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解 第七章(1984)
发布时间:2024-02-19 02:02:49作者:心经全文网请掀开经本第三十七面,五重玄义的第三段,「明宗」:
解【第三。明宗。宗是修行要径。会体枢机。而万行之纲领也。提纲则众目张。挈领则襟袖至。故体后应须辨宗。】
前面我们讲经体介绍过,介绍经体就是这一部经所依据的理论,目的是叫我们断疑生信。
还有一点,字幕比人重要,因为我们供给外面的人,主要的是他是要看这个字幕,不是要看我这个人,人没有什么好看,这个画面非常的呆板。所以希望字幕的时间能够长久一点,能够多一点,这是对于听众的一种方便。
如果我们对经典的道理明了之后,那就是前面这一段所讲的,我们对它才能够深信不疑。接着重要的一点,就是修行的方法,我们应该要如何来修行?依照这个理论来修行,换句话说,把这些道理变成我们的生活行为,这就是这一段讨论的重点了。
所以大师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宗』是宗旨,是『修行要径』,「要」是重要,「径」是路,宗旨是修行重要的道路。『会体』,「体」就是前面所讲的本经的经体,「会」是体会。换句话说,经体整个理体『枢机』就在此地,而为万行之纲领,六度万行总纲领也就在此地,由此可知,这一段是非常的重要。
下面两句是比喻,说明我们为什么要辨别宗旨?诸位如果是懂得这个道理了,你就晓得,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修行,如果没有宗旨,换句话说,你在修行学佛过程当中,你没有一个方向,你没有一条路,换句话说,这就是古人所讲的「盲修瞎练」,你怎么能成功?大师以下《讲义》的部分,诸位自己去看,重要的地方我会把它提示出来。
刚才说了,这就是我们自己,经有经的宗旨,我们各人要有各人的宗旨,各人要没有宗旨,修行就没有方向、就没有道路,这一生成就就很困难。如果你个人修学有宗旨、有方向、有道路,你看我们中国古来的这些祖师大德们,我们在《高僧传》、在《语录》里面所看到的,几乎是三、五年就有成就,十年、八年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人家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成就?换句话说,他修行有宗旨。修行有宗旨,依据一部经的道理,依据一部经的方法,持之以恒,所以在短时间当中,他就有非常的成就,这一点我们要特别注意到。
古德所谓行门无量无边,佛法里面常讲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八万四千种的方法能够入这个门径,入什么门径?入成佛的门径。因此法门就需要选择了,选择法门一定要懂得法门的性质,适不适合我们现前的程度、适不适合我们现前生活环境,这都是我们应当要考虑到的问题。哪一种法门在修学里面是最直捷、最稳当的法门?这些前面都曾经给诸位介绍过。我们现在读的是《阿弥陀经》,当然对于《阿弥陀经》特别的赞叹。可是我们在《华严经》里面看出来了,念佛法门是无量行门里面最重要的一个行门,何以见得?
《华严经》在末后的一品,佛以善财童子给我们做了一个修行人的榜样,善财是修行人的榜样,换句话说,给我们做一个示范。五十三参就是修行的过程,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会上成就了根本智,这是取得修行的资格,这点我们要特别注意到。如果我们没有得到根本智,在大乘佛法里面,换句话说,是不够修行资格的。因为根本智现前在大乘法里面是「见道位」,见道了,见道之后才能够修道,修道以后这才能证道,所以修行,这是三个阶段,必经的阶段。小乘见道位是初果须陀洹,初果以后是修道位,四果罗汉是证道位。
《华严经》是一乘圆教,所以它的见道位是根本智现前的时候,禅宗来讲是大彻大悟,净土宗来说是理一心不乱,这一点诸位也要特别留意。在其他行门里面,根本智现前才只是见道位,从这个地方才开始修行。
可是在净土法门里面那就了不起了,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这有什么特别处?在其他法门里面,这才算是初成就,在净土法门里是大成就。其他法门里面,见道位之后才不退转,了生死、出三界才真正有把握不退转。净土里面只要功夫成片带业往生,在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拿现在的话来说,他的享受、他的待遇就与法身菩萨相等,这是其他法门里面所没有的,这个称净土是个特别法门,理由就是在此地。善财得了根本智之后才出去参学,参学就是修行,诸位要懂得这个道理,参学就是修行。五十三参就是修行,修道位,怎么个修法?历事炼心。世出世间什么样的境界都要经历,在这些境界里面锻炼自己的定慧,成就自己大菩提、大涅盘,这是我们应当要明了的。
第一位善知识非常重要,我们一般讲亲近老师,第一个老师是先入为主,这个太重要了,先入为主。第一位老师教给他什么法门?念佛法门。我们在《四十华严》里面看到吉祥云比丘教给他念佛法门。念佛法门要念到什么时候,佛就可以念圆满了,再换其他的法门?现在有很多念佛的人念了几年了,觉得没什么消息,去参禅去了,大概禅搞了几年也没有什么成就,就去学密去。那我们要问问,念佛要念到几时,我们才可以换个法门?你把《华严经》仔细去看,你看到末后,第五十三位善知识,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诸位应当要觉悟,你看念佛从头一直到尾,彻始彻终,由此可知,念佛法门是贯彻始终。善财童子没有换第二个法门,一句阿弥陀佛就念到底,这是我们在华严会上所看到的,无量法门里面一个主修的法门。这一个发现对于我们决心修净土,决心修持名一法,的确是坚定了信心。
如果没有《华严经》,的确我们还看不出这个法门的重要,修行要径,我们还没有把它看得这么重要。在《华严经》当中,五十三参的一头一尾当中,五十一位善知识,他们所代表的是八万四千法门,而在华严会上是以念佛法门为正修,八万四千法门为助修,正助双修。也许诸位要问,我们单正修不要助修行不行?行。本经就是告诉你不需要再加枝叶,一句佛号就能成就。加上助修的也可以,但是要知道那是帮助,不是根本,根本就是一句阿弥陀佛。所以大师在此地说「此经以信愿持名为宗旨」,「持名一法,为大总持法门」,这是我们一定要注意到的。再看底下这一段:
解【此经以信愿持名。为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
这是讲这部经的修行方法,完全给我们提示出来了,信、愿、持名就是行,信愿行为修净土的三个重要条件,古人称之为「三资粮」。资粮是从前出门旅行,资是钱财,要带点钱;粮,还带点粮食。因为在过去出门旅行没有旅馆,有的时候也找不到吃饭的地方,必须要带干粮。
这个里面「信」字的意思很重要,『非信不足启愿』,「启」是启发,你要不信,你这个愿就发不出来,如果你没有愿力,你就没有办法修行,这三条是相辅相成的。所以你有持名的妙行,行就是修行的方法,它究竟妙到什么程度?到后面大师会给我们详细的解释。真正肯发心依照这个方法来修才能满你的所愿,愿生净土,才能够『证所信』,「所信」就是辨体一段所讲的净土的道理、净土的事理,你完全明白了。
解【经中先陈依正以生信。次劝发愿以导行。次示持名以径登不退。】
这是本经经文的三个大段落。第一个大段是陈述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是叫我们生起信心,这一点也相当不容易。因为有很多人看了《阿弥陀经》,他不相信,他认为《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佛的理想国,不以为然,这里面是有很大的误会。第二段是佛劝我们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说是『劝发愿以导行』。最后一段是教给我们修行的方法。本经修行的方法是在执持名号。
「执」,我们一般讲择善固执。佛的名号是世出世间至善之法,我们儒家常讲「止于至善」,一句「阿弥陀佛」确实当得起,「止于至善」,这一句话真正能当得起。世出世间的善法,再没有比这句佛号更善了。「持」是保持,念念当中都不忘失,而它的效果真正的不可思议。经上说得很清楚,从一日到七日就能够克期取证而得一心不乱。
果然得一心不乱了,一心不乱里面有程度浅深差别不等,功夫深的得理一心不乱,功夫浅一点的得事一心不乱,无论你是得理一心或者事一心,你就可以生死自在了。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向往的、都期望的,希望我们自己能够生死自在,喜欢什么时候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就可以什么时候去,喜欢在这个世界上再多住几年就可以多住几年,你看这多自在!这叫了生死、超三界,只要你念到一心不乱就行了。几天的时间?七天。是不是真能做到?给诸位说,真能做到,既然真能做到,为什么有许多的人做不到?那个做不到不是经里头说的话不灵,而是他自己不如理、不如法,换句话说,他不懂得理论,他也不知道方法,所以他没做到。如果他懂得理论,又懂得方法,七天当中决定可以做到,因为诸佛没有妄语,没有妄语一定可以做到。
假如我们念不到一心,能不能得生死自在?给诸位说,也能。那就更其次的念到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是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里面,诸位要知道,也有三辈九品,换句话说,上品功夫成片的也能够得到生死自在,来去自由。
我们如果真正晓得这些道理、事实,我们自己这个心就放下了,知道在这一生当中,我们也必定能成就。可是关键就在不信,因为你要是不信,底下讲了,你的愿行都不得力了,你的愿是虚愿,你的行持自然就不能够得力。下面这一段就非常重要:
解【信则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
这六条务必要牢牢记住。
解【愿则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行则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下面一条一条来述说。
解【信自者。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竖无初后。横绝边涯。】
(请你在那个地方设个座位,坐在那个地方,照顾一下,慈悲!大慈大悲,我是替世界上各个的同修来求你,求你大发慈悲心,说了这么多遍了,我自己都感觉到不好意思,所以说佛法难闻,因缘实在是不容易,发心也不容易,修福也不容易。)
讲到信心,最重要的就是这一条,如果对自己丧失了信心,其余的都不必谈。《华严经》里面说「信为道源功德母」,就是指的这一条。这一条是绝对真实的,相信自己有根性,真如本性。我们『现前一念之心』,就是起心动念的这个心,这个心不是指肉团心,肉团心是指我们的心脏,不是这个。也不是『缘影』,「缘影」是讲第六意识,不是第六意识的心。
『竖无初后,横绝边涯』,这两句话特别要紧,「初后」是指的时间,过去、现在、未来,诸位要晓得真心里面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下面一句是讲的空间,「横绝边涯」,就是边际,我们一般常讲「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这个说法是方便说法。真实说法没有三际,也没有十方,所以在《华严》里称之为一真法界,称一真法界,这个是真心。一念要是悟就是佛菩萨,一念迷就是凡夫,着重在一念,在这个一念,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一念迷了,就把一念变为时空了,时空不是真实的,是虚妄的,正如同《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时空在《百法》里面叫做「不相应行法」,《百法》里头二十四个不相应,有时分、有方分,时分就是指的时间,方分是指的空间。所谓不相应拿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不是事实,你要执着以为那是事实,那错了。这个观念如果要是不能突破,换句话说,你就没有办法打破时空,没有法子打破时空,你转来转去都在十法界里头,这是诸位要晓得,在十法界决定不能够证得一真法界。
如果在西方净土里面,时空观念不能打破,你只能在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没有分。这个观念要用什么方法来突破?给诸位说,一定要有甚深的定功与智慧。那这样说起来,我们要不要修禅定?诸位晓得,这句阿弥陀佛就是定慧双修,就是甚深禅定。我们在《楞严经》里面读到「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那是告诉我们念佛就是修的楞严大定。这个大定成就了才真正证实超越时空,超越时空当然超越十法界,何况六道?
解【终日随缘。终日不变。】
『随缘』是讲它的作用,它能随十法界的缘,虽然「随缘」,这一念是从来没动,一念就是真心。给诸位说,这个一,我们看了这个字样,往往迷惑了,这一念,一念就有这么大的作用。我们错在哪里?就是错在执着,一加一就是二,一不是二。诸位要晓得这个一不当作数目字讲,没法子形容它了。这个一念,没有念就叫一念,就是六祖大师所讲的「本来无一物」,那就叫一念。有了一念,那就是一念上又加上一念,那就错了,那就叫无明。
这个地方讲的一念,一念心,楞严会上讲知见,《法华经》里面讲佛之知见,就是这个一念,《坛经》里面讲的「本来无一物」,说的话不一样,意思是一样,所以它「终日随缘,终日不变」。所以『信自』就是信体,宇宙万有的本体,就是自己的真如本性。这个地方讲的一念心就是自己的真如本性,宇宙万有的本体。
解【十方虚空。】
这讲大。
解【微尘国土。】
这个『国土』就是世界,我们今天讲星球、星系,在太空当中无量无边的星系。
解【元我一念心中所现物。】
这是从哪里来的?大而讲整个的虚空世界,小而讲自己的根身,全是你自己一念心中所现之物,不是从外面来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如果诸位能够信得过这个道理,真正相信,一点都没有怀疑了,你就成佛了。
《大乘起信论》里面所讲的「起信」就是「信自」,我们能不能够相信?给诸位说,不能相信,我讲得再清楚,你还是不相信。从什么地方知道你不相信?你还有是非人我,你怎么相信?这个信心一建立了,一生起,真相信了,什么地位?圆教初住菩萨,比阿罗汉高多了。这个信心一生起了,不但你的烦恼障统统断掉了,所知障也破了,无明也破一分。
所以我们今天学佛,很不容易把这句佛号念好,很难得一心不乱,难在什么地方?难在自己没有信心。诸位要晓得,后面那五个都是以这个为基础,你连这一条不信,信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没用。好像爬楼梯一样,这第一层,你不相信第一层,我相信二层、三层,你也上不去,信也上不去,这一条重要,非常重要。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苦口婆心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其目的就是要我们相信这个。再看底下一段文:
解【我虽昏迷倒惑。茍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更无疑虑。是名信自。】
前面的一段这是通说。凡是修学大乘,如果不能在这上面建立坚固清净的自信心,他在大乘法里头就不得其门而入,没法子入门。而这一段扣到我们现前这个法门来了,我们现在要谈的是求生净土,不是谈其他的法门,我们求生净土应该怎么办?还是要从这个地方建立信心,为什么?因为净土是大乘法门,但是信心要真正的建立,必须把这个事理都要搞清楚,你才相信,事理没搞清楚,当然你不能相信。一切大乘经论都是说明这些事实,换句话说,都是帮助我们建立信心,相信人生宇宙是自己一念心中变现之物,这个真难。
我们再举个比喻来说,一般同修我看总免不了要作梦,你会作梦,当你在作梦的时候,你梦中当然有自己。你们想一想,你们几时曾经作了梦,梦里头没有自己,有没有这种事情?有自己,也有许多人物,也有山河大地,也有虚空。梦的时间短,你醒来的时候会不会去想一想这个梦从哪来的?为什么会有梦?梦是依什么而生的?这诸位晓得,是我们自己心里面变现的。如果要知道是自己心变现的,我们要问了,梦里面哪一样东西不是自己?梦里头有个我,是我自己,梦里头梦到别人,那个人是不是自己?梦里面的山河大地是不是自己?梦里面的太虚空是不是自己?你整个的心变成了梦境,全真即妄,妄是相,全妄即真,整个梦境就是你自己的一心。
你要问心是什么样子?那个梦境的样子就是心的样子,唯识里面讲的相分,能作梦的心是自证分,所现的梦境是相分,相分是从自证分变现出来的,相分就是自证分,自证分就是相分,真妄不二,真妄一如,容易懂,这不难懂。我们现前这个境界就是我们一念心的变现,这是大梦。你平常睡觉作梦那是第六意识心,当然阿赖耶识里头有种子,没有种子第六意识也变不出来。我们今天的山河大地、微尘国土都是我们一念心中所现之物,这能相信吗?这个道理如果我们能够体会到几分,虽然没证得,能体会到几分,不怀疑了,我们这一句弥陀的时候,可以下定决心念下去了,虽然不能精进,不能念到理一心不乱,带业往生不成问题,这就是这一个法门的殊胜之处。
所以大师在此地说『我虽昏迷倒惑』,这是他老人家自己称的,他是我们净土宗第九代的祖师,他说这些话事实上是代我们说的。我们现前虽然是迷惑颠倒,迷惑颠倒不怕,怕的你不肯回头,佛法常讲「回头是岸」。『茍一念回心』,只要你一念回光返照,『决定得生』,这两个字多么的肯定,为什么「决定得生」?因为『自心本具极乐』。极乐世界不是在自心之外,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西方三圣、诸上善人,都是自己一念心中所现之物,那怎么能不生?决定往生的道理就在此地。诸位真正能把这个道理搞清楚了,对西方世界不怀疑了,对西方世界的依正庄严你也不怀疑了,所以说是『更无疑虑』,没有怀疑,也没有顾虑,这叫做『信自』。
我们念佛念到功夫成片决定可以生西方世界凡圣同居土,念到事一心不乱决定可以往生方便有余土,念到理一心不乱决定可以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四土三辈九品都是自心本具的,不是从外面来的,这才叫做信自己。再看底下一段:
解【信他者。】
先要自信,如果没有自信,单『信他』,那就是迷信了,那就不能成就了。这个法门叫二力法门,二力法门自己先要有力量,佛的力量才帮得上。自己不相信自己,佛帮不上忙。所以你首先要信自己,然后佛就能帮上忙。
我们现在讲老实话,天天在念佛求生净土,没有显著的佛力加持,原因在哪里?对于自己是根本不信,对于这个事理真相一点都不清楚,所以佛力加持不上。自己真正具足了信心,一点都没有怀疑了,佛菩萨神力加持,你自己会感觉得到,别人看不出来,你会感觉得到,但是有功夫的人能看得出来,诸佛菩萨神力加持你自己能感觉得到,真正有功夫的人也能看得到,决定不假的。「信他」,「他」是指释迦牟尼佛。
解【信释迦如来。决无诳语。】
佛在《金刚经》上自己说得很清楚,「如来是真语者」,真就是不假。「实语者」,实就是不虚。「如语者」,如语者就是所说的完全与事实相符,绝不多添一点,也不减少一点,完全依照事实来说,这个叫如语,不增不减。「不诳语者」,诳是欺骗,不欺骗。「不异语者」,与十方过去诸佛所说的没有两样,一定是相同的,我们应当要相信释迦牟尼佛不会欺骗我们。第二信:
解【弥陀世尊。决无虚愿。】
这是「他」。信西方教主阿弥陀佛在《无量寿经》里面,佛显示的四十八愿,他曾经说过,四十八愿有一条愿他没有圆满,他就不成佛。换句话说,他现在已经成佛了,他这个四十八愿是愿愿都兑现了。兑现之后,对我们念佛求生的人就是一种保证,决定可以信任的保证,十方世界凡是有念他名号,愿生他国,就是西方世界里,临命终时,他决定现前来接引,我们应当要相信,他这个愿不假。
可是我们凡夫总是多疑,十方世界的人无量无边,如果大家都求生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到时候恐怕照顾不过来,把我忘掉了,没能来接引我了,这种顾虑都是多余的。古人有个比喻说,「千江有水千江月」,临命终时,佛来接引了,佛真的来了吗?佛没来,没来而来。就好像月亮一样,你此地用脸盆装一盆水放在地面上,月亮的影子照在水里面了,月亮来了吗?月亮没来,没来而来,水里面确实现的月影。所以我们念佛人是有心,有心而感,佛是无心而应,无心而应这个应的能力不可思议。十方世界的人再多,阿弥陀佛一个都不漏,一个不漏,每一个人都见到佛来接引他,这是我们应当相信。第三,我们相信:
解【六方诸佛广长舌。】
本经罗什大师所翻的『六方』,玄奘大师所翻的是「十方」,可见得梵文的原本是十方佛,罗什大师知道中国人的个性喜欢简单,所以把十方归纳为六方,这是开合不同。「六方」是讲东、西、南、北、上、下,十方是加上四维,所以十方跟六方是一样的,只是开合不同,没有分界,所以换句话说,十方诸佛广长舌。
解【决无二言。】
这个我们要相信,相信佛的话是真实的,决定没有假话,句句真实,所以这部经是难信之法。如果不是难信,为什么要十方一切诸佛来做证明,来劝我们相信,这是真正不可思议,我们在一切经典里面没有看到过这种现象。到最后的时候,十方诸佛都来劝信,你就晓得这部经在整个佛法里面所占的地位,它的重要性。所以我在前面跟诸位说明,这部经是第一经,你才发觉这部经跟《华严经》没有两样。《华严经》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归到这儿来了,这是《华严经》的精髓,诸位要明白这个道理。《华严经》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它到这个境界。由此可知,它还在《华严经》之上,《华严经》最后的归宿,归在这个经典。你们只知道《华严经》是经中之王,不晓得《阿弥陀经》是王中之王,这个疏忽了。所以这是讲信他,信本师释迦牟尼佛,信西方教主阿弥陀佛,信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这叫「信他」。
解【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求生。更无疑惑。是名信他。】
这部经、这种修学的方法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教我们的,是阿弥陀佛教给我们的,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给我们的,我们再要是不相信,那就没法子了。所以我们要真正觉悟到这是诸佛的『真实教诲』,所以希望诸位要能够记住这六个字,「诸佛真实教诲」,我们在信他的时候,诸位要特别记住这一句。怎么样才叫真信?要『决志求生,更无疑惑』,这才叫信他。信是信了,求生净土的心愿不切,这不叫真信。我们再看底下一段:
解【信因者。深信散乱称名。犹为成佛种子。况一心不乱。安得不生净土。是名信因。】
这个地方讲的因与果都是就本经来说的,本经是以念佛为因,往生西方净土为果报,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说得很明白。『散乱称名,犹为成佛种子』,这句话不能够疏忽,只是成佛种子,并不是说散乱称名就能往生、就能结果,只是说种子而已。我们现前的同修,凡是发心念佛的人,你的善根、福德、因缘决定不是这一生的,我可以说无量劫以前你就修这个法门了,为什么你没能往生?就是你在前面讲的,你不相信自己,你怀疑诸佛菩萨,你自己的修行是散乱称名,只成为成佛种子而已,所以一直到今天没有能够结果,我们错在这个地方。
今天要是觉悟了,从今天发心认真的来修学,认真的来念佛。怎么个念法?一心称念。过去有同修来问我,怎样才能够念到一心不乱?我告诉他,也告诉大家,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不间断、不怀疑就成了。就这么念下去,就成功了。间断不行,怀疑也不行。我要不要求一心?不要。因为你念佛里头再有个求一心,你就乱了。一心自然成就。念佛里头还有个一心,你想想看,你能得一心不乱吗?决定不能得一心,因为你脑子里的一心不乱把你的念佛功夫统统破坏掉了。老实念佛。
你当中有个一心,那叫妄想,有一个我求生西方净土也叫妄想,求见个莲花、见个瑞相也叫妄想,统统叫打闲岔,统统叫障碍。这个瑞相自然现前,可以。现前之后怎么样?见如不见,晓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果一见到瑞相现前了,心里生欢喜了,「我的功夫不错了」,好了,你的功夫全破坏了。所以古来大德一生有见许多瑞相,一句话不说,到临命终时往生西方的时候才欢欢喜喜的告诉别人。我们今天所以念不成功,见一点点瑞相就到处宣扬,「我见到佛了,我见到莲花了」,你见到什么?心里面无量无边的分别、执着、妄想,不能成就,这是我们一定要觉悟的。离开一切分别、执着,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就做到不间断、不怀疑,你自然就能成就。所以『一心不乱,安得不生净土』,决定往生。功夫成片都能够带业往生,所以这桩事情,修行决定不能着急,要稳稳当当把这句佛号念好,把这句佛号念到底,我们这一生就没有空过了。
我再告诉诸位,世间一切法都是虚妄的,古德所讲「万般将不去」,「将」是带,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什么都是假的,什么都是空的,只有这桩事情是真实的。一个真正聪明的人,真正觉悟的人,晓得只有这桩事情是这一生当中最要紧的事情,除这桩事情之外,更没有一桩事情比这个要紧。就是我们讲的学佛,纵然讲的千经万论,如果到最后不能往生,还是要落空。所以我们讲经也是以这个为主,千经万论以这个为第一经,以这个为主,唯有这部经才能真正叫我们得成就。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