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心如晴空——第十四届柏林寺禅修讲座

发布时间:2022-12-03 08:49:53作者:心经全文网

  "心如晴空"——第十四届柏林寺禅修讲座2006.7.20

  主持人的介绍似乎还卖不出去我,你们想买我么?没人想买,就卖不出去,介绍的不精彩。还是我来介绍精彩的吧。我的精彩就是你们把毯子拿下去,跟我来运动一下,然后才进入禅修的阶段。把手表念珠先都摘下来,把鞋子都搁在身后,鞋跟对鞋跟,摆成一条线,搁在身后。我来现场看一下大家的禅修的情况。这次夏令营的讲座由我来开始。由我来开始的讲座是满有味道的一个体验。题目叫做《心如晴空》。我们要解决心的问题,但是通过的手段和方法,以什么为工具呢?这要有技巧,是以身体为工具的。现在先让身体放松一下,跟着我做。

  尽力把自己拔高,似乎可以让自己伸展得足够长。放下时吐气。鼻孔吐气。再来一次。尝试着把臀部抬起来,尽量让身体离开地面。(众笑)你们能做到的,最好能盘住腿。盘住了,才能做得到,散盘就不容易做到。再来一次。抬起的时候吸气。再来,错开点,彼此不要碰着,左右两边斜着点,错开就好。感觉两边有两个火车头同时挤向你。也尝试着把自己再举起来。能坚持就多坚持一会儿。如果能做到双盘的更容易做得到。再来。慢一点,动作太大了就不容易让自己平静。放松一下。体会你一点力气都不用,但是它自身骨骼肌肉有个力量带着你自由的走。频率根据自己掌握。尝试着左边的胳膊慢慢的放下来,右边继续揉。然后左边的手可以放在腹前,轻轻放好。现在不是肢体动作了。现在是配合我们的观察力。这不是用眼睛去观察,不是在练瑜伽,看你的指尖。是用你的觉知力。你很清楚你在做什么。你在做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然后尽量让它放松。你很清楚你要做什么,很清楚地把手搁在这里。让自己再尽量的放松。前后左右晃一晃。左前方,右前方,动作幅度随自己的意愿,不要太大,以放松为主。然后摇一摇整个后背。放松么?很放松是不是?有人习惯打磕睡么?一打坐的时候就打磕睡的,举手,我看看。你们一打坐就磕睡的,现在你们跪着。跪着的把袜子脱掉。跪在垫子上,让两个大脚趾随便哪一边压住另一边就可以。不要象日本人的跪坐。两个大脚姆趾必须有一个压住另一个。等一会儿你们痛或者麻,无可忍受的时候,你就尽情的忍就行了。总之不会让你睡着的。假如你要是在这种状态下还能睡着,睡功足够高。

  我们把手表念珠都摘下,放在身边。如果做到足够放松了,我们现在就可以试着将眼睛闭起来,眼镜也用不着了。在这一霎那,你的心实际上就是晴空的。它空无一物,因为所有的存在都跟你是不相关的。你知道你在打坐,但是你并没有期待一个打坐的目的,也不知道这个打坐的过程是怎样的。刚刚睡起来精神又很充裕,所以在这样一个身心状态下,你的心是非常的宁静单纯而纯粹的。假如你能够在这样的状态下,安守住,安住住,那你就抛弃所有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在这种状态下安住。脑袋里面空空如也,外面所有的声音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己的呼吸也觉知得很清楚,但是所有的这一切都跟我不相关。它不会影响到我们这颗心的本来的样子。就是这样子。一切都自然的发生了,而你又单纯的清醒的纯粹的知道这一切。我们就在这个状态下安住。

  把你记忆中的想象中的关于禅修的所有的印象都抛弃掉。此时此地,就这个此人,他单纯直接,没有任何的理论,也没有任何想象的和幻想的东西,只是一个正在坐着的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坐着而已。如果说有一个方法,清楚地知道自己正在坐着,这是唯一的方法。所有关于禅修的理论、记忆、想象、揣测,都抛得越干净越好。

  让自己的心里尽可能的放松。要将一个观念从心里面扔掉:不要有很大的意愿,我要做得好,我要做出成效,我这一次的禅修要有一个想要的结果,要把这个想法扔得越干净越好。每一次的禅修无所谓好坏,好的禅修和坏的禅修是一样的,就是在这一次的经验中,它只是一个生灭的现象。所以,把“我想要做好”这个想法丢掉,同时呢,也要把另一个想法丢掉,担心我做不好,担心我有妄想,担心我坐不住,担心我打磕睡,担心我随着自己的意念四处游荡。把这个想法也要丢掉。眼前,当下,直接,此时,此地,就此人,就是我,我自己,在经历,经验这个最直接的禅修。

  要记得随时让自己生理和身体是在一个很放松很愉悦的姿势和状态。当哪里出现一些紧张和压力不舒服的时候,不要对抗,接受它,然后略做调整,让那些已经紧张,产生压力的身体部位放松,可以象对待一个生气的小朋友一样,对待它,接受它,给它以安抚。所以在生理上、身体上的那些让我们不舒服的地方,在已经产生一些力量让我想放下,不想再做下去的地方,接受它,给它以安抚,放松,让它愉悦。然后,我的心还是如此的单纯,直接而纯净。没有目标,没有预期的答案,没有想要的结果,我只是知道我正在经验,经历,在我的身心正直接经历着一次禅修。只是单纯的知道,仅此而已。

  也不要试图摆脱一个你不想要的身心状态,愉快的、微笑的接受它,已经有了紧张,有了压力,有了痛,麻,冷,热,酸,胀,种种的不舒服,不愉悦的感受,不要试图摆脱它,尝试着用微笑接受它。看看可不可以做到跟它和平共处,它是它,而你的心不受干扰,你还可以清楚地知道它痛,不舒服,痒,胀,但是心的觉知的那个层面,依然是纯净透明直接而单纯的,不留一物。

  如果这个身体现在带给你的不再是享受,而纯粹是折磨和痛苦的话,你就开始要试着让它放松,然后将腿子掰开,然后慢慢地用手给这个不舒服的腿以充分的按摩。但是你觉得还能坚持,还能安住在这个状态中,你就继续坐,而不必受周围的影响。身边的人想要怎样,和你无关,你可以继续坐。如果你已经无法忍受了,你就无须再去忍受它,接受我已经无法忍受这个现实。放下来,很轻松的很愉快的接受它。把腿拿下来了,可以用手轻轻的把你刚才很不舒服的地方揉一揉,略略用点力,不必发出声音来,按摩一下,气血会畅通一些。

  你还瞌睡么?现在不瞌睡了。现在我们继续坐着,但是可以放松一下,你想怎么坐都可以,放松就好。你生平第一次打坐的,请举手,举高一点。好,蛮多的。已经至少有了半年以上禅修经验,甚至有些很舒服的,感到享受的,请举手。只是偶尔的道听途说也好,别人随便点拨也好,书面上看的也好,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没有固定的课程,但是我还是不讨厌这个禅修,偶尔的痛苦难受我还能坚持,偶尔的经常坐,就是一个礼拜坐三次,不是天天坐,就是偶尔的坐,这样的请举手。好!现在我们自由的交流。你们想问什么关于禅修的问题,当然从禅修引申的其他问题也可以。

  你要动了呵?不要动,坚持一会儿,这对治你的瞌睡,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没有问题吗?那我们就不离开,不休息,继续坐。没有交流就继续坐,由你们选择啊。

  1 .某女营员:奘师我想请教,在打坐的时候要能保持心灵的宁静,但是我觉得有时候做不到这一点。可能在这里坐着,身体上很安宁,但是觉得思绪很复杂,有许多事纷至沓来,都在你的脑子里,也许这些事你平时根本不会想到它,但是你坐在这里的时候,这些事好像也不知道怎么样,它们也不会让你烦恼,可能会是一个声音,一个片段,一个影子从你的脑子里飘过去。我想问怎么能让这些思绪停止,然后确实能达到打坐时候的这种宁静。

  奘师: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有你这种想法,尽管没说出来,是吧?阻断念头,就是禅修的一个想要的“静”。就是没有任何的念头才是想要的静。有没有看过六祖坛经啊?“若人一念绝,即别处受生”是不是?又说“妄念如瀑布”,是什么样的呢,你们有谁去看过长白山的瀑布啊?我们的念头就像从高往下流的瀑布的水一样。它是念念迁流,“迁”是变化的意思,“流”是流动的意思。所以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认为无念才是禅修的正受境界,不是的。是接受所有的妄念,接受你的念头是一个流淌的过程。不是流动的过程,就像水一样哗哗流。但是有些片段你可能清楚,有些片段你可能模糊;有些是过去的,有些是未来的。但是作为一个总的原则,回忆过去占的比例相对多些,担忧未来稍微少些,然后对正在发生的一些无可更改的小事、琐事、烦恼事的想法又是占了一些。大概这三个层面占的最多。但这三个层面让你愉快的很少很少。我们在座将近三百人,有谁在坐的时候突然像捡到一个元宝一样,噗哧笑了的呢?有谁在坐的时候觉得很开心很开心?都是眉头紧缩,苦从心来啊。是不是?所以要知道,念头会在心识中一直流动,但是我们的禅修是把你的心用放在你应该用的地方,好比现在我只让你安住在你知道你在禅修这一件事上,这是个因缘法,你知道有一个人,这个人叫明奘,这个人叫李娜,这个人叫王菲,他正在静坐。只是知道自己是在坐着。至于坐的目的是什么,坐的方法是什么,早已忘记了,只有在很痛的时候,你不想忍的时候,你才知道。这就是这一次我教给你们的方法,把那个妄想纷飞的,认为它是干扰的那个想法丢掉,接受它。然后把你的心安住在那一次使用的方法上就足够了。然后日久你自然就会发现微妙的变化产生了。

  2 .某女营员:我还有个疑问,我觉得今天三百个人坐在这里,在您的引导下打坐,肯定是一种福缘,但是我们不可能每天都有这样的福缘呵,我们回去以后还有谁引导我们?没有人引导我们应该怎样做?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我看南怀谨写的东西,他会把他的感受告诉大家,怎么打坐,他还会在说要止住这个思虑,包括他会提供给你一些方法,比如让你数息,让你来念佛,止住这个千头万绪的思虑,是这样的吗?

  奘师:那是南先生的事,跟我是无关的,呵呵。这是第二个问题,那第一个问题,回去后依止谁,推荐你们看几本书。一本是民国年间蒋维乔写的《因是子静坐法》,很薄的一本小册子,也许我们的流通处就有。另外一本就是你刚才说的南怀谨先生的《静坐与长生不老》。还有我刚刚写的一本书《佛教禅修观-心如晴空》,昨天才刚刚送到。在流通处。这些都是一些禅修的方法技巧。还有一本天台宗的六妙法门《童蒙止观》。这几本是最基本的静坐入门的书。四本书记住了吗?第一个《因是子静坐法》,很薄很薄,作者蒋维乔是民国年间武汉的一位居士,他身体很糟糕,后来用打坐的方法把身体调整过来了。我们的前江总书记,零一年十月份来这里参观的时候,自己讲,他四十年前胃出血,后来一个老和尚教他打坐,他用了三个月时间打坐,胃出血治好了,所以这个法子是以静坐治好身体的病为主的。天台宗的六妙法门《童蒙止观》是更厉害的。隋朝天台智者大师,他的哥哥,被道家的八仙之一的人物看了之后说你还有一年的阳寿。他一看还有一年的阳寿,麻烦了。他弟弟,是个和尚,天台宗的创始人智者大师,教了他这个六妙法门,止观的方法。他修了之后又遇到那个八仙之一的,说,他不但没死,而且整个身心的气质都改变了,这是因为修禅定。所以南怀谨先生那本书的名字就叫《静坐与长生不老》。我自己这本是禅修书,最基本的禅修入门的书,你有具体的禅修问题,可以跟我联系。我每天只要有时间就会在奘师在线的智慧问答,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

  3 .某男营员:坐禅有时间要求么?

  奘师:有,在你最舒服的时间坐。别在你累了,最不开心的时候,情绪最沮丧最低落的时候,不要在这个时候坐。你越坐越会想,人生没有意趣,我还是死了算了。一定在最开心的时候,在精力最充沛的时候坐。关于坐的时间,你们知道相对论么?因为地球是圆的,根据离心力原理,时间空间位移速度是人为规定的,朝菌不知晦阴。是不是?所以你们有亲身的体验。

  4 .某男营员:我刚才打坐时,我觉得眼前就白茫茫一片,感觉什么东西都没有了,然后就觉得腿麻,过了一会儿就没有了感觉,但是又一次的麻了。这是我的感受。

  奘师:麻,不麻,又热,三个阶段,还不算多,还有很多很多。禅修是拿我们的身心来做实验器的。你想想,这个身体,抗久了,是不是很乏了?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躺久了,超过八个小时,你都会乏累。何况是这样一个你不习惯的姿势。所以一定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慢慢的,你每一次静坐的时间就会长些了。

  5 .某女营员:打坐是不是特别怕凉,怕风?平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奘师:是的。打坐在没有完全彻底的和大自然协调时,要注意防风防潮防凉。好比我们静坐,法师提前把空调开好了,等我们来了之后,关掉空调。假如不是这样,坐在那边,因为坐久了会热,被冷风一吹,一定不舒服。打坐时毛孔是全开的。所以要注意防风防潮。最关键的几个部位,两个膝盖的部位,颈椎风池风府的部位,后边的肾俞、腰的部位,最害怕的。但是每个人的部位不一样。我最害怕的是头。给风吹了,马上会头疼。但是一旦修禅修的人,过了这个阶段,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就不怕了。有的法师在山上随便在石头上一坐,也不怕凉。所以在一个相对要保护自己的阶段,要躲开风湿寒暑燥。躲开不利的环境。

  6 .某男营员:打坐是想让自己心静下来,但是刚刚静下来瞬间这种感觉就又消失了,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自己长时间地静下来?

  奘师:有办法,非常简单有效。你把每一个瞬间,当下,都坐成最纯净的的瞬间,最纯净的状态。当你有了妄念,身体已经不舒服。你马上调整过来,接受它,再次让身体放松了,心里空明澄澈。慢慢的多了,瞬间连成线,是不是就容易了?

  7 .某男营员:坐禅的时候可以修行,禅修之外的其它时间,比如吃饭啊,做其它的事啊,也能做到吗?

  奘师:因人而异。禅修的传承和方法可能有几百种,还不止。其中有一个方法叫正念禅法。无论在何时何地,你正在经历何事,对你正在经历的身体的语言的心念的,所做的一切,保持清醒的觉知。它不限定你盘腿打坐,你可以在任何一个身口意的状态下修行。正念禅法特别适合现代社会,尤其在城市里边生活的人。

  8 .某女营员:奘师请您介绍一下您第一次禅修到现在的这样一个渐近的过程吧?这个过程是一个很快乐的过程,还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如果我们坐不到双盘,用什么法子可以坐到?

  奘师:坐不到双盘,就按照我教这个小伙子的办法。回去每次之后,前10次,每次不能少于45分钟,但是垫子一定要软,上面还要铺这样的包腿布,铺4个那么软,跪下去,之后,腿很快就可以盘起来。这是我教我的徒弟的一个速成的办法。也是摸索出来的。至于我自己的第一次打坐,应该是在92年的夏天,那时我在景山西街的一家研究所工作,早上在景山公园练香功,全是老人家,就我一个小伙子。他们的那个破录音机要接电,我负责接电。有一天练完了,我觉得特别有感觉,盘腿就坐下去,坐得很舒服,那个带功的站长,劈头盖脸就把我骂一通,我一下子就对香功没好感了。那是第一次。我是非常敏感的体质,一次就有感觉。他说有茉莉花香,我也闻到了,一次我就有感觉。因为他那样对待我,一次,我就不喜欢了。我每天早晨在北海公园,倒着跑到白塔上去。看到两个人在白塔南边的永安寺聊天,在打坐盘腿。我说你们能不能教我打坐呵。他们特别不耐烦,不理我。我说这有什么啊,回到办公室,我一下就盘上了。所以我上来就会双盘。不知是宿世的,还是和那两个人较劲。但是盘上了很痛苦很痛苦。直到什么时候我才不再受双盘的折磨呢?直到98年,双腿一盘,还痛,我说:“不对啊,我是打坐呢,是和腿鏖战呢,还是解决心的问题呢?”突然一下子,我明白了。我是解决心的问题。所以那一次开始,痛归痛,不再影响我了。有时候还是痛得钻心。有一年,好象是97年吧,在*轮阁的禅堂里,我们打禅七三个礼拜,明海师我俩中间隔着木村里道,当时有个日本和尚在这儿。结束时,我俩交流那种痛的感觉有多少难过。他说假如当时有个刀,拿刀把这个痛给砍掉了,我的感觉呢,你们听过凿壁偷光呵,从墙上挖个洞,把腿伸到别人家里痛去。真的是难以忍受,酸麻冷热胀痛痒,还有那种动,不由自主的,你控制不住的颤动,因人而异。有的人就是痛,有的人就是麻,麻到没有知觉,麻到不能动,都会有。但是一旦过了,真的很快乐很快乐。尤其象劳累了,睡一觉,可能不解乏,但是盘腿坐一会儿,气血周流,还不错。禅修是为了获得最终的快乐,但是在某一个阶段,完全是不快乐的,要有这种心理准备。

  9 .打坐向一边倾斜,不能坚持怎么办?

  奘师:没关系,万一不能忍了,你怎么动都行,但是就是不能松开腿。坚持一个小时,都没事,就差不多了。这个时候,你觉得腿不受影响了,你可以随便拿开。跪这个姿势,是特别见效的,尤其胖的人,肚子大的人,腿粗的人,这三类人,不容易盘住腿,跪几次之后,就可以盘上来。所以你们回去,教别人,培养别人对禅修的兴趣的时候,你给他讲了半天的道理,禅修是什么,关于身心的对话,关于身心的实验,佛教的禅修是最科学的,是最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真理,都没用。你让他跪上15分钟,酸麻冷热胀痛,他全都体验了,哇,这就是禅修,然后你再告诉他,当你把所有的酸麻冷热胀痛一瞬间放开的那种解脱的释放,是那么直接,那么强烈,原来修行带来的快乐那么实在具体啊。他就全都有印象了。不是理论的,空洞的,说教的,文字的,而是跟生命的每一个呼吸都息息相关的。

  10 .打坐的时候,思考问题,可以吗?因为在生活中我们有好多事情,都要思考怎么办。

  奘师:也不正确也正确,因为你要作为集中精力,思考的一种方法,摒开外缘,安住心想一件事情,挺好的。但是它不是禅修,不是正思维,只是思考的方式,用静坐来思考而已。所以禅修,每一次你用的方法是什么,把你的心的注意力就安住在这个方法上,离开了那一个方法的任何思维念头,都叫失念,失去念头。比如这一次的15分钟,我是用数呼吸的方法来禅修的,结果我数到3分钟之后,数不下去,你不停的念“阿弥陀佛”,念了12分钟,这12分钟,都是失念。所以这一次,你用的方法,就是一个,你就用这一个方法。连这个都判定为失念了,何况你是思维你的一些事情了,那一定是更大的失念。但是作为我们在校的学生求学,思考你的学业,甚至加深你的某些托福的考试记忆,背单词,有好处。你坐15分钟,在坐中去背,可能很好。但是要记得,一定要区分开,你这半个小时,15分钟,一定是安心的静坐,再15分钟才去记。做完一定丢开它。下坐活动,把这件事忘得干干净净。你不能只坐3分钟,然后记单词27分钟,以后形成一个串习,你养成一个在坐的姿势的状态下记东西的习气,一个思索的习气,看起来是在禅修,但是实际上非常没有效果。并且你再也无法集中注意力在你应该做的禅修技巧上了。

  11 .某女营员:在家居士怎么修禅?

  奘师:在家居士怎样修禅?先拿我刚才说过的四本书来看,假如再深入一点,还有看安士高翻译的《坐禅三昧经》,更专业一点,然后加上南怀瑾先生讲述的《禅观正脉研究》。依止这六本书,一个在家居士可以坚持禅修。很多人有误会,禅修只适合僧人来修的,只适合有根机的人来修的。不是的。佛陀证悟到宇宙人生的真象,是在菩提树下静坐,不是念阿弥陀佛念出来的,也不是念咒语念出来的,完全是在静坐中参透了关于生命,关于生命的缘起,生命的流转,生命与有情无情相互关联的所有的法则,他是在这样的状态下证悟的,教主释伽牟尼是以这样的方式证悟的,他的教法的核心是禅修,而不是任何现在我们流传的,在文字上书面上看得到的,念佛的,参禅的,都是后期流变的佛教的演变,包括密宗持咒,真正原始的,最直接回归到佛的心的,是禅修,除了精神病人不适合之外,所有其它人都适合。这是我这些年各地各处举办的,春令营,夏令营,禅茶会,研修营。我的经验,但是精神病人,不适合禅修,因为到了一定阶段,他会有一些幻象出现,精神病人他幻象更强化了,对他没好处。适合他修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磕头,那佛像,二十几吨,想搬也搬不动。对他最好,对别人也最安全。

  12 .某女营员:刚才打坐时,手搭在腿上,为什么感觉手臂加长了,是什么原因呢?

  奘师:你们谁练过气功?有谁听到自己手上的声音?还没有,功夫还不到。因为气感,气功把它神秘化了。但是佛教很单纯,既然拿身心做实验器,当然实验器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生化反应,手放在膝盖上,手好象有股力量,甚至手有重于千斤的感觉。你的实验器发生了一些生化反应。这非常正常。

  13 .某女营员:打坐是让你的记忆力增强了,还是让你的思维更敏捷了呢?

  奘师:都有可能。磨刀不误砍柴功。禅修呢,等于磨我们的心刀。心的洞见力,观察力,敏锐的觉知力,包括记忆力。过去有个笑话,有的老太太,在庙里跟师父打坐,坐了七天,说“打坐真是好。邻居家七年前借了我2斤小米,到现在还没还,我要去找她还”。七年前借的2斤小米,她忘了,坐了七天,竟然想起来了。你说对她的记忆力,是不是激发呵?所以一定有这个效果。但是要记得,禅修不要去为了追求记忆力的加强,或者判断敏锐力的加强,那些容易引发特异功能,哇,你成了大师,从柏林寺夏令营走出,那麻烦了。我们要平常心是道。平常日用间的禅修,才是保护我们自己的。

  14:某男营员:我们这些人当中,将来可能会有好多成为脑力工作者。你认为有没有办法在脑力工作的同时对我们这种状态保持一种觉知?我认为平时所看的一些禅书上所说的,例如倒茶可以觉知,耕田可以觉知,我认为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这是一种下意识的状态。你可以在身体上对其觉知,但是觉知从某种程度说同时又是一种所思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您认为这种脑力劳动者可不可以觉知,或者说它是根本不可能的?

  奘师:你看看笛卡尔,还有莱布尼茨,还有当时18、19世纪的几个大哲学家,所思,我思故我在。佛教叫做判定,纯想即非,纯情即堕,形而下的东西,不怎么关注,相反,在乎的是形而上的东西。因为整天想,整天想,生命的走向一定是越来越轻飘飘的。我们在座的将来绝大多数都是脑力劳动者。中国儒家这种古老的教诲,害人不浅。劳力者治于人,劳心者治人。尤其高考,农村的孩子走出农村的,一定要经过高考的。学而优则仕,这是有问题的。林肯出身是个木匠,有个斧子。小的时候,最大的玩具是斧子。说不定,小布什退休了,当个木匠,他会挺开心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那一面的弊端,就是削尖了脑袋思索。挺可怕的。经常把自己装扮成一个没文化的人挺好的。我看过一个报道我觉得挺好,一个著名的IT产业的老板,他实在是无聊了,我觉得他不是无聊,他很有情趣。他不带任何证件,带的钱也不多,在一个小县城下边的一个镇,蹬三轮车,从菜市场到郊区批发了菜,也没秤,在郊区摆摊卖菜。因为没有秤,别人买菜,他说你自己拿吧。这个茄子,你想给多少钱,就给多少钱,你拿吧。派出所说,这个人有问题,一定是流蹿案犯,肯定在逃避什么。抓起来了,问他。没办法啊,一开始不说,对他很不礼貌,后来一说,是知名的企业家。脑力劳动者,适当的让自己放松些,别把自己当成有文化的人。禅修,是很有效的方法。

  15.女营员:奘师,刚开始您告诉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感觉最舒服的姿势来坐,在禅修时姿势有什么具体要求,比如说什么是单盘?什么是双盘?盘到什么程度?手如何放,身体是怎样的姿势等等?

  奘师:关于坐法,夏令营的手册上有,七支坐法。怎样才能达到双盘,女营员自由选择,单盘足够了,不需要刻意的去双盘,任何一条腿在上,一条腿在下盘坐,就叫单盘。什么叫双盘呢,两条腿都冲上,那些练气功的说,五心朝天,两个脚心,两个手心,眉心朝天。实际上歪曲了很多很普通的东西。他们一渲染,弄得很神秘。非常简单,锄地有锄地的姿势,打铁的有个打铁的姿势,禅修有个禅修的最佳姿势。就这么简单。所以禅修跟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随时都在的一个状态,只不过我们这几十年的文化传承,让我们对这件很普通的事感到陌生,现在好在这件陌生的事慢慢的又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16 .某女营员:请问明奘法师禅修是一种方法,禅修的目的是什么?

  奘师:禅修的目的就是禅,没有修了。郁郁黄花是禅,青青翠竹是禅,山河大地是禅,日月星辰是禅,举手扬眉是禅,扬眉瞬目还是禅。生活中无不是禅,生和死是不可分割的,生和死也是禅,一切都是禅。我们从所有的二元对立的思考中,从二元对立的冲突中走出来了,生和死的对立,烦恼和智慧的对立,束缚和解脱的对立都没了。此一彼一,此界彼界,再没有任何的障碍和阻隔,我就是你,你就是我,自他不二,理事不二,性相不二,因果不二,到了这个程度,禅修的目的,就是禅。

  17.某女营员:就禅对身体健康的因素来说,我想问有关的问题,如果有的人天生的有器官长了有良性的肿瘤,把器官除掉才能根治,是不是前世业障太深的原因?

  奘师:前世的业障太深了?用佛法界定,身体的疾病大体来自四种因素,好比说,四大不调,构成身体的几个系统,运动系统,筋腱肌肉骨骼毛发牙齿,全都是坚硬的,八大系统的不调合导致的疾病,占了四分之一,然后饮食不调的,这餐你吃了四个馒头,三碗粥,还是减肥早餐,你生理上能承受得消吗?我2001年在天津住院,我的主治医生带的一个实习的小伙子,238斤,这么胖,给我治疗时,他有病,一点力气都没有,说正在减肥。我问他早餐吃什么,他说两个鸡蛋,七个烧饼,一碗豆浆。平时吃五个鸡蛋。饮食不调,四大不调,情志不调。有的老先生退休了,原来当局长的,情绪特别不好。老伴想了个办法。每天买菜,做一个报告,1块2一斤的,1块3一斤的,每天给老头做报告,老头一看特开心。这就是情志之病,养成了一些生活习气,无法舒导。女性更容易生这些病,相应的有一些生理的病,都是情志趣向的。还有一类病,业报之病。确实不是这一生造成的。同样是父母生下的孩子,有的一个家庭,好几个哑巴,按说基因都平等的,都是父母血肉和合之躯,但是有的孩子生下来就聋障,残疾,这个没办法,就是业报之病,业报之病要能转的话,没有大的修行的力量,很难很难的。对于普通人而言,业力很具体。

  18.某女营员:您刚才说禅修可以治愈胃出血,前几天我遇到一位女居士,她身体有病,我想问一下,禅修能和医学结合起来吗?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奘师:禅修和医学结合,好象不需要吧?我们想结合,人家不要我们。但是人家用我们一些方法,我们也没有版权保护。禅修一定要解决一些身心的问题,因为它最终解决心的问题。依据佛教的缘起中道观,身心是片刻不相离的。你什么样的心态,生理就受到什么样的影响。一个人发怒恐惧害怕,心跳就加快。情绪呢,情急志生。但是也有一些情况下,情急志丧,好比着大火了,一家人着火了,家里人银行存折不知道抢,现金不知道拿,抢一个大锅盖抱在身上了。这些都是身心的交互影响,随时在互相缘起。孤立的,把一个死了的生命解剖,有一定的后遗症。我推荐你们学医的,看看《思考中医》这本书,真正是非常理性的,从哲学的高度来检择对比中西医的差异。这本书很好。去年才出版。

  19 :网友提问:腰以上胀,腿麻疼,如何调整。外界的热闹会让我心烦,如何在闹中也能安住?

  奘师:在闹中安住,听自己的喘气的,呼吸的声音,最有效。你们现在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么?在公交车站,能听到吗?听自己的呼吸,是在热闹场中最有效的。人家在卡拉OK,人家在为世界杯呐喊干杯时,你听自己的呼吸,功夫满深的。打坐时,腰以上胀,腿麻疼,不需要调整,这是自然的过程,生理反应,过了这个阶段自然就过去了。当然还是要把臀部垫高一点,让脊柱自然挺直,会相对好些。

  20.某男营员:奘师,您刚才所说的分别心是指对一切都没有分别心,请问没有分别心是对一切事物没有分别心,还是仅指对引起烦恼的事情没有分别心呢?

  奘师:你当场就贩卖我的说法。我说禅是超越对立,而不是分别心,一有分别心,马上就陷在一个具体的不善用的层面上,我说禅是超越对立究竟向上的,你一下子就绕到向下的很具体有用的方法上了,所以首先你的问是歪曲的问,但是你的问是有价值的问。没有分别心就是禅了么?我现在口渴了,拿起录音笔我就嚼,我能解渴么?可能我渴没解了,牙齿还得找牙医去了。录音笔的主人还得找我的麻烦。赔偿。“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禅宗的术语“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照不二,寂照同时。”诸法的一切外在的相状你都能善分别,但是于第一义而不动,这就是禅。讲禅修的时候比较具体,讲禅的时候就比较空泛了。没有一个最终的标准,谁到什么就是禅师了,很难界定,但是禅修,谁坐了两小时不动,起码坐得住,坐得久,禅修是为了契入禅,但是契入禅的方法有无穷尽种,不限于禅修。

  21.男营员:您觉得禅和佛教有什么关系呢?是不是禅仅存在于佛教中?其它如道教等当中有没有禅的存在?

  奘师:佛教传到中国来,最早的禅修叫禅那。慢慢的从禅那的修行,到中国,到了唐代六祖惠能大师出世,开创了南宗顿悟禅之后,从禅的向上一路来讲,形而上,纯粹讲法理,法性,不讲禅的适用的层面开始,禅那变成禅,从印度佛教变成中国佛教,从如来禅到祖师禅的演变,在六祖的时代,完成了。专用的术语从禅那变成禅。禅是其它宗教没有的,但是类似于禅的空灵,冥想的,梵我合一的境界,印度教婆罗门教的,冥想的,都是属于禅的一些特质,但是特质相同,概念可能完全不一样。想要了解一下西方的状态,可以看灵木大拙先生与弗洛姆的对话:《禅与精神分析》。另外,北京经贸大学的一个老师,十几年前翻译的黑塞的一篇小说《悉达多---- 走向自我醒觉之路》。黑塞 1947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五六十年代,这本小说,西方的大学生人手一本。一个追求精神醒觉之人必走之路。悉达多这个小伙子,不满足于生命的现状,他要找这个答案,最后找到了佛陀那里,佛陀给他讲了法,他接受了佛陀的教法,但是并没有出家,自己就回到世俗,赚钱取妻生子,在歌舞场中出没,最后仍然此心不安,最后他决定放弃自己的生命,在恒河边上,准备要放弃生命的一刹那,瞬间豁然大悟,一下子明白了。郁郁黄花是禅,青青翠竹是禅,满目青山是禅,溪溪流水是禅。我们想出版这本书,但是因为德国的版权制度,作者去世后八十年才能出版,联络不到版权。联络到黑塞的版权管理委员会,他的所有作品都要授权给我们。其它的是文学作品,只有这本小说不超过十万字,很有修行人的内在的经历,不甘心生命就如此,父母把我生出来,然后我就上学,然后我长大,结婚,生孩子,为了房子,为了票子,为了这个那个,最后我等死。他不甘心,每一个对于生命不甘心的人,都有可能从这本书中获得启发。但是他完全是源于西方的圣经文化的底蕴的开悟,是相似的悟,也就是其它宗教所说的人天合一,梵我合一的境界,我跟自然没有距离了,但是中间还是有我和自然的对立。所以跟禅的究竟义“能所双亡”还差十万八千里。所以吕洞宾曾经悟道:“莫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你无心了,你还有个我和自然的对立,融为一体,只是浅层的一种定。在其它宗教里边关于禅的描述有很多,把这本书推荐给你们。现在我努力的想把这本书合法的出版,正在运作,你们谁有德国的友好的联络可以推荐给我。五一我去湖北主持春令营,在火车上与这位翻译先生相遇,聊了一路,我还把这次相识写进我的博客《邂逅江湖》。你们来柏林寺,七天下来,跟我们柏林寺的僧人,接触多了,了解多了,发现你想象中的怪物,原来不是怪物,它是很生活化的,所以我们师父倡导的是生活禅,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来透禅机,在修行中做到智慧的解脱,它是跟我们的生命不是打成两截的,也跟我们此时此地的生命的责任,生命的快乐,生命的苦难是直接在一起的,共振的,不是对立的。和我们想象中的可能有一些差异。

  22 .某男营员:瑜伽有很多姿势,练武时也有很多桩,禅宗难道仅有“打坐”这种修行姿势吗?五百罗汉造型各异,他们是在禅修或者是做别的什么?谢谢!

  奘师:刚才我已经说了,禅修是契入禅的一个有效的方式,但是契入禅,方式无穷尽种。讲一个故事,有一个禅师,打坐坐了很久没有悟道,走到一个卖猪肉的地方,听到有个买肉的说:给我来一块精的。卖肉的把刀子往猪肉上一剁,说:哪一块不是精的?他一下子开悟了。还有一个禅师在五台山,有一次打板,突然把板打乱了,说:“我明白了!我明白!”第二天早晨吃早饭,方丈说:“昨天晚上吼的那个,给我出来!你见到什么了,就说明白了?”他说:“我明白了,师姑本是女人做”。难道师姑还是男人做的么?另外一个禅师更有意思,说:“唉呀,我终于明白了。鼻孔向下长,眼睛向前看。”诸法本来,常自寂灭相,一切现成。抛开我们的造作,所以禅修的结果本来就在,只是剔除我们认知和身口意的一些习惯性的认知局限,禅修的境界本来就在,是每个人都拥有的,是我们自己的,不是上帝赏赐之物,不是佛陀加持之物。

  23 .某男营员:我替大众向奘师发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请奘师直接为大众下一短语?

  奘师:喝茶。

  24.女营员:很多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奘师您个人认为佛教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柏林禅寺所倡导的生活禅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奘师:佛教到底是积极还是消极?用任何一个界定,都很难界定。你说是积极的,你看佛教徒的作为,他的积极何在呢?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让我快快死吧,让我到极乐世界去吧,这个娑婆世界多么苦,多么苦。你看这些人的作为,人家学术界,精英界,说佛教是消极的,我觉得人家没有说错话。但是这个结论有点以偏概全。但是你说佛教是积极的,积极在哪些个层面上,积极做佛教事业,积极参政议政,这又违背佛教自身的教义。所以佛教的积极和消极在某些层面上,可能一时显现的是积极,某些层面上,一时显现的又是消极。这只能动态的看,缘起的看,不可能给你一个一定的答案。尤其禅的这个层面,禅讲究当下。我们这个生命体的构成,无非是身心组成的生命体,还有这个生命体发生的跟社会人类民族的,以及一些很空泛的信仰,道德,伦理,饮食,风俗习惯,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关联。禅讲究当下承担。我份内之事,当为;我该受的罪,我受;我该尽的责任,我尽;我该享的乐,我也去享,前提是保证整个生命的走向是积极向上的。在横向的连接是谐和自他,友善的,向善的和向上的,在保证这个基础的前提下,积极的勇敢的承担当下的一切。如果做一个形象的解说,在最短的那个时间点,你处在那个环境下的,你的生命状态,无论发生什么,你都承担它,一定是积极的。你每一个当下都能做到这种积极承担,你的整个生命流程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依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依据量子力学的原理,佛教因果原理,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你每一个当下生灭都是积极的,负责任的,承担的,所以禅者,一个修禅的人,死后哪里去?死后哪里也不去。该去哪里,就去哪里。跟净土完全不同,死后找一个极乐世界去安住。在佛教的八个宗派,最有宗教特色的是净土宗和密宗。禅没有什么宗教色彩,才最有生命力。在我个人看来,禅和本来的佛法,是非常积极的。是在人中完成菩萨道,在菩萨道的完成中,人格彻底的完善完满,完满的最高阶位就是佛。仰止为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这是我对你的问题的回答,当然一定是以偏概全的。不是最终答案的。

\

  25.网上有个问题,有个公案,临济当时在黄檗处没开悟,后来在大愚处开悟,临济当时是得大愚力还是得黄檗力呢,有人说修禅的人不需要念经念佛是么?

  奘师:先说第二个问题吧。知道一休和尚吧?在京都的安国寺,每年的六月份晒经,把木板的图书印出来,搁在山坡上晒,他老人家把衣服一撩,往山坡上一躺,拍拍肚皮说:“我晒经呢。”修禅的人不需要念经念佛么?佛者心也,心者佛也,即心是佛,离此心别无他佛,别无他经的时候,修禅的人时时在念佛,时时在念经,但是又不被佛像所迷,不被经书所转,就是修禅的人念经念佛。你不可以说,他没有念经,没有念佛,但是你也不可以说,他在念经,在念佛。临济在黄檗处没看悟,到底得谁的力呢?没有黄檗的三次痛骂,他不会想到要离开,但是没有大愚的肋下三拳,也就没有临济祖师。我们一般人认为,一个法,好比说我们的夏令营,真正的成就,应该是以营员的成就,得到多大的受益,以讲课的老师多大的付出,激情,和他的智慧慈悲耐心,以为这才是夏令营的主旋律,这是一般人的认知,不是的。凡是参与到这个夏令营中间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个体,每一个事件,无论是和谐的,不和谐的,都是整体夏令营的百分百,能明白这个意思么?每一个力量,哪怕是捣乱的,都是夏令营的百分百,它是其中的一个因缘法。单纯有老和尚,大和尚,有这些法师,没有你们,有用么?我们给桌椅板凳讲课,还没谁有这个神通,把桌椅板凳给讲得都会跳舞了。有你们来了,没人组织,没有带领你们,不知道要干嘛。有了我们彼此了,没有这些服务的义工,仍然不知道干嘛。有了这些,人家后勤的,到了11点,还没开伙,到了2点钟,还没开门,到了你们下了火车,到了庙门口,没人开门。所以所有的一切,每一个因缘,都是它的百分百。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没有黄檗和大愚的谁占主,谁占辅,没有他们两个人的造遇,没有临济禅师的根性,不会有临济宗的祖师。也就没有我们今天这个法脉传承。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