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究竟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01-17 02:01:21作者:心经全文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心,究竟是什么? 我,从何而来、往何而去? 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我从何而来,往何而去?人生的意义究竟为何?参不透答案就这么放弃不再寻找,日复一日,度过一生,到头还自懊吗? 唯有觉性,掌握自己,心才能安住,念头不再妄想纷飞。 人生这条路实在是出人意料之外,每个人在这生当中都会遇到不可思义的因缘。因缘有前因后果,但人往往在过程中迷失了自己,不知该何去何从,在这一生当中做了什么?心在哪里?找不到心,人生也白白走了一遭。 人生,从哪里来?要做什么?怎么想也想不出答案。 真的没有答案吗?绝对是有的!不知心是什么,生从何来,死往何去,这就是迷!佛法即是要解决人生的无明,要人觉悟,破除人生迷惘,藉禅修、亲近佛法,就能慢慢找到答案。 有一个公案:从前有位罗状元,当官十几年,育有一子,他亲自教导孩子,希望将来儿子同父般有成就。然而不管他如何努力,儿子仍然十分愚痴,罗状元非常难过,自己如此有成就,竟生了个愚痴儿子,人生所为何来?意义何在?于是他出家修行,留予后世此偈: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白了头,是是非非何时了,明明白白一条路,万万千千不肯修。 是的,万千大众不都是这样过了一生,念大学、成家立业,求成就、做大官,辛辛苦苦往上爬,无非在追求目的,但这个目的达到后接下来怎么办呢?只好再找另一个目的,否则,真不知自己要做什么。 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指出何为清楚明白的修行之路。一天释迦牟尼佛为大众说法,却不发一语,只是用手拈起一朵花,千万弟子中唯有摩诃迦叶微笑点头,他悟到当下这念心,而成为禅宗初祖,代代以心传心。 顿悟的经验其实每个人都有,例如坐下来念书,一开始不懂;解不出答案,但突然间就明白了,这就是悟。然悟有大悟、小悟,有悟世间道理等,而佛法讲悟是悟自己本来的心。昔日德山祖师还是周金刚时,怀疑禅宗如何见性成佛,千里迢迢到南方要找龙潭祖师辩论,途中却被卖点心的老婆婆问倒: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请问师父点那个心? 心念刹那刹那生灭,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刹那过去也不可得,真正自己的心是什么?
且天天以眼耳鼻舌身意观相,看不到真相,殊不知见诸法空相,即见实相。德山祖师也曾从蜡烛的明灭中悟到光明、黑暗是无常、是生灭;但能知光明与黑暗之觉性,超越光明与黑暗,不生不灭。 什么是觉性?释迦牟尼佛曾以客尘道理来阐释,旅客总在流浪,不断寻找目的地,来来去去不停留,而安住在旅舍、不来不去的才是主人;又如灰尘在虚空中飘浮,虚空有无随灰尘在动?一客一尘,一主一空,要体悟主人在哪里,勿错把客人当主人。 明白客尘道理,再来观照自己,变幻无常的身体、心念是客尘,灰尘在阳光中看得一清二楚,阳光即代表觉性,能观照自己心念。觉性的第一步就是反照心念,先觉悟什么不是自己的心,才能找到自己的心;心念从早到晚生灭不已,但人通常把心念当成自己,将客人当成主人,问题就在此,若心念改变,那自己又到哪里去? 生火变异不停的是心念,觉性则不生不灭、不摇不动,众人以为觉性很难,其实觉性始终没有离开,能起心动念、创造身口意都是觉性。所以觉性,就是要觉心在哪里,找到不生不灭的心,就是找到自己真正可以掌握的觉性,不须靠外在因缘和合而生;世间所有一切都是因缘成就,因缘散了就没有了,唯有觉性与自己最亲,身体还给父母,觉性要还给谁?必须还,因它是本具的,是自己真正可以作主的地方。 找到自己的心后,要更进一步了解心的作用,心能作主,人生就能自在,让心作主,让觉性功用发挥出来,相信因果,相信所有问题皆是自己所创造,必须学习转念,心念一转,因缘就转,人生逆境、烦恼痛苦,全看自己能否化为成就资粮,行智能者能在任何机会下转而成就自己,这就是真实的人生智能,让心发挥无限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