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白马寺:劫乱今犹昔,焚香悟佛哀!

发布时间:2024-09-06 02:01:45作者:心经全文网
白马寺:劫乱今犹昔,焚香悟佛哀!

佛文化几度沉浮于中国古代文明,如今又开始鼎盛起来。其间原因属于政治,寻常人没必要知道,但知道一点佛文化,却也是知识储备的一部分。旅游常常出现一种上车睡觉,下车看庙的现象,看庙如果毫无庙文化,就只能白看一回,啥也不知道。

我们是午饭后去的白马寺,现代人的虔诚无需净身,但参拜还是必须的。山门前的广场修葺一新,江泽民题写的“中国第一古刹”冲天式牌坊高高耸立,刻有龙纹的石桥让人联想到作为皇家寺庙白马寺的地位,石桥下是诺大的放生池。左右相对的两匹石马,让人想到白马驮经的故事和白马寺名称的由来。

佛教传入中国,必定是一个渐进的民间过程,但其繁荣大约在两汉之际。

白马寺假托汉明帝刘庄因夜梦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的故事,也必定不是空穴来梦,而是建立在民间佛教兴旺上。汉使及印度二高僧以白马驮佛经和佛像抵洛,汉明帝躬亲迎奉,倒可能真实。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奠基,才有了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繁盛。

走进白马寺山门,时间便凝固到了汉代。两千年前人们的社会生活今人已无法想象,但宗教的凝固,却可以从佛事活动中看到远古的影像。白马寺山门为一门三洞的石砌弧券门,为明代所重建。导游说部分门洞券面上刻有工匠姓名,当是东汉遗物了。山门意为寺院正面的楼门,寺院多居山林,故名“山门”。然白马寺却建于洛阳城东13公里处的平原沃野中,大约当时的山门是指三个门吧。

也许是托市场经济的洪福,白马寺先前破旧的模样已荡然无存,新建了许多殿堂,亭台楼阁,园林池水。修建时大概借鉴了不少苏杭园林的设计,曲折幽深,走不上十步,景物很是能变化一番,如果细细分一下,说不定也能凑个八景、十景的,成就一段雅致来。不过往齐云塔那边去,新建的一座殿正在施工中,但远远的从树丛中望着那快完工的屋顶,非但不觉得不匹配,反倒让人觉得一股红火兴旺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块新造的碑大约是怕大家看不到狄仁杰墓而立,但这样一立,显得很是荒唐,远不如在旁边加块指示牌合理。有的学者认为这墓是怀义和尚的,就是那个武则天的面首,不过怀义和尚的名气可不大好,所以大家宁愿相信是狄仁杰的墓。这碑是明朝时立的,上书“有唐忠臣狄梁公墓”八个大字。“有唐”二字很值得玩味,看来书者是深得孔老二春秋笔法的真传。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