更严重的呢!你千万不要贪图片刻的欢情,失去了人身;应该要避色如同避箭一般,而且要刻印文章劝世啊!’没一会儿,冥王就把吕青放回了阳间。吕青刻印游冥录一万张,以警惕世人,而且尽力的行善。 吕青到了四十岁的时候,连续生了两个儿子,而且家财万贯,非常的富有。吕青后来决定避绝尘缘,往南海修道去了。这是吕青的同乡蔡菁,为他所作的记载。

7

侵吞赈灾款项虽行善果报还要受

清朝末年,有些地方有灾难,皇帝派一个做官的带着钱去赈灾。做官的把赈灾的钱吞没了,所以在灾区里面许许多多的人得不到衣食,饿死、冻死了很多人。

没有多久,清朝亡国了。民国成立之后,他就做了寓公,住在外国租界里面,很有钱。那时候做贪官的,还算不错,他还有一点良心发现,自己知道干下这个错事,所以晚年到处烧香,到处拜佛,修桥补路,尽干好事,社会上称他为大善人。

他的钱从哪里来的?吞没赈灾之款来的。他当了大善人,这样过了几年,他死了。他死了之后,家里人很伤心。他的姨太太有好多个,第四个姨太太非常想念他。正好那个时候,在上海有一个法国人通灵,他可以把你家里亡故人的灵魂找来跟你谈话。他收的费用很高。

她听到有这么一桩事情,就去找这个通灵的法国人。钱他收了,找了好久找不到,他就觉得非常奇怪,就告诉她:“我绝对不是欺骗你,我真的找不到。”他说:“ 如果你亲戚朋友当中有新过世的,我收一半的钱,我替你找出来,给你做个证明,让你相信。” 她听了这个话之后半信半疑。

正好她先生大儿子死了(不是她生的),她就找大少奶奶来,请这个法国人去找,果然没有一会儿找到了。大少爷附在一个人身上,那个人说话的声音跟大少爷的声音完全相同。

他们就问他死后的状况,他都说了。然后就问他:“你爸爸怎么会找不到? ” 他说:“ 听说爸爸堕地狱了。” 这个外国人讲,地狱他没办法,难怪他找不到。她问:“他是个大善人,一生尽做好事,天天拜佛念经,怎么会堕地狱?” 于是,他大儿子说出吞没赈款这桩事情。

他说:“爸爸的老朋友在上海,他过去的同事,有一两个人知道这个情形,你们去问问他就好了。”于是,这个四姨太就去找他先生的老朋友。

从前人厚道,你做恶事,人家都不说。结果他家人找来之后,那个老先生就讲,是有这么一桩事情。但是他究竟吞没多少钱,那就不知道,就没人晓得了。

8

三世恶果今世报,来世投报帝王家

北宋年间,在一个村庄里住着一个十来岁、腿患残疾、父母双亡的孩子。这个孩子不但孤苦伶仃,而且生活十分困苦,甚至靠乡邻施舍或乞讨活命。这个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河,往来村民和路人需涉水而过,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十分不便。每当河床涨水时更是无法通行。但年复一年,谁也没想改变它。只有这个孩子天天捡石头,堆在河边。人们看到了,就问这个孩子为什么要捡石头堆在河边。孩子回答说,要修一座石桥,为乡邻行走方便。众人不以为然,认为孩子在说疯话,大多哈哈一笑了之。

可是日积月累,年复一年,石头堆成了小山。乡邻开始改变认识,并为这个孩子的精神所感动,投入到了捡石、采石、修桥的行动中。

乡邻请来了工匠,开始建造石桥。这个残疾孩子更是全身心投入其中。桥尚未建成,这孩子却在一次凿石头中崩瞎了双眼。人们痛惜、怨恨,怪老天不公,说哎呀,这么可伶的一个孩子,一心为大家,却招来这样的报应。可是这个孩子本人却毫无怨言,每天摸索着在修桥的现场上干着力所能及的活。

在大家齐心合力下桥终于修成了。众人欢呼喜庆之余,无不将怜惜、赞叹的目光聚向那个孤苦伶仃的原本就一条腿残疾,现在又瞎了双眼的孩子身上。孩子虽然什么也看不到,但脸上露出了平生以来最欢乐的笑容。

很快,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雨似乎要为这座石桥洗去浮尘,壮壮行色。可是一声震耳欲聋的巨雷过后,众人发现孩子已被巨雷击中,倒地身亡了。众人惊呆了,随后压抑不住的情感喷泻而出,叹息孩子命苦,指责苍天不公……

就在这个时候,恰巧民间称之为青天大老爷的包拯包相爷公干至此。百姓纷纷拦住官轿为孩子鸣不平讨公道。质问相爷:好人为何不得好报?今后好人何以做得?食人间烟火的包相爷被村民情绪所带动,挥毫疾书,写下了“宁行恶勿行善”六个字后拂袖而去。

回到京城,老包将公干之事连同路上见闻奏明皇上,却隐去了自己题字一事。因为尽管心中为那孩子行善事得恶报之事十二分不解,但三思之后还是为题那样六个字觉得不妥。没想到皇上退朝后非要拉他到后宫说些私房话。原来前些天,皇上新添了一位龙子。小皇子十分招人喜爱,可就是整天啼哭。于是皇上特意让老包去看看。老包见那孩子肌肤如雪,嫩白的小手上有一行字。近前一看,正是自己写的那六个字“宁行恶勿行善”。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根,赶忙伸手向字擦去。老包伸手这一擦不要紧,小皇子胳膊上的字迹瞬间变得踪迹全无!

说来有趣,皇子手上的那六个字在包拯眼里是字,在别人眼里却只不过是块胎记。皇上见皇子手上的胎记被老包抹去,唯恐抹去了福根,便不依不饶的斥责包拯。包拯连忙跪下,口称“罪臣该死”,然后将自己在气头上题字一事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皇上甚觉蹊跷,命老包用阴阳枕到地府一探究竟。

老包枕上阴阳枕到地府一游,真相尽显。原来那孩子上世做恶多端,罪业甚大。偿还那一世罪恶需三世恶报才能还清。阎王原来安排,第一世以残疾之身孤苦伶仃;第二世以双眼瞎了却残生;第三世遭雷击暴尸荒野。那孩子第一世转生穷困残疾,但痛改前非,只想为别人做好事。于是阎王就让他一世还两世的业。让他崩瞎了双眼。可孩子不怨天尤人,只是默默的为别人做好事。阎王就把他第三世的业力也拿过来一世还,所以雷击毙命。阎王爷问包拯,三世恶业一世还,你说是好还是不好?一世还了三世业,因为他专行善事,心里只是想到别人,毫不考虑自己,某些方面已达到“不修道已在道中”的境界,积德甚多,故而死后立即转生为当今太子,享受天子福份。

这个民间流传的小故事。作为一个修道人来看,启示很多。很多听众朋友都知道中国有个成语,叫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说一件事的发生,是福还是祸,很难从表面上来断定。进一步说,一件事发生了,是好是坏,背后很多更深的内涵才是决定因素。

9

金甲神守护,盗贼不敢光顾

明朝嘉靖初年,仪真县的金某在镇上开了个典当铺。有一次,当地出现盗贼抢掠,几乎镇上所有富户人家的钱财都被劫掠一空,唯独金某的当铺平安无事。县令因此怀疑金某可能与盗贼互相勾结,所以他家才能免予抢掠。

盗贼后来被官府抓获了,县令问他们为什么不去抢金家的东西,盗贼说:“我们几次都想去抢劫他家的东西,可每次都看见他家屋上面有无数的金甲神守护,所以始终不敢侵犯金家。”

县令听后不相信,又把金某的邻居叫来询问,邻居们纷纷说:“金某是积德的善人,其他的典当铺总是出轻入重,只有金家的当铺出入公平,估价高,期限长。如果知道有老弱贫困的亲邻,他还免掉利息;到了冬天时,他就免掉冬衣的利息;到了夏天就免掉夏衣的利息,年年都是这样。要知道天佑善人,所以吉神庇护他啊!”县令听后这才相信了,他对金某的善行美德大加赞赏。朝廷专管巡视的官员听说后,也旌表金家。

10

义姑弃子,齐军退兵

齐国去攻打鲁国,到了郊外的地方,看见有一位妇女一只手牵了一个孩子,另一只手抱了一个孩子,这样地走着,齐国的士兵就去追她。那位妇女就把手里抱着的小孩子丢掉,跟了牵着的孩子一同跑了。

士兵把那位妇女追到了,就问她:「你丢弃手里抱着的孩子,却带了牵着的孩子一同逃走,这是什么缘故呢?」那位妇人回答:「刚才带着走的,是我哥哥的儿子。被抛弃的那一个是我自己的儿子。我看当时的情势,这两个孩子是不能共同存活的,所以我宁可把自己的儿子丢了!」齐国的将官听了就问说:「哥哥的儿子和自己的儿子,那一个比较亲呢?」那妇人答道:「对于自己的儿子,是一种私爱。对于哥哥的儿子,是一种公义。抛弃自己的亲骨肉,虽然心中痛苦,可是从公义上来说,这是对的!」齐国的将官就叫自己的军队停止前进,不再去攻打鲁国。他感叹地说:「鲁国的妇女尚且晓得行义,这种仁义的国家,那里可以去攻打他们呢?」于是便带兵回齐国。那位妇女先前丢掉的自己孩子,也得以保全性命。鲁公知道这一件事,就送给那位妇人许多礼物,并且尊称为「义姑姊」。(《古八德全书》第三百八十三页)

11

赠民一牛,百姓敬让

南北朝时,张苌年出任汝南太守。郡里的刘宗之兄弟分财产。由于他们家境贫困,只剩下一头牛,兄弟两个人都想争到那一头牛,所以就向衙门提出诉讼。

张苌年很感慨地说:「你们两兄弟因为一头牛而互相争讼,如果有两头牛,那就不必再争了!」

于是,张太守便把自己的一头牛送给他们。

从此,汝南郡内百姓相互告诫和约束,大家都变得敦厚而且礼让。(《北史》张衮传)

12

福田靠心耕

古代有一位女子,经过一座佛寺时,她就进门很虔诚的礼佛,而她身上只有两文钱,就完全奉献出来。方丈看了很感动,亲自出来为她念佛祈福,帮她回向。她后来成为皇妃,她富贵了,就拿着几千两银子来布施给这个佛寺,结果方丈没有出来,而是找了他的徒弟出来帮她念经回向。这位女子很好奇,就向方丈请教说:“以前我捐两文钱,方丈亲自帮我忏悔回向,现在我捐了几千两银子,何以叫徒弟出来帮我念经回向?”方丈告诉她:“你以前供养的两文钱是发自你的真心,所以我不出来帮你回向,对不起你。这一次你虽然供养了几千两银子,但是你的心已经没有前一次那样真切,所以请我的徒弟就可以了。”

牢记十善缘

存善心

怀善意

行善端

为善事

结善缘

交善友

言善语

做善人

传善道

崇善德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