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精髓
发布时间:2023-02-28 13:54:42作者:心经全文网师兄在修行楞严经的时候,是按照正确诵读楞严经的方法去修行,同时师兄也是要坚持的去感悟楞严经在讲解什么意思,对我们的修行有什么帮助,这样师兄就是能够知道楞严经精髓是什么,以及了解楞严经对自己的帮助有什么。
楞严经精髓:
● 一切大乘经,它的要义都是教我们“依文字、起观照、证实相”啊,经题、经文皆是文字般若。
● 如果义理要不透彻,怎么能从这个文字般若里头起观照的功夫呢?
● 所以诸位这一点一定要记住:不能起观照的功夫,于“行”就不相应。
我们常常讲,“行解相应”啊,不相应就得不到利益,就得不到功德。
功德、利益呢,一定要从相应里面来求。换句话说,一定要晓得观照的功夫啊!
● 唯有观照的功夫才能够实证啊!
所以诸位要是懂得观照,那你就是头头是道啊;你要不晓得观照啊,处处成障啊,你的障碍就多了。
那么我们修行这么多年了,有成就、没有成就,就在“行门”里头有没有观照的功夫啊。
● 佛法里面常讲啊,“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觉就是观照。
“念”是什么?
念是烦恼、是障碍啊。烦恼、业障现前了,不要紧,没有关系。为什么呢?
无始劫以来我们都是生死凡夫啊,那个烦恼、习气不是一下子就断得了的呀,它会时时刻刻起现行的。
起现行不要紧,要紧的是什么呢?
就是般若观照的功夫。为什么呢?
观照一起来呀,烦恼立刻就止住、就降服住了,那个就是功夫啊。妄念常常起啊,观照也随之而起。功夫用久了,观照就得力了,妄念就少了;
妄念少,心自然就清净了,这个时候你也就得大自在了。所以那个“观自在”,自在从哪里来?从观照当中这个功夫上得来的。
● “首楞严”是果法,是大果啊。
“首楞严”这三个字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叫“一切事究竟坚固”,这个也是大定的名称。
到经文里面有很长的一段经文专门讲这桩事的,一般的定啊,有出有入,入了定的时候有这个定的境界,出了定境界就失掉了,有入有出的定啊。
楞严大定呢,是没有出入的定,换句话说,就是行住坐卧都在定中。
经里面常常讲的:“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这种定才叫楞严大定,这个叫真正的定、管用的定。
我们现在是凡夫,我们也在读《楞严经》,也在讨论《楞严经》,那这个密因我们晓得了吗?
我们只晓得名称而已,实际上呢,不懂啊。实际上如果诸位一懂啊,现在立刻就超凡入圣了。
你几时懂得这个密因了,你的修行,不管你修什么行,穿衣吃饭都是修证了义,那个很奇怪了。
功夫成就了的人,你看看永嘉大师,我们过去曾经讨论过永嘉的禅宗集。
别人问道的话:“禅师啊!您老人家用什么功夫啊?平常怎么样修行?怎么用功啊?”
他告诉我们:“饥来吃饭,困来眠”。
人家肚子饿了吃饭,是修证了义。疲倦了睡一觉,是修证了义。他那个就是了生死,证涅槃的。
我们越睡越迷惑,越睡越颠倒,那没有用处的。人家懂了义,懂密因,我们不懂密因啊。
密因是什么呢?
经里面讲得很清楚,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舍识用根”,密因就是指根中之性啊。
● 这个性是佛性,是自己的佛性啊,不生不灭啊,常住真心!一切大乘法都是以它做因地心,所以才能成就。
我们念佛人要以这个为因地心,你的一句“阿弥陀佛”,这叫理念啊。
礼敬诸佛”是什么意思呢?
● 就是礼记里头那一句话:毋不敬。诸佛是谁呢?情与无情通通是诸佛,意思就是教给我们,我们眼睛里面所看的、六根所接触的境界全是佛菩萨。
我们对佛怎么样恭敬,对这个境界就要怎么样恭敬,我们能做到吗?做不到啊。
诸佛菩萨千经万论教什么呢?
就是教我们“敬”,没有别的,你只要懂得了诚与敬啊,给诸位说,那个大藏经那么多,都叫废话啊,里头所讲的意思道理你全都悟了,不要佛讲了。
所以《楞严经》里面讲那个修行,一个字:歇即菩提!菩提就是成佛,歇是什么呢?
就是把刚才讲的,我是讲百法,大家好懂啊,八识、五十一个心所、二十四个不相应,歇了!歇就是放下。
一歇呢,你立刻就成佛了,不必三大阿僧祇劫啊,也不必三年五载啊,一念之间就成佛啊。
● 这一部经确确实实有这个功效,有这个力量,就看我们自己肯不肯接受,愿不愿意接受,肯不肯照这个方法做。
● 肯照这个方法做,给诸位说,这一念转过来,生死就没有了。了生死了,三界也没有了;不但三界没有了,十法界没有了。你的法界是一真法界,
● 那就是《华严经》善财童子所入的法界,那是一真法界,不是十法界啊。
我再给同修们说的是:不难做到啊!何必受生死累赘之苦啊,为什么不干啊!
离开境界,不叫修行。都市里头啊,太繁华了,噪音太多了,吵得我们不能够安宁,找一个清净的地方,去修行去。
● 给诸位说那个是小乘的修法、初级的修法、不了义的修法;了义的修法呢,没有环境,环境的清净和吵闹是一如的,他都如如不动,这是了义,是高级的修行方法。
首楞严大定不是盘腿面壁啊,而是什么样子呢?
跟我们日常凡夫的生活没有两样,完全一样啊!我们日常的这个三业、四威仪、八识之下,人家是“四智”,我们哪能看得出?大定啊!
● 所以说是:行住坐卧都在定中。楞严定没有出也没有入,无时不在定啊。
释迦牟尼佛当年所示现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佛住在楞严大定之中。
说法是定,旅游也是定;无时不是定,无处不是定;喜怒笑骂通通都是大定。举心动念,一切的作为都是从定中起来,所起的相。起的相做什么用处呢?利益一切众生啊。
● 圆教来得快啊,不走冤枉路;藏、通、别走的迂回路走得大,慢慢地来,当然也有成就。
圆顿是从根本上修;藏、通、别是从枝叶上修。
修持戒,枝叶上修啊,那个戒律我们不要说太多了,说到八万细行那是太多了,
我们就讲现在一般传戒里面所讲的比丘戒两百五十条,菩萨戒… 不能得定,增长分别心、增长执着心,搞一辈子都得不到定。
给诸位说,一切都不分别,心才能定得下来。分别世间法,心不能得定;分别佛法,还是不能得定啊。
你分别心是一样的,换个对象而已嘛。所以说是,执着恶法是病,执着善法还是病啊。
●大乘圆顿教法极其简单、极其容易,诸位要能这几句话里头会了,那《楞严经》就不要讲了。为什么呢?
● 一部《楞严经》讲的还不是讲这个事情?一大堆废话啊,说到最后还不是一句“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啊。
● 无得就无失啊,所以成佛也就是入了这个境界而已啊。入了这个境界,在这个世间,以这个境界合一切的境界,这个就叫做“事事无碍”。
● 自己所证得的是一真法界,事啊,众生所住的十法界,十法界跟一真法界合起来,没有障碍。
● 佛不碍众生,众生不碍佛;佛的心行不碍于众生,众生的心行不碍于佛陀,事事无碍啊。
一有障碍,不能同住了。小乘法就有这个障碍,出家人和在家人不能同住。为什么呢?
着相啊!他在枝叶上修的;大乘佛法在根本上修的,没有障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功夫真的要到家了,给诸位说,人跟野兽在一块住也没有障碍。
我们过去高僧有很多住在山上,跟老虎住在一起的,彼此没有障碍,而且老虎还很乖,还很听话。
一般人看到奇怪啊,我看到不奇怪。老虎也有心,人也有心,心同此理啊,理得心就开了,没有不能融洽的。
学佛贵在直下承担,不拐弯抹角。直下承担这个完全是自己的,诸佛菩萨是我自性里面现出来的诸佛菩萨,一切经论也是我自性当中现出来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啊,这样才能成就啊。
如果要不这样学,给诸位说,那都是佛门里面的外道啊。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是我们身外之佛、心外之佛,你就是佛门的外道。心外求法,无有是处。
● 我们真正明白了,全真在妄,全妄即真。
● 就好像做梦一样,我们把能够变梦境的那个心,比喻作真,所变的梦境,叫做妄。
● 做梦的时候,整个的心变成了境界了,真心化为妄心,全体妄境就是真心,这就是佛门讲的性相不二,性相一如的道理啊。
● 所以禅家就是用这个功夫,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 所以,怕的是你不悟,果然悟此妙心,那么三德秘藏之理,就现前,这才是真正的返本还源,归入大圆觉了。
前面经文我们念过,说:「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
● 这是第三卷里面的经文,这是说的真话啊。
几个人能够承认,能够相信,我们的色身、色身之外的山河大地、整个的太虚空,全是我们自己真心里面的东西。
所以在没有办法讲的时候,我们举做梦的这个比喻,全都是梦境啦,在做梦的时候,有自己,自己身外有山河大地,有虚空,这些东西从哪来的?
还不都是你自己的心变出的梦境。整个的梦境,就是你自己的心;整个心,变成了梦境,全体是自己一个人啊。
这样的话,我们在讲堂上不知道讲过了多少遍,你们也听得太多了,听多了,就变成老生常谈了。
听来听去,还不就这么几句话。这几句话,你听上一万遍、十万遍、一百万遍,都不多。为什么呢?没开悟啊。
这些话啊,都是在冲击你那个悟门,几时把你这个悟门撞开了,开悟了,这个话就不要再听了。
没有开悟,不妨天天听啊。听一遍,提醒你一次。不要看这个是老生常谈,三天不听啊,你就迷惑颠倒了啊。
增长无明,增长邪见,天天在听,无明、邪见还是不断地在增长,还没有办法把它中止住,所以佛要说法四十九年啊。
菩萨、罗汉、祖师大德,天天在讲堂上讲经,道理就在此地啊。
凡是没有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人,给诸位说,都是属于邪见之人。
要是拿楞严经的标准来看,小乘阿罗汉都是邪见,权教菩萨也是邪见,这个是楞严的标准。
● 大乘菩萨戒里头,它论心不论事;小乘比丘戒,它是论事不论心。这个不一样啊。
你比如杀生,小乘戒里头说杀了生,杀死了,才结罪。心里恨透了想杀他,但是并没有杀他,没有罪。跟我们法律判罪一样,你要有行为才有罪。没有行为,心里动个念头,那不要紧,那不犯罪,不构成这个罪相。
可是大乘戒就不行了,动念就犯罪了。杀人犯不犯罪呀?不犯罪。这就怪了,把他杀掉了,我没有心杀他嘛,所以不构成这个罪。
如果心里面动心,我要杀他,并没有杀他,结罪。
● 大乘结罪在心。误杀的,没有心杀的,只有过失,没有罪。
所以这个大乘戒比小乘戒难啊,大乘是讲心地戒啊,很不容易守!
小乘,你看比丘戒多,比丘戒容易守。为什么呢?论事的。
大乘戒难的地方,是动心的,起心动念,结罪是在起心动念上。
● 那么换句话说,大乘的教学着重在思想上,小乘的教学注重在行为上,这是大小乘不相同的所在。
当然啦,心行都有,有所偏重。大乘偏重在思想教育,小乘也有思想教育,但是偏重在行为的教育。
那么修定,除了佛法之外,在古印度,除佛以外还有九十五种外道,里面有许许多多也是修定的。他们的定功可以修到四禅天,可以修到四空天,不能说不高啊。
他们一入定,不要说十天半月不出定啊,那都是小小定啊。他可以坐,坐好多年都不出定。
在我们看起来这是了不起的功夫啊,但是诸位要晓得,在佛法里面说起来呢,这是鸡毛蒜皮呀,小定啊。为什么说它是小定呢?
这种定不能起作用,自己可以得到一点清净的享受,一出定,心就又乱了。
● 佛菩萨的定,就是本经上讲的首楞严大定。
● 这种定啊,不是盘腿面壁的,行住坐卧,谈笑风生,都在定中,六根入六尘境界如如不动,这叫楞严大定,才真正谈得上叫自利利他。
● 诸位要晓得,那个小定容易修啊,大定难修啊,大定是在境界里面修。
● 那么这些道理我们都要懂得,这几句话里面,实在说佛给我们讲得清清楚楚。
● 不但是自己在凡夫位跟在佛位上性是不二的,同时还要晓得,在一切万法上,也是不二的。
● 我们还是拿梦境来做比喻,譬如做梦的时候,你在梦里头迷了,不知道在做梦;等到你醒过来的时候呢,哎呀你晓得你在做梦。你做梦的时候那个迷的心,跟你醒过来之后那个觉的心,是一不是二啊。
● 整个梦境,就是你自己的心变现出来的,梦境里面那些人物、山河、大地、虚空,它那个性,跟你的自性,是一还是二呢?还是一个嘛。
● 所以经上常给我们讲,一性一切性啊。一性,是讲你自己的真如本性。
● 真如本性迷了之后,变现出太虚空,变现出无量无边的世界,变现出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一切物的自性,原来就是你自己的自性。
●一性一切性啊,一切性是你自己一个自性。
●所以佛在这一部经里给我们说啊,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皆如来藏妙真如性!这不是说出来了吗。
●五阴、六入、十八界、七大,这些就是一切啊。如来藏妙真如性,一切的本。
●所以,自性本来具足,根尘识大、七大,周遍圆融,不可思议啊,这个是自性本来具足的啊。
讲于 1979年9月
净空法师讲《楞严经》 之精华
当师兄能够知道经文中的内容时,就是可以知道自己应该如何解决在修行过程中遇到的烦恼,以及会遇到的问题,这样师兄也是能够很快的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