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圣一法师:《地藏经》讲记

发布时间:2023-06-21 16:18:02作者:心经全文网

圣一法师:《地藏经》讲记

  序

  华藏沙门净空

  甲子仲春,余应香江佛子之邀,为演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同参研习,以是因缘,得访故人圣公长老于宝莲。展读圣师之地藏本愿经讲记,踊跃欢喜,不能自胜;复详披究,见其词坦义明、质直诣实、言近指远,深契当机者也。夫佛法宗旨,不外教人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是谓之三宝也。而其修学入门,无有不从地藏始也;首求心地建设,明因果、详事理、坚信心、启智慧、光大孝道,止于至善之域,即心地无尽宝藏也。发之大宇为慈悲,观音表之;终始不离智慧,文殊表之;充实美满、幸福之人生,普贤大行是也。是以四大士总表佛法全体大用,何迷信之有哉!以少宣传,致令世人莫解正真,生种种误会,自失胜利。惜哉!今圣师于劫后,欣逢胜缘,复演之九华,深得意旨,以名号、布施、见闻三品,结归三宝,发明一经真实功德,利济无穷,自非具眼知识,莫能之也。读竟如饮廿露、如获至宝,即于讲席,普劝流通,使天下学佛之士,各各了知,正修行路、不堕邪见、不造恶业、心开意解、增长福慧,庶不负佛祖之悲愿,大士之宏誓,暨圣师之婆心苦口也。

  佛历三○一一年清明前一日华藏沙门净空谨识

  叙言

  一九七九年,吾回祖国朝山,始登九华,瞻礼地藏菩萨圣迹,缅怀过去,无限感慨!八○年复来,与群公晤面,交谈甚欢。八一年再睹,名山增色,僧尼倍多,佛事齐备,梵音唱诵,昼夜无间。八二年因缘时至,诸山长老、普全和尚、仁德法师鼓励之下,洽逢中秋佳节,开讲本经。又承安上法师,允诺翻译,佛协会领导同志协参赞助,诸缘成就,在祗园大殿,宣讲地藏本愿经。每日上午讲经,下午写稿,不期三十五日,案头积稿,大致可观。整个教理,包含深浅,初心学者,亦易研究。一方面明白佛教大意,一方面由解生行,离尘脱俗,无忝僧伦,置诸座右,不无小补。若在家修行,分明因果、酬报亲恩、奉公守法、建立良好风纪、报效国家,亦甚适宜。此次讲经圆满,荷蒙缁素大德,皆大欢喜,圣一非常感激。更有法会同仁,询及缮稿问题,付印流通者,故略叙梗概,以待后缘云尔。

  一九八二年农历九月十九观音圣诞日

  圣一    谨叙于大九华山旃檀林

  地藏本愿经讲记

  【地藏菩萨本愿经】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此是三题,第一经题、第二人题、第三品题。

  今日在九华山讲地藏经,缘起三年前。一九七九年,我来九华朝山,初与仁德法师、诸山长老见面,又与马书记相识。第二年--一九八○再来九华,仁德法师即议拟欲不慧来山讲经,我说祖国大德法师很多,何用后学来献丑,是不敢当。一九八一年,复来朝山,此事重提,又加马书记赞请。当时不过说说而已,不期今八二年,便成事实。佛说万法从缘生,缘会即成,不我欺也。所以此次讲经,实感谢仁德法师,及诸山长老为发起人,更感谢马书记,乐助其成。尤其是马书记,为国、为民、为教、为九华山贡献甚大。今日九华在全国名山中,不亚普陀山,每年都有超过千千万万人来朝圣迹,见闻随喜,皆种善根。

  今日祖国佛教落实--寺庙重兴、培育僧才、佛法流通。南京刻经处,曾印普门品、金刚、法华、地藏等经,印得非常好,是线装的。佛法既已流通,人人得以受持、读诵;然而佛经道理很深,一般人不能了解时,须人解释,因此就有讲经法会。但是祖国法师甚多,用不著我来讲,该请仁德法师及诸山长老,可是他们很客气;我此次亦不过来祖国参学,向各位大德学习,其中有欠妥之处,还请各位大德指正。

  在我们这个地球上,过去已有七佛出世:第一是毗婆尸佛,第二是尸弃佛,第三是毗舍浮佛,第四是拘留孙佛,第五是拘那含牟尼佛,第六是迦叶佛,第七是释迦牟尼佛;将来还有弥勒佛等九百九十五佛出世。每位佛出世,都说法教化一切人;因为人人皆有佛性,从性起修,功圆果满,皆可成佛。

  但是一般人迷而不悟,佛就对机说法,令其自觉。因为人的根机不同,佛说的法就多了。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降生印度迦毗罗国,十九岁出家,五年参学,六年苦行,三十岁便成正觉。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馀会,所说的经中,有一部地藏经。何故佛要说「地藏经」呢?因为佛临灭度时,还有许多众生未曾悟道,在苦海中浮沉,佛特意将此等众生,交给地藏菩萨去度,故说此经亦是『托孤付嘱经』。此经在天上,佛为报母恩而说,又可以说是『佛门孝经』。地藏菩萨在因地中,多次为救母难,发大誓愿:『度尽众生,方证菩提。』以此功德愿力,令多生父母离苦得乐,转凡入圣,说是佛门孝经,一点不差。地藏菩萨以大神力,时时处处,度化众生,离三途苦,得人天乐;在人天道上,方能修行悟道,又可以说此经是『人天因果经』。此经佛说已有三名,我不能尽说其义,希望各人自己去研习领悟。

  平常诸方讲经,多用天台宗五重玄义解释经题,我今亦不能例外。五重玄义,玄者微妙难思,义者深有所以。五重者:一释名、二显体、三明宗、四论用、五判教相。『名』是假名:法本无名,诸佛为法安名。假名之下,必有实『体』,行者寻名得体。『宗』是宗旨:体非宗不会,得旨会体。『用』是功用:无量功用,不离本宗,因用明宗。功用现前,力有深浅,则『判』归大小权实『教相』矣。是名五重。

  此地藏经以人、法为『名』。以诸法成就为『体』,真如也。以愿力度生为『宗』,依理发愿也。以断惑证真为『用』,依法修行也。以引权入实为『教相』,满众生愿也。略标此经五重之义。

  古德释经题,有七种立名,不离人、法、喻(单三、复三、具足一)。以人立题者,如阿弥陀经。阿弥陀是梵语,此云『无量光』,即见性悟道之时,其光明无量:阿弥陀又名『无量寿』,吾人得法之时,了诸法本来,不生不灭,常住世间,法寿无疆。人即是法,所以以人立经题。以喻立题者,如梵网经。时佛观诸大梵天王网罗幢,因为说无量世界,犹如网孔,一一世界,各各不同,别异无量。佛教门亦复如是,每一世界,教法不同,所以菩萨到无量世界,亲近无量诸佛,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勇猛精进,名称普闻,方能成佛,是以喻也是法,因此有的经以喻立题。以法立题者,佛将所得之法,为人演说,如般若、涅盘、方等等经,皆是以法立题。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人、法、喻具足的经题。不一一解释。

  此「地藏菩萨本愿经」,以人、法为题。「地藏菩萨」是人,「本愿」是法。菩萨二字,具足应云「菩提萨缍」。菩提是佛道,萨缍是众生;菩萨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所谓『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菩萨欲度众生,必须先求菩提,以菩提之法,方能下化众生。欲求佛道,必须先度众生,众生度尽,菩提始现。所以上求菩提,即下化众生;下化众生,即上求菩提。两名一义耳。

  「地藏」是名,「菩萨」以德立名。地者,心地也。人心如大地,大地能生万物,人人皆知;心地能生万法,则众不知,必假佛法,发明心地,心地含藏无量清净功德,以此功德自度,自成佛道;以此功德度他,令他成佛道。何以故?此无漏功德,无自性故。所以能自度、度人,皆成佛道。佛法是平等的。孔子曰:『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名之为仁。』也是这个道理。

  地藏菩萨明白这个道理,就依理发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发先度人成佛之愿,所以名为大愿。又是本昔所发之愿,故名「本愿」--其本愿在本经中,有四处说明。一切菩萨,皆有本愿:例如文殊发愿,令一切众生得大智慧,发菩提心,此是文殊本昔之愿;普贤发愿,令一切菩萨修万行、趋万德,此是普贤菩萨本昔之愿;观音菩萨寻声救苦,现身说法,此是观音菩萨本愿。不但菩萨有本昔之愿,即释迦如来在法华经中,亦显露其本昔之愿。方便品云:『舍利弗当知,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如我昔所愿,今者已满足,化一切众生,皆令入佛道。』又云:『诸佛本誓愿,我所行佛道,普欲令众生,亦同得此道。』如是本愿二字,的确是诸佛菩萨,在本昔发心时,所发之愿也。

  地藏菩萨昔日所发之愿,从愿起行,由行得力;得神力时,就能度一切众生--已成佛、当成佛、未成佛。则地藏之愿,真实不虚,故名「地藏菩萨本愿经」。

  地藏菩萨得大神力时,就能将一身分为无量身,一一身度百千万亿人,所谓「化现金容处处分」。佛灭度一千五百年,菩萨降迹新罗国王家,姓金,号乔觉。在我国唐朝高宗永徽四年,金乔觉廿四岁,祝发。携白犬善听,航海而来,至江南青阳县九华山,端坐九子山头七十五载。至唐开元十六年,七月三十日夜成道,计九十九岁。时有阁老闵公,每斋百僧,必应一位,请洞僧足数。洞僧乞一袈裟地,公许之;其衣遍覆九华,遂尽喜舍。其子求出家,即道明和尚。公后亦离尘脱白,反而礼其子为师,故菩萨像,左道明,右闵公。菩萨端坐九华七十五载,深入禅定。禅定是神力之根本,大士独居修禅时,九华山志曾有大士送童子下山诗一首:『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瓶添涧底休拈月,钵洗池中摆弄花,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

  九华昔叫九子山,因李白赠青阳韦仲堪诗而得名。诗曰:『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经」是通题,通一切经故。经之一字,在中国解释,有训常,三世不易故;训法,十方同尊故;训贯,贯串一切法故;训摄,摄化所度机故。

  又依我国圣贤之典曰「经」,因此佛经也名经;多加一契字,谓如来所说之法,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如来说法,应机设教,不深不浅,故能契理,又能契机。法华经方便品云:『舍利弗,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言辞柔软,悦可众心。』据此文,则如来能将不可思议之妙法,以方便智而演说之。故能契理,又契机。

  印度「经」之一字,梵语修多罗,含五义不翻。一、涌泉,义味无尽。故凡诵经者,至心诵一次,可能领会一义;无量次,则解无量义矣。二、出生,能生妙善故。凡诵经者,不久依仗经力,化刚为柔、变愚成智、罪灭福生,成就种种善法。三、绳墨,楷定邪正故。修行邪正,以经语为准则。金刚经云『有四相,即非菩萨;无四相,乃名菩萨』。四、显示,能示正理故。诵经相应,因地一声,便得法悟道。如六祖闻金刚经,大彻大悟。五、结蔓,贯串诸法,庄严法身故。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是人题。

  经是西国文,须人翻译。最初翻译是汉朝竺兰、摩腾二位高僧,翻四十二章经。其次,鸠摩罗什翻金刚、法华、维摩等经。迄唐朝,「实叉难陀」翻八十华严,及此部地藏经。「实叉难陀」是我国唐朝时,于阗国人。于阗是北印度国,此云地乳。因国王无子,祷毗沙门像,剖额得婴儿;因不饮人乳,神像前,地隆起如乳状,神童饮吮,长大为王,故以此立国名。

  「三藏」是经、律、论。「经」诠定学、「律」诠戒学、「论」诠慧学。戒、定、慧三无漏学,是出苦海之津梁,超凡入圣之良药。所以佛弟子,先持戒,令身口清净;次修定,而动惑;后修慧,而拔惑。断惑证真,则入圣域矣。

  所以出家人必通三藏,以三藏之法为自师,亦为人师,名三藏法师。而号「沙门」者,乃实叉自谦。沙门是梵语,此云「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又云「息心」。四十二章经云:『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实叉难陀」是译者之名,此云学喜。论语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此尊者勤学三藏,法喜现前,故名学喜。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这是品题。

  地藏经三卷,十三品。大意如下:第一天宫神通品,与第二分身集会品,此二品明地藏乃能化之主。大士分身无量,深入泥犁,以孝行化,令出三途,生人天之幽冥教主也。第三众生业缘品、第四众生业感品、第五地狱名号品,此三品明地藏所化之机--即不孝双亲、不敬三宝、造业受苦者。第六如来赞叹品、第七利益存亡品、第八阎罗王赞叹品,此三品明度生之缘--即烧香、诵经、造幡、造像,种种善缘也。第九称佛名品、第十校量功德品、十一地神护法品、十二见闻利益品、十三嘱累人天品,此五品明成佛之因--即令人至诚念佛、布施财法、度尽众生之菩提正因也。若明乎此则全经大旨洞然。

  「忉利」是六欲第二重天,此云三十三,在须弥山顶。四缍各有八天,中央善见天,是帝释所居;帝释是天王,馀三十二天是天子所居,合称三十三天。如来出世,佛母七日殁,生此天。佛将灭度,故升天为母说法,以报母恩。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现大神通,召集会众,故名「天宫神通品」。「神通」二字,在中国易经有云:『阴阳不测之谓神,寂而不动,感而遂通。』缨络经云:『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慧,彻照无碍,故名神通。』予谓六根清净皆得神通;眼根清净,天眼通;耳根清净,天耳通;身根清净,神足通;意根清净,有宿命通及他心通;若烦恼漏尽,即了生死,成就漏尽通。

  佛以神通现种种身,具一切智,说种种法。如来有不可思议的神通,今佛在忉利天放无量光明云,乃佛神通之一也。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

  今释经文。诸经首皆具六种成就,证明是佛所说,又名证信序。第一信成就、二闻成就、三时成就、四说法主成就、五处所成就、第六众成就,六事成就,方能说法。

  第一信成就。不信何用闻,我们学佛,第一条件就是信。信仰三宝,绝对信,信之极点,证入三宝之体。三宝不从他得,佛宝者,汝之性也;法宝者,汝之智也;僧宝者,汝之行也。所以大智度论云:『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唯智能度。』金刚经云:『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实相者,三宝之别名。信则万法现前,故一切经,从信而入。儒家则云:『不诚无物。』「如是」二字,是『信成就』;信则言「是法如是」。故信是第一成就。

  第二闻成就。如是之法,我从佛闻。佛法虽大,或见色明心,或闻声悟道--如来在世说法,弟子闻声悟道。金刚经云:『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此是闻法直下承当,从闻信入,故云『闻成就』。否则成就个什么?

  第三时成就。欲知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时节若至,其理自彰。吾人修行,善根成熟,悟果自来。普门品观音三十二应身,因善根成熟,乃现身为说法;若不成熟,虽说法亦不悟。今「一时」者,众生善根成熟之日,即是如来说法之时。法王嘉会,说听事毕,大众获法益,故云「一时」。若不获益,云何云『时成就』。

  第四说法主成就。佛为说法主。佛者觉也,无明梦觉,不但生死了不可得,而且佛境界现前;佛境界一一功德,皆能度众生了生死,返迷归悟,与佛相同。所以佛说种种法,能度种种众生,故云『说法主成就』。

  第五处所成就。佛说法必有处所,或者天上,或者人间;在人间说法多,在天上少。尤其是忉利天,佛曾两次在忉利天说法;第一、佛初成道讲华严经,上升忉利天说十住品。第二、临灭度时,与弟子俱上天宫,三月安居,为母说法毕--即说此地藏本愿经,以六道群灵,付嘱地藏菩萨。在忉利天说此经,即是『处所因缘成就』。

  第六听众成就。『为母说法』这一句是:佛有三身(法、报、应),法身清净本具,报身功德修成,应身处处应化。若化身无而忽有,则不须父母,如应身示现人间,降迹西乾,示同人法,则有生身父母。

  阿弥陀佛亦有父母。经云:『阿弥陀未成佛时,其父月上转轮圣王,其母后殊胜妙颜。』释迦佛,其父净饭王,其母摩耶夫人。佛诞生七日,母后生天。佛成道,人间说法,有缘众生度尽,但圣母未闻,所以佛升天为母说法,圣母闻法悟道,即证须陀洹果。报答母恩,以尽孝顺之道,令末法众生,人人孝顺生身父母。梵网经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是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所以如来为母说法,宣扬孝道,儒家亦有『百善孝为先』之说。佛经云:『孝顺是至道之法。』古德云:『在家无孝子,出家无高僧。』又云:『稽首三界主,大孝释迦尊,累劫报亲恩,积因成正觉。』观此偈,则释迦成佛道的正因是孝:因孝顺心积德而成正觉。为母说法,众弟子皆闻,皆增长孝顺善根,此是『众成就』。

  【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此乃随喜孝顺、赞叹五浊度生之文。

  十方诸佛与释迦同体。释迦孝顺,十方孝顺;释迦说法,十方说法。十方诸佛与释迦牟尼,无有彼此之分,所以十方诸佛功德相同。佛佛道同,众生迷而不觉,故有彼此、你我之分。今日释迦为母说法,十方诸佛来集,随喜赞叹,同赞释迦牟尼佛,在秽土教化刚强难化众生,演说甚深、希有、难信之法,是为甚难。良以诸佛在净土成佛,无五浊,容易信此法;在五浊恶世教化令信,是为甚难。所以为诸佛称扬赞叹。

  五浊者:

  (一)见浊。良由诸法乃和合因缘而生,无有诸法自性;众生不解,妄见诸法,执为实有,便起自他、人我、彼此之见。有人我见,不能见道,故云见浊。

  (二)烦恼浊。因有人我、彼此对立,于中便起是非,而生憎爱、怨亲、嫉妒等烦恼,炽然不息,故名烦恼浊。

  (三)众生浊。烦恼内薰,发动身口七支,造取舍、憎爱等业,随业受报,六道轮回,故有众生浊。

  (四)命浊。既有轮回,则有一期受报;寿夭穷通,各各不同等命运,故名命浊。

  (五)劫浊。前四浊炽盛,三灾竞起,众苦充满,故名劫浊。

  既有五浊覆障,则一实之理难显,故如来以大神通,现种种身;以大智慧,说种种法;从实施权,以方便力,化其出三界、离五浊。过五百由旬,到宝所,则人人知三界生死是苦法,出世涅盘是乐法;从此超凡入圣,故云「知苦乐法」。若非方便力,则五浊难离,刚强难化;所以诸佛赞叹释迦如来善用方便,以大智慧神通,调伏众生,知苦乐法。法华经云:『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定慧力者,即不思议神通智慧也。此经在法华经后说,应作如是解。

  释迦牟尼是梵语,此译能仁、寂默。能作佛事,仁济众生;寂然不动,默契真理。用悲、智立名,是娑婆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师父,我辈皆依佛学,随佛出家,故云『本师释迦牟尼佛』。

  诸佛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来,就有不可说不可说这么多佛。一世界一佛,每佛带一侍者--是大菩萨,俱来天宫。所谓『主与伴俱,果与因来』。佛佛遣侍者,问候释迦世尊:『在娑婆世界广度众生,身心安乐否?少病少恼否?众生易度否?教化众生,得无疲劳耶?』

  「世尊」是佛之通号,一切佛皆称世尊--为世出世间所共尊,故名世尊。

  【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

  诸佛各遣侍者,问讯世尊,赞叹如来,能于五浊,调伏刚强诸众生,知苦乐法。如来不居功,故含笑;笑『众生自悟、自度,与我何有哉』。一切众生自性皆含一切功德,能度一切苦厄;所谓病中有药,而不能自觉。如来亦不过以众生之觉,觉众生之迷;破众生之迷,显众生之觉,令其自觉、自悟、自度而已。假如众生自无功德,任如来怎样说法,亦不能度。含笑者,微笑也。如来笑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而不自觉;又笑一切众生,闻佛说法,即能自悟、自度,故佛笑得过。世尊拈花,迦叶微笑,也是这个道理。所谓『世尊有密语,迦叶不覆藏』。故此微笑,今日亦复如是--诸佛有密语,世尊不覆藏;众生具密语,如来不覆藏。微笑者,笑众生是佛,而不自觉耳。佛法在平常日用中,众生日日用之,而不自觉,能不令悟者微笑!孔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大道在目前,虽在目前而难睹,所以令圣者愍之。今日如来度众生,只不过因众生本具光明而自度之,如来不费吹毫之力,岂不令佛微笑!

  到底众生自性具有几许功德!今日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乃是众生本具功德,唯佛乃能知之。

  【所谓:大圆满光明云、】

  此光明云,若独佛有而众生不有,怎能称「圆满」呢?既称圆满,则佛有众生亦有,方叫圆满。所以如来先放众生自性本具「圆满光明云」。表示众生与佛无异无别也。

  【大慈悲光明云、】

  众生自性,能与法界之乐,能拔法界众生之苦,故名「大慈悲光明云」。

  【大智慧光明云、】

  众生自性,能断一切无明烦恼惑,故名「大智慧光明云」。

  【大般若光明云、】

  众生自性,有大智慧,照见世出世间一切法。若事若理、若因若果、若凡若圣,无一时而不照、无一法而不知,照穷法界,故云「大般若光明云」。

  【大三昧光明云、】

  众生自性,从性起用,凡有所作,无非三昧。所谓食饭三昧、语言三昧、说法三昧、念佛三昧、礼佛三昧、现色身三昧,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三昧、人空三昧、法空三昧、真如三昧,有如是等无量三昧,故名「大三昧光明云」。

  【大吉祥光明云、】

  众生自性,凡有所至,无不罪灭福生、惑去智来、逢凶化吉、遇灾成祥、聋者能听、哑者能言、病者痊愈,故名「大吉祥光明云」。

  【大福德光明云、】

  众生自性,能令众生得人天福、人王福、天王福、梵王福、声闻福、缘觉福、辟支佛福、菩萨、诸佛圆满福,故名「大福德光明云」。

  【大功德光明云、】

  众生自性,能令一切众生断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八万四千尘劳烦恼,究竟得涅盘之乐,故名「大功德光明云」

  【大归依光明云、】

  众生自性,自有一体三宝,为一切众生自归、自依。所谓「自归依佛、自归依法、自归依僧」。

  【大赞叹光明云、】

  众生自性,具有三宝无量无边功德,赞莫能穷,故名「大赞叹光明云」。放如是等不可说光明云周遍法界,六祖所谓「自性具恒河沙功德」者,是也。

  【放如是等不可说光明云已,又出种种微妙之音,所谓:檀波罗蜜音、尸波罗蜜音、羼提波罗蜜音、毗离耶波罗蜜音、禅波罗蜜音、般若波罗蜜音、慈悲音、喜舍音、解脱音、无漏音、智慧音、大智慧音、师子吼音、大师子吼音、云雷音、大云雷音,出如是等不可说不可说音已,】

  又从自性能出种种微妙之音,度脱众生种种烦恼,成就种种功德。

  所谓「檀波罗密音」:众生自性能生、能舍,犹如大地能生万物、能舍万物,供养一切众生。又如涌泉,涌而复涌,涌遍大地,利益动植物。自性亦复如是,能舍财、舍法、舍神力,利益众生。炎口所谓『开济物利生之门』,三檀等施。

  「尸波罗密」:众生自性无染--不染五欲六尘,使到三业清净。炎口所谓『身业清净,证无上道;口业清净,证无上道;意业清净,证无上道』。

  「羼提波罗密」:自性无生,所以一切恶念、惑念,皆本自不生,而证到生忍、法忍、无生法忍。忍则诸恶不生,故名羼提。波罗密即是到彼岸。心生是此岸;心不生不灭,即到波罗密之彼岸。

  「毗离耶波罗密」:自性无间断,是名精进。易经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精进之意。无妄名精,悟理名进,祛妄悟理,故名精进。普贤行愿品云:『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就是精进之意。法华经云:『善男子,我与阿难等,于空王佛所,同时发阿耨多罗三菩提心。阿难乐多闻,我常勤精进,是故我已得成阿耨菩提,而阿难多闻故,护持我法。』修行贵乎精进,如鸡孵卵,不能间断:如猫捕鼠,不可须臾离也。若能精进,七日无间,克期取证,往往悟道。故名「精进波罗密」。

  「禅波罗密」者:梵语禅那,此云静虑,静中思虑。静是止,虑是观,静虑者,止观之别名也。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儒、释皆以此法用功。所谓不假禅那,无有智慧。若止观齐修,定慧等持,意中清净,便到彼岸,故名「禅波罗密」。

  「般若波罗密」者:般若称为妙慧,即是良知。智是心之性,水以湿为性,火以热为性,地以坚为性,心以智为性。心生一切法,智知一切法;知而无知,无知而知;知一切法,离一切相,得一切智,故名般若。般若知一切法而不著,故能空我、法二执,证二空真如之理,到真如之彼岸,故名「般若波罗密」。

  上来六波罗密是自度,下「慈悲音、喜舍音」是利他。「慈」能与乐;「悲」能拔苦;「喜」者,随喜他人一毫之善;「舍」者,所修功德,回向法界众生,自不享受。如金刚经云:『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即名为舍。

  「解脱音」,令众生离生死苦,「无漏音」,令得涅盘乐。「智慧音」,知世间法;「大智慧音」,知出世间法。「师子吼音」,说三乘诸法;「大师子吼音」,说一乘法。「云雷音」,在娑婆世间现身说法;「大云雷音」,在华藏世界说法,所谓『现身如云,说法如雷』。

  「出如是等不可说不可说音已。」自性具有如是功德,则何生而不度,何佛而不成!所以如来含笑,显示众生各各具有如是功德,遇缘即能自悟、自度矣。『度尽众生,不见众生得灭度者』,是故如来含笑,诸佛亦含笑。地藏经大旨,尽在于斯矣。

  【娑婆世界,及他方国土,有无量亿天龙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宫。】

  此乃见光来叙之文。

  如来放光明云,遍覆法界,出微妙音,亦周沙界;法界有缘众生,见光、闻音,均来集会忉利天宫,听释迦佛临终说法。从娑婆世界及他方世界来,都有无量天龙鬼神之众。何故以龙鬼之身而来听法?因为有的众生乘急戒缓,戒缓故做龙做鬼,乘急故有闻法的善根。若人坚持戒律,又多诵经,乘急戒急,则以人天尊贵之身,而闻佛法矣。

  此世界是名娑婆,在华藏二十重世界海中,属第十三层(极乐世界也在十三层)。华藏世界海中有无量世界,此世界是无量中之一。梵语娑婆,此云堪忍。此世界的众生,皆能忍受贪、嗔、痴三毒及诸烦恼,能忍斯恶,故名忍土。不但娑婆世界的天龙鬼神,乃至十方无量世界的天龙、鬼神,见光、闻音,知释迦牟尼不久灭度,所以皆来天宫听佛付嘱。

  【所谓:四天王天、忉利天、须焰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摩醯首罗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天,】

  此段文,先讲娑婆世界的天众。

  天者,天然。有天然之福享受,思衣得衣、想食食来、天衣无缝、甘露自至、不假造作,故名为天。

  欲界有六天:

  第一、四天王天:在须弥山腰,为四大天王所居。须弥山东,黄金缍,持国天王所居;南方琉璃缍,增长天王所居;西白银缍,广目天王所居;北水晶缍,多闻天王所居。由于布施、持不杀生戒、孝顺父母,殁生此天,寿命五百岁。人间五十年,为此天一昼夜。

  第二、忉利天:居须弥山顶,单修十善,无禅定功,殁生此天,寿一千岁。人间一百年,为此天一昼夜。

  第三、须炎摩天:此云『善时分』。日月光明照不及,以莲花开合为昼夜,又自身发光明,不假日月之明,故名善时分。

  第四、兜率陀天:此云『知足』。于五欲境,常自知足。又有内外院之分,内院补处弥勒菩萨所居,外院天人所居。

  第五、化乐天:自能变化五欲之境,而自享受。

  第六、他化自在天:不劳自化,他天为化欲境,而自享受,故名他化自在。欲界魔王亦居此天。

  上来六天,天福自然,而未离饮食、男女、睡眠之欲,故名欲界。

  色界四禅,共十八天。初禅有三天:

  1、梵众天:离欲得禅,故名为梵;其色清净,故名色界;众者,民也。梵天人民,故名梵众天。

  2、梵辅天:此天内有觉观,外有言语,以语言辅助梵王宣扬梵德故名。

  3、大梵天:即大梵王,其名尸弃,主领大千世界。

  二禅有三天:

  1、少光天:此天禅定力胜,定体发光故名。

  2、无量光天:此天禅定转胜,故光明无量。

  3、光音天:此天禅定更胜,内无觉观之细念,外无言语之粗旷。但以种种光明,代表种种音声,故名光音天。

  三禅有三天:

  1、少净天:禅力转增,离初禅之喜心,得净定之乐境故名。

  2、无量净天:定增乐增,净乐无量。

  3、遍净天:寂净之乐,周遍身心,三界之乐,以此天为第一,故名遍净天。

  四禅有九天:

  1、福生天:一切福中,以禅定之福最胜,故名福生。

  2、福爱天:福无边中,得妙随顺故名。

  3、广果天:凡夫人天中,此天果报最为殊胜。

  4、无想天:又名外道天。外道压迫妄想,妄想不生,一定定五百劫,三界中无处可安置,故居此天。

  5、无烦天:是阿那含果,下界惑尽,上界惑薄,故生此天,缘真断惑。

  6、无热天:也是阿那含果,居此所断之惑,转见微薄。

  7、善见天:障微定胜,见色明澈。

  8、善现天:何只见色,又能现色。

  9、色究竟天:至色边际,最极之处,一念空色,便离色界。

  摩醯首罗天:以定得大自在,又名大自在天。此天王三目、八臂、乘白牛、执白拂,一念之间,能游大千世界;一念之顷,能知大千世界雨滴头数。

  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天,是名无色界四天。

  第一、空无边处天:从色界四禅,以方便力,灭可见可对色、又灭不可见可对色、更灭不可见无对色;三色一灭,便出色笼,但见虚空无边,故名「空无边处天」。

  第二、识无边处天:此天再用方便力,灭空识现,但觉识心无边际,故名。

  第三、无所有处天:再用方便力灭识,识灭一切皆无故。

  第四、非想非非想处天:再以定力灭无,无灭想现;又以定力灭想,想灭无现。总不能想与无及我,三者一时俱灭,所以灭而非灭。昔日黄龙禅师斥吕洞宾「饶经八万劫,终归落空亡」者,此定也。

  以上虽能灭色而『无色』之笼不能跳出,故云『无色四天』。欲、色、无色是三界,天福享尽,随业受报,六道轮回,不出火宅,今见佛光音,皆来集会。同时龙众、鬼神等,亦来集会。

  【一切天众、龙众、鬼神等众,悉来集会。】

  此文乃是如来放光演音,一切有缘众生皆来集会。

  有缘者,与佛有缘,曾在三宝种善根。佛虽慈悲,无缘不度,无善根不能从佛闻法,所以我们现在应该礼敬佛、多念佛,与佛结缘,将来就能见佛。多诵经、多闻法,八识田中有佛法的种子,将来就能见佛闻法,否则佛不能见、法不能闻,那就苦了。今日如来放光明云,出微妙音,天众、龙众、鬼神等众,因有缘故,就能见光闻音,来聚天宫。不但娑婆世界,天龙鬼神来会,十方无量世界,天龙鬼神亦来聚会。可知如来的光音,遍十方世界故。

  【复有他方国土及娑婆世界,海神、江神、河神、树神、山神、地神、川泽神、苗稼神、昼神、夜神、空神、天神、饮食神、草木神、如是等神,皆来集会。】

  此乃有职位之神,亦来集会。虽身系职,但知如来不久灭度,而不能不来。

  「海神」:水之大者名海,海神名海若。此神依海而住,海亦即他的家。例如:我们假借男女身体而作为人,若离身,但有神魂,不名为人。岂不闻借□还魂这一回事吗?

  「江神」:名江伯。例如中国有长江、珠江、黑龙江。俗云伍子胥殁后,为钱塘江神。

  「河神」:名宓妃。中国黄河最长,印度恒河最大。

  「树神」:凡树必有神,若神离树,其树必枯。所以佛戒弟子,不可斫树。九华山志云:『王南塘游九华,梦一老人前曰:「樵夫欲相害,公幸援之。」明日上山,见数樵夫,欲斫古松,而悟求援者,乃松也。约计值筹之,复构亭于其下,曰一松。』

  「山神」:五岳皆有神,是大神。山大神大,山小神小,神依山住。

  「地神」:阎浮提地神叫坚牢,本经有地神护法品。

  「川泽神」:川是小水,泽是湖泽。例如洞庭湖神。

  「苗稼神」:禾未秀者为苗,禾秀成实名稼。后稷教人耕种,死后为苗稼神。

  「昼神」:主昼。「夜神」主夜。善财五十三参,曾参普德等主夜神。

  「空神」:名舜若多。「饮食神」即灶神,佛教名『监斋使者』。「草木神」,依草附木,乃至种种药草皆有神依附。所谓『疾疫世化为药草,饥馑时变作稻粮』。如是等职事之神,皆来集会。

  【复有他方国土及娑婆世界,诸大鬼王,所谓:恶目鬼王、【口+敢】血鬼王、【口+敢】精气鬼王、【口+敢】胎卵鬼王、行病鬼王、摄毒鬼王、慈心鬼王、福利鬼王、大爱敬鬼王,如是等鬼王,皆来集会。】

  此乃鬼王来集之文。

  如来放光明云,天龙鬼神,皆来集会。现在讲鬼众,鬼王属阴世间。世间有阴有阳,有幽有明。『明』阳世间,是天与神共居;龙或阴或阳;唯鬼属阴,居阴间。人死亦居阴间。阳尽阴现,所以阴间有无量鬼,必有鬼王统治之,令其不越矩,不敢为非作歹,胡作妄为,损恼众生。地藏菩萨是幽冥教主,教化幽冥众生,改恶生善,舍邪归正,归依三宝,离三途得人天乐。鬼王亦各司其职,以助冥化,利乐有情。

  「恶目鬼王」者,目露凶光对付恶人、恶鬼,令其回恶向善。

  「【口+敢】血鬼王」者,诸鬼【口+敢】诸鲜血,常游屠宰之场,以腥膻为食,需有鬼王而统治之。

  「【口+敢】精气鬼王」即毗舍阇鬼,状如小儿,专食人精气。放逸之人,摇动其精,此鬼得其便而食之。又食五谷(谷)之气,令其耗损,故有鬼王统之。

  「【口+敢】胎卵鬼王」,孕妇三月成胎,十月胎出,诸恶鬼争其胞衣,亦有鬼王统之。

  「行病鬼王」即瘟疫使者,若富单那鬼,主人寒热之病。此是以鬼王身,惩诸作恶者。

  「摄毒鬼王」,此鬼王心慈,能摄龙毒、蛇毒、蛊毒及一切毒。

  「慈心鬼王」,常以乐事施人,念念爱护众生。

  「福利鬼王」,如城隍、土地等,赦人之祸,利人之福。

  「大爱敬鬼王」,爱护持戒修行,拜佛念经者。此是以鬼王身,勉诸修善者。

  此国土、他国土,如是等鬼王,见佛光明,闻佛法音,皆来集会。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汝观是一切诸佛菩萨及天龙鬼神,此世界他世界,此国土他国土,如是今来集会到忉利天者,汝知数不?】

  此乃法性化物,难知其数之文。

  有的知法性已成佛,有的知法性当成佛,有的知法性未来成佛。梵网经云:『汝是当成佛,我是已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已成、当成,不离法性;法性无已当,已当是假名。悟法性时,无已当未来之别。偈云:『法性如大海,不说有是非,一切凡圣人,平等无高下,唯在心垢灭,取证如反掌。』佛说法度人,佛以法为师,佛得法成佛,法是佛之师。以法度人,难知其数啊!故问文殊:「今日来天宫聚会者,汝知数否?」

  文殊是古佛,过去成佛,号龙种上尊王佛;现在北方欢喜世界成佛,号欢喜藏摩尼宝积佛;未来成佛,号普现如来。现在带果行因,从本垂迹,迹现菩萨身,辅助释迦。文殊师利,此云『妙德等』。了了见佛性,犹如妙德等。一切智慧中,以见佛性智慧,最为第一。文殊教一切菩萨发菩提心,了见佛性,所以名为大智文殊。以见佛性,必破无明,非大智不能破无明,得大智即见佛性,从性起修,方能成佛,所以文殊是诸佛之母。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力千劫测度,不能得知。】

  此一段文,乃文殊辅助法化。

  法无定性,有时说知,有时说不知,知与不知,无非利益众生。今日文殊说不知,对众生有利益--发起地藏大愿之行,令佛灭度后,付嘱众生与地藏,则如来灭度,亦灭得安安乐乐。所谓『权巧之智,适化为宜』。文殊曰「若以我神力,千劫测度,不能得知」者,为地藏大愿作弄引。显示地藏大愿,所度众生,有的已成,有的当成,有的未来成,则地藏度生成佛之愿,真实不虚矣。

  【佛告文殊师利:吾以佛眼观故,犹不尽数,】

  佛有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傅大士云:『佛眼如千日,照异体还同。』大论云:『佛眼无事不知,无事不闻,无事不见。』一切法中,佛眼常照,云何不知,而云「不尽其数」者,乃释迦抑果扬因,逊己尊彼,显示地藏所化之众,重重无尽,刻刻不停,用表地藏大愿无穷。

  【此皆是地藏菩萨久远劫来,已度、当度、未度,已成就、当成就、未成就。】

  此段开显来天宫之佛、菩萨、天、龙、鬼、神,乃地藏菩萨唯心所造,唯愿所成之文。

  地藏证穷心地,随愿所成;出生三世如来,随愿所成,故有已成、当成、未来成者。晋译华严经云:『应观法界性,心造诸如来。』寒山诗云:『一佛一切佛,心是如来地。』唐译华严:『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地藏久证心地是如来藏,出生三世如来,以满其度生成佛之愿。三世如来者,已度生死,已成佛果者,今来天宫不可说不可说诸佛是也;当度生死,当成佛果者,今来天宫不可说不可说诸菩萨是也;未来度生死,而成佛果者,天龙鬼神是也。天龙鬼神从地藏教化,悟明心地,故且以天龙鬼神之身积功累德,行菩萨道,庄严心地,以求佛道,而功未圆,果未满,所以将来成。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已过去久修善根,证无碍智,闻佛所言,即当信受。小果声闻、天龙八部及未来世诸众生等,虽闻如来诚实之语,必怀疑惑,设使顶受,未免兴谤。唯愿世尊,广说地藏菩萨摩诃萨因地作何行,立何愿,而能成就不思议事?】

  此乃文殊权谋,发起地藏本愿之文。

  文殊曰:「我过去行菩萨道,先修根本智--了见自性本来清净,属如理智,又名无著智;次修后得智--能通达无边世界之事,属如量智,又名无碍智。若以我无碍智,观如来所说,即闻即当信受。但未来末法之世,小果声闻、天龙八部,智浅障重,虽闻如来所说,无不真实,设使顶受佛言,而不解其旨趣,必心生怀疑,惑久不解,难免发言兴谤,则堕恶道矣!唯愿世尊大慈大悲,广说地藏菩萨,最初因地作何利他之行,立何度生之愿,而能成就不可思议神力,度无量众生已成佛、当成佛、未来成佛呢?唯愿世尊,为众解说,令末法众生,不生疑惑,断疑生信,获大利益。」

  【佛告文殊师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丛林,稻麻竹苇,山石微尘,一物一数,作一恒河,一恒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内,一尘一劫,一劫之内,所积尘数,尽充为劫,地藏菩萨证十地果位已来,千倍多于上喻。何况地藏菩萨在声闻、辟支佛地。】

  此乃地藏菩萨愿远行长之文。

  大千世界的草木、丛林、稻麻、竹苇、山石、微尘,已不可计数,何况一物作一恒河;一一恒河沙,已多无数,何况一沙一世界;一一世界内的一尘一劫,更多无量,何况一一劫内,所积尘数,尽充为劫,更不可量。地藏证十地果位以来所度之众,比此无量之数,超过千倍于上。十地菩萨证佛法身,能分无量身,到无量世界,上供诸佛,下化众生。十地者:初欢喜地,二离垢地,三发光地,四焰慧地,五难胜地,六现前地,七远行地,八不动地,九善慧地,十法云地。十地位满,便证菩提,而地藏久证十地,而不成佛者,为度众生故。其度生本愿,广大甚深,所以能度无边众生,已成、当成、未来成菩提。又何况地藏在十地以前,声闻、辟支佛地,便开始度众生。难怪乎,其愿远行长,故能成就今日来会之众多。

  【文殊师利,此菩萨威神誓愿不可思议。】

  此句结地藏菩萨从愿起行,由行成就威神之力,不可思议。以此不可思议神力,周遍法界,度脱无量众生,离苦得乐,转凡成圣。其神力巍巍乎、荡荡乎,充满世间矣!

  【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菩萨名字,或赞叹,或瞻礼,或称名,或供养,乃至彩画刻镂塑漆形像,是人当得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恶道。】

  此文显地藏神力充满法界。

  若有善根的男女,闻地藏名、念地藏的功德,念念无间,感应道交,则地藏的功德,透入此人身心,此人仗地藏功德,百返生于三十三天享天福,同时又能见佛闻法,依法修行,止恶修善,永远不堕恶道。赞叹地藏功德、瞻礼地藏功德、或称地藏功德名号、供养地藏功德,乃至彩画、塑漆地藏功德形像,如是等悉仗地藏神力,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恶道矣!

  【文殊师利,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身为大长者子。时世有佛,号曰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时长者子见佛相好,千福庄严。因问彼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时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文殊师利,时长者子因发愿言: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以是于彼佛前立斯大愿,于今百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说劫尚为菩萨。】

  此是佛显地藏,最初发愿度生之文。

  佛告文殊师利:「地藏菩萨,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身为大富长者子。当时有佛出世,号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师子能奋迅顿脱尘劳,前进后却迅速自在,表菩萨入定,却除微细障定之尘,出入三昧捷疾;便能证入一心,具足万行,一即一切名具,一切即一名足。因此三昧力,而成正觉,从因德立号,故名「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如来者,从真如实际来成正觉也。

  「当时长者子,见佛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光明炳著,心生仰慕!又知佛相好,是百福庄严,三十二相,则三千二百福庄严。如是相好之福,不知佛修何万行之行,发何四弘之愿而得成就?从性起修名行,依理发誓名愿。不知佛从性起何修,依理发何愿,而能成就如是相好?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欲证佛身相好,必须长远之时,度脱一切受苦众生;众生苦尽,佛功德自成,相好自现。』灭苦得好果,度苦是好因,欲得极好之佛身,须度极苦之众生。文殊师利,时长者子,闻佛开示,便于佛前,发『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之时,度脱六道受苦之愿』。从愿起行,广设方便,解脱六道罪因苦果,而自愿方满,我行始圆,方成佛道;而众生无尽,所以其愿亦无尽,无尽之愿,故名『大愿』。于彼佛前,立斯时长行广之愿,因此,于今过百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说劫,尚为菩萨,广度众生。」

  【又于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祗劫,时世有佛,号曰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彼佛寿命四百千万亿阿僧祗劫。】

  此乃过去不可思议劫前,有佛出世之文。

  佛不是常常出世,经过无数时劫,众生善根成熟,感佛出世。例如释迦灭度,我等善根成熟时,弥勒方出现世间。弥勒说法,大众善根成熟,一闻法便悟道,所谓『龙华三会,度人无数』。过去不可思议劫,这么长久时,虽有佛出世,众生愚痴不知,而佛能知。因佛有三达之智,智慧知过去世无碍,犹如今日,智慧知未来世无碍;智慧知现在世无碍,故名三达智。

  所以过去有佛出世,唯佛能知,佛号「觉华定自在王」者,以定、慧立名,「觉华定」是定,「自在王」是慧;觉者观也,心如莲华,以慧观心,心开便入三昧,故名觉华定。如来藏经云:『佛观一切烦恼心中,有如来结跏趺坐,俨然不动,德相具足。』此乃心中有佛,唯观能知,不观则不知。「自在王」者,以慧照一切法,得大自在。如法华经云:『我为法王,于法自在。』自在者将一乘法说为三乘,将三乘说为一乘,故云于法自在。此佛寿命很长,四百千万亿阿僧祗劫。梵语阿僧祗,此云无央数。时世人民,寿命长故,佛寿亦长。

  【像法之中,有一婆罗门女,宿福深厚,众所钦敬,行住坐卧,诸天卫护。】

  此乃圣女福厚之文。

  「像法」者,佛灭度后,佛法流行世间,而有正、像、末之分。例如释迦佛灭度,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彼佛亦复如是,正法灭后,像法之时,有一位婆罗门女,出现世间,此女是处女。「婆罗门」者,此云净行,净修梵行,志生梵天故,是印度之大姓也。婆罗门女,宿福深厚。福有三福:一持戒福,二布施福,三修定福。三福具足,故名深厚。既然宿福深厚,品德纯和,因此亲戚宗亲,人人钦敬。此女内定外慧,三业清净,威仪具足,行住坐卧,常在定中,所以诸天善神,日夜翊卫拥护。

  【其母信邪,常轻三宝。是时圣女广设方便,劝诱其母,令生正见。而此女母,未全生信。不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

  此乃女母堕苦之文。

  其母愚痴,善恶不分,邪正不辨,信仰外道,内起邪见,外轻三宝。三宝是苦海之慈航,敬之得福,轻之得罪,当时圣女见母如此背觉合尘,以是为非,轻贱三宝,得无痛心疾首耶!乃广设种种方便,又劝又诱,欲阿母舍邪见,生正见,尊敬三宝。但阿母邪见习深,未肯全信,轻心还在。不久阿母命终,魂神随业堕在无间地狱了。

  【时婆罗门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计当随业,必生恶趣。遂卖家宅,广求香华,及诸供具。于先佛塔寺,大兴供养。】

  此乃圣女为母兴供之文。

  圣女有智慧,据因识果,知母在世,心生邪见、不信罪福、拨无因果(一切罪中,以不信真理之罪最大),计其不信之罪,死后必随罪生于恶趣。如何能救呢?唯有供养,仗三宝之力,方能赎罪。逐卖其家宅,以资财广求香华,种种供物,至觉华定自在王塔寺中,大兴法界供。供养先佛及现在众僧,以此功德,回向阿母。心大故供大,故曰「大供养」。

  【见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其形像在一寺中,塑画威容,端严毕备。时婆罗门女瞻礼尊容,倍生敬仰。】

  此乃敬如来之文。

  圣女用种种供品陈列在前,至诚供养先佛,举头一望,见觉华定自在王形像在大殿中,塑画逼真,宛如佛在,威德慈容,相好毕备。圣女至诚作观,一瞻一礼,如在佛前,倍生恭敬孺慕。至诚作观,礼佛功德难思议。

  过去空王如来涅盘后,有四比丘同学佛法,功用力故,逼出无量烦恼;烦恼力大,不能自持,欲作恶业,将堕恶道,忽闻空中声曰:『比丘,赶快入塔观像,与佛在世,等无有异。』四比丘即时入塔观佛像,睹眉间白毫相,即作是念:『如来在世,与此何异,愿佛大人相,除我罪垢。』由观像忏悔因缘故,八十亿劫不堕恶道;后成佛果,东方阿败 魾南方宝生、西方无量寿、北方成就佛。可知观佛如佛在,礼佛功德难思议。

  【私自念言:佛名大觉,具一切智,若在世时,我母死后,傥来问佛,必知处所。时婆罗门女垂泣良久,瞻恋如来。忽闻空中声曰:泣者圣女,勿至悲哀,我今示汝母之去处。】

  此一段文,圣女欲知母去处。

  圣女供佛、礼佛毕,欲知母去处,私心自念:「佛名大觉,觉一切法,无一法而不觉,假如佛在世,我去问佛,必蒙佛慈悲指示我母所生之处,令我心安,而今佛灭度,谁人能告我!」思而复思,不觉垂泪两行。良久,无可奈何!唯要再瞻礼如来,因纯孝动天,至诚感佛,忽闻空中有声,告曰:「泣者圣女,勿过悲哀,我今指示汝母所去之处。」

  【婆罗门女合掌向空,而白空曰:是何神德,宽我忧虑。我自失母已来,昼夜忆恋,无处可问知母生界。时空中有声,再报女曰:我是汝所瞻礼者,过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见汝忆母倍于常情众生之分,故来告示。】

  此乃如来安慰圣女之文。

  圣女闻空中有声,能示母处,即时仰首,合掌向空,而白空曰:「是何方威神大德,宽解我忆母之忧虑。我自失母以来,日夜忆母、恋母,无处可问,知母生界。」当时空中又有声报女曰:「我是汝所瞻礼者,过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我虽灭度,而法身常住世间。见汝忆母倍于常人之情;众生是如来所度,分内之事,故来告示。」

  【婆罗门女闻此声已,举身自扑,支节皆损,左右扶侍,良久方苏。而白空曰:愿佛慈愍,速说我母生界。我今身心将死不久。时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告圣女曰:汝供养毕,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号,即当知母所生去处。】

  此乃求示生母去处之文。

  婆罗门女知空中发声,安慰自己者,非别之神,乃觉华定自在王佛,灭而不灭,法身常住世间,冥中利益众生耳。既知先佛现前,不顾一切,即时举身自扑于地,为佛作礼,至令肢节皆损。左右侍婢扶持,良久方苏。醒过来而白空曰:「愿佛大慈哀愍,速说我母生处,我今身伤心碎,为见母故,将死不久。」时觉华定自在王佛,以声告圣女曰:「汝供养毕,提早返舍,此非汝久住之处。返家后结跏趺坐,端身正念,思而复思,念我名号,念久两忘,仗我神力,便到汝母所生之处。」

  跏趺坐有单有双。若以左足先加右足,复以右足加左足,名如意坐。若先以右足加左足,复以左足加右足,名降魔坐。

  【时婆罗门女寻礼佛已,即归其舍。以忆母故,端坐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经一日一夜。】

  此乃精进不乱之文。

  吾人修行,难得一心不乱。弥陀经云:执持弥陀名号,或一日,得一心不乱;否则继续念,或二日、三日、四、五、六、七日,即得一心不乱。佛语不我欺,我们不妨试试,试时切莫生疑,所以古来用功,每以七日为期。能精而不杂,进而不退者,不必七日,三、四日而达目的地。今圣女是上根之人,依佛慈教,俄而归家;以忆念早见母故,跏趺端坐,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名号,一日一夜即得一心不乱,与佛神力相应,便入三昧,即到其母所生之地。

  【忽见自身到一海边,其水涌沸,多诸恶兽,尽复铁身,飞走海上,东西驰逐。见诸男子女人百千万数,出没海中。被诸恶兽争取食【口+敢】。又见夜叉,其形各异,或多手多眼,多足多头,口牙外出,利刃如剑。驱诸罪人,使近恶兽。复自搏攫,头足相就,其形万类,不敢久视。时婆罗门女以念佛力故,自然无惧。】

  此乃一心仗佛神力,身到地狱之文。

  「圣女念佛,一心不乱,仗佛神力,忽见自身到一海边」。此海是业海,作业之人乃见,今圣女仗佛力亦见。其水如沸汤,好多恶兽,其身是铁,飞走海上,东西驰走,追逐男女罪人--其数百千万多,头出头没,在业海中,被诸恶兽,争取食【口+敢】。同时又见夜叉、恶鬼,其形各异,有的牛头马面、有的狮头象身,如是恶鬼,有的多手多眼、多足多头、口牙向外、利刃如剑,驱诸恶人,使近恶兽,恶鬼复以手搏,再以爪攫,令罪人头足相就,与恶兽食……其受苦之形状有千万种,令人不忍久视。时婆罗门女,游观地狱,虽睹众苦,以仗佛力故,自然不生恐惧。

  【有一鬼王,名曰无毒,稽首来迎,白圣女曰:善哉菩萨!何缘来此?】

  圣女以三昧力神游地狱。地狱亦有执宰之官,如人间有地方长官一样,当时地狱官鬼王,主理受罪之辈,其名曰「无毒」。害人之法,名三毒,贪、嗔、痴是也。这个鬼王虽治罪人,然心无贪、嗔、痴三毒,所以其不偏爱某个罪人,而减轻其罪;也不嗔某个罪人,而加重其罪;更不不分轻重,而乱治人之罪。治罪公平,皆由心无三毒所致,故云「无毒」。鬼王见圣女,形相非常,威仪出类,谅非负罪而来,必乘通而至。故曰:「善哉菩萨,何缘来此?」菩萨入地狱,一是游观,一是拔苦,故问何缘至此。

  【时婆罗门女问鬼王曰:此是何处?无毒答曰:此是大铁围山西面第一重海。】

  圣女疑己从来未到过此地,不如此是何处,叫什么名?为善生天,作恶堕渊,圣女多劫以来,未曾造罪,无罪不堕地狱,故不识此处名字。今忽然到此,故问鬼王曰:「此是何处?」无毒直答:「此是大铁围山西面第一重海。」

  【圣女问曰:我闻铁围之内,地狱在中,是事实不?无毒答曰:实有地狱。圣女问曰:我今云何得到狱所?无毒答曰:若非威神,即须业力,非此二事,终不能到。】

  圣女懂佛经,知四大部洲外,有小铁围山及大铁围山。『铁围两山间,地狱在其中。』圣女欲徵其实,故问鬼王曰:「我闻铁围山之内,地狱在中,是事实否?」无毒据实而答曰:「实有地狱,如人间实有监狱。」圣女问曰:「我今生未造罪,何缘而至狱所。」无毒答曰:「有二因缘:一是威神,游观地狱,二是业力,牵生受苦。非此二事,终无人愿到。」圣女闻言,自知神游地狱,奚何疑哉?

  【圣女又问:此水何缘,而乃涌沸,多诸罪人及以恶兽?无毒答曰:此是阎浮提造恶众生新死之者,经四十九日后,无人继嗣,为作功德,救拔苦难。生时又无善因。当据本业所感地狱,自然先渡此海。海东十万由旬,又有一海,其苦倍此。彼海之东,又有一海,其苦复倍。三业恶因之所招感,共号业海,其处是也。】

  鬼王答业造地狱之文。

  圣女自知亲历其境,何不问明地狱之因,将来好去破之。即问:「目前所见之水,何缘涌沸如汤,又多罪人,及与恶兽?」无毒答曰:「此是阎浮提造恶众生,将性海变为业海,其水滚沸如汤,于中受诸苦。但地府亦有宽限,如人间一样,新死来者,有四十九日限期,有人代其作功德,可以赎罪、免苦,或自己曾种善因,亦可将功抵罪,否则随其本业所感地狱,先渡此海,在海中被诸恶兽食□。此海东十万由旬(四十里为一由旬),又有一海。前海是身业造罪,此海是口业造罪,其苦倍前,因口业容易造罪,且多故。复次彼海之东,又有一海,其苦复倍,乃意业造罪。意识念念造业,本经云:『举心动念,无非是业,无非是罪。』所以其苦更重。合而言之,身、口、意三业造罪,自招自感,而成三海,共号业海,其处是也。」昔日圣女耳闻,今亲到其处耳。

  【圣女又问鬼王无毒曰:地狱何在?无毒答曰:三海之内,是大地狱,其数百千,各各差别。所谓大者具有十八,次有五百,苦毒无量。次有千百,亦无量苦。】

  圣女问无毒曰:「我只见三海,不审地狱又在何处?」无毒答曰:「三海之内,是大地狱,其数百千,各各差别,种种受苦,狱狱不同。所谓大地狱有十八,上等罪恶所感;次有五百,中等罪恶所感;次有千百,下等罪业所感。随罪轻重,受苦各有差别。」

  【圣女又问大鬼王曰:我母死来未久,不知魂神当至何趣?鬼王问圣女曰:菩萨之母在生习何行业?圣女答曰:我母邪见,讥毁三宝,设或暂信,旋又不敬。死虽日浅,未知生处。】

  圣女游地狱,不见生母,乃问大鬼王曰:「我母死来未久,不知其魂神当至何趣?」魂神者,阳神曰魂,阴神曰魄;人死魂不死,魂神随业受报,圣女恐母堕恶道,故有此问。

  鬼王问圣女曰:「菩萨之母,在生习何行业?行业有三,法句经云:『随其所造业,罪福有果报,恶业堕地狱,善业生天上,高行生善道,得无漏涅盘。』未番菩萨之母,三业之中,属何业耶?」圣女答言:「我母著邪见,讥毁三宝,但经我时时劝勉三宝功德,劝时则信,劝后还疑,依旧邪见讥毁。我想死虽未久,但计其业必堕恶趣,故吾急欲求知其生处,方可设法挽救。」

  【无毒问曰:菩萨之母,姓氏何等?圣女答曰:我父我母俱婆罗门种。父号尸罗善现,母号悦帝利。】

  此乃地府查姓问名,方可超度之文。

  所以我们超度先人,必须写清楚姓名,及亲属关系,方能按名超拔,若是普利,将功德回向十方孤魂,又不同。如圣女度母,鬼王问曰:「菩萨啊!汝的母亲姓什名谁,方可稽查。」圣女答曰:「我父、我母俱婆罗门姓,父号尸罗善现(梵语尸罗,此云性善,即华言善现),母号悦帝利,华言不详。」妇必随夫彰名,故先说父次说母。

  【无毒合掌启菩萨曰:愿圣者却返本处,无至忧忆悲恋。悦帝利罪女生天以来,经今三日。云承孝顺之子,为母设供修福,布施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寺。非唯菩萨之母得脱地狱,应是无间罪人,此日悉得受乐,俱同生讫。鬼王言毕,合掌而退。】

  此乃一人修福,众人蒙庆之文。

  无毒一闻姓名,合掌欢喜,即时白菩萨曰:「圣者却返人间本处,不必再忧母、忆母。悦帝利罪女魂神,曾到地府,云承孝顺之子,为母设供修福,兴法界供,供养觉华定自在王塔寺。供佛之福力,令母罪灭福生,已生天上,经今三日。非独菩萨之母,仗佛福力,得脱地狱,此日无间罪人,同时仗佛神力,悉同生天,皆得受乐。」鬼王言毕,合掌作礼而退。

  【婆罗门女寻如梦归。悟此事已,便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像之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

  此乃福能灭罪之文。

  凡夫造罪,统统是有漏罪,漏落生死。假如凡夫造福,也是有漏福,漏落生死。所以,有漏福不能灭有漏罪,唯无漏福,不漏落生死,方能灭有漏罪。无漏福,向何处求?向三宝求。例如:圣女供养三宝,仗三宝神力,方能灭阿母之罪。何只阿母,而且又能普及大众,令地狱同人,同时灭罪,齐生天上。犹如燃灯,不但光明照己,又能照一切人。圣女觉悟,三宝无漏功德,无有自性,无定性之福,周遍法界,能灭法界众生之罪,又能与法界众生之福。悟此事已,即刻到觉华定如来塔像,立大弘愿,悟理发誓:「愿我尽未来劫,所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仗三宝无漏之福,令其罪灭福生,乃至皆得解脱。」

  【佛告文殊师利:时鬼王无毒者,当今财首菩萨是。婆罗门女者,即地藏菩萨是。】

  此乃结会古今之文。

  佛告文殊:「昔日鬼王无毒者,今日天宫无量菩萨中,财首菩萨是。」佛法有七财:一信、二戒、三多闻、四舍、五慧、六惭、七愧。佛法以信为首,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佛法大海,无信不入。所以『信』心清净,方能持『戒』,善由『多闻』,闻故能『舍』,舍则生『慧』,有慧才能知『惭』识『愧』,故信为财之首。财首者,十信菩萨之位也。「昔日婆罗门女,因行孝道,感母生天,发大愿,解脱罪苦众生者,今地藏菩萨是。」

  【分身集会品第二】

  地藏经十三品,第一天宫神通品,第二分身集会品。十地菩萨破无明证法身,即能分身--将一身分为无量身,上供诸佛,下化众生。法身如天上月,分身如水中月,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上句譬分身,下句喻法身。法身破无明方显,如天无云;分身有机始现,如水现月。诸佛亦有分佛,法华经见宝塔品,释迦牟尼佛在灵山讲法华经,多宝佛塔涌现其前赞叹『善哉』。大乐说菩萨白佛言:『世尊,我等欲见多宝佛身。』世尊曰:『多宝有宿愿,欲开塔见其身者,彼佛分身诸佛,尽还集一处,然后我身乃出现耳。』即时世尊放白毫光,照十方无量世界,无量诸佛皆来集娑婆。娑婆以佛神力,变为净土。宝塔户开,大众皆见古佛多宝,在宝塔内,生师子座,全身不散,此是释迦分身。请看法华经,便知其详。

  修行见法身,就能分身。如中国志公禅师,狱中有志公,街上又见,到处见有志公,此是分身。昔日文殊师利,三处过夏,迦叶欲摈,即见无量文殊。世尊曰:『汝欲摈那个文殊?』过去有一位老菩萨,十个徒弟,请到其净室过年。果然十个徒弟皆说:『师父在我净室过年。』分身与化身不同,化身是随类化现,如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是名应化身;分身是分无量身,皆同一形。地藏是十地菩萨;初地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时,即能分身,何况十地,破十分无明,满证法身,分身就多了。地藏发愿度苦众生,地狱众生最苦,所以地藏分无量身到无量世界、无量地狱中救苦。今日世尊在天宫放光明云,地藏会意,无量分身地藏来集天宫,听佛临终付嘱,故名分身集会品。

  【尔时,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祗世界,所有地狱处分身地藏菩萨俱来集在忉利天宫。】

  此乃分身地藏集会天宫之文。

  地藏发愿度苦众生,地狱最苦,所以地藏分身到无量世界、无量地狱之中,教化罪苦众生。每日三时说法,障轻者一闻法化,便离地府,业重者,虽不解法,日日听闻,内薰为种耳。因此如来出世,亦无暇来见佛,今日如来临终放光,地藏知佛住世不久,若此次不来,则无缘见佛了。

  心地观经云:『以身常处于地狱,非不亲近大慈尊,以身常处于轮回,非不亲闻微妙法。』这两句话,说地藏度众生苦,无暇来见佛闻法啊!现在无量地狱中分身地藏,皆来集会天宫,到底有多少地藏呢?文中说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祗,这么多。梵语阿僧祗,此云『无央数』。无量个阿僧祗,不可说算,这多无量;不可度量,这多不可说;不可用口议,这多不可量;不可用心思,这多不可议。数目太多了!因为地藏法身,遍满虚空,有机即现,奚能说其数目哉!因为法身无为,不堕诸数,故不可说。可说是世间法,佛法不可说,超过数量啊!

  【以如来神力故,各以方面,与诸得解脱从业道出者,亦各有千万亿那由他数,共持香华来供养佛。彼诸同来等辈,皆因地藏菩萨教化,永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文乃地藏带领地府所化的众生同来见佛。

  地藏菩萨,在幽冥界度众生,到底度得度不得呢?因为众生入地狱,佛性亦入,众生受苦,佛性不受苦,因佛性不作罪故。然佛性不舍众生,而陪众生入地狱,众生造罪受苦时,佛性不受苦。因此,地狱众生,皆有佛性。众生既有佛性,日日三时闻地藏说法,闻得多,内薰为种;种子起现行,众生即时觉悟自己的佛性--未曾造罪、清清净净。见佛性而发菩提心,归依地藏,忏悔前非,解脱业道,故云「从业道出者」。焰口有云:『无量诸圣贤,及诸业道官。』业道官,现鬼王身在地府行菩萨道。地藏在地狱教化众生发菩提心,仍旧在地府修菩萨行,从来未曾见佛。今天与地藏同来,各有千万亿那由他数(那由他,此云百亿),各各持水陆、草木之香花,用表敬心,来供养佛。

  同来等辈,皆因地藏教化,不但见佛性,发菩提心,而且又从性起修,行菩萨行,权现鬼王身,利益受苦众生,成就自利利他两种功德。功德返薰菩提心,则念念流入萨婆若海,成就三不退。第一『位』不退,发菩提心是也。第二『行』不退,以鬼王身度生是也。第三『念』不退,自利利他功德,返薰真如,念念流入毗卢性海是也。具此三不退,则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矣。梵语「阿耨多罗」此翻无上;「三藐」此翻正等;「三菩提」此翻正觉。欲求无上之佛果,须修正等正觉之佛因,因果合称,故名阿耨菩提。正觉者,觉一切法无性,破我执也;正等者,法法平等,周遍法界,圆融无碍,离诸法相,破法执也。既能觉法无我,又能法法平等,则无上佛果可期,故云「无上正等正觉」。

  【是诸众等,久远劫来流浪生死,六道受苦,暂无休息。以地藏菩萨广大慈悲,深誓愿故,各获果证。既至忉利,心怀踊跃,瞻仰如来,目不暂舍。】

  此乃苦众离苦观佛之文。

  众生无始劫来,流落生死,不能自拔,受苦无量,若非佛法来救,永无出头之期。迷真起妄,不见其始,故云「久远劫来」。执妄为真,流落生死,死而复生,生而复死,生死死生,无有了期,如旋火轮,俄而为人、俄而生天、俄而作鬼、俄而作畜,六道轮回,受无量苦。涅盘经云:『我昔与汝等,不见四真谛,是故久流转,生死大苦海。』此一首偈,说不见四谛之理,则久远流转生死大苦海,不能自出。何谓苦?一身苦--老、病、死。二心苦--贪、嗔、痴。三后苦--地狱、鬼、畜。迷妄众生,于此三苦中,求暂休息,胡可得耶?故云「暂无休息」。幸遇到大慈大悲,深弘誓愿的地藏菩萨,方便教化,返迷成悟,各各证果。有的证阿罗汉果、初果、二果、三果,有的证初地、二地、三、四、五地。既离生死,又证圣果,今日各与地藏同到忉利,能不心喜踊跃礼拜如来光明德相!景慕之情目不暂舍耳。

  【尔时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祗世界诸分身地藏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吾于五浊恶世,教化如是刚强众生,令心调伏,舍邪归正。十有一二,尚恶习在。】

  此乃世尊安慰地藏度生劳苦之文。

  地藏菩萨日日三时在地狱教化众生,无暇来见世尊,今因如来将灭,赶来觐佛,所以世尊非常赞许。即时以一毋陀罗臂、兜罗绵手摩无量分身地藏之顶,而慰劳之。赞地藏菩萨不辞劳苦,念念在幽冥界救度众苦,而释迦如来亦无量劫来在娑婆世界成等正觉。梵网经云:『吾今来此世界八千返,为此娑婆世界坐金刚华光王座。』如来在五浊恶世,教化刚强罪苦众生,说刚强苦切之语,令其心调和善顺,降伏烦恼,舍外道邪见,而入佛法无我正见,悟真谛理,了生死、入涅盘,有缘的众生,十分度了八九,尚有一二宿业、习气重。是以此次成佛分千百亿身,对机设教说种种方便,引归佛道。释迦心事唯有对地藏说,因释迦与地藏皆是发愿度苦恼众生,所谓『同气相求,同声相应』。释迦灭度唯有将极苦众生付嘱地藏去度。故见面摩顶,先安慰之。

  【吾亦分身千百亿,广设方便。或有利根,闻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劝成就。或有暗钝,久化方归。或有业重,不生敬仰。如是等辈众生,各各差别,分身度脱。】

  此乃众生根机差别之文。

  众生机宜,各各不同,有的离欲祛聪,根性最利,一闻即悟,信受佛法。如舍利弗,从马胜比丘闻佛偈,曰:『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舍利弗一闻,便证初果。目犍连再闻,亦证初果,此皆根利之机。又黑氏梵志,手执合欢梧桐花来供养佛。世尊曰:『放下著。』梵志放下左手之花。世尊又曰:『放下著。』梵志又放下右手之花。世尊又曰:『放下著。』梵志即问:『今我两手俱空,还教放下个什么?』佛言:『我教你外放下六尘;内放下六根;中放下六识。』梵志依教,即时证无生法忍,也是利根之人。再有一日,外道来见佛曰:『不问有句,不问无句,请世尊道。』佛默然。良久,外道即悟,作礼而去。阿难问外道得个什么道理作礼而去?世尊曰:『譬如良马见鞭影,即入正道。』此等皆利根。

  「或有善果,勤劝成就」。犹如艳喜难陀,过去以青黛涂辟支佛像,感得九十亿劫,人间天上享乐。世尊欲度之,引其上天堂,即贪天女之美;又带游地狱,睹油镬。鬼王曰:『佛弟难陀,持戒生天,天福享尽,入地狱来,我以此油镬炸之。』难陀怖畏,求佛哀救。世尊曰:『莫贪五欲,勤修戒、定、慧,证涅盘时,则地狱与汝无份矣!』难陀惧地狱苦,勇猛精进,不久证阿罗汉果。又阿罗律尊者,被佛呵斥,精进七日,发半头天眼,证四果。此皆善果之人,勤劝激励,方能成就。

  「或有暗钝,久化方归」。如莎伽陀尊者,性愚鲁,五百罗汉,教持半句偈曰:『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一百日,得前忘后,得后忘前。后来佛教执持扫帚,扫地除尘,三年才证阿罗汉果,此乃久化方归。暗钝之机,一定要勤,勤能补拙,佛在世时尚然,何况灭后!末法之世,多是钝机,应该勤苦,长远用功,方有希望。

  「或有业重,不生敬仰」。如提婆达多之流,任佛怎样教化,不生敬重,则难度矣!所以修行之人,最怕业重,业重之辈,欲洁反秽,欲升反坠,假若修行,诸多阻碍,魔障重重,得无惧乎!所以唯要先行忏悔,忏悔清净,方可用功,慎勿作业啊!

  如是娑婆世界众生,根机复杂,各各不同。所以如来,唯有以同类身,度同类众,分身无量,现种种形,而度脱之。

  【或现男子身,或现女人身,或现天龙身,或现神鬼身,或现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于人,悉皆度脱。或现天帝身,或现梵王身,或现转轮王身,或现居士身,或现国王身,或现宰辅身,或现官属身,或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乃至声闻、罗汉、辟支佛、菩萨等身,而以化度。非但佛身独现其前。】

  此文乃如来现同类身度生。

  如来证穷法身,法身无身,能现种种身;法身无相,能现种种相。无相能现一切相,则法身不断不常;不断不常者,是诸法实相。

  如来「现男子身」而度众生。男子是大丈夫相,能辩世出世间一切事,其性刚正不阿。故孔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枨也如何?』子曰:『枨也欲,焉得刚。』所以男儿刚正,去欲无私故,能成办大事。「或现女人身」,女人慈悲心切、柔和善顺、忍耐力强,所以如来现女身而度之。如观世音每现女身度人。

  「或现天」--六欲天、四禅天等身,而教化人天众。

  「或现龙」。世尊曾现大力毒龙身,因持八关斋戒,而不伤害提婆达多。现龙身度龙众。

  「或现神鬼身」。阳间神为贵,阴间鬼力大。如来亦现鬼神身,而度阴阳两类众生。

  「或现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于人」。世尊先与人结缘,无缘不度。如来法身无相,而现山林、河池、泉井一切相,利及于人,与人结缘。昔日饥馑之世,如来将身投山,即成肉山,高一由旬,以济饥饿者,其山名水爱护。

  如来或现种种果林,用济群生;或现川流,滋润阡陌田野;或现草原,供人畜牧;或现河池、泉井,供人饮用。

  此又现依报利生之文。

  「或现天帝身」(欲界天身),「或现梵王身」(色界天身),「或现转轮王身」:人间大国王身,以十善法,教化人民,「或现居士身」:在家修行者,「或现国王身」:小国王身,「或现宰辅身」:左辅右弼,宰相身,助施王化,「或现官属身」:地方百官。

  「或现比丘、比丘尼」:出家二众。梵语比丘,此云『乞士』:上乞法养慧命;下乞食养色身。又云『除馑』,比丘持戒清净,人天福田,供养者,能除贫穷之馑。

  「或现优婆塞、优婆夷身」:在家二众,持五戒,亲近侍奉三宝之男女也。「乃至或现声闻身」:闻佛声教,悟四谛理,信行人也;「或现辟支佛身」:观十二因缘,而自觉者,法行人也。

  「或现菩萨身」: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皆能现之。

  诱进同辈,现种种身,化度众生,非但以佛身独现其前,可知如来法身无身,随类化身。慈善根力,能令众生,见种种身,而得度脱。

  【汝观吾累劫勤苦,度脱如是等难化刚强罪苦众生,其有未调伏者,随业报应,若堕恶趣受大苦时,汝当忆念吾在忉利天宫殷勤付嘱,令娑婆世界至弥勒出世已来众生,悉使解脱,永离诸苦,遇佛授记!】

  此乃临终托孤之文。

  地藏,汝观吾过去三大阿僧祗劫,修种种苦行,舍头目脑髓、国城妻子,为众生故,求无上道,乃至成佛,现种种身、说种种法,无数方便,度脱如是刚强罪苦众生,十有八九,尚有未及调伏者;倘其随业受报,堕大恶处,受大苦时,汝当忆念,今日吾在忉利天宫,殷殷勤勤,将如来所未度者,付嘱汝去度,莫令堕恶趣,直至弥勒出世。所有曾种善根的众生,务令善根成熟,不受诸苦,遇弥勒佛,皆得授记。世尊灭度,要经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兜率天寿四千岁),然后弥勒下生,弥勒成佛时,即作是念:『是诸众生,皆于佛法中,种诸善根,释迦牟尼遣来付我,我今受之。善哉!释迦牟尼佛,能善教化如是等众生,来至我所。』如是三赞释迦牟尼佛已,为众说四谛,闻者同时得道。

  第一会说法,九十六亿人得阿罗汉果。

  第二会说法,九十四亿人得阿罗汉果。

  第三会说法,九十二亿人得阿罗汉果。

  九十六亿人--受五戒者。

  九十四亿人--受三归依者。

  九十二亿人--一称南无佛者。

  【尔时,诸世界分身地藏菩萨共复一形,涕泪哀恋,白其佛言:我从久远劫来,蒙佛接引,使获不可思议神力,具大智慧。】

  此乃地藏不忘佛恩之文。

  地藏证法身,法身是一,一能无量,无量从一而生。故无量分身,从一而分。今蒙佛摩顶安慰之后,即合无量身而为一身,共复本来之形,涕泪哀恋。何故流泪悲哀呢?(一)悲众生造罪不悛。(二)悲众生刚强难化。(三)悲如来慧日将沉。(四)悲天宫付嘱任重。有此四悲,所以涕泪哀恋,而白佛言:「我地藏过去也是凡夫,流转生死,幸蒙我佛慈悲接引教化我。我依法修行,获得无漏不可思议神力,能现种种身,具足大智慧,对种种机,说种种法,此乃佛教化我的。」华严经云:『第七地菩萨,证无生法忍,欲取涅盘,十方诸佛同时出现。善男子,汝所证无生法忍,甚为难得,但未有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功德。善男子,汝莫入涅盘,应该从体起用,广修六度万行,而成就诸佛功德。』观此一段文,则菩萨辛辛苦苦用功,证无生忍时,上不见诸佛,下不见众生,无有不欲取涅盘而自度者;所以诸佛即现身,而方便接引之。因此地藏菩萨说:「我证七地时,若非如来接引,焉能获得不思议神力,及大智慧力呢!昔日如来如是度我,我今如是度众生,正我报答佛恩,接引后学分内之事。」

  【我所分身,遍满百千万亿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万亿身。每一身,度百千万亿人,令归敬三宝,永离生死至涅盘乐。】

  法华经云:『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这一首偈,显示得佛定力、慧力,庄严法身,才能说法度生。华严经云:『水银和真金,可以涂佛像,功德和法身,处处应现往。』这首偈,也是修成定、慧功德,与法身和合,才能处处现身。

  我们学道,一念相应,初见法身,是素法身。素法身,不能处处现身,一定从性起修,修般若妙慧、首楞严定,与法身和合,才能处处现身。

  地藏菩萨说:「我过去蒙佛接引,修成无漏定慧,庄严法身,方获得不可思议神力及大智慧。因有神力,便能分身,遍满百千万亿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万亿身,每一身以智慧力,能度百千万亿人,令人人舍邪归正,归依三宝,仗三宝力,返迷成悟,永离生死,到涅盘之家,证寂灭之乐。」

  何以地藏菩萨化众生归敬三宝?因为佛、法、僧三宝,乃却恶之前阵,入道之初章,越苦海之舟航,到涅盘之要道。

  炎口讲得好:『夫三宝者,千生罕遇,万劫难逢。归依者,福增无量;礼念者,罪灭河沙。冥冥大夜中,三宝为灯烛;滔滔苦海内,三宝为舟航;焰焰火宅中,三宝为雨泽。』三宝功德,难尽宣扬。

  所以地藏化众生,登三宝之慈航,自然乘智慧风、破烦恼浪,直到彼岸矣!

  【但于佛法中所为善事,一毛一缔【三点水旁】,一沙一尘,或毫发许,我渐度脱,使获大利。】

  这段文,地藏说:「众生无善根,不能度,必定八识心田中,有三宝种子,或有佛种、或有法种、或僧宝种子。如是三宝种子,乃至最小一毛之轻、一缔【三点水旁】之小、一沙之细、一尘之微,在人八识田中,我则种种方便,为其滋润,令其渐渐萌芽、开花、结果,超凡入圣,结菩提果,使获大乘如佛之利益。」法华经云:『或有人礼拜,或复但合掌,乃至举一手,或复小低头。以此供养像,渐见无量佛,自成无上道。』

  也是这个道理,只要汝在三宝中,种微小善根,将来一定成佛道。

  【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如是三白佛言: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

  这段文,请佛勿虑。何者?只要众生于三宝中,肯种微少善根,我地藏即以无量方便而教化之,令其善根增长,仗三宝力,自然发智慧火、烧烦恼薪、灭宿业障,业空惑尽时,则转生死为涅盘耳。唯愿世尊灭度之后,不必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如是三白佛言:「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

  【尔时,佛赞地藏菩萨言:善哉!善哉!吾助汝喜,汝能成就久远劫来发弘誓愿,广度将毕,即证菩提。】

  因地藏菩萨一肩荷担未来末法众生,故为佛赞善哉善哉。一赞善哉,能体佛心;二赞善哉,善用方便。汝能度众生则佛助汝欢喜,汝能度众生,则成就久远劫来所发深弘誓愿。当汝度众生将毕之时,即登大宝华王座,而证菩提,佛预助汝欢喜。

  【观众生业缘品第三】

  地藏经十三品,前二品是能化之主,此品是所化之机。地藏是能化,众生是所化。众生是个什么东西呢?迷真起妄,故有众生;不迷常觉,则无众生。可知众生无自性,从缘而生,如水成泡,机缘和合而有;色受想行识,五阴和合故有众生,离阴无别生;众生本来空,迷之则有,悟之则无。地藏知众生本空之理,就发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之愿。此愿是真实的,非空口讲白话,无根据之愿也。

  众生迷理起惑,由惑造业,故有众生。作十善业,则有天、人、阿修罗三善道之众生;作十恶业,则有地狱、鬼、畜生三恶道之众生。如是在六道之中,头出头没,不能自出,受无量苦。所以诸佛菩萨,发愿度众生。莫作业,无业则无苦矣!今地藏观众生恶业之缘,而有地狱。此品劝众生莫作业,业息则地狱自空。华严经云:『诸天子,汝等之业,不从东方来,止住于心。也不从南西北方、四维上下十方来,止住于心。但从颠倒生,无有住处,无我无我所,十方推求,悉不可得。天鼓一说,诸天子皆证无生法忍。』可知众生之业,从缘而生,何曾有自性!所以要观,观则不可得矣!故曰观众生业缘品。

  【尔时,佛母摩耶夫人恭敬合掌,问地藏菩萨言:圣者!阎浮众生造业差别,所受报应,其事云何?】

  摩耶夫人是佛母,不但是释迦母,贤劫千佛皆以摩耶为母。晋译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摩耶夫人告曰:『我得大愿智幻法门,得此法门故,为卢舍那如来母。』梵语「摩耶」,唐言大术,或云大幻。「尔时」者,地藏荷担众生,如来赞善之时。佛母摩耶,知地藏是幽冥教主,众生死后多入幽冥,由教主教化,分配转生六道,因此摩耶恭敬合掌,问地藏菩萨言:「圣者」,是尊称之辞,无事不通,谓之圣。佛母自说:「我是阎浮提人,我想知阎浮众生所造之业,差别如何,由业受报,所感之果,其事又如何?请大圣为说之。」

  【地藏答言:千万世界乃及国土,或有地狱,或无地狱。或有女人,或无女人。或有佛法,或无佛法。乃至声闻、辟支佛,亦复如是,非但地狱罪报一等。】

  地藏曰:「我分身遍满十方世界,每一世界,有百亿国土,有的国土有地狱,有的无;无十恶,就无。有的国土,有女人;有的无女人,无欲就无。有的有佛法,有的无;无佛出世就无。乃至声闻、辟支佛,亦复如是。有的国土有三乘,则有声闻、辟支佛;无三乘则无。非但地狱,罪报一等有无。」

  【摩耶夫人重白菩萨:且愿闻于阎浮罪报所感恶趣。】

  摩耶夫人曰:「我非不愿闻十方国土之事,我是阎浮提人,且愿闻阎浮众生,作罪受报,所感地狱、恶趣之事,为如何耳!」

  【地藏答言圣母,唯愿听受,我粗说之。佛母白言:愿圣者说。】

  「唯愿听受」者,寄圣母问,以励众生。「我只能略说,若广说之,穷劫不尽。」圣母曰:「愿圣者略说。」

  【尔时,地藏菩萨白圣母言:南阎浮提罪报名号如是:若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此乃地藏菩萨告摩耶佛母,阎浮众生作如是等罪,堕地狱之文。

  呜呼!吾人非从天生,亦非地长,父母辛辛苦苦,养大我们,岂可不孝而杀害乎!诗经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三年哺乳,十月怀胎。移乾就湿,咽苦吐甘,父母之恩,昊天罔极,终身难报,怎么可以杀害。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若不孝父母而杀害者,则人不如禽兽矣!古人云:『媛媛不孝躯,寸寸慈亲血。乌乌正多情,百年空泪竭。』恩重经云:『人生在世,父母为亲。非父不生,非母不育。』难报经云:『左肩持父,右肩持母,经历千年,便利背上,犹不能报父母之恩。』何况杀乎!且为子尽孝,天理之常,人伦之本。梵网经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法身,是师僧三宝之力生,所以孝顺;色身,是父母所生,更应孝顺。我们身上之骨,是父亲之髓;我们身上之肉,是母亲之血。所以昔日哪吒,拆骨还父、割肉还母。今日我们仗父母所生身体,去出家、去学道。若无父母所生之眼,怎样看经;若无父母所生之耳,怎样闻法;若无父母所生之鼻,怎样嗅佛戒香;若无父母所生之口,怎样诵经、宣扬佛法;若无父母所生之身,怎样结跏趺坐、礼拜供养?所以我们的身体,整个是父母之遗体。子必肖父,女必肖母,源远流长,人道存焉。所以在家孝顺,出家更应孝顺。在家孝顺者,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扬名声,显父母,晨昏定省,孝而复敬。出家者,勤求佛道,广度众生,以报亲恩。一子出家,九族超升。目莲救母、地藏发愿、慧能鬻薪、虚云朝山。莲池大师云:『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

  若人念孝,自然不作诸恶;为报亲恩,自然众善奉行。所以孝是众善之本;不孝之罪,众罪之根。背理杀害,宜乎其堕无间地狱,受千万劫无间之苦,求出无期矣!

  【若有众生,出佛身血,毁谤三宝,不敬尊经,亦当堕于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阎浮众生,内无智慧,外随恶友,便起邪见。狂心炽盛,妄想害佛。佛是法王,害不得的,极其量,「出佛身血」而已。昔者提婆达多,起邪见,欲害佛,而自作佛;以大石掷佛,碎石伤佛足,指出血,火车来迎,生入地狱。今日邪见之人,破坏佛像者,拟同此罪。「毁谤三宝」者,三宝是苦海中慈航,迷途中指南针,导人出生死、登彼岸,正信也,而邪见之人,不究其真谛,皂白不分,便去毁谤--阻止人信佛、阻止人诵经、阻止人出家,恶见毁灭佛教,坏人天眼目,罪莫大焉!

  「不敬尊经」者,自无慧眼,不识佛经能救众苦、能脱生死、致人涅盘,而将佛经典,用火焚烧,或置不净处,当废物用,种种轻贱法宝。如是邪见恶人,临命终时,罪业所牵,堕无间狱,受无间苦,求出无期。

  【若有众生,侵损常住,玷污僧尼;或伽蓝内恣行□欲,或杀或害,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千年「常住」,流水僧人。僧人去了一帮,又来一帮,而常住千年不动,不动产业,供十方僧用。若寺庙屋宇、田园、林地、圣迹、古物等,是常住所有,千年不动之物。有的恶人,侵占常住屋宇、侵占常住田园、侵占常住土地,或损坏伽蓝,使十方僧失去修行办道之所。如佛在世,祗树给孤独园,僧人所居,如有人侵占,或者损坏,皆属此罪。

  「玷污僧尼」者,僧尼受佛戒,戒体清净,依戒生定,依定发慧,便了生死。而丧心病狂无耻之徒,去破坏僧尼戒体,令其白璧蒙瑕,戒体有亏,再去修行则难矣!所以其罪甚大。

  又有无知恶人,在「伽蓝内恣行淫欲」。梵语伽蓝,此云众园,乃僧众修行,生长道芽圣果之处。云何而当淫坊用!诸天善神,能无嗔乎人!此人生则病狂而终,死后堕恶道,受无间苦矣!

  甚至有的「在伽蓝内杀生害命」,当屠场用。血污净地、腥薰佛堂、逼僧远离,如是等罪,当堕无间受苦,求出无期。

  【若有众生,伪作沙门,心非沙门,破用常住,欺诳白衣,违背戒律,种种造恶,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前二条是在家人,破坏三宝,而堕地狱。后二条,乃出家人,自坏三宝,而堕地狱。

  沙门有四种:(一)胜道沙门:证圣果者,圣僧是也。(二)说道沙门:能弘扬如来三藏圣教者。(三)活道沙门:修诸善法,增长慧命者。(四)污道沙门:违背戒律,裨贩如来者。此等赖佛图生,身披袈裟,心染尘劳,常念世俗事,假名比丘;时时无理,破用常住三宝物;又去欺诳白衣,种种化缘,而饱私囊;拨无因果,假公济私,欺圣骗神,不守戒律,造种种恶,败坏僧门,自叛佛教。如是等辈,如水中出火,知法犯法,无人能救,死后堕无间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若有众生,偷窃常住财物、谷米、饮食衣服,乃至一物不与取者,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此乃十方招提之物,体通十方,不与盗取,即向十方凡圣僧结罪,其罪甚大。

  十方者,常住财物、谷米、饮食、袈裟、衣被等,施主供养,十方僧用。东方无量僧来,有受用份;南北西方、四维上下僧来,亦有份受用。汝若盗取,即取十方僧物入己,还向十方僧结罪。其罪岂有量乎?

  观佛三昧经云:『盗僧蔓物者,过杀八万四千父母罪。』华聚菩萨云:『五逆四重,我亦能救,盗僧物者,我不能救。』施主供养十方僧,体通十方,属十方僧物;施主供养现前僧,体局此处,属现前僧物。如水果、斋衬、用物结缘,临时供养,见者一份,属现前僧物;如果未与先取,或盗取,即取目前僧物,还向目前多少僧众结罪。不论十方、现前僧物,皆施主供养修行办道者。所谓衣服、饮食、卧具、汤药,名四圣种;仗此而生长道芽,得证圣果,其功甚大;盗之,其罪亦大。古人云:『施主一粒米,大过须弥山。今生不得道,披毛戴角还。』含有此义。

  又十方丛林,库房有一对联『杨岐灯盏明千古,宝寿生姜辣万年。』警觉后人,莫偷十方物,免堕泥犁,受无间苦啊!

  【地藏白言:圣母!若有众生作如是罪,当堕五无间地狱,求暂停苦,一念不得。】

  经云:『作是得是,不作是不得是。』因果分明,丝毫不爽。「汝若作如是之罪,杀害父母、破坏三宝、伪作沙门、盗常住物,必堕地狱无疑。罪大之人堕地狱,求一念间停苦而不可得者,无间地狱也。」

  【摩耶夫人重白地藏菩萨言:云何名为无间地狱?地藏白言:圣母!诸有地狱在大铁围山之内。其大地狱有一十八所,次有五百,名号各别,次有千百,名号亦别。】

  此乃略标地狱之名。

  摩耶夫人,重问地藏菩萨:「云何叫无间地狱?」地藏答圣母曰:「凡有地狱,皆在阎浮提之南,大铁围山之内。大地狱有十八、中地狱有五百、小地狱有千百,如是名号各别。」

  【无间狱者,其狱城周匝八万馀里,其城纯铁,高一万里,城上火聚,少有空缺。其狱城中,诸狱相连,名号各别,独有一狱,名曰无间。】

  此文标无间地狱之处。

  地狱是唯心所造,唯业所成。「地府有大地狱,城周匝八万馀里」,表地狱是八万四千尘劳烦恼所成;「其城纯铁」,表地狱是刚强、残忍之心所造;「高一万里」,表地狱是恶贯满盈,万罪积造;「城上火聚,少有空缺」,表恶人之心,纯是烦恼。「狱城之内,有八大地狱相邻,中有一狱,号曰无间」。

  八狱者:

  (一)等活(狱卒唱生或冷风吹活)。

  (二)黑绳(热铁绳并罪人身)。

  (三)众合(两山相合以磕罪人)。

  (四)叫唤(号叫呼叫)。

  (五)大叫唤(大呼叫)。

  (六)炎热(烧然)。

  (七)众热(大烧然极热)。

  (八)无择(亦名无间,苦痛万端,暂无间歇)。

  一投此狱,苦火无间,又何所可择!故名无择。

  【其狱周匝万八千里,狱墙高一千里,悉是铁为。上火彻下,下火彻上。铁蛇铁狗,吐火驰逐,狱墙之上东西而走。狱中有床,遍满万里。一人受罪,自见其身遍卧满床;千万人受罪,亦各自见身满床上。众业所感,获报如是。】

  此乃无间地狱形状之文。

  无间地狱者,皆由恶心炽盛,纯恶无善所感。「其狱周匝万八千里」,乃十恶、八邪所造。「墙高一千里,悉是铁围」,表极恶之人,冷血心肠,积罪千寻。「上火彻下,下火彻上」,表恶人恶种起现行,现行薰种子,种现互薰相续无间。「铁蛇铁狗,吐火驰逐狱墙之上,东西而走」,表恶人嗔心如蛇、贪欲如狗,贪嗔害人,日夜相继。「狱中有床,遍满万里」,表恶人心无片善,万恶遍心。「一人受罪,自见其身,遍卧满床;千万人受罪,亦各自见,身满床上」,表恶人造罪,自作自受,自见其身,遍满地狱,而受诸苦。一人如是,多人亦然,彼此受罪,各不相知。多不见增,少不见减,真唯心法门啊!

  【又诸罪人备受众苦。千百夜叉,及以恶鬼,口牙如剑,眼如电光,手复铜爪,拖拽罪人;复有夜叉,执大铁戟,中罪人身,或中口鼻,或中腹背,抛空翻接,或置床上。】

  此乃五利使害人,死后自害之文。

  五利使者,身、边、邪、见、戒,起时捷疾,迅速如鬼,故感地狱,见夜叉、恶鬼。五利使,遍三界,有八十八使之多,故感地狱中,见百千恶鬼、夜叉。「口牙如剑、眼如电光、手复铜爪、拖拽罪人」,表五利使,邪见害人,五根和合,作诸恶业。「复有夜叉,执大铁戟,中罪人身」,表五利使,使人造身业之罪。「或中口鼻」,表五利使,使人造口业。「或中腹背」,表五利使,使人意业造罪。「抛空翻接,或置床上」,表五利使,空造诸恶因受苦果,故云「抛空翻接」。现报不足,后受地狱之苦,故云「或置床上」。

  【复有铁鹰,焰【口傍】罪人目。复有铁蛇,缴罪人颈。百肢节内,悉下长钉。拔舌耕犁,抽肠锉斩,烊铜灌口,热铁缠身。】

  此乃五钝使害人,死后受报之文。

  五钝使者,贪、嗔、痴、慢、疑是也。五钝使,对境起贪,眼随境转,故云「复有铁鹰焰【口傍】罪人目」。五钝使对境起嗔,伤人和气,故云「复有铁蛇绞罪人颈」。五钝使对境起痴,作诸恶业,故云「百肢节内,悉下长钉」。五钝使对境起慢,纵意、轻人、谤法,故云「拔舌耕犁」。五钝使对境起疑,心肠怀惑,故云「抽肠锉斩」。心不可见,但斩其肠耳!五钝使外薰,信口伤人,故云「烊铜灌口」。五钝内薰,身造诸恶,故云「热铁缠身」。如是五利、五钝十使烦恼,使人造罪,故有地狱耳!

  【万死千生,业感如是。】

  阳间一念造罪,地狱就有一生死,阳间念念造业,地狱就有无量生死。吾人起念,得无惧乎!经云:『宁碎其身,不起异念。』梵网经云:『宁以百千热铁刀剑,挑其两目。终不以此破戒之心,视他好色。』儒书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因为阳间念念造罪,所以地狱万死千生,恶业所感,生而复死,死而复生;或时狱卒唱生,或时冷风吹活,受诸剧苦。起世经云:『若人身口意造业,作已入于恶道中,经历无数千亿岁,死已须臾还复活。』

  【动经亿劫,求出无期。此界坏时,寄生他界。他界次坏,转寄他方。他方坏时,展转相寄。此界成后,还复而来。无间罪报,其事如是。】

  此乃入易出难之文。

  不入地狱则已,一动而入地狱,时劫极长。「此世界劫尽,三灾起时,地狱随坏,则寄别世界地狱受苦;别世界坏,又寄别世界;别世界复坏,则展转相寄;倘若此世界复成,还来此界地狱受苦。」罪未毕故,不知何日出离!苦重时长,故云「无间罪报,其事如是」。

  【又五事业感,故称无间。何等为五:一者,日夜受罪,以至劫数,无时间绝,故称无间。】

  此乃时无间。

  此人在世,所作之事,影响后世,令无数众生受害。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所以其受罪时间极长,从昼至夜,从夜至昼,日夜受苦,经无量劫,故云「时无间」。

  【二者,一人亦满,多人亦满,故称无间。】

  此乃形无间。

  一人之形,遍满地狱,多人之形,亦满地狱。此人在世,所作之罪,事虽不广,恶心遍布,恶遍法界;所以死后受苦,其形亦遍满地狱。

  【三者,罪器叉棒,鹰蛇狼犬,碓磨锯凿,锉斫镬汤,铁网铁绳,铁驴铁马,生革络首,热铁浇身,饥吞铁丸,渴饮铁汁,从年竟劫,数那由他,苦楚相连,更无间断,故称无间。】

  此乃苦具无间。

  此人在世,无恶不作,故感众苦尽受,故名「苦具无间」。先受铁叉刺其咽喉;次受铁棒打裘其身;又受铁鹰焰【口傍】其眼目;又受铁蛇缠匝颈项;又受铁狼哜其血肉;又被铁狗哜其心肺。落铁碓地狱,全身粉碎;落铁磨地狱,整体糜烂;落铁锯地狱,从头解至足;落铁凿地狱,千锐□其躯。或用铁刀锉头、或用利斧斫腰、或下油镬、或下滚汤。挂铁网而焚烧、被铁绳紧缚、驾铁驴而扑杀、驱铁马而踏死。用生铁革络其首;用热铁汁浇其身。汝说饥饿,令吞热铁丸;汝说口渴,令饮热铁汁。地狱苦具,无一而不受,受复再受,从年至劫,数那由他,苦楚相连,更无间断,故称「无间」。

  【四者,不问男子女人,羌胡夷狄,老幼贵贱,或龙或神,或天或鬼,罪行业感,悉同受之,故称无间。】

  此乃果无间。

  「不论汝是男是女,但作地狱之罪,即受无间之报」;中国四缍:西曰羌、北曰胡、东叫夷、南叫狄,但作此罪,即入无间受苦;或老人、或幼儿,乃至位高尊贵之人、贫穷下贱之辈,曾作此罪,即受此报;龙王、诸天、诸神、诸鬼,命终业熟,亦入无间。总而言之,八识心田,曾有此罪,行业成熟,悉同受报,故称「无间」

  【五者,若堕此狱,从初入时,至百千劫,一日一夜万死万生,求一念间暂住不得,除非业尽,方得受生,以此连绵,故称无间。】

  此乃命无间。

  无间地狱一日一夜,等于阎浮提六十小劫。地狱一日一夜,就有一万次生死,死而复生,生而复死,生死相连,无一念间断而不受苦者,故名「命无间」。「除非业尽,方得出离,别处受生」。若业尽时,阎罗即呼罪人来前告曰:『若非怨,今汝可去。当为人作子、当孝顺、当事长辈、当畏国法、当承事沙门道人,端心、端口、端身,得阿罗汉者,诸泥犁道,皆为闭塞,皆无汝份,好去。』于是从泥犁出者,皆生善道。

  【地藏菩萨白圣母言:无间地狱,粗说如是,若广说地狱罪器等名及诸苦事,一劫之中,求说不尽。】

  地藏白圣母:「无间地狱,粗说大概如是。若详细广说,地狱罪器苦事,一劫之中,求说不尽。」因地狱众生,其罪甚多,且各各不同,循业发现,果报千差万别,难以尽说。

  【摩耶夫人闻已,愁忧合掌,顶礼而退。】

  此经家叙述圣母闻地狱事,愁罪人受苦靡穷,忧己力救援未逮,唯有合掌致敬,顶礼而退。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

  此品乃众生作业受苦感佛出世之文。

  法华经云:『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众生,悉是吾子。而今此处,多诸患难,唯我一人,能为救护。』观此文,则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是佛子,皆可成佛,所以如来发愿而度脱之。如来度众生,度众生之苦而已;众生若无一切苦,便是佛。所以众生有苦,感佛出世;众生若无苦,如来不出世。如来出世,为救众生之苦故。众生苦,是能感,如来大悲,是所感。众生之苦,感佛菩萨出世,故名众生业感品。

  经云:『净法界身,本无出入,大悲愿力,示现受生。』法身清净,犹如虚空,无出无入;大悲愿力,为救众生,无出而出。故世间有佛菩萨:释迦降迹迦毗罗国,金地藏示生新罗王家,皆是众生受苦,感佛菩萨出世救度。

  佛菩萨何故降生南阎浮提?因此土众生,其性刚强,作业受苦特别多,所以释迦、地藏皆降此土。譬如父母多诸儿女,一儿病重,必获父母偏怜、爱护而亲近之故,名阎浮众生业感品。

  阎浮提是树名。此土之北,有一大树王,其果汁染沙成金,号胜金。其树影上染月宫,故得染污之名;例此土众生多被烦恼所染,受苦极重。苦重先救,感佛出世。此品说地藏为救母苦,普及一切,感发大愿之文也。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来威神力故,遍百千万亿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业报众生。若非如来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变化。我今又蒙佛付嘱:至阿逸多成佛已来六道众生,遣令度脱。唯然,世尊!愿不有虑。】

  「尔时」者,佛母闻地狱事毕之时。地藏菩萨即白佛言:「世尊啊!我学佛学成功,而证得如来神力。以如来神力故,就能大悲拔苦,将一身分为无量身,分身到众生作业受报极苦之地狱去救度。」

  「假如不是佛慈悲勉励我,即不能作如是变化--变一为多,化而复化--以幻化之身,到地狱去度众生啊!」大智度论云:『诸菩萨修苦行事,难办难成。』佛安慰言:『无得疲厌,当勤精进,行是十力,当得无量果报。』这段文说一切菩萨修一切难行苦行,极其艰辛,佛是过来人,知道过此难关,便得无量神力,因此勉励菩萨莫退,勇猛向前。所谓:『百尺竿头重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所以修行在最困难之时,必须善知识来接引,否则功亏一篑,功败垂成,自打退鼓。因此地藏菩萨说:「我行菩萨道,遇最困之处,若非如来大慈来接引,更进一步,焉能获如来神力,将一身变为无量身。我既有如来神力,今日又蒙佛在天宫付嘱,将未度尽的众生,交给我去度,我就用如来神力去度,大约不会错嘛!我度众生度到阿逸多成佛。弥勒未下生以前,所有释迦的儿孙,在六道中者,悉遣解脱,离三途苦,以人天身,得遇龙华三会,闻法度脱。此事我尽力去作,唯愿世尊,愿不有虑。」

  阿逸多是弥勒之名,此云『无能胜』。弥勒修慈心三昧,于诸菩萨中,最为第一,故云无能胜。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一切众生未解脱者,性识无定,恶习结业,善习结果。为善为恶,逐境而生。轮转五道,暂无休息。动经尘劫,迷惑障难。】

  佛告地藏言:「一切众生未解脱者,内被惑转,外被境转,所以性识无定。自己又无坚定之志,一出头来,宿习现前,便随它转,总不肯逆水行舟,克念作圣,降伏其心,依旧随宿习而去造恶业,没法子不堕恶道啊!假如善习现前,又随善习去造善事,自然结善果。又自无智慧,未闻佛法,不了善果无性、如幻如化、虚妄不实,一味认以为真,尽情去享受,人天福尽,没法子不落轮回啊!如是其心,不作恶、便造善,心随境转,境迁心移,善恶交替,故有生死轮回。轮转五道,无时暂息,经历尘劫,从迷积迷,因迷起惑,作业成障,欲出苦海,则难矣!」

  【如鱼游网,将是长流,脱或暂出,又复遭网。以是等辈,吾当忧念。】

  「譬如流水中鱼,游来游去,不觉入网,困不得出,脱幸不入,暂出网外,不久又游入网,遭诸苦难。」

  此喻众生长流生死海中,又无慧目,作诸恶业,堕三恶道;脱幸出离,不久作业,又堕三途,受诸剧苦。如是等辈,三恶道长,人天路短。既失人身,焉能办道、了生死呢?所以如来特别忧念此辈。

  【汝既毕是往愿,累劫重誓,广度罪辈。吾复何虑?】

  佛所忧虑的,是三途受苦众生。今天得遇地藏菩萨,实行累劫重誓,毕竟往昔大愿,在三恶道广度罪苦众生,则佛心无复忧虑了。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萨累劫已来各发何愿?今蒙世尊殷勤赞叹,唯愿世尊略而说之。】

  此乃定自在王乘机发问之文。

  因释迦如来赞地藏累劫发弘重誓,广度罪辈,未卜地藏往昔发何大愿,今蒙如来殷勤赞叹。唯愿世尊,为众生略说,俾广见闻,同种善根。

  「定自在王」者,从定得名。此大士人中之龙,世间之爱,悉皆远离。离欲得禅,成就无漏功德,解脱尘劳烦恼,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无有不定时,故名「定自在」。

  【尔时,世尊告定自在王菩萨: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此乃诫听之文。

  良由听法,必先审谛而听,成就闻法之慧;次则从听而思,思惟其义,成就思法之慧;再则念念不忘,反复观之,观久便能悟入,祛惑见理,成就修慧。闻、思、修三慧具足,才是真正闻法。所以世尊说:「汝能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乃往过去无量阿僧祗那由他不可说劫,尔时有佛号一切智成就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佛寿命六万劫。】

  此乃过去佛出世之文。

  如来有天眼观彼久远,犹若今日,所以过去之事,清清楚楚。过去无量个阿僧祗、那由他、不可说劫,那时有佛出世,其名号「一切智成就」。此佛以智立名,无明破尽,得一切智,知一切法,事理性相,依正因果,无一不知,知穷诸法实相得名。

\

  「如来、应供、正遍知等」,是佛通号,佛佛皆然。

  「如来」者,仿同先德号。今佛出世,如古佛再来。

  「应供」者,堪为福田号。具智、断二种功德,堪为众生福田,供养者,得福无量。

  「正遍知」者,遍知法界号。十法界事理性相因果,无一不知故。

  「明行足」,果显因德号。因中修福修慧,果上福足慧足。慧足名「明」足,福足名「行」足。

  「善逝」者,妙住菩提号。一去不再来,一证菩提,永不再起烦恼,如矿成金,不重为矿。

  「世间解」,达伪通真号。觉了世间法,当下就是佛法。六祖曰:『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无上士、调御丈夫」,应机说法号。菩萨有所断,名上士,佛无断,名无上士。佛应机说法,能调难调,调众生之心猿,御众生之意马,降伏其心,故名大丈夫。

  「天人师」,摄化从道号。天结使薄,人根机利,容易入道。如来说法,无量人、天悟道。

  「佛」,觉悟归真号。自觉觉他,同归一真;穷诸法之本源,了性相之一体。

  「世尊」,三界独尊号。天上天下,唯佛独尊。

  其佛住世六万劫,长寿度众生也。

  【未出家时,为小国王,与一邻国王为友,同行十善,饶益众生。】

  贤愚经云:『若听人民,若自己身,出家入道,功德无量。非譬为比,高于须弥、深于巨海、广于虚空。由出家故,毕成佛道。』此乃贤愚经,赞叹出家功德。大过须弥山、深过巨海、广如虚空,由出家善根故,毕竟成佛。四种出家:

  (一)身、心俱出家。(二)身出家,心不出。(三)心出,身不出。(四)身、心俱不出。二好二不好也。

  第一、出世俗家。远离妻子、儿女、俗情故,又名出红尘家。

  第二、出三界家。解脱生死,证阿罗汉。

  第三、出无明家。证佛法身,究竟出无明家,便成佛道。

  「一切智成就佛未出家以前,曾做一小国王,与一邻国王为友,同行十善。又以十善法,饶益其国人民。」十善者:身不杀、盗、淫,身业清净;口无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口业清净;意无贪、嗔、痴、烦恼,意业清净。十善是生天法门,但行十善,上升六欲天,故各饶益。

  【其邻国内所有人民,多造众恶。二王议计,广设方便,】

  此国王与邻国王为友,但邻国内,所有人民,大多数作恶,不奉十善之化。二王讨论,用何方便,使其不造恶耶?

  【一王发愿:早成佛道,当度是辈,令使无馀;一王发愿: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乐,得至菩提,我终未愿成佛。】

  二王议计,唯有愿力最大,有愿必成,愿力就是心力,一切力中,心力最大。诸佛全凭愿力成等正觉。凡夫临命终时,一切威势悉皆散失,唯有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往生净土。既然愿力有如是之大,则能度斯辈矣。所以「二王同时发愿,一王发愿:愿早成佛,自度度他,使令无馀;一王发愿:先度他离苦、度他安乐、度他证菩提,然后自己成佛。」发先人后己之愿,所谓『发僧那于始心,终大悲而赴难』者,地藏是也。

  【佛告定自在王菩萨:一王发愿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来是。一王发愿永度罪苦众生,未愿成佛者,即地藏菩萨是。】

  「二王在因地中,同时发愿。一王发愿先成佛,后度众生,已经成佛百千万亿劫,一切智成就如来是。一王发愿先度众生成佛,自己未愿成佛,今尚在菩萨位者,地藏菩萨是。」

  【复于过去无量阿僧祗劫,有佛出世,名清净莲华目如来。其佛寿命四十劫。】

  复说地藏过去发愿之事。「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之前,又有佛出世,名清净莲华目」。印度莲华青色,佛眼似之,故云「清净莲华目」。所谓『面如净满月,眼若青莲花』,『目净修广若青莲,齿白齐密犹珂雪』,皆赞如来相好之文,三十二相中属绀色目相。

  【像法之中,有一罗汉,福度众生。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设食供养。】

  此乃罗汉游化人间之文。

  古德每每学道功成,便下山游化人间,广度有缘人,古规也。「彼佛灭度,正法已过,像法来临,当时有一罗汉」。「罗汉」是梵语,此云『无生』,三界生死不生故;又云『杀贼』,九十八使见思烦恼贼灭故;又名『应供』,罗汉证无漏,令人得福,而自福不漏故。「此罗汉以无漏功德,令供养者皆得人天之福,故云『福度众生』。不但令人生福,而且次第游行,教化有缘人。巧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设食供养。」此女目蕴慧光,睛藏神德,发菩提心人也。施人饮食,有五功德:一施命、二施色、三施力、四施安、五施辩。若施罗汉,获福百倍矣。

  【罗汉问之:欲愿何等?光目答言:我以母亡之日,资福救拔,未知我母生处何趣?】

  罗汉是圣人,供养得福,福能满人愿,故问:「欲愿何等?」天上人间之福,皆能如意。光目答言:「我不求世间人天之福,但以母亡之日,一七、二七、三七,皆资福救拔,但未知我母生趣,我想知母生趣,给我心安。」

  【罗汉愍之,为入定观。见光目女母堕在恶趣,受极大苦。罗汉问光目言:汝母在生作何行业?今在恶趣受极大苦。】

  「罗汉愍其孝心倍常,一定要知母生趣,其心方安。比之今人,但作福了事,不问生处,差千万里矣!乃为入定,在三昧中,见光目母,堕在地狱,受极大苦」。罗汉是小圣,天眼能观大千世界事,但不能知其所以,因问光目言:「汝母在生作何行业?业成报现,今在恶趣,受极大苦。」

  【光目答言:我母所习,唯好食【口+敢】鱼鳖之属。所食鱼鳖,多食其子,或炒或煮,恣情食【口+敢】,计其命数,千万复倍。尊者慈愍,如何哀救?】

  此乃光目母习恶堕苦之文。

  光目答曰:「我母习气所好,唯好食鱼、【口+敢】鳖。一见鱼鳖,便买来食,且喜食其鱼子、鳖卵。有时炒黄、有时煮熟,每每恣情纵欲,饱食三餐。计其所食鱼、鳖之生命,千千万万,复倍是数。如是杀生既多,难免报在地狱,尊者慈愍,如何哀救呢?」愿云禅师云:『千百年来碗里羹,怨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罗汉愍之,为作方便。劝光目言:汝可志诚念清净莲华目如来,兼塑画形像,存亡获报。】

  此乃指示救母方法之文。

  小圣不及大圣,罗汉力弱,断见思惑,未破无明、未证法身、无不思议神力,自问不能救拔众生苦,因此指示光目:「汝可求佛--至诚念清净莲华目如来名号,并塑画佛形像。念佛和塑画佛像这两种功德甚大,不但救度汝母,又能令汝增福、增慧,故云『存亡两利』。」

  志诚二字很重要,不诚无物。且圣女为母念佛,岂不纯孝动天,至诚感佛吗?诚是实德,性命之根,天得之以成天,地得之以成地,人得之而自成。何故教念佛呢?佛告比丘:『我灭度后,若称我名,所获福德,无量无边。』故罗汉教令称本师佛名。

  【光目闻已,即舍所爱,寻画佛像而供养之。复恭敬心,悲泣瞻礼。忽于夜后,梦见佛身,金色晃耀,如须弥山,放大光明,而告光目:汝母不久当生汝家。□觉饥寒,即当言说。】

  此乃依教见佛之文。

  「光目闻罗汉指示,即依其教,舍自己所爱之物,而画端正、庄严之佛像,灯、涂、果、乐,种种珍馐,陈列佛前,至诚供养,复一心不乱,念佛功德名号,悲泣瞻礼」。人有孝心,佛有感应。中夜已过,「当后夜时,忽梦见佛身,金色晃耀,功德巍巍,犹如宝山,放大光明遍照十方。而告光目言:『汝母不久,当生汝家,□觉饥寒,即当言说,汝自知之。』」

  发梦,梦见佛是好的。出生菩提心经云:『若有梦见佛形像,诸相具足庄严身,众生见者应欢喜,念当必作调御师。』

  【其后家内婢生一子,未满三日,而乃言说。稽首悲泣,告于光目:生死业缘,果报自受。吾是汝母,久处暗冥。自别汝来,累堕大地狱。蒙汝福力,方得受生,为下贱人。又复短命,寿年十三,更落恶道。汝有何计?令吾脱免。】

  此乃重业轻报之文。

  其母罪重,应堕地狱受苦,今圣女以念佛、塑像两种功德,令其转重成轻,地狱受苦身转为婢子身;又仗佛力,宿因能说。故云:「未满三日,而乃言说。」又仗佛力,知阿女来救。而「稽首」者,叩头至地,稍留片刻,表敬也。「稽首而复悲泣,告于光目」者,知恩感谢也。「生死业缘,果报自受」,此二句,乃自觉之文;今日乃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人死业存,自作自受,我亲自尝之矣!能不信耶!吾非别人,乃是汝母。吾死之后,即入无日月光明幽冥世界。所谓:『铁围两山间,窈窈何冥冥,神识堕其中,不睹日月精。展转不相见,但闻叫呼声。』自与汝别后,累堕大地狱受苦,今蒙汝念佛、塑像之福力,方令我转生阳间,为下贱人。前生杀业,馀报所感,今生命短,只有十三岁。我的恶业生报已过,后报未尽,还要堕恶趣受苦,汝有何计,究竟令吾脱免下贱、短命恶道之苦呢?

  【光目闻说,知母无疑。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合知本罪,作何行业,堕于恶道?婢子答言:以杀害毁骂二业受报。若非蒙福,救拔吾难,以是业故,未合解脱。光目问言:地狱罪报,其事云何?婢子答言:罪苦之事,不忍称说。百千岁中,卒白难竟。】

  此乃光目令母知罪自悔之文。

  先佛梦告,今闻母说,与梦相符,光目知是己母,决定无疑,不觉悲从衷出,哽咽啼泣而白婢子:「既是我母,生前之事,合知本昔之罪,作何种业而堕恶道呢?汝知道吗?」婢子答曰:「前生是汝母,今生是婢子,我前世以杀害鱼鳖,多食其子之罪,是一。又汝每每劝我,杀生有罪,我不信,反而毁骂三宝。以此二业,受地狱之报,若非蒙汝供佛之福,仗佛神力救拔赦免,不能这么快就脱地狱苦报。」光目问曰:「汝在地狱,受什么苦啊?其事如何?可以讲给我听吗?」婢子答言:「罪苦之事,难以出口,不忍称说。假如说之,百千岁亦说不尽。」

  【光目闻已,啼泪号泣而白空界:愿我之母,永脱地狱。毕十三岁,更无重罪及历恶道。十方诸佛慈哀愍我,听我为母所发广大誓愿:若得我母永离三涂及斯下贱,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

  此乃发愿救母之文。

  光目问明母苦之事,确实无讹,啼泪号泣而白虚空界,一心启告,发深重愿云:「愿我之母,永脱地狱苦,十三岁毕,更无重罪,及不历三恶道。唯愿十方诸佛,慈哀愍我,听我为母而发广大誓愿。若得我母,永离三途及斯下贱,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

  【愿我自今日后,对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却后百千万亿劫中,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觉。】

  此乃光目女,发大誓愿救三恶道罪苦众生,尽成佛竟,然后方成正觉之文。

  【发誓愿已,具闻清净莲华目如来而告之曰:光目,汝大慈愍,善能为母发如是大愿。】

  此乃本师赞评愿文之文。

  光目为母,以大慈心,遍缘法界众生,发大誓愿;此愿何只救母之苦,亦救一切众生之苦。以救众生苦之大愿,求毕母罪,譬如大水而灭小火。以大愿而赎母罪,岂有不灭乎!故佛赞曰:「既善且能矣!」

  【吾观汝母十三岁毕,舍此报已,生为梵志,寿年百岁。过是报后,当生无忧国土,寿命不可计劫,后成佛果,广度人天,数如恒河沙。】

  此乃大愿力,能令阿母所有罪业,悉转无馀之文。

  佛眼能穷未来际之事。「吾以佛眼观汝母,承汝大愿力,十三岁毕,舍此报已,生为梵志」,此转贱为贵之文。印度四姓,以梵志为最。「寿命百岁」一句,转夭为寿之文,转十三岁为百岁之寿。「过是报后,当生无忧国土,寿命不可计劫」,此乃转女身为大丈夫身之文。无忧国,就是极乐世界,无有女人,且多一生补处,寿命不可计劫。「后成佛果,广度人天,数如恒河沙」,此乃度母成佛之文。且地藏度一切众生成佛,何只阿母,不过先从母始。

  【佛告定自在王:尔时罗汉福度光目者,即无尽意菩萨是。光目母者,即解脱菩萨是。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萨是。】

  此乃结会古今之文。

  「昔日游化人间,福度光目者,今忉利天宫,以无尽心,度无尽众生的无尽意菩萨是。」

  「光目母者,今忉利天宫,得不思议解脱的解脱菩萨是。」

  「光目女,发大誓愿,度罪苦众生成佛,然后自己方成正觉者,地藏菩萨是。」

  昔日能度所度,若子若母,经恒沙劫,今日叙会天宫,可谓因缘殊胜者矣!

  【过去久远劫中,如是慈愍,发恒河沙愿,广度众生。未来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恶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语者、两舌恶口者、毁谤大乘者,如是诸业众生,必堕恶趣。若遇善知识,劝令一弹指间归依地藏菩萨,是诸众生,即得解脱三恶道报。】

  此乃地藏大愿,归依灭罪之文。

  「世尊说过去久远劫中,地藏菩萨以慈愍心,发恒河数愿,广度众生」。

  慈有声闻慈、如来慈之分。慈若不具十力、四无所畏、三十二相者,是声闻慈;慈若具十力等,一切无漏功德,是如来慈。迦叶尊者,曾以一偈赞佛:『我今欲以一法赞,所谓慈心游世间,是慈即是真解脱,是慈即是大法聚。』大法聚,即是大涅盘。

  地藏菩萨,历劫以大慈发愿,其愿最大,从愿起行,广度众生,其行广大,由修广度众生之行,度得多,其神力更大;有大神力,就能拔众生之罪苦矣。

  「如来灭后,未来之世,末法众生,若男子、女人,一生不行善而行恶者」,此人临命终时,必堕恶道无疑。所谓『恶有恶报,作是得是』啊!更有众生,「乃至不信因果者」。一切罪中,以不信之罪最大。不信善恶因果,不信有三宝功德,光明照世,利益众生;不信故,又教人不信。既不信因果,谁人肯行善呢?谁人肯止恶呢?鼓励人作恶止善,邪见薰世,邪见害人,所以其罪极大,如是之人,必堕恶道。「或有男子、女人,一生好犯外色,终身去作嫖婊之事」,此等人,临终亦堕恶道。

  「又有人,一生专门妄语--害人、骗人钱财。」

  「复有人,喜欢两舌--搬弄是非、谤欺良人。」

  「更有人,一生粗口骂人。」

  「或有人毁谤大乘经典,云非佛说者。」

  「造如是等业众生,不久必堕恶道无疑。假若幸遇善知识劝令一弹指顷,至诚归依地藏菩萨,仗菩萨多劫愿力,所作罪业,即得解脱三恶道报。」

  譬如大船能载百吨巨石,不沉海底;又如光明能破千年之暗;又如小火能烧万顷之薪。如是地藏菩萨神力,最不思议,归依者能灭众罪,回头是岸,改过忏悔,更莫复造,善莫大焉,佛法无边啊!

  【若能志心归敬及瞻礼赞叹、香华、衣服,种种珍宝,或复饮食。如是奉事者,未来百千万亿劫中,常在诸天受胜妙乐。若天福尽,下生人间,犹百千劫常为帝王,能忆宿命因果本末。】

  此乃供养生天之文。

  地藏愿大、神力大,前归依灭罪,今供养生天皆仗神力故也。先「志心归依恭敬地藏」,自己心力也;及「瞻礼赞叹」,眼瞻、身礼、口赞叹,自己身力也;「香花、衣服,种种珍宝等外物供养」,自己财力也。密部说:『香是能悦怿三昧,以此供养,即得如来无碍之智。华是宝庄严三昧,以此供养,速得如来四八妙相。』衣服者,袈裟也;以袈裟供养地藏。「种种珍宝」者,七宝也,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人所贵者,以此供养,表敬也。每日饮食奉献,先献后食,表尊重也。若能一生心、身、财三力奉事者,感得未来百千万亿劫「常在诸天」,指六欲天,受胜妙乐。「若天福尽,馀福未尽,下生人间,犹百千劫,常作帝王,有宿命通--忆知过去供养地藏是因,生天是果;生天是本,人王是末。」能忆宿命,不昧前因,自然福上修福,以人天身,见佛闻法,修菩提道矣!

  【定自在王,如是地藏菩萨有如此不可思议大威神力,广利众生。汝等诸菩萨,当记是经,广宣流布。】

  此乃佛嘱流通之文。

  佛告定自在王:「地藏菩萨有如是大威神力,归依者灭罪,供养者生天,广利众生,汝等菩萨应牢记斯经,流布沙界利乐有情。」

  【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愿不有虑,我等千万亿菩萨摩诃萨,必能承佛威神,广演是经,于阎浮提利益众生。定自在王菩萨白世尊已,合掌恭敬作礼而退。】

  此乃无量菩萨,以如来神力,均能流通此经,于阎浮提利益众生之文。

  【尔时,四方天王俱从座起,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萨于久远劫来,发如是大愿,云何至今犹度未绝,更发广大誓言?唯愿世尊为我等说。】

  此乃四天王述疑之文。

  须弥山腰四万二千由旬高处,有四天王天。

  东方持国天王:护持国土故;领乾闼婆(此云寻香,天帝俗乐神)、富单那(此云臭,主热病鬼)二部鬼神。

  南方增长天王:令自他善根增长故;领鸠盘荼(梦魇鬼)、薛荔多(劣的饿鬼)二部鬼神。

  西方广目天王:能作种种语故;领毗舍阇(颠狂鬼、【口+敢】精气鬼)、毒龙(有眼、声、气、触四毒)二部鬼神。

  北方多闻天王:福德之名,闻四方故;领夜叉(飞行鬼)、罗刹(可畏鬼、暴恶鬼)二部鬼神。

  「如是四大天王,共领八部鬼神,护国安民。今闻地藏菩萨,久远发愿度生,度来度去,至今未尽;又在佛前,发大誓言:『如来灭后,所有罪苦众生,一肩荷担,负责去度。』未卜地藏愿力未圆,抑众生难度耶?唯愿世尊,为我等说之。」

  【佛告四天王:善哉!善哉!吾今为汝及未来现在天人众等,广利益故,说地藏菩萨于娑婆世界阎浮提内,生死道中,慈哀救拔度脱一切罪苦众生,方便之事。】

  此乃佛答度生,须用方便之文。

  众生有种种病,菩萨用种种方便而度之。众生病千变万化,菩萨方便药,亦巧妙无方。若无病则不用方便,但众生病无尽,故菩萨方便智亦无穷。以无穷智,度无尽众生,则菩萨愿力无边,充满法界矣!谁论尽与不尽,尽不尽是世间法,佛法无尽无不尽啊!

  所以世尊曰:「善哉善哉!汝问得好,吾今为汝,及未来、现在天人等广利益故,说地藏菩萨在娑婆世界,阎浮提内,生死道中,救拔罪苦众生方便之事。」汝等若明,则识会度众生了;人天若明,则识会自度了。所以说,善哉善哉!

  【四天王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唯然。世尊大士,度生之方便,我等愿闻。

  【佛告四天王:地藏菩萨久远劫来,迄至于今,度脱众生,犹未毕愿。慈愍此世罪苦众生,复观未来无量劫中,因蔓不断,以是之故,又发重愿。】

  此乃众生业苦无尽之文。

  因众生迷理起惑,由惑造业,因业招果;果复生惑,作业受苦。如是惑、业、苦三,如恶叉聚,循环不息,生死无尽,因蔓不断,以是菩萨又发重愿,度其无尽惑、业、苦。

  众生所作之业,有三种报:

  一、现报:今生受报。

  二、生报:死后来生受报。

  三、后报:经无量劫还有果报。菩萨救现报、生报已,而后报之苦时长,因蔓不断,所以又发重愿而度之。

  众生作业,一业一生死,一生作无量业,则有无量生死。何况生生世世所作之业,积在八识田中,望之因蔓不断,以是又发重愿而度。

  以此三种因缘,佛告四天王:「地藏菩萨从久远劫来,度到今日,而众生未尽者,非菩萨愿力不广故,乃是众生业果无穷、后报无尽,八识田中业种累累,因蔓不断,所以又发深重愿、长远心,而度脱之。」

  【如是菩萨于娑婆世界,阎浮提中,百千万亿方便,而为教化。】

  此乃釜底抽薪之文。

  地藏菩萨在别的世界,度生方便,故且不说。且说在阎浮提,就有百千万亿方便教化众生:莫作诸业,业亡果丧,生死自了。

  【四天王,地藏菩萨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

  人人爱命,物物贪生。蠢动含灵,皆有佛性,而杀者,即杀未来诸佛,故先感习气报--多病短命,果在地狱。

  【若遇窃盗者,说贫穷苦楚报;】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各人有各人的福,你自己不去修福,反盗人财物,而损自己之福,宜乎其受贫穷苦楚之报。

  【若遇邪淫者,说雀鸽鸳鸯报;】

  人心惟危,岂可纵欲!淫犯外色,作嫖婊等事,自伤慧根,增长诸恶,畜生何殊,所以先受雀、鸽、鸳鸯等报。

  【若遇恶口者,说眷属斗诤报;】

  守口如瓶,岂可不讲道理。出口伤人,令人愤恨,常怀报复,伤人自伤,果报自受,感得自己眷属斗诤不息,能不令汝心痛。

  【若遇毁谤者,说无舌疮口报;】

  毁辱良善,诽谤贤哲,自然舌烂口中,疮生唇内。

  【若遇嗔恚者,说丑陋癃残报;】

  每见面目狰狞,相貌丑陋,背癃肢残,皆是前世嗔火伤人、恚毒害他所致。

  【若遇悭吝者,说所求违愿报;】

  悭而不用,吝不与人,不满人愿;将来感得,凡有所求,皆违己愿报。

  【若遇饮食无度者,说饥渴咽病报;】

  饮食知节量。过量饮、过量食,疾病丛生。饮多伤胃,食多伤气,故感常饥常渴,咽病之报。

  【若遇畋猎恣情者,说惊狂丧命报;】

  纵意畋猎,恣情杀生,感得惊狂堕堑、堕海、马踏、车伤等,丧命之报。

  【若遇悖逆父母者,说天地灾杀报;】

  『木本水源,人从亲生』,为子尽孝,人伦之常,天理之本;今反背天害理,忤逆父母,故感天地打杀报。

  【若遇烧山林木者,说狂迷取死报;】

  无故放火烧山林,惊杀蛇、虫、鼠、蚁……,伤害无限生灵,毁坏国家林园,故感狂迷自取死报。

  【若遇前后父母恶毒者,说返生鞭挞现受报;】

  前后父母,以非己子,种种楚毒逼害;不久再生,反被其子鞭挞现受报。

  【若遇网捕生雏者,说骨肉分离报;】

  人鸟身异,母子情同,母失雏儿,何等心痛?故感亲生骨肉生离死别之报。

  【若遇毁谤三宝者,说盲聋音哑报;】

  佛是医王、法是良药、僧是看病人,治众生生死之病。若毁三宝者,谁度汝出苦海,宜乎眼盲不见三宝相、耳聋不闻、音哑不能称三宝功德,受六根残缺之报。

  【若遇轻法慢教者,说永处恶道报;】

  佛法度人出苦,僧教舍邪就正;汝若轻法慢教,谁度汝出三途!宜乎永处恶道矣!

  【若遇破用常住者,说亿劫轮回地狱报;】

  破坏常住物,私用十方物,亿劫轮回地狱报。

  【若遇污梵诬僧者,说永在畜生报;】

  污彼梵行,诬僧作罪,永在畜生受报。

  【若遇汤火斩斫伤生者,说轮回递偿报;】

  烫毛火炙,斩头斫足,伤害动物;来生做畜生,偿还宿世血债、肉债、命债。

  【若遇破戒犯斋者,说禽兽饥饿报;】

  破所受戒,故堕禽兽,犯过午斋,故受饥饿。

  【若遇非理毁用者,说所求阙绝报;】

  非理毁坏用具,凡有所求,阙绝不得报。

  【若遇吾我贡高者,说卑使下贱报;】

  贡高我慢,看人不起,故受此报。

  【若遇两舌斗乱者,说无舌百舌报;】

  两舌是非,令众不和,故感无舌,或百舌之报。

  【若遇邪见者,说边地受生报。】

  背理起邪,是非不辨,邪正倒置,无我执我,执断执常,拨无世间善恶因果,拨无出世间涅盘因果,不信三宝威光……如是等,故感生无义理之域受报。

  【如是等阎浮提众生,身口意业,恶习结果,百千报应,今粗略说。】

  此乃阎浮提众生,自无智慧,以身、口、意三业,顺宿世恶习,造种种业,而受种种果报,今不过咯说之。

  【如是等阎浮提众生业感差别,地藏菩萨百千方便而教化之。】

  地藏菩萨在阎浮提,见众生作业感报,各各不同。而众生畏果,菩萨据果推因,说其种种罪因,以种种方便,教化而度脱之。

  【是诸众生先受如是等报,后堕地狱,动经劫数,无有出期。是故汝等护人护国,无令是诸众业,迷惑众生。】

  此乃佛说「阎浮提众生作业,先受生报,后报在地狱。一入地狱,动经劫数无有出期。所以地藏菩萨,在众生未入地狱之前,先以种种方便,止其莫作众罪;罪亡果丧,可出生死。因是之故,汝等四大天王,护人护国,亦应负起责任,无令种种罪业迷惑众生」,助地藏菩萨度众生一臂之力。则幸甚矣!

  【四天王闻已,涕泪悲叹,合掌而退。】

  「四天王闻已,识得业力甚大,业种累累,牵缠不断,众生难度,所以地藏菩萨,重重发愿,长远度生,非愿力不足,乃愿力无穷啊!自问无大神力制止众生不作诸业,所以涕泪悲叹,合掌退归本位。」

  【地狱名号品第五】

  上三品是地藏菩萨所化之机。众生业缘品,说众生所作之业,从缘而生,不从十方来,止住于心;乃从颠倒生,无有住处,当体即空,所以名观众生之业缘。

  众生业感品,乃阎浮提众生作业受苦,叩佛宏慈,感佛菩萨出现世间,拔其苦难,故名阎浮众生业感。地狱名号品,乃阎浮众生作业,先受人间之报--属花报;后受地狱之报--属果报。前品已说,杀生者宿殃短命报,地狱之报未说,故此品说之。

  地狱梵语泥犁,此云『无有』,无有乐啊!说其名号,令众生顾名思义,知其果报,由业所感,唯心所造,唯识所变。下焉者止恶不作;中焉者勉修诸善;上焉悟法性空,发菩提心。所谓『念地狱苦,发菩提心者』是也。所以地狱,是我们修道的增上缘,莫以语粗而轻视之。

  若能识其果报,如其无体,罪福分明,了达性空,乃可以语道,道在其中矣!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白地藏菩萨言:仁者,愿为天龙四众及未来现在一切众生,说娑婆世界及阎浮提罪苦众生所受报处,地狱名号及恶报等事,使未来世末法众生知是果报。】

  此乃普贤问十法界中地狱法界之文。

  「普贤」,行弥法界曰普,位邻极圣曰贤。经云:『我佛如来有长子,其名号曰普贤尊。』华严经以文殊为幼童,普贤为长子,导一切菩萨,修万行,行成果满,即证菩提。

  四大名山属峨嵋山。峨嵋山顶有佛灯,所谓『万盏明灯朝普贤』。因南阎浮提,家家户户燃灯供佛,是普贤万行中一行。所以在峨嵋山顶,至诚作观,夜中灯现,或多或少随人福智,各见不同。昔日虚云和尚登山顶,夜见无数佛灯。曾有诗曰:『峨嵋山顶观佛光,万盏明灯尽光芒。佛法无边难思议,菩萨有感易商量。』

  「尔时」者,闻世尊说地藏教化众生,莫作诸恶,否则先受如是等人间苦报,后堕地狱,经劫难出,但未曾讲地狱受报之事,所以普贤菩萨白地藏菩萨曰:「仁者(尊称之辞),为地狱教主,请将地狱之事,为天龙四众,及未来现在一切众生,说说娑婆世界,阎浮提罪苦众生,所受报处,地狱名号,及恶事等,使未来末法众生,知是果报。」众生所以受苦者,皆由不知果报故。

  【地藏答言:仁者,我今承佛威神及大士之力,略说地狱名号及罪报恶报之事。】

  地藏答言:「仁者,我今承佛威神及仁者大士之力,略说地狱名号,及作罪受报之事。令诸闻者,知是果报,自觉自悟,业亡果丧,则地狱法界自空耳。」

  【仁者,阎浮提东方有山,号曰铁围。其山黑邃,无日月光。有大地狱,号极无间;又有地狱,名大阿鼻;】

  此乃标地狱处所之文。

  地藏说:「仁者,阎浮提之东,有山号曰铁围,其山黑暗深邃,日月光明照不到之处,有大地狱在其中。」古云:『地狱苦茫茫,冥冥无日光,人间百千劫,未抵半宵长。』

  「其狱号极无间,此狱罪人,受苦无间故。同时更有一地狱,名大阿鼻。阿鼻者,梵语。此云无遮、无救。无人能遮其不入;又无人能救其出苦,所以号阿鼻。极恶之人所居,比无间地狱之苦更甚、时更长。」

  【复有地狱,名曰四角;】

  阿鼻是大地狱,其中有无数小地狱,以为眷属。四角者,将罪人身,切成四角、六角、八角故。

  【复有地狱,名曰飞刀;】

  刀轮从空而下,斫罪人身。

  【复有地狱,名曰火箭;】

  无数火箭,贯罪人体。

  【复有地狱,名曰夹山;】

  两山相合,夹罪人身。

  【复有地狱,名曰通枪;】

  无数铁枪,穿心刺体。

  【复有地狱,名曰铁车;】

  铁车辗砾罪人。

  【复有地狱,名曰铁床;】

  卧铁床上,受种种苦。

  【复有地狱,名曰铁牛;】

  铁牛斗身,遍体鳞伤。

  【复有地狱,名曰铁衣;】

  赤铁裹体,皮肉焦燃。古德云:『现见袈裟离体,将来铁牒【衣旁】缠身者。』此狱也。

  【复有地狱,名曰千刃;】

  匕首名刃,千刃刺体。

  【复有地狱,名曰铁驴;】

  铁驴踏杀故。

  【复有地狱,名曰烊铜;】

  熔铜灌口。

  【复有地狱,名曰抱柱;】

  炮烙罪人。

  【复有地狱,名曰流火;】

  流火烧体故。

  【复有地狱,名曰耕舌;】

  铁犁耕罪人舌。

  【复有地狱,名曰锉首;】

  斩截罪人首。

  【复有地狱,名曰烧脚;】

  满地火炭,烘罪人脚。

  【复有地狱,名曰焰【口旁】眼;】

  铁鹰飞来,啄罪人眼。

  【复有地狱,名曰铁丸;】

  饥吞热铁丸。

  【复有地狱,名曰诤论;】

  彼此铁爪互害故。

  【复有地狱,名曰铁斧;】

  铁斧腰斩故。

  【复有地狱,名曰多嗔。】

  嗔火内焚故。

  【地藏白言:仁者,铁围之内,有如是等地狱,其数无限。】

  此乃指广之文。

  铁围山内,有如是等类似地狱,其数无限,不能尽说。

  【更有叫唤地狱、】

  罪人大叫苦故。

  【拔舌地狱、】

  铁钩拔其舌故。

  【粪尿地狱、】

  粪海、尿池溺罪人故。

  【铜锁地狱、】

  八百铁锁系罪人颈故。

  【火象地狱、】

  火象踏杀罪人故。

  【火狗地狱、】

  火狗【口+敢】罪人骨肉故。

  【火马地狱、】

  火马狂奔,追触罪人故。

  【火牛地狱、】

  无数火牛角抵罪人故。

  【火山地狱、】

  满山火焰猛烧罪人故。

  【火石地狱、】

  上下火铠磨罪人故。

  【火床地狱、】

  火床炽炎炙罪人体。

  【火梁地狱、】

  悬梁焚烧故。

  【火鹰地狱、】

  铁树、炎鸟【口+敢】罪人脑、眼、心、肺,大、小肠故。

  【锯牙地狱、】

  刀凿牙齿故。

  【剥皮地狱、】

  生剥其皮,再割其肉。

  【饮血地狱、】

  朱诛虫饮罪人血成湖故。

  【烧手地狱、】

  铁斗量火恒烧手故。

  【烧脚地狱、】

  踏火炭山恒烧脚故。

  【倒刺地狱、】

  罪人上下剑树,上下倒刺故。

  【火屋地狱、】

  火屋内焚故。

  【铁屋地狱、】

  猛火炎炎烧铁城故。

  【火狼地狱,】

  火狼逐人【口+敢】食故。

  【如是等地狱。其中各各复有诸小地狱,或一或二、或三或四,乃至百千。其中名号各各不同。】

  「如是地狱,各各复有诸小地狱,以为眷属。或有一,或有二、三、百、千小地狱,以为眷属。小地狱名字亦各各不同。」

  【地藏菩萨告普贤菩萨言:仁者,此中皆是南阎浮提行恶众生,业感如是。】

  业造地狱之文。

  地藏菩萨告普贤菩萨言:「仁者,上来所说地狱,皆是南阎浮提众生,志性无定,遇境逢缘,便去造业。业力所造,业力所感,故有如是多地狱,名字不同,自作自受耳。」

  【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

  此乃业力甚大之文。

  业由心造,心力大,所以业力亦大。业若有形相,虚空亦容纳不了。心极公平,作何业,就受何等报,心随业转,就造何等地狱与汝受。各人业不同,就造不同地狱,所以地狱就有种种名号。

  须弥山高,业力上至梵天顶,比须弥山还高。

  巨海深而有底,业力深而无底。

  圣道虚通,无物能碍,而业力能障之不现。修行最怕业力!业力来时,不想用功,纵用亦用不上路,诸多障碍,身又痛、心生恼,能无惧乎?所以菩萨畏因,而不敢作业也。

  【是故,众生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父子至亲,岐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

  诫劝莫轻小恶之文。

  『小善不积,何以成圣?小过不改,积足灭身。』涅盘经云:『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良以纤芥之恶,历劫不亡;毫理之善,积世长存。福成则天堂自至,罪积则地狱斯臻,自作自受,纤毫不差。父子天性相关,至密至亲,然而各业不同,所以升沉路别,各不相知,纵然相逢,亦不能代受。各有前因,自受其报耳。

  三昧经佛告阿难:『人生世间,所以不得道者,但坐思惟,秽念多故。一念来,一念去,一日一夜,有八亿四千万念,念念不息。一念善,得善果报;一念恶,得恶果报,如响应声,如影随形。』

  观此文,秽念多,不能悟道。微小之念,亦有果报,何况业耶?业大报大,业小报小,刹那受报,无时间断,焉能悟道?

  所以我们修行,最先条件,要忏悔业障。至诚忏悔,种种忏悔,忏到清净为止。经云:『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每晨诵经、念佛、念楞严咒,念到相应,最能灭罪。业障一空,修行容易、悟道也易、见佛亦易、闻法易、出家易、亲近善知识易,一切皆易,否则一切皆难。所以要莫作业,大业不造,小业也不可作--无业心安。

  【我今承佛威力,略说地狱罪报之事,唯愿仁者暂听是言。普贤答言:吾已久知三恶道报,望仁者说,令后世末法一切恶行众生闻仁者说,使令归佛。】

  再说地狱之文。

  地藏菩萨说:「我今承佛威力,再略说地狱罪报之事,唯愿仁者暂听。」

  普贤曰:「我已久知三恶道报,今日望仁者说,无非想令末法众生皆归依三宝。」无常偈云:『有生皆必死,造业苦切身,唯有佛菩提,是真归依处。』所以在生死苦海中,唯有归依三宝,最为稳当。是以我们每日朝暮要诵念三归依,初入佛门,亦先归依三宝,三宝威光无量啊!

  【地藏白言:仁者,地狱罪报,其事如是:】

  上说地狱名号,向下说地狱受报之事。

  【或有地狱,取罪人舌,使牛耕之;】

  此乃恶人,作两舌、恶口、妄言、绮语之罪,死入地狱,狱卒拔出其舌,使牛耕之,耕而复耕。

  【或有地狱,取罪人心,夜叉食之;】

  此乃恶人心黑,常起恶念,害人害物,恶念炽盛,死入此狱,夜叉叉其心出,或自食、或与狗食,一日一夜万死万生。

  【或有地狱,镬汤盛沸,煮罪人身;】

  此乃恶人,以身作恶,杀人、打人、害人、盗人财物、作诸恶业,死堕镬汤地狱,在沸汤中,千死万生,受尽折磨。

  【或有地狱,赤烧铜柱,使罪人抱;】

  此乃坏人,一生淫犯外色,污人贞操,死堕此狱,赤烧铜柱,使罪人抱,炮而烙之。

  【或有地狱,使诸火烧,趁及罪人;】

  此乃恶人,赶绝穷迫,逼害良人,死堕此狱,烈火追人,越走越盛,到处被烧。

  【或有地狱,一向寒冰;】

  此乃寒冰地狱,纵广二万里。罪人堕其中,常受寒风、寒冰之苦,肤肌皮肉冻裂,如莲花色。

  【或有地狱,无限粪屎;】

  此乃沸屎地狱。罪人堕其中,何只饮尿食屎,还受屎虫唼舌啖心之苦。

  【或有地狱,纯飞毾鸐;】

  无数毾鸐,锋利如针,从空飞来,刺罪人体,穿骨彻髓。

  【或有地狱,多攒火枪;】

  六根、四肢皆受火枪。

  【或有地狱,唯撞胸背;】

  以热铁锥,撞人胸背。

  【或有地狱,但烧手足;】

  量火烧手,踏炭烧足。

  【或有地狱,盘缴铁蛇;】

  无量铁蛇,缴(绞)罪人身。

  【或有地狱,驱逐铁狗;】

  地狱铁狗,追逐罪人。

  【或有地狱,尽驾铁骡。】

  骑铁骡子,火烧其身。

  【仁者,如是等报,各各狱中有百千种业道之器,无非是铜、是铁、是石、是火。此四种物,众业行感。】

  人间地、水、火、风,随业所感,故有人间依报,种种享受,各各不同。地狱铜、铁、石、火,随业所感,故有种种苦具,困苦罪人。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造天堂,心造地狱;心随善业造天堂,心随恶业造地狱。一切唯心所造、唯业所感、如幻如化。所以地藏告普贤:「地狱名字、种种苦器,无非铜、铁、石、火四物与业和合,造成种种地狱耳。」

  【若广说地狱罪报等事,一一狱中,更有百千种苦楚。何况多狱。我今承佛威神及仁者问,略说如是。若广解说,穷劫不尽。】

  多人同入一地狱受苦,各各苦境、苦具不同。故云「一一狱中更有百千种苦楚,何况多狱」。「各人各业不同,则其苦具、苦相无量,我今承佛威神及仁者问,略说而已,若广说,则穷劫不尽。」

  【如来赞叹品第六】

  地藏神力唯佛能宣,众生不识,故佛赞扬。一者赞叹地藏有如是等神力,二者令众生获种种利益,以此因缘故有此品。神力是度生之缘,向下二品,皆度生之缘。

  何以赞叹神力,而不赞叹功德?六度功德是因,不思议神力是果。赞果而不谈因者,大论云:『众生有二种,一者乐善法,二者乐善法果报。为乐善法者,赞叹诸功德,为乐善法果报者,赞叹大神力。』今如来欲令众生获得种种利益,故赞叹地藏大神力耳。

  【尔时,世尊举身放大光明,遍照百千万亿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出大音声,普告诸佛世界一切诸菩萨摩诃萨及天龙鬼神人非人等:听吾今日称扬赞叹地藏菩萨摩诃萨,于十方世界,现大不可思议威神慈悲之力,救护一切罪苦之事。】

  此乃赞叹地藏神力之文。

  地藏神力普利一切群生,值得如来赞叹,所以「举身放大光明」,表地藏神力整个是大光明藏,属报得神通,是法身显现报身功德神力。以此大光明「遍照百千万亿恒河沙等诸佛世界」,表地藏神力,遍满十方恒河沙世界。

  「出大音声,普告诸佛世界,一切诸菩萨,及天龙鬼神人非人等」,表地藏神力,唯十方大菩萨方能识,天龙鬼神人非人等,皆可获神力之益。

  如是普告诸菩萨及天龙鬼神,听「如来今日称扬赞叹地藏菩萨摩诃萨,在十方世界现不可思议威神慈悲之力,救护一切罪苦之事」。威神与慈悲和合,就能救苦。威神能救,慈悲愿救。单威神能救而不愿救,亦不能救苦;单慈悲愿救而无神力,亦不能救众苦。所以威神与慈悲和合,既能救,又愿救,方能救一切苦。

  【吾灭度后,汝等诸菩萨大士及天龙鬼神等,广作方便,卫护是经,令一切众生证涅盘乐。】

  此乃勉众护经之文。

  释迦不久灭度,地藏在六道教化,神力能救种种苦,而人不知,故劝诸菩萨及天龙鬼神,卫护是经。仰仗地藏神力,何只拔苦,更能得涅盘之乐。然而流通是经,需用种种方便,莫呆板啊!

  【说是语已,会中有一菩萨,名曰普广,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今见世尊赞叹地藏菩萨有如是不可思议大威神德,唯愿世尊为未来世末法众生,宣说地藏菩萨利益人天因果等事。使诸天龙八部及未来世众生顶受佛语。】

  此乃述赞请益之文。

  上来世尊赞叹地藏有大神德,救护众生;令一切菩萨,卫护是经,当时会中,有一菩萨,名曰「普广」。从心发智,智弥法界曰普;以智导行,行满虚空曰广。此菩萨即从座起,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我等今日得闻如来赞叹地藏菩萨有不可思议神德,利益众生。我等闻之,非常欢喜,但未知地藏神力,如何利益未来众生,使获人天因果等事。因为人天因果,因赅果海,果彻因源,非大智人,不能自知,愿佛宣说,使得诸天八部及未来世众生,顶受佛语,而获人天利益。」大智度论云:『佛何故赞叹菩萨?以佛赞叹故,无量众生爱乐菩萨,恭敬供养,后皆成就佛道。』有是利益,故佛赞叹菩萨。

  【尔时,世尊告普广菩萨及四众等:谛听谛听,吾当为汝略说地藏菩萨利益人天福德之事。普广白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即时世尊告普广菩萨及四众:「汝等谛听!吾为汝说地藏菩萨利益人天成就福德之事。」

  固有之善曰德,福有五福,如五福临门。五福者福寿、富贵、康宁、好德、考终。论语有五德,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人具五福、五德者,可以说为极圆善上等之人矣!

  【佛告普广菩萨: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地藏菩萨摩诃萨名者,或合掌者、赞叹者、作礼者、恋慕者,是人超越三十劫罪。】

  此乃闻名灭罪之文。

  良由地藏神力周遍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众生被无明所迷、业力所障,对面如隔千里,不即获地藏神力,失了许多利益。今佛一说:「假若未来世,善男子、善女人耳闻地藏圣号,或自称自闻、或人称我闻,将地藏功德洪名纳在八识田中,下为善种,此善种之力,能破此人三十劫罪」。

  「或合掌者」,闻名之后,能对菩萨致敬合掌。或赞叹地藏菩萨历劫度生大愿功德,所度众生已成佛,而地藏菩萨尚居菩萨位,分身无量世界,处处救众生苦。

  「或六时礼拜地藏圣容」,面对慈颜,至诚作礼、五体投地、身心恭敬,感应道交--能礼所礼性空寂--与菩萨打成一片,仰仗菩萨神力,即能超越三十劫生死重罪。「或恋慕者」,如小儿恋慕父母,依依不舍、心心不忘结为天性父子,以地藏菩萨为师,恋菩萨大愿度生功德,慕菩萨方便救苦神力,仰止菩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如是心恋菩萨,感应道交,即灭三十劫生死重罪。【普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彩画形像,或土石胶漆、金银铜铁,作此菩萨。一瞻一礼者,是人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于恶道。假如天福尽故,下生人间,犹为国王,不失大利。】

  此乃造像生天之文。

  「若有善根的男女,恭敬菩萨,发心造像。从心起敬,至诚作观,观菩萨圣像,观成相现,即以五彩颜色画菩萨真容。如是画一张,或画多张,自供养、送人供养,以此功德,命终生天」。

  梁武帝时,有一位大德,号张僧繇,绘地藏菩萨像,形状似僧,披敛而坐,其像时放异光,以后别人模写,亦放异光。又一商人妻,妊娠经二十八月,不产。一心发愿模写,当夜便生一男,相好端严,见者欢喜,于是举世号放光菩萨。

  「若善男女以恭敬心,用泥塑菩萨像、或用石雕菩萨像、或用金、银、铜、铁铸菩萨像,像成后,时时恭敬,刻刻供养,一瞻一礼,瞻仰圣容,至诚稽首。如是之人,临命终时,即生三十三天;生而复生,历一百次,享受天乐,永不堕恶道。假如天福尽故,馀福未尽,下生人间,犹为国王;当汝下生做人王时,仗菩萨威力,有佛出世,必定见佛闻法,依法修行,不失将来成佛大利。」

  【若有女人,厌女人身,尽心供养地藏菩萨画像及土石胶漆铜铁等像。如是日日不退,常以华香、饮食、衣服、缯彩、幢幡、钱宝物等供养,是善女人,尽此一报女身,百千万劫,更不生有女人世界,何况复受。】

  此乃供养转女身之文。

  男女身无定性,烦恼重作女身,轻则为男。汝将女人习气,洗得乾乾净净,保汝来世不受女身。今生为女,业障重故,唯要仰仗地藏神力,即能转女身。法华经龙女修行八岁,即转女身而成正觉。其赞佛偈云:『深达罪福相,遍照于十方,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以八十种好,用庄严法身。』观此偈,则龙女了达罪福,深悟实相,光明遍照,即见法身,法身微妙,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不修则已,一修使成正觉。

  「今日有女人,厌恶女身为百恶之所逼恼,每欲厌离,唯有尽心供地藏菩萨画像,或土石胶漆铜铁等像,要长远心,日日不退,常以华香、饮食、衣服、缯彩、幢幡、钱宝等物,尽情供养。舍得清清净净,一心无妄时,便与菩萨神力、愿力相应。是善女人,尽此一报女身,百千万劫,更不生有女人世界,云何复受女身。」

  【除非慈愿力故,要受女身,度脱众生。】

  若修行见自法身清清净净,无所谓男身、女身。从法身起应,现男也可,现女身亦可。如华严经摩耶夫人现女身,为千佛之母。又筏苏蜜多女,得离欲际法门,能令一切众生离欲。此现女身,又有何垢?

  【承斯供养地藏力故及功德力,百千万劫不受女身。】

  结示永离女身。

  承斯供养地藏菩萨的神力,及供养功德力,百千万劫不受女身。

  【复次普广,若有女人,厌是丑陋,多疾病者。但于地藏像前,志心瞻礼,食顷之间,是人千万劫中所受生身,相貌圆满。】

  此乃转丑转病之文。

  上来供养地藏功德能转女身为丈夫身。复以转女身之次,「普广,若有女人,厌恶自己,生得丑陋--丑容鄙陋,是人人所不喜的,尤其是女人,更不喜欢自己丑陋。既已生成,云何能改?唯一方法--转业。业转报改:前世恶业,今生丑陋;今生修德,前生罪灭,丑报即转矣」。例如波斯匿王,有女名金刚,生得非常难看,发硬如铁、皮似树肤、面丑像鬼,国王禁在内宫,不许人见。嫁夫婿后,亦锁屋内,不许外出。后来自思惟:『我生在帝王家,少被父禁,长受夫困,不得自由,得无宿罪乎?今佛在耆阇崛山,大慈愍世,我今向佛忏悔宿世之罪。』即时作礼,举头见佛发,自发转柔;见佛面,自面转好;见佛身,自身亦庄严。佛说:『汝前世轻贱圣人,故受此报。』所以今生丑陋,皆由前业。但于地藏像前,志心瞻礼,忏悔宿障,乃至一食之顷,至诚作礼,即仗地藏神力,千万劫中,世世受生,相貌圆满。

  「又女人多疾病亦苦。何故自己比别人特别多病,而且医来医去皆不愈,此由前世恶业所致。本经云:『杀害众生,多病短命报。』唯有在佛菩萨前至诚瞻礼,仗菩萨神力宿业消除,自然无病,且身体康健。」

  佛在世时,尝看病僧,为其洗涤,佛手触体,即时病愈,此亦佛神力所致,菩萨神力亦然。但出家人,不可完全无病,所谓『比丘常带三分病,无病不肯出三界』。

  宝王三昧论:『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易生。』此是古德训人,些少病是修道的增上缘。修行,病来能作得主,生死有把握了。真歇禅师偈云:

  访道寻师实可伤,终年倒卧涅盘堂,

  门无过客窗无纸,炉有寒灰席有霜,

  病后方知身是苦,健时都为别人忙,

  老僧自有安闲法,八苦交煎也不妨。

  【是丑陋女人,如不厌女身,即百千万亿生中常为王女,乃及王妃,宰辅大姓、大长者女,端正受生,诸相圆满。】

  「丑陋女人,礼拜地藏菩萨,固然能转女身,又能转丑为妍。假如不厌女身,菩萨亦能满其愿,百千万亿生中,常为王女。」如波斯匿王之胜蔓,阿阇世王之术达,皆才貌福贵具足。乃至作国王之妃,如末利夫人、韦提希夫人。「宰辅」者,宰相之女也。「大姓」,贵族女也。「大长者女」,如须达多之有苏曼,维摩诘之有月上。生生世世端正受生,诸相圆满,有福有慧,众人爱敬。

  【由志心故,瞻礼地藏菩萨,获福如是。】

  此句最重志心,若不志心,不感应。志心者,诚心也。至诚所感,金石为开,诚能开衡山之云,不诚无物。所以要至诚瞻礼为能感,菩萨神力为所感,感应道交,获福如是。

  【复次普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对菩萨像前,作诸伎乐及歌咏赞叹,香华供养,乃至劝于一人多人,如是等辈,现在世中及未来世,常得百千鬼神日夜卫护,不令恶事辄闻其耳,何况亲受诸横。】

  此乃音乐供养之文。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对菩萨像前,作种种伎乐供养。「伎乐」者,音乐也。及歌咏、赞叹:「歌咏」者,梵音、梵调;「赞叹」者,嗟叹三宝功德也。

  法华经云:『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萧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养。或以欢喜心,歌呗颂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

  观此文,以乐器、以梵呗,歌颂佛德,皆成佛道。此亦如是,若以种种伎乐、微妙梵音赞叹地藏菩萨,功德甚大。不但心供养、口供养,还以音声供养。以声音作佛事,是我们娑婆世界的教体。楞严经云:『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

  我们中国,以种种赞,赞叹三宝。佛宝赞、法宝赞、僧宝赞、弥陀赞、药师赞等。又以种种音调,宣扬佛法,例如炎口,从头至尾,以种种音韵赞叹三宝,人欢喜听,鬼神更欢喜听。鬼神闻法音而离苦,闻梵音而发心。所谓『法乐奏无生之曲,梵音演最上之宗』。其中三宝赞、音乐咒、献供咒、五方佛赞、准提赞,一一嘹扬悦耳、扣人心弦、文含妙义、字蕴禅机,我们莫看轻炎口课本啊!

  中国礼记曰:『礼乐之行乎阴阳、通乎鬼神。』汉书云:『夫乐者,圣人所以感天地、通鬼神,又能移风易俗,使民荡秽涤邪,故礼乐不可须臾去身。』

  夫乐,清明象天、广大象地、终始象四时、周旋象风雨。所以「以音乐供养菩萨,或劝多人共同供养,感得未来世常得百千鬼神日夜卫护,不令恶事,辄闻其耳,何况亲受诸横。」

  【复次普广,未来世中,若有恶人及恶神恶鬼,见有善男子善女人归敬供养赞叹瞻礼地藏菩萨形像,或妄生讥毁,谤无功德及利益事,或露齿笑,或背面非,或劝人共非,或一人非,或多人非,乃至一念生讥毁者。】

  菩萨神力威猛,归依罪灭,供养得福,讥毁获愆。复以鬼神拥护之次,「普广,未来世中,若有恶人--憎厌修善是『恶人』;滥作威福,求血肉享是『恶神』;处秽求食是『恶鬼』。如是恶人、恶神、恶鬼,心既著恶,不喜善人。所谓清浊异流、明愚异处、忠佞相仇、邪常嫉正,故著欲之人,不喜我无欲之行。于是恶类遂生嫉心,见有善男子、善女人,归依恭敬菩萨而不恭敬他;供养菩萨而不供养他;赞叹菩萨,益显他无德;瞻礼地藏菩萨而不礼他,所以心生嫉妒,妄生讥毁。『讥』者嘲诮之言,『毁』者谤坏之事。宣言供养菩萨,有何功德?徒丧资财,有何利益?种种毁谤,欲人退善。或露齿大笑,或当面非,又复背非;自己非,复劝人非,或劝得一人非,再劝多人而共非之,乃至一念生讥毁者。」此乃邪见作祟,纵我为非,自害害人,其祸无穷,断无量人善根之罪啊!

  【如是之人,贤劫千佛灭度,讥毁之报,尚在阿鼻地狱受极重罪。过是劫已,方受饿鬼。又经千劫,复受畜生。又经千劫,方得人身。纵受人身,贫穷下贱,诸根不具,多被恶业来结其心。不久之间,复堕恶道。】

  此乃讥毁菩萨、退人善根,其罪极长之文。

  「菩萨神力周遍法界,能救众生苦。汝今毁谤菩萨神力,其罪极大,何况又断一切人善根,其业宁有涯耶!所以如是之人,贤劫千佛灭度尚在阿鼻」。我们这个世界,贤劫有千佛出世,第一拘留孙佛,释迦第四,最后楼至佛。化众生入三贤位,故号贤劫。千佛灭度时长,其讥毁之报,不论是人、是神、是鬼,尚在阿鼻地狱受极重苦。「贤劫过已,从地狱出,才受饿鬼饥渴之苦;经过千劫,再受畜生之苦;又经千劫,方得人身,纵受人身,贫穷下贱」。昔日谤人供养菩萨,故感贫穷之报;昔日谤人归敬菩萨,故感下贱之报;昔日谤人瞻礼菩萨,故感诸根不具之报。「宿世之邪见、毁谤,故今烦恼炽盛,动辄作业,不久又堕恶道。」从迷入迷,苦上加苦,毁谤不信,仰谁来救呢?

  【是故普广,讥毁他人供养,尚获此报。何况别生恶见毁灭。】

  此以轻况重之文。

  「是故普广,讥毁供养,尚获此报--千劫受苦,何况别生恶见,种种毁灭三宝,作一阐提,其罪更重,其苦更甚。」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久处床枕,求生求死,了不可得。或夜梦恶鬼乃及家亲,或游险道,或多魇寐共鬼神游,日月岁深,转复【九+王】瘵,眠中叫苦,惨凄不乐者,】

  此乃罪深病重之文。

  复以讥毁之次。「普广,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久处床枕,病苦缠绵,既请医治,复自己调,总不见效,终身卧床,不能起居,欲求其生,而不得生;意欲求死,又不速死。或时夜梦恶鬼来追;或时梦家亲叙面;或时梦游履险恶之道;或时梦魇鬼压身,寐不能觉;或共鬼神同游幽冥,从日至月,从月至岁,病入膏肓。转复【九+王】瘵(劳病也),眠中常常叫苦,面容惨凄不乐者。」

  【此皆是业道论对,未定轻重,或难舍寿,或不得愈。男女俗眼,不辨是事。】

  此乃解释之文。

  「此是何病?非世间四大不调之病,乃宿世怨业来追,在幽冥界论对,既未能即定其是轻?是重?岂便判是人之死生?所以应死者,或难即可舍寿:未应死者,尚尔淹留难痊,魂系阴司,灾生阳间。世人凡夫俗眼,岂窥此业道论对之事乎?」

  【但当对诸佛菩萨像前,高声转读此经一遍,】

  此乃恶业报病,须藉法力才祛。「盖诸佛心者,慈悲为体,能作大医王,善疗众生身心之病;此经是法药,能治宿业障病;菩萨是瞻病人,故须对佛菩萨像读经」。然只转一遍,便明因果业报之事。金丹一粒,点铁成金;至理一言,革凡成圣。何俟多耶!

  【或取病人可爱之物,或衣服宝贝、庄园舍宅,对病人前,高声唱言:我某甲等,为是病人对经像前,舍诸等物。或供养经像,或造佛菩萨形像,或造塔寺,或然油灯,或施常住。】

  此乃为病舍物作福之文。

  世人之病有二种:(一)四大是身病。(二)三毒是心病。身病可用药,心病须修福。「或取病人可爱之物」,供养三宝;昔日以贪造业,今日以舍灭罪,务令其难舍能舍,难割能割,断其病之根也,三毒是病之根。「或衣服宝贝」:衣以严身,宝以致富。「花园」,游玩之处;「舍宅」,栖身之所,尽能舍之。舍物舍心,心空罪忘故也。

  所舍之物对病人说,高声唱言:我某甲等,为是病人,对佛经、佛像前,舍诸等物。供养「经」者,法也。法是佛母,佛从法生,三世如来,皆供养法。

  「像」是世尊遗容。虽泥塑木刻,见者皆生佛想,与真佛无异,故供者得福。

  「造佛菩萨形像」者,功德殊多,因为造一尊佛像、或菩萨像,令无量众生,见者、闻者、合掌者、供养者、作礼者,皆种成佛之善根。是缘因佛性,如是善根功德皆因汝造像而来,所以其功德,最为殊胜。

  造像之人,来世眼目净洁,面貌端正,身体手足,常好柔软,若生天上,紫磨金色,端正无比。

  「或燃油灯」。香油供佛,昼夜长明。尤其是鬼神、龟精、非人等辈,因灯光照夜间,得睹佛相好庄严。

  「或将病人可爱之物」,尽施十方招提(即常住),供养十方僧众,功德难思。

  【如是三白病人,遣令闻知。假令诸识分散至气尽者,乃至一日二日三日四日至七日已来,但高声白,高声读经,是人命终之后宿殃重罪,至于五无间罪,永得解脱。所受生处,常知宿命。】

  此乃脱罪之文。

  代病人施物供养三宝,必三白令知,令其洞闻于心,深知自己有如是功德。「假令」者,藉此施福,病去身安,何善如之,假使大难难逃,世缘已尽,当「诸识」分散时,指八识,八识和合,而为人。八识者,一阿赖耶识,二末那识,三第六意识,及眼、耳、鼻、舌、身五个识。如是八识和合,假名为人,八识分散,则人死矣!

  第八识阿赖耶,此云藏识,含藏无量有漏种子故,又名异熟识,一切种子其结果时,是异时而熟、异类而熟、变异而熟,三义立名。

  第七识末那识,有念念执我故,将所作的种子,下在八识田中。若无我执,则无人下有漏种子,则『阿赖耶』不藏有漏种子,纯是无漏种,即不名阿赖耶,而转名『如来藏』耳,所以修行,先破我执。

  第六意识。谁人作业呢?乃是第六意识,心心念念分别人我、是非、取舍、憎爱,对违顺境,而造一切善恶之业,由第七识执之为我所,而下在八识心田中,作为生死之因。

  前五识者,六识只能内起分别,不能取境,由前五识,眼、耳、鼻、舌、身取五尘之境,造身三、口四等善恶业。

  所以八识和合,故有人。若人闻佛法而起修,先破我执,次不起分别,则前五识不取境作业。既无业种下八识田中,则阿赖耶无种不起现行,不造三界依正二报,则出三界,了生死矣!此时各识转识成智:第八识号大圆镜智、第七识号平等性智、第六识号妙观察智、第五识号成所作智。

  我们修行,八识中先观第六识,令其不起分别,以无分别智破第七识我执。无我去执,则八识田中,业种子不起现行,自然枯藁;八识有漏业顿空,则纯是无漏清净种子,此是清净法身佛。从无漏种起现行,即从性起修,广修六度万行,一一行到波罗密彼岸,功德圆满,成报身佛。复从报起应,用妙观察智,观机逗教,用成所作智,现身说法,处处教化,则成化身佛,大用现前矣!所以六祖云:

  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

  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

  五八六七果因转,但转其名无实性,

  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

  「气尽者」。阿赖耶识去后来先作主翁,就是我们的命根,此识未走,犹可苏生,此识一去,则气尽矣。死后七日是可超度之时,应该高声白唱以施功德,大似今日佛前读疏文;高声读经,声遍法界,冥阳皆闻。仗施物及读经功德,是人命终之后,所有宿殃重罪,必定消灭无馀,乃至五无间罪,仗三宝力亦渐得解脱。所受生处常知宿命,自然深信因果,罪福分明,从明入明,必阶圣域,远离苦海矣!

  【何况善男子善女人,自书此经,或教人书,或自塑画菩萨形像,乃至教人塑画,所受果报,必获大利。】

  况显之文。

  上来代人舍施,获报尚尔,何况善男子、善女人,亲自书此地藏经,又教人书写此经,令自若他,皆晓喻大愿度生之真理。

  或自塑画地藏形像,又教人塑画地藏菩萨像。佛说『塑像之福,比四天下江河海水,超过十倍,不堕三恶道』。

  如是书经、造像,两种果报,必获现在人天利益,及得将来成佛大利。

  【是故普广,若见有人读诵是经,乃至一念赞叹是经,或恭敬者,汝须百千方便劝是等人,勤心莫退,能得未来现在千万亿不可思议功德。】

  此乃劝持之文。

  上来自书、教人书此经,所受果报,必获大利。「因是之故,普广,汝若见有读此经、诵此经、读诵此经者,乃至有人闻此经,一念心开意解,称扬赞叹者,或有三业虔诚,归命恭敬此经者。第一读诵,是信行人;一念赞叹,是法行人,恭敬是初下种子。普广,汝须用百千方便,种种外护,劝其勤心思惟,随文入观。日久有功,观成理现,便开圆解,此时与菩萨神力相应,则知自心具无量清净功德。从性具而起事造,修成将来无量清净功德。」性德属现在,故云「现在得千万亿不可思议功德」;修德属未来,故云「未来得千万亿不可思议功德」。性德修德,唯是一心,故云「能得未来现在千万亿不可思议功德」。

  大方广总持经云:『佛灭度后,若法师,善随乐欲,为人说法,能令闻者,发一毫欢喜之心,乃至暂下一滴泪者,当知皆是佛之神力。』

  以此证知,其有诵读,而生一念赞叹恭敬者,安知非佛力乎?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或梦或寐,见诸鬼神乃及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叹、或恐、或怖,】

  此乃亲眷现形求度之文。

  复以劝人莫退之次。「普广,未来之世,有的众生,或梦(日想夜梦),或寐(将睡而未睡著之时),就见种种鬼神及种种形状,有的向汝悲伤;有的向汝啼笑;有的面带愁容;有的向汝叹息;有的向汝现恐惧之形;或现怕怖之状」,总不能讲话,以形状表达其意,但汝不识是什么人,时时像这样入梦。

  【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过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属,在于恶趣,未得出离,无处希望福力救拔,当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愿离恶道。】

  此乃释意之文。

  佛说:「这样发梦,乃是多生眷属,或一生、百生、千生,过去父母,向汝求超度,或过去男女弟妹,或夫妻眷属,可能堕落鬼趣,日久未得出离,又无一处可希望福力救拔。因为堕落鬼趣,拜佛无得拜,看经无经看,布施无物可施,亦无三宝给予供养。既不能作福,则不能自救,无聊之极,不得已唯要希望宿世骨肉念亲属之情,代其向三宝中,作种种功德,俾其早日解脱恶道苦难。」

  【普广,汝以神力,遣是眷属,令对诸佛菩萨像前,志心自读此经。或请人读,其数三遍,或七遍。】

  此乃敕遣读经之文。

  「普广,世人愚痴,尚既不知梦中之事,纵许知之,亦未必肯救援。因世人今生六亲,尚不关注,何况远亲。所以汝以神力,入此人心识,令其忆念过去眷属,发起慈愍超度之心,指示其对佛菩萨读此经,或请僧人读此经。少数三遍、或七遍(三七乃阳数),回向亡者,俾其脱阴间鬼趣之苦,得生阳世人天之乐。」

  【如是恶道眷属,经声毕是遍数,当得解脱。乃至梦寐之中永不复见。】

  「如是读此地藏经三遍、或七遍,回向过去眷属,若解脱时,则梦寐中,永不复见来入梦矣。」

  【复次普广,若末来世,有诸下贱等人,或奴或婢,乃至诸不自由之人,觉知宿业,要忏悔者。志心瞻礼地藏菩萨形像,乃至一七日中,念菩萨名,可满万遍。如是等人,尽此报后,千万生中,常生尊贵。更不经三恶道苦。】

\

  此乃下贱求忏罪灭之文。

  复以超度远亲之次,则现罪亦应忏悔。「普广,如来灭度之后,未来末法之世,如有种种下贱、卑使、仆隶等人,或为人作奴、或为人作婢,系属于人,自身无丝毫自由自在分,卒然觉悟宿业所致,今受此苦,唯要忏悔宿障。向谁求忏悔呢?谁有神力愿拔我苦呢?尝闻地藏菩萨有大愿力,愿救众苦;又有大神力,能拔众罪。自己至诚一瞻一礼顶礼地藏菩萨圣像,一日乃至七日;同时在七日中,每日念菩萨功德名号万遍,念到万罪消除为止。若能如是向菩萨至诚瞻礼、忏悔,仰仗菩萨愿力、神力,此等人尽此报后,千万生中,常生尊贵之家,永不受三恶道苦。」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中阎浮提内,刹利、婆罗门、长者、居士,一切人等及异姓种族有新产者,或男或女,七日之中,早与读诵此不思议经典,更为念菩萨名,可满万遍。】

  此乃代婴儿修福之文。

  复以灭现罪之次。「普广,若未来世,阎浮提洲内,刹帝利种也可、婆罗门种也可、长者居士也可,一切人等,乃至异姓种族也可,其有新产者,或男或女也可。未生以前最初怀孕时,即为子作福,增长善根。如何作呢?最初怀孕第一个七,就开始读诵此不思议神力经典,更念地藏圣号,不论多少,务令念念真实,可满万遍,则所孕之儿,万罪消尽,万福骈臻。」

  【是新生子,或男或女,宿有殃报,便得解脱,安乐易养,寿命增长。若是承福生者,转增安乐及与寿命。】

  此乃脱殃增寿之文。

  妙哉儿子,未生就能令其灭殃增福。「将读经功德,念名功德,回向所孕之儿,仗菩萨神力消其宿殃,增其福基,安乐易养,更增寿算。以增福故,怀孕期间,香风来吹,吹其儿体,柔软端正,相好庄严。未生以前,可以改造相貌端正,生了以后,则无能为力耳。若是来投胎的儿子,自已有福--承福来生者,父母为其读经、念圣号,则转增其善根,福上加福、寿上加寿,万般如意。」我们无轻此文,曾见有人证验啊!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众生,于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是诸日等,诸罪结集,定其轻重。】

  地藏斋日之文。

  观音六斋日,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此六日,是观音斋期。又每年有三长斋月,正月、五月、九月是也。

  地藏菩萨教人每月有十斋日,如上文所说。

  斋者齐也。我们修心斋戒,与佛看齐,佛如是,我们如是,故名之为斋,离邪祛欲、节食养志、身心清净,与佛相同,故名之为斋。此经说十斋日,乃是诸天结罪,定业轻重,所以此日受斋戒,则所定之业,是善无恶。若能日日斋戒,更好,如沙门比丘是,否则每月十日,奉斋修心。

  【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何况恣情杀害、窃盗、邪淫、妄语,百千罪状。】

  举阎浮罪多之文。

  四大部洲,南洲之人最刚强,其罪特别多。先说意业:「阎浮众生意业,一念来、一念去,一日一夜可以知者无数,不知者更多,且恶念多过善念。善恶有报,所以得人身时短,失人身时长。善念犹自可,恶念就障我们修道啊!」

  昔日优波摗鮤尊者,向师求道,师曰:『汝年未满,且正心念。』教其观心:起一念恶,即取黑豆入袋;起一念善,就取一粒白豆入袋。如是临睡数之,黑多白少;日日观心,不觉白多黑少;最后,纯白无黑。即白师。其师商那和修尊者,乃教修行之旨,不久证阿罗汉果。且度人无数,因此修行,先除掉自己的秽念,方可说修,否则杂毒攻心,难矣哉!

  此文讲「阎浮众生举念、止念,若动、若静,无非是生死之业,无非是招苦之罪」。动念固然是罪,何故止念也是罪?动念是妄想,止念是昏沉,安得无罪!一个是妄想魔,一个是昏沉魔,俱障我们修行啊!「何况更纵过去之情,恣目前之欲,杀害无边生灵、贪心窃盗他人之财物,邪淫妄犯别人之外色,罪状百千。」这么多,若不自制,必受诸苦。

  【能于是十斋日,对佛菩萨诸贤圣像前,读是经一遍。东西南北,百由旬内,无诸灾难。当此居家,若长若幼,现在未来,百千岁中,永离恶趣。】

  诵经离难之文。

  既然过去罪这么多,「若能于是十斋日,在佛菩萨前、贤圣像前,恭敬读此经一遍,仗地藏神力,东西南北百由旬内,不受种种灾难。同时汝一家之人,若长(父母)、若幼(儿女),现在免难,未来百千岁中,仗菩萨愿力,永离三恶道。」

  【能于十斋日,每转一遍,现世令此居家无诸横病,衣食丰溢。】

  斋日诵经灭罪文。

  「能」者,实行也。实实在在能于十斋日,转经一遍入心,心空、罪灭、福生。现世令此居家之人,个个无诸横祸之病,个个衣食丰足、身心安乐。

  【是故普广,当知地藏菩萨有如是等不可说百千万亿大威神力利益之事。】

  总结威神之力。

  上来所说神力,略言之。其实普广,当知地藏菩萨,有如是等不可说百千万亿大威神力,利益之事,利益众生,不能尽说。

  【阎浮众生,于此大士有大因缘。是诸众生闻菩萨名,见菩萨像,乃至闻是经三字五字,或一偈一句者,现在殊妙安乐,未来之世,百千万生,常得端正,生尊贵家。】

  阎浮众生与菩萨有缘之文。

  因地藏菩萨最初发心在阎浮;二次度母,一次做国王,皆是阎浮之人。又阎浮众生,多是菩萨超度,令其出生人间者。阎浮众生一闻菩萨诞辰,不论小儿老妇,皆欢喜庆祝贺诞;男女老幼,无不知有地藏菩萨。所以「阎浮众生,与大士特别有大因缘」。

  有缘易度。是诸阎浮众生,或闻菩萨名而常念;或见菩萨像而常礼;或闻此经受持读诵;乃至受持此经三字五字、或一偈一句,终身奉行而不违者,现在殊妙安乐,乃至未来之世,承菩萨愿力,百千万生常得端正之身,生尊贵之家。

  【尔时,普广菩萨,闻佛如来称扬赞叹地藏菩萨已,胡跪合掌,复白佛言:世尊!我久知是大士有如此不可思议神力及大誓愿力。为未来众生,遣知利益,故问如来,唯然顶受。世尊!当何名此经,使我云何流布?】

  赞毕请名之文。

  尔时普广菩萨,闻佛如来称扬、赞叹地藏菩萨已,胡跪(世称长跪),合掌,复白佛言:「世尊,我久已知地藏大士,有如此不可思议神力,能拔苦,及大誓愿力,愿救苦。」普广亦地藏之流,亦具此神力、愿力,故云「久知」,今日求佛为众宣扬,无非想令未来众生,咸知供养地藏,有如是利益,故问如来。「唯然」者,地藏神力无疑矣!我能顶戴受持,流通此经。「世尊,但此经当安何名?」名能招实,无名,使我依何法门而流布之?

  【佛告普广:此经有三名:一名地藏本愿,亦名地藏本行,亦名地藏本誓力经。】

  缘此菩萨最初发愿,依苦谛理而发「愿度一切众生之苦」,即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度众生者,度众生之苦也,众生离苦,苦尽即见谛理,此是「地藏本愿」,从愿起行,欲救众生苦,故起广大度生之行,行行利益众生,故名「地藏本行」,从行得力,度生度得多,其功德神力增加,遍满法界,无非拔苦之力,故名「地藏本誓力经」。阴持入经云:『力应以何为义?无能坏为力义,有所益为力义,有胆为力义,能得依为力义。』今地藏从发心以来,不为天魔沮坏,一力也;在所利益众生,二力也;有胆遍化地狱,三力也;能为六道得依止,四力也。此地藏本时誓愿,所成之力,故名「本誓力经」。

  【缘此菩萨,久远劫来,发大重愿,利益众生。是故汝等,依愿流布。普广闻已,合掌恭敬,作礼而退。】

  佛语普广:「地藏菩萨久远劫以来,皆发大愿,利益众生,是故汝等,依地藏愿而行,在在处处拔众生苦,与经相应,便是流布此经。」普广闻已,依教奉行,合掌恭敬,作礼而退。

  【利益存亡品第七】

  此品是地藏菩萨说,也是度生之缘。以三宝威光,能救亡者超出三途、八难;又能令存者增福、增慧。三宝是度生之缘,除此以外,无人能救众生,乃至拜祭鬼伸魍魉,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唯仗佛力、法力、供养僧力,方能存亡两利;令无数鬼神,闻之惭愧,皆发菩提之心,而求三宝无漏功德。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脱获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恶缘,念念增益。】

  此乃阎浮众生识心无定之文。

  地藏菩萨在此阎浮洲,度众生度得多,众生心性非常熟识,故白佛言:「我以慧眼而观阎浮众生,第六意识虽能分别诸法,但不了诸法无性,更不了诸法本性空寂,所以妄计实有,著善、恶相;以妄计故,举心动念,无非是生死之罪,总不能超出生死范围,在生死海中打圈转。侥幸获得作善,得利;但当获利时,却忘记昔日作善之因,多数退而不继续修善,所以其福利不久亦尽」。

  「若遇恶友、恶境为其助缘,便去造罪。一次、二次、三次造罪,恶种增加,恶种内薰,念念造罪,不能自拔了。所以『善退恶增』乃阎浮众生之心病。」

  【是等辈人,如履泥涂,负于重石,渐困渐重,足步深邃。】

  此喻阎浮众生,善退恶增。

  「如履泥涂」,指退善;「负于重石」,指作恶;「渐困渐重」,指恶增;「足步深邃」,指堕三恶道。不能自拔了!

  【若得遇知识,替与减负或全与负,是知识有大力故,复相扶助,劝令牢脚。若达平地,须省恶路,无再经历。】

  此乃知识能救之文。

  地藏菩萨说阎浮众生作恶,渐困渐重,不能自拔,唯知识能救。「知识」者,三宝无漏功德啊!「若」者,侥幸之辞。「侥幸遇到三宝中善知识,替其向三宝中求救,与其减罪,或全灭其罪。三宝有如是大威神力,因三宝是无漏功德,能灭有漏之罪;又能扶其修善,助其不退。三宝教训能令其牢脚,踏实行善,因此得达人天平坦之地,须省作恶是三途恶路,从此再不造罪、再不退善,三宝知识之力啊!」

  【世尊!习恶众生,从纤毫间,便至无量。】

  复举习恶易增之文。

  「世尊,众生万不能作恶,一作恶就有种子;种子起现行,又令汝第二次造罪;第二次造罪,内薰为种子,恶种子又增加;种子复起现行,其力更大,无办法不去造罪。如是种子起现行,现行薰种子,种现相薰,便至无量。」所谓一件秽、两件秽,一秽下去,就不能自拔。所以佛教弟子忏悔,初夜造罪,初夜就忏悔,便容易拔罪,莫待天明,天明则种子已种下八识田中,就难拔了。是以覆藏过失之人,其罪不灭,唯有一直增长下去,如树大难拔了。

  【是诸众生,有如此习。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宜为设福,以资前路。】

  地藏菩萨说:「阎浮众生既有如是恶习,习恶不能自拔,难免命终时,堕落恶道。若其父母,识得三宝之力,宜为设福,求三宝之力,以资助其前途之路。」无常偈云:『胜因生善道,恶业堕泥犁,唯有佛菩提,是真归依处。』

  【或悬幡盖及然油灯、或转读尊经、或供养佛像及诸圣像,乃至念佛菩萨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号,历临终人耳根,或闻在本识。】

  此乃设福之文。

  三宝福田最大,而且是无漏福,故向三宝求福。「或悬五色长幡,竖在刹杆上,随风飘扬,供养三宝;或悬宝盖,覆佛像上」。维摩经长者子以盖供养释迦尊曰:『我今奉佛以微盖,于中现我大千界。』「或燃油灯供养三宝,仗三宝力灯光照诸幽冥,苦痛众生蒙此光明,暂得离苦,得互相见」。

  「或读诵大乘经典转入心田,种下大乘善根。当诵经时,自闻他闻,皆获法益,亡者承斯经力,亦得超升。或供养佛像,种种香油、香、华、灯、涂、果、乐,如佛在世等无有异;供菩萨像,功德亦然」。

  「乃至念佛万德洪名及辟支佛名,皆是无漏功德,历临终人耳根,一直入本识(指第八阿赖耶识),下为佛种。」所谓『法音经耳,功报弥劫,一历耳根,永为道种』。

  【是诸众生所造恶业,计其感果,必堕恶趣。缘是眷属为临终人修此圣因,如是众罪,悉皆消灭。】

  能灭诸罪之文。

  「是诸众生,在生所造恶业,计其果报,必堕恶趣;今缘眷属,为临终人修此种种供养三宝,仗三宝无漏功德,结将来成佛之果」,故云『修此圣因』。三宝无漏功德,尚且令人成圣,何况「此人有漏诸罪,而不悉皆消灭耶」!

  【若能更为身死之后,七七日内,广造众善,能使是诸众生,永离恶趣,得生人天,受胜妙乐。现在眷属,利益无量。】

  前文是临命终时,在三宝种福,能令亡者,不落恶道,众罪消灭。

  此文「若更为亡者,七七四十九日内,广造功德,供养三宝,仗三宝之力,能令亡者,不但灭罪,而且增福;以增福故,承此福力,生人天上,享胜妙之乐。现在眷属,为作福者,所得利益,更多无量。」所谓『冥阳两利,存亡获益』。

  因人死,若非有极重罪,其中阴身,七日一死生,如是七次死生,共四十九天,方定其罪福,转生六道。所以在四十九日内做功德,能令亡者,增福灭罪。

  【是故我今对佛世尊及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劝于阎浮提众生,临终之日,慎勿杀害及造恶缘,拜祭鬼神,求诸魍魉。何以故?尔所杀害乃至拜祭,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结罪缘,转增深重。】

  此乃鬼神无力之文。

  除三宝之外,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未出三界者,皆是有漏。纵许天龙,有有漏福,亦不能灭有漏之罪。因是之故,所以地藏菩萨对世尊说:「若天、若龙、若八部、人非人等,皆应劝阎浮提众生,临终之日,慎勿杀害生灵,取其血肉,造诸恶缘,去拜祭鬼神,及求诸魍魉」。

  「何以故?尔所作杀生、害命之罪,拜祭无智鬼神,全无纤毫之力能利益亡者;不但无益亡者,而且所作杀生、害命之罪缘转增,亡者加深其罪。」

  【假使来世或现在生,得获圣分,生人天中,缘是临终被诸眷属造是恶因。亦令是命终人殃累对辩,晚生善处。】

  此带累亡者善缘晚生之文。

  「假使亡者自己有福,来世应生善道;或现在之世,不经中阴,即生善道,应获得见圣闻法之分,生在人天中,修诸善法。缘是临命终时,被其阳间眷属,造是杀害生灵、拜祭鬼神,种种愚痴不合理的恶因,令是命终之人,在阴间殃累对辩公庭--言非教他作,而晚生人天善处。」

  【何况临命终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据本业,自受恶趣,何忍眷属更为增业。】

  带累亡者,加深其罪之文。

  上来亡者,有善殃累,晚生善处。「何况亡者,一生无少善根,纯是恶缘,据其本业,自受恶趣之报;何忍眷属,在其临命终时,杀生拜鬼,作是恶业,更增其罪呢!」

  【譬如有人从远地来,绝粮三日,所负担物,强过百斤。忽遇邻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转复困重。】

  此为譬喻之文。

  「譬如有人」,指阎浮提众生。「从远地来」,指舍父逃走,从无始以来,入生死苦海。「绝粮三日」,指在生死海中,若有三无漏学资粮,可出三界。第一戒无漏学资粮,持戒清净永不堕三恶道,即出三途。第二定无漏学资粮,有四禅八定,远离贪欲,不受欲界生死。第三慧无漏学资粮,能破色、无色界生死,就出三界火宅,还自己的老家,登涅盘之彼岸,见慈父之佛陀,受如来的家业。若人绝了戒、定、慧三种资粮欲出三界,则难中难矣!况且迷真起妄,妄执五阴重担为我我所,造十恶之罪,一恶具十,十十成百,故云「所负生死重担,强过百斤」。又临命终时,忽遇不体心的眷属,为其杀生拜祭鬼神,此罪加其身上,故云「忽遇邻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令亡者罪上加罪,故云「转复困重」。

  【世尊!我观阎浮众生,但能于诸佛教中,乃至善事,一毛一缔【三点水旁】、一沙一尘,如是利益,悉皆自得。】

  此乃三宝无漏功德,乃至极小,烦恼不能坏,而终坏烦恼;生死不能坏,而终坏生死;业障不能坏,而终坏一切业障。因三宝功德,犹如金刚,一切不能坏,终坏一切。

  所以地藏说:「世尊,我观阎浮众生,但能于诸佛教海中,依教奉行。于三宝中,所作善事,乃至一毛之轻、一缔【三点水旁】之微、一沙之小、一尘之细,皆是无漏善根。善根成熟,种子起现行,就能返迷成悟,破诸烦恼,成就出世利益,一得永得,不从他得。」

  华严经云:『了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从他悟。』

  印度外道祠天,以金造天像头,夜有贼来偷,天神不与,贼惊惶间,大呼南无佛一声,取头而去。天明大众均曰:『无天神来附。若有,云何被贼取头去?』天神附一人身上曰:『贼来取头,本不得,因贼大呼南无佛,缘此得便,取我头去。』大众均曰:『神不如佛,我们改奉佛罢!』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长者,名曰大辩。是长者久证无生,化度十方,现长者身。合掌恭敬,问地藏菩萨言:大士,是南阎浮提众生,命终之后,小大眷属,为修功德,乃至设斋,造众善因,是命终人得大利益及解脱不?】

  大辩兴问之文。

  闻地藏说,但以佛教中,作丝毫之善,悉皆自得,不落空过。

  「即时会中有一长者,名曰大辩」。佛法有四大辩才,一、法无碍辩:诸法名相,通达无碍。二、义无碍辩:义理无穷,深悟实相。三、词无碍辩:文词藻章,华丽宣扬。四、乐说无碍辩:一法演无量法,一义含无量义,重重宣说,周旋无尽。印度「长者」,尊贵之人也。「久证无生」者,诸法本不生,迷故有生,妄见也;正见,则法法无生,生死本无,非有生死可断啊!烦恼本不生,非有人断于烦恼啊!业障本空,非有业被人空啊!法华经云『诸法从本来,常住寂灭相』者,无生义也。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诸法岂有生耶!中论云『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是故说无生』。我们推穷诸法,不见起处,则诸法不生义定;不生则不灭,不增则不减,不垢则不净,是诸法的空相。证此空相时,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就是无生法忍也;是我们的清净法身,无生无不生,大用现前,就可以分身十方,广作佛事,随缘度生。地藏菩萨分身十方地狱,也是这个道理。所以文中说「久证无生,化度十方,现长者身」。此方现长者,难保他方现菩萨身,或者罗汉身,因为无生无不生,能现一切身啊!合掌恭敬,问地藏菩萨言:「大士,南阎浮提众生命终,『小眷属』指其儿女,『大眷属』指其父母,有时儿女超度父母,有时父母超度儿女,故云『小大眷属』。『为亡者修功德』,指悬幡、悬盖、拜忏、诵经等,乃至设斋供养十方僧。『造众善因』,指燃灯、造像、布施,以其功德回向命终人,得超升利益,及解脱三恶道之苦否?」

  【地藏答言:长者,我今为未来现在一切众生,承佛威力,略说是事。】

  略说为亡者作福得益之文。

  【长者,未来现在诸众生等,临命终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一辟支佛名,不问有罪无罪,悉得解脱。】

  临终闻名悉脱之文。

  长者啊!我仗佛力说未来及现在,一切众生等(等字包含六道),临命终时,神魂离身,一切放下,唯有一心闻佛名号,与佛功德相应;或闻菩萨名字;或辟支佛名字(皆是圣人,皆是无漏功德),一念相应,即时就能消灭罪垢,又能转无罪而成有福。所谓有罪灭罪、无罪增福,故云「有罪无罪,悉得解脱」。

  【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众罪,命终之后,眷属小大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

  代做功德之文。

  我佛为俗人说法,必先戒论、施论、生天论。因俗人本不求了生死,所以佛对机施教,教其持戒及布施作福,求生天上,永处福地。

  地藏说:「若有男子、女人,在生时未曾修一毫之善,多造众恶--利己损人之罪,命终之后,假如眷属,或小儿女、大父母,为亡者造福,悬幡、悬盖、燃灯、烧香等福业。资生天上福堂,人间福处,故云『福利』。一切圣事,指诵经、念佛、拜佛、供斋等,皆法门正事,能获出世三乘圣果,故云『圣事』。如是功德,七分中,亡者获得一分,六分功德生人自得」。经云:『亡后作福,死者七分获得一,馀者属现在。』

  【以是之故。未来现在善男女等,闻健自修,分分己获。】

  以是之故,莫待死后,别人代汝做,何不生时自己修,七分获得七分。况且现在身康力健,至诚而做,一心而为,可能十分,就得十分,故云「分分自获」。

  【无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游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内,如痴如聋。或在诸司,辩论业果。审定之后,据业受生。未测之间,千万愁苦,何况堕于诸恶趣等。】

  无福苦闷之文。

  身有生老病死,心有生住异灭,世界有成住坏空,一切无常。而且谁也不知何时死,更不知何处死,又不知怎样死。有婴儿亡、有少年亡、有的壮年亡,乃至老年亡。且孤坟多是少年人,莫待老来方修福啊!

  地藏说:「无常鬼,何时来,不会讲给汝听,多数突然而至,故云『不期而到』。等汝死了之后,中阴身在幽冥界空中游行,此时又未知自己到底罪多福多,且中阴身更无常,七日一死,极其量,七七四十九日寿限,就赶快去投胎。牛胎、马胎、鬼胎、人胎,谁亦不能自知,此时如痴如呆、如聋如盲。或者中阴身,在诸司辩论业果」。地府有五个官,一鲜官,审汝杀生几何。二水官,审汝作贼多少。三铁官,审汝邪淫次数,四土官,审汝两舌口业。五天官,审汝饮酒斗量。

  「如是辩论业果,有时心重境轻,其罪便大;有时心轻境重,其罪可小;有时作业心境俱重,则罪大恶极;有时心境俱轻,其罪微乎其微。如是辩论,审定之后,据业轻重,而受六道生。当未测之间,能不千愁万苦!何况定了重罪,堕落诸恶趣,闻之更悲恐矣!」地狱判罪,杀生者,朝生暮死报;劫盗者,当作猪、羊受人屠割;淫失者,作鹤鹜獐麋;两舌者,作橧枭鸺□;捍债者,为驴骡牛马,故云「据业受生」。

  【是命终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内,念念之间,望诸骨肉眷属与造福力救拔。】

  是命终人在七七日内,未受生以前,无不念念间,望阳间骨肉、父母、儿女、兄弟、夫妻等眷属,代其向三宝作福,以资救拔。

  【过是日后,随业受报。若是罪人,动经千百岁中无解脱日。若是五无间罪,堕大地狱,千劫万劫永受众苦。】

  无救之文。

  中阴身过了四十九天,阳间骨肉不造福而来救,则随本人之业而受报。若是有福犹自可,往生人天;假若是罪人,入三恶道,动经千百岁中,不见解脱之日;若是五无间罪,堕大地狱,千劫万劫受无间苦,更不知何日出离。

  【复次,长者,如是罪业众生,命终之后,眷属骨肉,为修营斋,资助业道,未斋食竟,及营斋之次,米泔菜叶,不弃于地,乃至诸食未献佛僧,勿得先食。】

  营斋如法之文。

  复以无救堕苦之次,「长者啊!如是罪业众生,命终之后,其眷属骨肉,为修营斋,供养三宝,以此功德,资助亡者,最重要未献佛、供僧慎勿自食」;若先自食,则成残食。『残食』者,食过之物也。若将残食供佛及僧,全无功德,不如不作。

  「及营斋期间,慎勿将米汁菜叶,弃于地上。」供佛馀物,岂可弃地,弃地则不恭敬耳。应将残物,待斋食竟,施与畜生。

  【如有违食及不精勤,是命终人了不得力。如精勤护净,奉献佛僧,是命终人七分获一。】

  如法得力之文。

  如有违前文设斋之仪--先行自食;及不精勤护净,以秽手触食;米泔菜叶,弃于地上。如是不法,则命终之人,全无功德,了不得力。如精心勤力护净、设食,奉献佛僧,求十方僧人之福,则命终人,七分获一分功德。

  【是故长者,阎浮众生,若能为其父母乃至眷属,命终之后,设斋供养,志心勤恳,如是之人,存亡获利。】

  如法获利之文。

  因是之故,长者,阎浮众生若真能为其父母,乃至为其六亲眷属,命终之后,设斋供养三宝,以资亡者。则应志心诚恳、勤劳、护净,如是如法设斋,则亡者、生者皆获大利。

  【说是语时,忉利天宫有千万亿那由他阎浮鬼神,悉发无量菩提之心。】

  佛在天宫为母说法毕,放无量光明云,无量天龙鬼神来会天宫,从佛闻法,滋润心田。又闻地藏菩萨亲口说,拜祭鬼神魍魉,无丝毫之力利益亡人,空受人间血肉祭祠,得无愧乎!皆由我等,从来未曾修无漏功德,所以不能救度亡者,我等何不齐发菩提心,求出世无漏功德,方能利益众生,所以千千万万阎浮鬼神,皆发无量菩提之心。菩提心内具无量功德,故云「无量菩提心」。

  【大辩长者,作礼而退。】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

  此品也是度众生之缘,即烧香、诵经、造幡、造像、斋僧、供众等,种种善缘也。

  阎罗王,此云双,苦乐双受故。若论本迹,则难思议。

  汉益州刺史,郭徐安病重,其妻问欢喜天。天言:『可发愿一日中造地藏菩萨像。』安即发是愿。一日,忽闷绝,经三时,安醒,自言入地狱。阎王告曰:『公依妇恩,发愿造大王像,我为令众生偿罪业,现阎王身,实是法王。若有众生,归依地藏,满足所求,公急还人间,毕其愿。』

  观此文,则阎罗王也是菩萨化身,与无数鬼王,治恶人之罪,令其改恶修善也。

  今日既至天宫,乘此因缘,在佛前赞叹地藏菩萨教化地狱众生之丰功伟绩也。

  【尔时,铁围山内有无量鬼王与阎罗天子,俱诣忉利,来到佛所。】

  天有天王、人有人王、地府有阎罗王,亦称阎罗天子,与无数鬼王,在地府教化罪人,使令修善。

  「尔时」者,指佛在天宫为母说法毕,放无量光明云,即仗佛力,与地藏菩萨同来天宫闻法之时也。

  【所谓恶毒鬼王、】

  人有三毒、十恶。此鬼王以毒攻毒,以恶出恶,故名。

  【多恶鬼王、】

  一念心具诸恶,何况念念。此鬼现忿怒之相,令人见之,不敢复起恶念,故名。

  【大诤鬼王、】

  大诤者无诤也。此鬼王令人解怨释结,故名。

  【白虎鬼王、血虎鬼王、赤虎鬼王、】

  此三鬼王,皆以兽形得名。

  【散殃鬼王、】

  此鬼王令人莫作诸恶--如不孝父母、不敬师尊等,否则灾祸临身。

  【飞身鬼王、】

  即飞行夜叉之帅。

  【电光鬼王、】

  眼如闪电。

  【狼牙鬼王、】

  口露凶牙。

  【千眼鬼王、】

  全身千眼,瘟疫神也。

  【兽鬼王、】

  主兽。

  【负石鬼王、】

  令小鬼负石、担沙,填河、塞海。

  【主耗鬼王、】

  百物耗损。

  【主祸鬼王、】

  横祸降临。

  【主食鬼王、】

  即面然大士,分衣施食。

  【主财鬼王、】

  护人得财。

  【主畜鬼王、】

  主六畜。

  【主禽鬼王、主兽鬼王、主魅鬼王、】

  可以名思知。

  【主产鬼王、】

  即送生、保产者。

  【主命鬼王、】

  主人生死之命。

  【主疾鬼王、】

  主人种种病。

  【主险鬼王、】

  高山峻岭、大海深渊,由他主理。

  【三目鬼王、四目鬼王、五目鬼王、】

  可以名知其义。

  【祁利失王、大祁利失王、】

  有翻大力。

  【祁利叉王、大祁利叉王、】

  有翻火神。

  【阿那吒王、】

  可能那吒太子,统领群鬼。

  【大阿那吒王,】

  可能多闻天王手下大将,统领一切鬼神。

  【如是等大鬼王,各各与百千诸小鬼王,尽居阎浮提,各有所执,各有所主。】

  鬼王率领小鬼,尽居阎浮提。「各有所执」,执领权柄;「各有所主」,主理职务。所谓鬼有鬼世界啊!【是诸鬼王与阎罗天子,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萨摩诃萨力,俱诣忉利,在一面立。】

  阴阳路别,天地悬隔,阎罗与鬼王,能上天宫者,皆赖佛威神力,及地藏菩萨愿力,俱诣忉利天宫,在一面立,听佛说法。

  【尔时,阎罗天子,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与诸鬼王,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萨摩诃萨力,方得诣此忉利大会,亦是我等获善利故。我今有小疑事敢问世尊,唯愿世尊慈悲宣说。】

  阎王疑问之文。

  有疑在心,今日见佛,岂不请问,决己所疑。

  「尔时」者,无量鬼神闻法发菩提心之时。阎罗乘机请佛决疑,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难得有机会上天宫,今既仗佛威神及地藏菩萨大慈力,带我等来天宫,我等非常欢喜,亦是我等见佛闻法,修行获出世善利故。但我心中有小疑问,若不解决,恐怕对修无上菩提之事有所障碍。故我今日,大胆敢问世尊,唯愿世尊垂慈为我宣说。」

  【佛告阎罗天子:恣汝所问,吾为汝说。】

  我佛大慈,如钟高悬,有叩即鸣。佛一切智,无一事不彻,故云「恣汝所问」。

  【是时阎罗天子瞻礼世尊及回视地藏菩萨,】

  既佛许答,即行礼仪,一瞻一礼世尊,同时回眸熟视地藏菩萨,望表同意。因地藏是阎罗王之师啊!

  【而白佛言:世尊!我观地藏菩萨在六道中百千方便而度罪苦众生,不辞疲倦。是大菩萨有如是不可思议神通之事。然诸众生,脱获罪报,未久之间,又堕恶道。】

  阎罗白佛言:「世尊,我已观到地藏菩萨在六道中,百千方便,度脱罪苦众生,不知费了多少精神,处处教化、时时救度,而不辞疲倦。菩萨既有如是不可思议神通拔众生罪,令离三途苦,得人间乐。既生人道,自应广修善法,以报菩萨救度之恩。而所度众生,大不如然,不久之间,又入三途,再堕恶道。」因人间百年,就是地狱一日,菩萨度罪人,早晨出地狱,晚上又见其再来,岂不令阎罗王怀疑:怎么这样快又回地狱来呢?

  【世尊!是地藏菩萨既有如是不可思议神力,云何众生而不依止善道,永取解脱?唯愿世尊为我解说。】

  此是疑点。「世尊,地藏菩萨有不可思议神力,度众生出地狱上生善道,众生既受菩萨教化,自应依止善道,修无漏法,得出三界,永取涅盘,解脱泥犁。今不尽然,不久又见其再入地狱,莫非菩萨神力不足令其依止善道,抑或众生立志不坚,不能安住善道呢?」

  【佛告阎罗天子: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

  「众生习恶,且性刚强,种子起现行,其力猛利,不但菩萨难调,就是他自己亦难制伏。」

  『把手相牵行不得,为人自肯乃相亲』,所以菩萨难调,恶习种子起现行,自无断腕之勇,又无自克之志,是以自亦难伏。

  【是大菩萨于百千劫,头头救拔如是众生,早令解脱。是罪报人,乃至堕大恶趣,菩萨以方便力,拔出根本业缘,而遣悟宿世之事。】

  此乃轻重俱救之文。

  世尊说:「地藏大士,对造罪之人,历百千劫,头头救拔」。此头造罪,即向此头救;那头造罪,又向那头救。处处造罪,处处救;刻刻造罪,刻刻救,故云「头头救拔」,乃至有罪必救。如是令造罪之人,早令解脱,菩萨那时才心安。菩萨如是救造罪之人,「假若作大重罪,堕大恶趣者,菩萨亦以巧妙方便,为作釜底抽薪办法,拔出其根本造罪之缘」。三毒是造罪之缘,成实论云:『树根不拔,其树犹生;贪根不拔,苦树常在。故知生死,贪爱为本,若灭贪欲,名第三谛。』无明偈云:『明眼无过慧,黑暗不过痴。』「根本业缘既拔,而令自悟宿世之事,翻然不再造罪,上生人天。」

  【自是阎浮众生结恶习重,旋出旋入。劳斯菩萨,久经劫数,而作度脱。】

  菩萨既然如是刻苦度众生,拔其根本罪根,使出三途上生人间。怎奈阎浮众生,结恶结得多,其习气种子特别重;种子内薰,不知不觉又去造罪,致令暂出三途,不久又入地狱,菩萨又去度。菩萨有愿力,不退心,致令经久远劫而作度脱之事。

  【譬如有人迷失本家,误入险道。其险道中,多诸夜叉及虎狼师子、【虫+元】蛇蝮蝎,如是迷人在险道中,须臾之间,即遭诸毒。】

  世尊设譬喻之文。

  「譬如有人」,指一切众生。「迷失本家」,指众生迷真起妄,背觉合尘,舍父逃走,而入三界火宅。「误入险道」,三界六道,三善道是夷路,三恶道是险道,指众生从人天路误入三恶险道。「其险道中,多诸夜叉」。三恶道众生,恶心所特别多,大烦恼八个、随烦恼十个。总而言之,不离见、思二惑。见惑五利使(身、边、邪、戒、取)起时捷疾,能伤慧命,故云「多诸夜叉」。

  「及虎、狼、师子、【虫+元】蛇、蝮蝎」,指五钝使(贪、嗔、痴、慢、疑)起与断俱迟钝,故名五钝使。三恶道众生,五钝使特别重,能伤法身。如虎喻慢、如狼譬贪、师子譬愚痴、【虫+元】蛇譬嗔、蝮蝎譬疑。「如是迷人」,指迷理起惑之人。「在险道中」,迷理轻则惑薄,是人天道;迷理重则惑厚,是三恶道。「须臾之间」,指一时不觉,烦恼丛生,见思炽盛。「即遭诸毒」,将造罪业,欲去地狱。

  【有一知识,】

  指地藏菩萨。

  【多解大术,】

  二乘只有定慧而无方便,菩萨不然,既具般若,又有方便,故云「多解大术」。

  【善禁是毒,】

  既降伏自己的烦恼,又有方便能降别人的烦恼,故云「善禁是毒」。

  【乃及夜叉,】

  菩萨有大方便,能教人破见惑五利使。

  【诸恶毒等。】

  又能教人降伏五钝使烦恼。

  【忽逢迷人,欲进险道,】

  菩萨权智鉴机,有先见之明,知烦恼炽盛的迷人欲作罪。

  【而语之言:咄哉男子!】

  菩萨权智,防微杜渐,制之于未然。「咄哉」者,警觉之词,汝是男儿大丈夫,岂可起惑造罪耶。

  【为何事故,】

  为何事业。

  【而入此路?】

  而入地狱。

  【有何异术,】

  异术指方便权智。汝有方便智否,有则虽入恶道。

  【能制诸毒?】

  能制伏见、思烦恼,则不为所害。

  【是迷路人,忽闻是语,】

  欲作恶的迷人,忽闻菩萨开导,指示自己的迷津,方知随烦恼作业,是堕地狱受苦,非入地狱游观。

  【方知险道。即便退步,】

  即时止恶不作,不造罪、不起惑,是名退步。

  【求出此路。】

  广修众善,求出三途。

  【是善知识,】

  菩萨以同事摄,与迷人同修。

  【提携接手,】

  勉其精进向善。

  【引出险道,】

  灭恶不作,即出恶道。

  【免诸恶毒,】

  免受三恶道苦,保全法身慧命。

  【至于好道,】

  既生人天好道,教其做人之法。

  【令得安乐。】

  知礼识义,身安心乐。

  【而语之言:咄哉迷人!自今已后,勿履是道。】

  知识又勉之言:「咄哉!大丈夫,时时觉照,刻刻留神。更莫起惑造罪;从今觉悟,重新做人,勿陷前辙,再去造罪,而入恶道。」

  【此路入者,卒难得出,】

  三恶道时长,入易出难,一失人身,万劫难复。

  【复损性命。】

  在三恶道受诸剧苦,且损自己的法身慧命。

  【是迷路人亦生感重。】

  迷人闻法觉悟,心生感谢,尊重慈教,铭刻五内。

  【临别之时,】

  菩萨教化已毕,临别赠言,叮咛付嘱。

  【知识又言:】

  嘱令化他。

  【若见亲知,】

  嘱令先度六亲眷属。

  【及诸路人,】

  后及疏友,乃至初相识者。

  【若男若女,】

  无论他是男、是女,皆是法器,皆应为说。

  【言于此路,】

  为言:切莫随自己的烦恼惑,去造十恶之罪。

  【多诸毒恶,丧失性命。】

  堕落三恶道时,受诸剧苦复损性命。

  【无令是众,】

  常以佛法劝人,无令众生,自迷自误。

  【自取其死。】

  抱石沉渊,自取其死。

  【是故地藏菩萨具大慈悲,救拔罪苦众生,生人天中,令受妙乐。是诸罪众,知业道苦,脱得出离,永不再历。】

  此乃合法之文。

  因是上来譬喻之故,地藏菩萨亦复如是,具足大慈悲度生之愿,常常在三恶道中,救拔造罪受苦的众生上升人天路上,令其知仁行义、止恶修善,而享受身心轻安的妙乐。是诸罪众,既知三恶业之苦,又蒙地藏教化,减罪、赦罪,脱得出离,永不再造恶业而历险道。『知过能改,堪称健儿』,受教之人啊!

  【如迷路人误入险道,遇善知识引接令出,永不复入。】

  复说喻文。

  如譬喻中的迷人,误闯入险恶之道,遇善知识,教化引出险道,永不再入。

  【逢见他人,复劝莫入。自言因是迷故,得解脱竟,更不复入。】

  复说合法。

  地藏菩萨度出地狱之后,劝其转教别人,莫作罪堕苦。应对人言,自己因迷,起惑、造业、堕狱,幸蒙地藏救拔,今出地狱,更不敢造罪,复入恶道。

  【若再履践,犹尚迷误,不觉旧曾所落险道,或致失命,如堕恶趣,】

  再标譬喻。

  此乃譬喻中迷人出离险道,转过头来,又忘记善知识的教训--嘱其莫入险道--犹尚如前一样的迷误,忘记旧时所行的险道。此次再入,罪上加罪,致令丧身失命,如同堕在地狱不能自出。

  【地藏菩萨方便力故,使令解脱,生人天中,旋又再入。若业结重,永处地狱,无解脱时。】

  再标合法。

  地藏菩萨用方便力,将堕地狱的人,救拔其罪苦,使解脱苦道,上生人天路。但此人无定性,不久又起惑作罪,旋又再入地狱。若其罪轻,菩萨依然接引;假若此人造罪,作得太深,结业太重,永处无间狱,经历多劫,无解脱时,则地藏菩萨救不了。

  【尔时,恶毒鬼王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诸鬼王,其数无量。在阎浮提,或利益人,或损害人,各各不同。然是业报,使我眷属,游行世界,多恶少善。】

  鬼王述职之文。

  「尔时」者,世尊说毕之时。恶毒鬼王为大众之首,代众陈述鬼王之职;合掌恭敬,敬白佛言:「世尊,我等鬼王,其数无量,总都住在阎浮提,有的住山、有的住水、有的住空、有的住地府。我们的职责,各有所执,各有所主,有的专门利益人,有的专门损害人;或损、或益,各各不同。然而皆是众生业报所感,使我眷属司各种职业,作损人、益人之事。我等眷属游行世界,每每观察世人,恶者必定罹祸,善者必定获福。但是,观来观去,总是恶人多善人少啊!」

  【过人家庭或城邑聚落、庄园房舍,或有男子女人修毛发善事,乃至悬一幡一盖,少香少华,供养佛像及菩萨像。或转读尊经,烧香供养,一句一偈。】

  护人修善之文。

  一切鬼神皆受佛付嘱,有的护法、有的护戒、有的护禅绥、有的护行善者。

  鬼王又说:「我的眷属游行世界,过人家庭、或城市县邑、聚落乡村、华丽庄园、大小房舍,或见男子女人,能修一毛发善缘之事,建立伽蓝,造佛圣像,乃至悬一幡、一盖,供养三宝,少香、少华,奉献佛像及菩萨像。」

  印度散花、中国献花,风俗不同。大品云:『一华散空,乃至毕苦,其福不尽。』

  释迦灭度之后,印度有一优婆塞路上得一庵摩罗花,入波罗提木叉寺,见释迦佛像相好,念佛功德,即时心热毛竖,上华供佛。

  出问知客师:『一华供佛,得福几何?』答言:『不知,汝问读经者。』读经说:『我未得天眼神通,不能知见果报,汝问坐禅阿罗汉。』罗汉入定,观其舍身次第,天上人间,八万大劫享人天福,而其福不尽,再观不知。罗汉上升兜率天宫问弥勒。弥勒曰:『佛福田无量,最为殊胜,种种果报无尽,我亦不知。假如千万补处菩萨,亦不能知,唯佛乃知。』可知一花至诚供佛,乃至毕生死苦,其福不尽,直至成佛。或转读大乘佛经,佛理渐渐明,惑业渐渐消,惑消理明,功德甚大。或烧香供养经中一句、经中一偈,皆是如来法身舍利。法华经云:『于诸过去佛,在世或灭后,若有闻是法,皆已成佛道。』观此文,则鬼王尊重少香、少华,供佛、供法之人,非无因也。

  【我等鬼王敬礼是人,如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敕诸小鬼,各有大力及土地分,便令卫护,不令恶事横事、恶病横病乃至不如意事,近于此舍等处,何况入门。】

  敕令卫护之文。

  「我等鬼王敬礼敬佛之人,如过去庄严劫千佛、现在贤劫千佛、未来星宿劫千佛一样恭敬。因为此人敬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见佛闻法,必定成佛,所以鬼王最敬供养三宝之人。因此鬼王敕令小鬼,各有大力,及其所管辖土地之分,方便卫护。不令世间恶事(伤人伤物之事)、横事(横祸飞来之事)、恶病(难医之病)、横病(外来流行症、传染病等),乃至小小不如意事,近于此舍等处,何况入门。我等保其身心安乐,好向三宝中,种菩提之因,将来结菩提之果啊!」

  【佛赞鬼王:善哉!善哉!汝等及与阎罗能如是拥护善男女等,吾亦告梵王帝释,令卫护汝。】

  佛赞善哉之文。

  佛赞鬼王:「善哉善哉!」称赞之词。鬼王啊!汝能这样拥护,则令最初发心学佛之人不退心啊!汝这样一护,又令无数小鬼仰慕学佛,间接发道心啊!汝一举而两得,故赞「善哉善哉」!

  汝等鬼王及与阎罗,能如是拥护敬佛男女等,吾亦告梵王、帝释,卫护汝等早脱鬼伦,迳生天宫。「梵王」统大千界,「帝释」治一四天下,鬼王属其所管,故云「吾亦告」。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鬼王,名曰主命,】

  鬼王各有所执、各有所主,「执」是权柄,主理一事。此鬼王主理人生时、死时之命,亦含保护生死之意。

  【白佛言:世尊!我本业缘,主阎浮人命。生时死时,我皆主之。】

  述职之文。

  「我因过去所种之业,今日缘熟,主理此洲人命--生时、死时,由我主理其事。」

  【在我本愿,甚欲利益。自是众生不会我意,致令生死俱不得安。】

  「既业缘所系,要我主理此职务;在我本昔之愿,也是利益众生,我就借此机会,用此职务,去做利生之事,满我度生之愿。但众生不会我意,不与我合作,致令生时、死时俱不得安稳。」

  【何以故?是阎浮提人初生之时,不问男女,或欲生时,但作善事,增益舍宅,自令土地无量欢喜,拥护子母,得大安乐,利益眷属。】

  「何以故」,解释之词。凡是阎浮提人,初生之时,不问生男、生女,在未生以前,应该作三宝善事,或世间利生之事。利人有福、供佛有福,以此福力,增益舍宅威光。因为凡是舍宅,皆有宅神,当方亦有土地神。如是汝能向三宝作福,土地神欢喜无量,预先拥护子母,临生之时,外邪不侵,母乐子安,阿父添丁,合门欢喜,眷属增益。

  【或已生下,慎勿杀害,取诸鲜味供给产母,及广聚眷属,饮酒食肉,歌乐弦管,能令子母不得安乐。】

  作殃自受之文。

  天地有好生之德。自古放生,体天行慈,名之为仁。自古杀生,背天作恶,名曰残忍。人畜虽殊,爱子之心一也。云何庆我子生而杀飞禽走兽眷属,伤其母子之情呢?

  昔日周豫学士,尝煮鳝除盖,见其鞠身向上,而以首尾就汤。剖之见腹中有子,乃知鞠身避汤煮爱子之故。所以主命鬼王曰:「未生之前,或已生下,慎勿杀害生灵,取其鲜味,供给产母。」及已生下,小儿满月时,广邀眷属、亲友叙欢,可设素菜,慎勿饮酒食肉--酒能乱神,肉由杀命。饮酒,断智慧种;食肉,断慈悲种,我佛五戒,早令人持。更莫「歌乐弦管」,唱世间之乐荡情而逸志。如是违天地之仁慈;乖主命之愿心;减舍宅之威光;触土地之护意,致令子母俱不得安乐,其过也将谁归?

  【何以故?是产难时,有无数恶鬼及魍魉精魅,欲食腥血。】

  示其祸缘之文。

  何故子母不安?因为临产时,有无数恶鬼及魍魉、精魅,候食腥血。生时恶露之血,好多鬼来争食,稍微无福者,鬼得其便,连母子皆犯之,致令母子不安。护净经云:『饿鬼常守捕妇女,产藏血不净,以为饮食。』

  【是我早令舍宅土地灵祗,荷护子母,使令安乐而得利益。】

  主命护安之文。

  主命自谓:「我既主人之命,人之将生,干系在我,故先令土地、宅神荷护子母,使安稳而生」。听呱呱之声,父有添丁之喜,家无断火之忧,土地等荷护,实主命之使令。

  准道藏:『人间生男女时,九天玄女遣天神于空中称唱奉恭。生男,唱奉一千六百声,欲其在家奉亲,出仕奉君;生女,唱恭一千六百声,令其归夫家时,恭敬翁姑与夫也。』炎口云:『奉恭欲唱,吉凶只在片时。』

  【如是之人,见安乐故,便合设福,答诸土地。翻为杀害,聚集眷属。以是之故,犯殃自受,子母俱损。】

  犯殃自损之文。

  如是产家男女之人,见产育安乐,应思安乐之故,功由土地,便合设福诵经、放生等善事,酬答宅神、土地之恩;今翻杀害生灵,聚集眷属歌乐弦管、饮酒食肉,多作诸罪,背神之护。以是之故,作殃自受其报,子母俱损,非主命不护啊!

  【又阎浮提临命终人,不问善恶,我欲令是命终之人,不落恶道。何况自修善根,增我力者。】

  护命终之文。

  主命说:「阎浮提人,命终之时,不问是善、是恶,在我本愿,总令其命终之后,不落恶道受苦。何况其人自有善根,增我助彼之力,则生善道矣!」

  人生无不死者。法句经云:『命如华果熟,常恐会零落,已生皆有苦,孰能致不死?』

  此偈人命无常啊!

  法句经云:『人作善恶,殃福随人,虽更生死,不可得免。』

  此偈殃福难免。主命鬼王菩萨心肠,总想其脱苦得乐。

  【是阎浮提行善之人,临命终时,亦有百千恶道鬼神,或变作父母乃至诸眷属,引接亡人,令落恶道,何况本造恶者。】

  恶鬼诱引之文。

  物以类聚,无不欲其眷属增多,物之常情,鬼道亦然。自己作鬼,想人作鬼。所以阎浮提行善之人,有大福力,其临命终,百千恶鬼,便想办法。鬼神有五通,假若其人想念父母,鬼即变其父母形像去迎接他;若起兄弟姊妹、夫妻姑姨之念,鬼即随其所念,变种种形去迎接他。亡人不觉,一念生著,随念即生鬼道,为鬼眷属。因此人有福,做有福鬼,其馀恶鬼,皆占便宜。有福尚令其堕落做鬼,何况本造恶业受鬼道报者,难脱其伦矣!

  何以有福之人堕落鬼道呢?

  分别业经佛告阿难:『行恶人,好处生;行善人,恶处生。』阿难曰:『是事云何?』佛言:『恶人,今生罪业未熟,宿世善业已熟,故今生虽为恶,而生好处;或临死时,善心心数法生,亦生好处。』

  『行善人,生恶处者,今世善未熟,过去恶已熟,故今虽为善,而生恶处;或临死时,不善心心数法生,亦生恶处。』

  观此文,善人临死,被鬼神变其亲爱眷属形像,彼不了故,一念生著,便生鬼趣,非无因也。所以临终慎勿起邪念,否则堕恶道;要正念现前,心不颠倒,方能生净土啊!

  【世尊!如是阎浮提男子女人,临命终时,神识昏昧,不辨善恶,乃至眼耳更无见闻。】

  神识昏昧之文。

  世尊,我观阎浮提,男子也可,女人也可,临命终时,总是神识昏昧。因命终人,四大分散,一口气不来,身虚体冷,眼、耳、鼻、舌、身五识先坏。坏故,虽有眼,不能见;有耳不能闻;鼻不嗅香;舌不能言;身无觉触。五情既坏,则无法尘,流落意地。意识不起作用,所以不辨善恶,唯有随业受报。所谓:『一旦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是诸眷属,当须设大供养,转读尊经,念佛菩萨名号。如是善缘,能令亡者离诸恶道。诸魔鬼神,悉皆退散。】

  善缘不堕之文。

  生死关头,最为要紧。遇善则善,遇恶则恶。因人死而未生,前阴已谢,后阴未至,中阴现前,遇善缘则善,而生善道,遇恶缘则恶,而堕恶道。

  所以「阳间眷属,当须设大供,供养三宝,仗三宝之威光,以资神识,往生善道;或转读世尊所说之经,如无量寿经、金刚、法华等经,法力无量,能令亡者,识神不落恶道;或念佛名号、菩萨名号,名含万德,仗佛万德之力,能令亡者,离诸恶道。善缘既来,恶缘即谢;光明来,黑暗谢,一切诸魔鬼神,悉皆退散,无能为力。」仗三宝之力,决生善道矣!

  【世尊!一切众生临命终时,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或大乘经典一句一偈,我观如是辈人,除五无间杀害之罪,小小恶业,合堕恶趣者,寻即解脱。】

  主命鬼王白佛言:世尊,一切众生临命终时,事急心专,其心猛利,若能得闻佛名号,即时将佛名号,种在八识田中,牢不可破。

  名能招德,无量佛德在其中,且其心猛利,乘此心数,速生善趣,不堕恶道,此事无疑。「一菩萨名」亦然,如观音、普贤、文殊、地藏等大菩萨名。或闻「大乘经典,一句一偈」。其心猛利,执持一句一偈念念不放、念念相续,如堕大海,执一木板,牢不放手;仗此一偈一句功德,能破地狱苦。所以小小恶业,合堕恶趣者,仗此念念执持一句一偈,或一佛名号功德,如汤消冰,寻即解脱。

  除五无间杀害之罪。因五无间杀害父母、和尚、阿阇黎、阿罗汉,此罪大恶极,临终之时,不经中阴,不隔异熟,一刹那间,直入阿鼻地狱,无暇闻佛名、一句经典。所以慎勿作五无间杀害之罪。

  【佛告主命鬼王:汝大慈故,能发如是大愿,于生死中护诸众生。若未来世中,有男子女人,至生死时,汝莫退是愿,总令解脱,永得安乐。】

  佛赞劝勉之文。

  死而未生,以其中间,心性猛利,心性最灵。所谓非阴非阳者也,此时种善根,最容易得力。

  因此佛告鬼王:「主命,汝有大慈心,能发如是大慈愿。于生而未生,死而未死之时,救护众生,最容易得力。望汝未来之世,一切众生,至生死时,汝莫退是愿,利益有情。不论有罪无罪,总令解脱,令生者、亡者,永得安乐。」

  【鬼王白佛言:愿不有虑。我毕是形,念念拥护阎浮众生。生时死时,俱得安乐。但愿诸众生于生死时,信受我语,无不解脱,获大利益。】

  不忘本愿之文。

  愿力最大,愿力最难忘,依愿而行,利益众生,便是菩萨人。今主命鬼王白佛言:「愿不有虑,我毕是一生之力,念念拥护阎浮众生,生时死时,俱得安乐。只要众生在生死关头,紧急之时,信受我语,与我合作,听我的话去作,无有不得解脱三恶道,而获生人天大利益者。」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是大鬼王主命者,已曾经百千生作大鬼王,于生死中,拥护众生。是大士慈悲愿故,现大鬼身,实非鬼也。】

  此乃开迹显本之文。

  开示现鬼王之迹,而显实是菩萨之本。法华经云『内秘菩萨行,外现声闻身』是也。况且非本无以示鬼王度生之迹,非迹无以显菩萨慈悲愿力之本,本迹虽殊,不思议一也。识得迹,就能下化众生;识得本,就能上求佛道。故菩萨现种种身而度众生,岂独鬼王身乎!

  观此文,则阎罗王及诸鬼王,皆是菩萨;各承愿力,现鬼王身,在幽冥界,行菩萨道,利益众生。但能利益众生,便是菩萨,利生功德圆满,即证菩提。在天上、在人间、在地府,皆能行菩萨道,功德圆满,皆证菩提。因度生为因,菩提为果,故欲取菩提者,须度众生。普贤行愿品云:『诸佛如来,以大慈心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观此文,鬼王百千生作鬼王身,在生死中,用大悲水饶益众生,宜乎其受记,当来作佛了。

  【却后过一百七十劫,当得成佛,号曰无相如来,劫名安乐,世界名净住。其佛寿命不可计劫。】

  鬼王受记成佛之文。

  观因记果,故名受记。如来有三达智:一、智慧知过去世无碍。二、智慧知现在世无碍。三、智慧知未来世无碍。所以鬼王成佛之事,如来一一备知,为其授记,令其欢喜,坚其心志,亦令一切鬼王欢喜;鬼王可以行菩萨道故,亦令一切众生欢喜。鬼身尚且成佛,何况人身,天身耶!

  佛金口记鬼王,「却后过一百七十劫,其度生功德圆满,当得成佛,号曰无相如来」。「无相」是其别号,通号是如来。无相者,无有相,无无相,离一切相,故名无相。其成佛时,「劫名安乐」,其时人民,身心安乐;「世界名净住」,其国人民,清净共住故;「其佛寿命不可计劫」,长寿说法度生故。

  【地藏!是大鬼王,其事如是不可思议。所度天人,亦不可限量。】

  佛告地藏:「主命鬼王今日修因,将来成佛是果。佛因佛果其事如是,谁亦想不到,谁亦说不到。以鬼王身行菩萨道,真是不可思议。鬼王现在结缘结得多,将来成佛,所度人、天悟道亦不可限量。」

  【称佛名号品第九】

  此乃成佛之因,向后诸品皆成佛之因,收束此经。

  前品度生之缘,种种善缘,助众生离苦得乐耳!此品念佛,才是成佛正因。

  梵语『佛陀耶』,秦翻知者。一切诸法,了了觉知,故汉言『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故肇法师云:『佛者何也?穷理尽性,大觉之称也。』夫生死长夜,莫能自觉,自觉觉他者,其唯佛乎!

  召体曰名、表德曰号,则名别号通。一切诸佛,皆具十号,如来、应供、正遍知等。

  「称」者,念也。佛功德在名号中,念佛名即念佛功德也。凡夫念佛功德,不久悟佛功德、修佛功德、最后证佛功德,所以念佛是成佛正因。

  宝王论曰:『浴大海者,已用于百川,念佛名者,必成于三昧,在三昧中,便能观到佛无量功德。』金刚经云:『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三昧中照见如来种种功德,故名如来藏。亦犹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想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所以初发心的人最好念佛,能降伏自己的妄想啊!

  阿弥陀经云:执持佛名号或一日乃至七日,得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临终能往生净土,华开见佛,悟无生忍。是以念佛有无量功德,故此品是成佛之因。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今为未来众生演利益事,于生死中得大利益。唯愿世尊听我说之。】

  兴慈济物之文。

  「尔时」者,主命鬼王受记毕之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久远劫前发愿度众生成佛。已成者,已了生死矣!当成者,当了生死矣!还有未来众生,未种成佛之因,我想为未来众生,演出世利益之事,于生死海中,令种菩提之因,将来得大利益之果。唯愿世尊听我说之。」

  【佛告地藏菩萨:汝今欲兴慈悲,救拔一切罪苦六道众生,演不思议事。今正是时,唯当速说。吾即涅盘,使汝早毕是愿,吾亦无忧现在未来一切众生。】

  佛许敦说之文。

  佛告地藏菩萨:「汝今欲兴慈悲,救拔一切造罪受苦六道众生,演火里红莲,不思议事。」何者?佛观烦恼心中,有佛如来,结跏趺坐,俨然不动,相好具足。因众生烦恼心中,能念如来功德;念佛功德能转众生烦恼,悉数变为菩提。此乃不思议事,唯佛乃能知之。弥陀经云:『汝等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汝地藏能说之,今正是时,唯当速说,吾为证明。」

  「吾不久即入涅盘」。涅盘是三德秘藏,如来安置诸子在其中,如来不久亦入其中。可知大涅盘,是三世诸佛安稳处,亦是一切众生安身立命处。如来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馀会,所应度者,皆已度尽;其未度者,亦皆作得度因缘。众生机薪尽,如来应火灭,故云「吾即涅盘」。「吾灭度后,有此法门流行世间,能使汝早毕是度生之愿。有此法门存在世间,吾亦无忧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而不能得度者。」

  华严经云:『宁受地狱苦,得闻诸佛名,不受无量乐,而不闻佛名。所以于往昔,无数劫受苦,流转生死中,不闻佛名故。』观此文,则知念佛名号,真苦海中之慈航也。

  【地藏菩萨白佛言:世尊!过去无量阿僧祗劫,有佛出世,号无边身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暂生恭敬,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何况塑画形像,供养赞叹,其人获福无量无边。】

  地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以过去无量阿僧祗劫,曾经亲近一位佛,其佛名号,号无边身如来。」无边身是别名,如来是通名,通别合称,故名无边身如来。此佛是我曾经亲近过的,我知此佛的功德。「若有男子女人(从来未曾发心,故名男子女人),假如他能闻是佛名,因闻生解,悟了无边身如来者,即一切众生自性清净法身。从来未见今日见,见时非常欢喜,生恭敬心。一念见到自己的清净法身佛,而生恭敬心者,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何况念念见,更何况从见而起修,塑画无边身佛形像,实行供养、赞叹。一念见而生恭敬是理;塑像供养属事,若能事理圆融,性修不二,其人获福,无量无边。」

  初发心的男女,第一要见无边法身佛,方种菩提之因,至紧至紧。华严经云:『佛真法身,犹如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此一首偈,证明无边身是法身佛。

  【又于过去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性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弹指顷,发心归依。是人于无上道,永不退转。】

  地藏菩萨又说:「世尊,过去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性如来。此佛我曾经亲近过,我知此佛功德。其名『宝性』者,佛性也。一切众生在生死海中浮沉,受种种苦,而其佛性随缘不变,犹如金宝随缘而作种种形像,但其宝性是一,始终不变;佛性亦如是,虽轮回六道,受种种形,受种种苦,而其成佛之性永远不变。既有成佛之性,不见则已,若见时,就能从性起修,一直修到成佛,故名『宝性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弹指顷返迷成悟,悟了本有佛性。但见性是一念见,不是慢慢见,不念悟即见,故名『一弹指顷』即见佛性,是自己安身立命处,所以归依自性佛宝。归依是归投依止,永不再迷之谓也。是人既不迷佛性,凡有所作,不离自性,则是人于无上道,永不退转矣!」

  华严经云:『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此偈证明,归依自性佛宝啊!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波头摩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历于耳根,是人当得千返生于六欲天中,何况志心称念。】

  波头摩是红莲花。印度四莲--青、黄、赤、白,以红莲为胜。央掘尊者云:『第一钵昙摩,清净柔软足,尘水所不污,是故稽首礼。』

  人间莲数十瓣、天莲百瓣、佛莲千瓣。梵网经云:『我今卢舍那,方坐莲花台,周匝千花上,复现千释迦。一花百亿国,一国一释迦。如是千百亿,卢舍那本身,各坐菩提树,一时成佛道。』

  地藏菩萨又白佛言:「世尊,过去有佛出世,号波头摩胜如来,此如来,我曾经亲近过的。」波头摩就是红莲花。红莲花者,一切众生之本心也。众生本来心,虽造一切物,而不染一切物;又因不染一切物,故能造一切物,如大地不著万物而生万物。众生的本心,非常灵,能生万物、能知万物。因能知故,所以不著一切,犹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众生若能不染一切物,则能明自本心,若染一法,则自心迷了。所以一切不染、一切不著,方能明自本心啊!

  「世尊啊!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历耳根,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在正定中,不见一法,明自本心,是人当能千返生于六欲天中。虽生六欲天而不著欲,所以天福永远不减,生而又生,乃至千生。假如明心之后,再立志称名,即见本心,具恒河沙称性功德,故云『何况志心称念』。」

  【又于过去不可说不可说阿僧祗劫,有佛出世,号师子吼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念归依,是人得遇无量诸佛摩顶授记。】

  地藏菩萨又白佛言:「世尊,过去不可说不可说阿僧祗劫,有佛出世,号师子吼如来。此佛我曾亲近过的,我知道此佛功德。」「师子吼」者一乘法也。佛为众生故,从实施权,说三乘法度众生脱离生死苦海,离生死而得涅盘,是假名涅盘,非真涅盘。所以三乘非究竟道,而众生执之以为实,不能成佛。所以如来最后说法华经大师子吼『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说佛智慧故。诸佛出于世,唯此一事实,馀二则非真』。弟子闻法,开三乘之权,悟一乘之实,个个受记作佛。

  「世尊啊!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闻得深,一念悟诸法之实相,归依诸法实相,成就一切种智,是人生生世世,得遇无量诸佛为其摩顶,授当来成佛之记。」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拘留孙佛。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志心瞻礼,或复赞叹,是人于贤劫千佛会中,为大梵王,得授上记。】

  地藏菩萨又白佛言:

  「世尊,过去又有佛出世,号拘留孙佛。当时我曾亲近供养。」梵语「拘留孙」,此云所应断。众生的烦恼,是应该断的,烦恼断尽,菩提现前。修行最重要断自己的烦恼。每人的烦恼大约有三重:

  第一、是见思烦恼。见惑五利使、思惑五钝使,这十使烦恼,使众生作无量业,受无边生死苦,所以众生应先断此烦恼。此烦恼一断,便证阿罗汉果,出三界,了生死矣!

  第二、是尘沙烦恼。如尘若沙这么多;此烦恼一断,则识恒沙佛法,就能医恒沙众生之病,则名菩萨。所以菩萨一定断尘沙惑,方能应机说法去度众生啊!

  第三、是无明烦恼。此烦恼障佛法身,不识如来果位中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等功德,欲证如来功德,须断此烦恼。所谓『断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无明分分断,诸佛法身分分证,直至破尽为止。

  世尊,欲断三惑烦恼,须悟诸法寂灭之理。法华经云:『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

  世尊,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心至诚瞻礼,直至能礼所礼性空寂,顿悟诸法寂灭之理;然后从理起修,任运断除烦恼,赞叹诸法本性空寂,成就清净梵行。此人于贤劫为大梵王,请千佛转大法轮,为佛授最上之记。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毗婆尸佛。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永不堕恶道;常生人天,受胜妙乐。】

  地藏菩萨又白佛言:「世尊啊!过去有佛出现世间,其名号曰毗婆尸。我曾经亲近,此佛功德我是知道的。」

  梵语「毗婆尸」,又名维卫,此云胜观。佛法要观心,心字三点,第一点是空--一切法入心,无不皆空。空故心能藏一切法,若一法不空,则为心作碍;因空故,法法入心时,法不碍心,心不碍法。所以第一要修空观,诸法空时,此心亦空。

  第二点是假观--法法从缘而生,法法如幻如化。世出世间法,无一法不是幻。古人云『生死、涅盘等空花』,生死是幻,菩萨入生死,而不被生死所碍;涅盘是幻化,菩萨证涅盘,而不住涅盘。不住涅盘,有大悲;不住生死,有大智,菩萨悲、智双运,自利利他,皆由知一切法如幻故。

  第三点是中观--不落二边。法法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便证诸法的真实相,而得一切种智,成就如来果地实德。

  此空、假、中三观,如天王三目,伊字三点,不纵不横、不并不别,非一非三,而一而三,三一圆融,微妙难思,故名胜观如来。

  世尊,若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了达一心具三观,三观齐修,便证一境三谛之理。理观和合,能生一切善法,能断一切罪苦。罪灭福生,永不堕恶道,常生人天受胜妙乐了。

  【又于过去无量无数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毕竟不堕恶道;常在天上,受胜妙乐。】

  地藏菩萨白佛言:「世尊,过去无量无数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胜如来,我也曾经亲近供养过的。」佛号宝胜者,非世间之宝,乃出世间之宝。出世之宝,义含四德:常德、乐德、我德、净德。具此四德,既不漏落生死,也不漏落涅盘。两边不漏落故,故以成就真常、真乐、真我、真净,离世间凡夫之四倒,又离出世二乘四倒,超世出世间,故名宝胜。

  若有男子女人,闻是宝胜佛名而生胜解,慧解现前,从解起行,凡有所作,超世出世,直入中道第一义谛,妙契真如。所以此人,毕竟不堕恶道,常在天上受第一义天之妙乐。

  光明经流水品:十千鱼,得闻宝胜之名,尚尽生忉利,况男女闻名,宁有不得胜妙乐者。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宝相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生恭敬心,是人不久得阿罗汉果。】

  地藏菩萨又白佛言:「过去有佛出世,号宝相如来,吾也曾经亲近供养过的。」此佛名宝相者,智者大师曰:『实相尊贵,故名宝相。』宝相者,诸法实相也。金刚经云:『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又云:『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无量义经云:『无相不相,是名实相。』以依实相,出生二法、三道、四果。无相者,无生死相;不相者,不涅盘相。二法者,顿、渐二法也。三道,即三乘。四果者,乃声闻、缘觉、菩萨、佛。四圣果既然从实相出生,则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而生慧解,深悟实相,起恭敬心时,枝末烦恼先行脱落,是人不久得阿罗汉果无疑。

  【又于过去无量阿僧祗劫,有佛出世,号袈裟幢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者,超一百大劫生死之罪。】

  地藏菩萨又白佛言:「世尊,过去无量阿僧祗劫,有佛出现世间,其佛名号袈裟幢如来,我当时也曾亲近供养。」其佛号袈裟幢者,袈裟是三世如来宝幢之相。著袈裟时,生宝幢想,一切外魔不能坏,一切外怨不敢侵。此人持如来戒,身心清净,诸恶不起,众善齐修,自净其意,不染尘劳,随佛出家,被如来三顶之衣--(一)安陀会,此云五衣,作务时穿;(二)郁多罗僧,此云七衣,入众时穿;(三)僧伽黎,此云大衣,说法时穿。昔日坚誓师子,敬袈裟而不害猎人,百劫不堕恶道。

  世尊,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生宝幢想,恭敬三世诸佛,此人以敬三世佛故,即能超一百大劫生死之罪。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大通山王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者,是人得遇恒河沙佛,广为说法,必成菩提。】

  地藏菩萨又白佛言:「世尊,过去又有佛出现世间,其佛名号大通山王如来,此佛我曾经亲近供养,此佛功德,我是知道的。」大通山王佛,「大通」是般若,「山王」是佛德。若人修行证法身时,即具般若之智,通达一切法而到诸法之彼岸,故名大通。又见法身时,具常、乐、我、净四德,犹如须弥山王,四宝所成,故名山王。大通者,般若佛因也。山王者,四德佛果也。佛因赅果海,果海彻佛因,所以修行证法身时,不但能修般若之佛因,又能证四德之佛果。若男子女人闻是佛名,闻名生解,慧解现前,证自法身,即具大通般若之智,所以得遇恒河沙佛,广为说法。又证法身时,具如来山王功德之果,所以必成菩提。

  【又于过去有净月佛、山王佛、智胜佛、净名王佛、智成就佛、无上佛、妙声佛、满月佛、月面佛,有如是等不可说佛。】

  净月佛:佛真法身,犹如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月在水而不染水,佛在世而不染尘,故名。

  山王佛:华聚菩萨云:『世尊金色如金山,犹如日光照世间。能拔一切诸苦恼,我今稽首大法王。』佛功德巍巍,犹如须弥山王,故名。

  智胜佛:声闻、缘觉、菩萨中,以佛智最胜故。

  净名王佛:净是体,名是用,从体起用,于一切法得自在故。

  智成就佛:一切种智成就,故名。

  无上佛:菩萨有所断,名有上士;佛无所断,故名无上士。又法无上,涅盘是人无上,佛陀是。

  妙声佛:法华经云:『闻佛柔软音,深远甚微妙;演畅清净法,我心大欢喜。』

  满月佛:佛功圆德满,如十五夜月--月圆光满。

  月面佛:佛面犹如净满月,亦如千日放光明,圆光普照于十方,喜舍慈悲皆具足。

  【世尊!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号,功德无量,何况多名。】

  世尊啊!如是等不可说佛,我皆曾经亲近供养、承事。若人承事十方无数诸佛,尽行诸佛无量道法,于佛菩提方可希冀。

  世尊,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皆可以求佛功德。佛功德在名号中,每一佛名,其名下德相周遍法界,而且一德含一切德,故云念一佛名,功德无量。此乃狭义,属根本智;若论广义,须要一一承事十方诸佛、广学诸佛无量道法、念无量佛名,会其名所含之义、到十方世界参学、学无量世界种种法门,然后一一贯通,如梵王网罗幢,彼此互入互摄,重重重重,无尽无尽,森罗万象,一法印之,才是到家时节,属差别智。十轮经云:『若念一佛,则见一佛;若念多佛,则见多佛。若念小身佛,则见小身佛;若念大身佛,则见大身佛;若念无量身,则见无量身佛。』其功德,何只无量,而且圆融。此乃地藏菩萨,教化尽性之谈。

  【是众生等,生时死时,自得大利,终不堕恶道。】

  「是众生等」,指念佛众生。念一佛也可,念多佛也可。念到得益时,生则在世间上,成就种种功德,利益人天;死则即见十方诸佛,随愿往生十方净土,亲近十方诸佛,广学法门。唯其生时念佛有把握,才能死时念佛有把握。生时、死时,皆能念佛,是真念佛,此人终不堕恶道。

  【若有临命终人,家中眷属,乃至一人,为是病人,高声念一佛名,是命终人,除五无间罪,馀业报等,悉得消灭。】

  上来自念,仗自力念佛;死时闻人念佛,仗他力念佛。自力也可,他力也可,总有功德。所以临命终,其家中眷属,多人乃至一人,为病人将近死时,高声念一佛名,历其耳根。临终时其心猛利,一闻佛名,执持不放,全副精神在一佛名上,念念不舍,承此佛力(除开五无间罪,暂时不讲),其馀业障、报障,悉皆消灭,如汤消冰,如明破暗,破尽无馀。

  【是五无间罪,虽至极重,动经亿劫,了不得出。承斯临命终时,他人为其称念佛名,于是罪中,亦渐消灭。】

  五无间罪,罪之极者也,佛功德力,力之极者也。以极大佛力,能消极大罪业,但要渐渐消除。因此人业力甚大,他人为其称念,将佛名善根,种其八识田中,要等种子渐渐栽培、渐渐萌芽、渐渐增长,方能消灭极大之罪。昔日法照大师亲到五台,在竹林寺见文殊在西,普贤在东,为众说法。照作礼问:『末代凡夫,智识浅薄,佛性心地,无由显现,未审修何法门,最为其要?』文殊曰:『诸修行门,无如念佛。我因念佛故,得一切种智。』又问:『当念何佛?』文殊曰:『此世界西,有阿弥陀,愿力难思,汝当系念,念无间断,命终决定往生。』说已,为照摩顶而退。

  【何况众生自称自念,获福无量,灭无量罪。】

  他人代念,尚有如是之力,何况自念,分分己获,功德更大。罪灭福生,福生罪灭,获无量福,灭无量罪耳!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前一品是佛宝,固是成佛之因;此一品是法宝,也是成佛之因。佛宝是人,人无上者佛是;法宝是理,搅理而成万法,法无上者,涅盘是。悟理有浅深,故有『四圣』之别;迷理有轻重,故有『六凡』之差。三途迷理重,纯造恶业;人天迷理浅,乃修善业。纯善无恶生天,善恶相兼故为人。六道受生死轮回者皆迷理之过也。

  『四圣』悟理而生智,取证涅盘。『声闻』闻声悟道,只断见思;『缘觉』自力觉悟,兼除习气;『菩萨』悟真俗二谛之理,所以自度度人;『佛』朗然大觉,直取无上菩提。如是十法界,皆因理而有,理者法也。

  今品论成佛之法,应该指六度万行,因六度摄万行,布施摄六度,故用布施即该万行之法。布施有三:一财施,二法施,三无畏施。财施即布施度。持戒不恼无冤,忍辱不报有冤,此二度属无畏施。精进不倦说法,禅定不错机说法,智慧不颠倒说法,此三度属法施。所以举布施摄六度,六度摄万行。菩萨因中修万行,果中成万德,岂不此品是成佛之因。

  何以要校量?因布施属法。达摩祖师云:『性净之理,目之为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浅深不同,迷悟有别,所以要校量。

  布施一法,凡夫著相,只得人天福报;圣人离相,永证涅盘之乐。此是凡圣布施不同。

  例如:舍利弗以饭供养佛,佛转施狗。世尊问:『汝施我,我施狗,那个福大?』舍利弗曰:『世尊施狗福大。』此又论心不论田。

  四十二章经佛言:『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持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乃至饭辟支佛百亿,不如饭一佛。』此文论田而不论心。

  维摩经善德长者子,以璎珞珠供养维摩居士。维摩分作二分,一分奉难胜如来,一分施会中最下乞儿,而功德等无差别。此又论平等心布施。

  若布施时,自己受用,舍一得万报,而回向法界,毕竟成佛。此又论回向不回向。

  如阿那律尊者,过去以稗饭供养辟支佛,感九十一劫天上人间无贫之报,馀福德力,得阿罗汉果。此又论供养圣人难遇之报。

  布施有般若,到彼岸;无般若,滞于此岸。此又论体空与不空之别。布施具德,是如来施;不具德,是声闻施。此又论三乘一乘之别。好胜布施,作阿修罗;不施,做饿鬼。望报与不望报又不同。

  如是布施一法,有无量差别,其理微妙。悟此微妙之理,而证微妙法身。法身无身,以法为身,此之谓也。非叩不鸣,非问不答。地藏菩萨请问,如来转扬,令一切人,因修布施而悟明微妙之法,而证微妙法身佛。故此品是明法宝。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从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观业道众生,校量布施,有轻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是事云何?唯愿世尊为我说之。】

  此乃地藏问法之文。

  讲完佛宝之后,次讲法宝。诸法微妙难思,得其法者,一旦成佛,不得其法,万劫难成。所以地藏承佛威神而问之:「世尊,我观作自业受报的众生,校量其布施一法,有轻有重,有的一生受福,有的十生、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布施是一,何故果报各各不同?唯愿世尊,为我说之。」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吾今于忉利天宫,一切众会,说阎浮提布施校量功德轻重,汝当谛听,吾为汝说。】

  诸法微妙,故单论布施一法,以一例诸,且以阎浮提而论布施功德轻重。

  【地藏白佛言:我疑是事,愿乐欲闻。】

  地藏白佛言:「世尊,诸法难穷其源,我对布施一法亦然--难穷其底--所以有疑,愿佛为说,我愿乐闻。」

  【佛告地藏菩萨:南阎浮提有诸国王、宰辅大臣、大长者、大刹利、大婆罗门等,】

  此论能施者,是尊贵之人。

  【若遇最下贫穷乃至癃残音哑、聋痴无目,如是种种不完具者。】

  此论受施者,最下贱之人。

  背凸曰癃;肢体不全曰残;口不能言曰音哑;耳聋、心痴、无目,如是种种不完具人相者,此是悲田,种福最胜。

  【是大国王等,欲布施时,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亲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软言慰喻。是国王等所获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

  此论能施之心。国王对下贱人,必具大慈悲心,以慈悲心施;下心含笑,以怜悯心施;亲手遍布施,以平等心施;或使人施,软言慰谕,以安慰心施。如是慈悲心、怜悯心、平等心、安慰心,皆菩提心;以菩提心而行布施,施心如佛,所以其福利,如布施恒河沙佛,功德无异。

  【何以故?缘是国王等,于是最贫贱辈及不完具者,发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报,百千生中,常得七宝具足。何况衣食受用。】

  此论施果之报。

  「何以故」,解释之词。缘国王等,能下心怜悯最贫贱辈及不完具者,发大慈心而行布施;施心等佛,故有如此报--百、千生中,常得七宝(指金银玛瑙等)具足,何况衣食受用。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佛塔寺,或佛形像,乃至菩萨声闻辟支佛像,躬自营办,供养布施。】

  夫菩提心,上供诸佛,下愍众生。前者下愍穷苦众生而行布施,此则上敬诸佛而修供养。三宝乃殊胜福田,供养得福无量。国王等,有幸得遇佛塔、佛像,此乃出世圣迹,恭敬种善根。向圣人学习,国王一敬,上行下效,全国人民皆敬三宝,不教而自行矣!所以国王等,躬自营办种种殊胜供养,一唱百和,其布施功德,岂有涯际乎?

  【是国王等,当得三劫为帝释身,受胜妙乐。】

  善以化民,堪为王师,所以上升为帝释天王之报。

  【若能以此布施福利,回向法界,是大国王等,于十劫中,常为大梵天王。】

  本来有我,回向自己;今观施法,从缘而生,根本无我,我执自然微薄,就能回向。自受不如他受,将此福利,回向法界众生,共同享受,心大福大,心冥法界,福等虚空。此人福大如空,所以感生梵天,作大梵王,享大千世界之福。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

  修补塔像,令前人造者续福,自己又添福,一举而两得福。决疑经云:『造新不如修故,作福不如避祸。』此半句偈,说造新自己得福,修故令前人兼得福。具二福故胜。

  作福虽好,不义之财而修福,福尽祸来,不如先避祸,无祸胜有福故。作福者,仔细留意。

  修补宝塔,蕴佛光明;修补精舍,图佛形像,建苦海之舟航,为信根之枝干,睹者发心,见便忘返,益福生善,惟此为先。

  佛游拘萨罗国,时婆罗门耕田,持牛杖彙鮝,礼佛。佛笑。比丘问佛。佛言:『此人今礼二佛,礼我及杖下迦叶佛塔。』比丘愿见迦叶佛塔。佛令从婆罗门索地。索已,佛即现出七宝塔,高一由旬,广半由旬。婆罗门曰:『我姓迦叶,是我迦叶塔。』诸比丘白佛:『能授泥否?』佛言:『可。』即说偈:『真金百千担,持用行布施,不如一团泥,敬心治佛塔。』世尊礼过去佛,比丘亦礼。佛言:『人等百千金,持用行布施,不如一善心,恭敬礼佛塔。』

  观此因缘,可知修补塔庙、经像等,有继往开来之福,承先启后之功。

  【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

  善与人同。无人做,自己做;有人做,劝人同做,功德更大。尤其是国王,应该德风下偃,率民同修布施,广结善缘。

  【是国王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

  此论果报。

  自己布施又劝他人同施,承此良因,国王升为转轮王,同施臣民升为小国王。

  【更能于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量无边。】

  此论回向。

  修补成功之后,在佛塔前,尽除我执,破灭我见,以此功德,回向法界,回自向他,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因向果,将来成报身佛。回事向理,将来成法身佛。回自向他,将来成应身佛。功德回向,三身齐证,可谓彻法底源,穷实相理,果报无量无边矣。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见诸老病及生产妇女,】

  此论悲田。

  苦中之苦,莫如老、病、生产者;福中之福,莫如供养老、病、生产者。老病无人奉事,等死而已;产妇分娩,若不及时饮食,母子皆亡。所以布施此辈,得福甚大。

  佛说八福田中,看病福田是第一福田。

  【若一念间具大慈心,布施医药、饮食、卧具,使令安乐。】

  若一念间,是同体慈,彼我一体故;若起第二念,即非。所以起第一念,具足大慈心,布施医药、饮食、卧具三种,人皆需此物,使令身安心乐。

  【如是福利最不思议,一百劫中,常为净居天主。二百劫中,常为六欲天主。毕竟成佛,永不堕恶道。乃至百千生中,耳不闻苦声。】

  以大慈心救大苦,其福难思。百劫为净居天王(指第四禅天),二百劫为六欲天王。具同体大慈心以用布施,是成佛之因,毕竟将来成佛。未成佛之前,永不堕恶道,因救他人重苦故,感自己百千生,耳不闻苦声。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能作如是布施,获福无量。更能回向,不问多少,毕竟成佛,何况释梵转轮之报。是故地藏!普劝众生,当如是学。】

  布施回向之文。

  佛对地藏说:未来末法之世,若国王及婆罗门等,能如是慈心、悲心、平等心、怜愍心、同情心,而行布施,获福无量。更能将此福利不自享受,了达诸法性空、无我之理,从缘起而行施,施福无主,回向法界、回向佛果、回向众生;不问多少,心大福大,心冥法界,福等虚空,如一杯水,投入大海,便是大海水了。施福亦复如是--不论多少回向法界,便是真如性海了,所以「毕竟成佛」。尚得佛报,何况释梵转轮人天之报。因是之故,地藏菩萨,汝应普劝一切众生,当如是学布施之法及一切法。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种少善根,毛发沙尘等许,所受福利,不可为喻。】

  上来王臣布施,此是庶民布施。布施一法是平等的,王臣百姓皆能布施。布施是成佛之法,成佛之法很多,而以布施为第一。

  六祖大师云:『内舍贪悭,外利众生,是名布施。』以此布施一法,舍尽自己的烦恼,外又能利益众生,何等的好呢!所以布施一法,能令人从生死此岸,而直达涅盘彼岸。但是此法微妙,非粗心具我法两执的人所能究竟,是以如来解释、较量其浅深。

  例如昔日达摩祖师见梁武帝,武帝即以此法自豪,对达摩曰:『朕一生造寺斋僧,有何功德?』摩曰:『实无功德,此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帝曰:『如何是真功德?』摩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于世求。』观此则梁武帝,未谙布施的真谛,贪著人天果报。谁不知布施是到彼岸成佛之法,此法修到圆满,其馀法法皆修到圆满,便是佛陀耶。

  世尊对地藏菩萨说:若善男子、善女人初发心时,最好于佛法中,种多少善根。「佛」是指前品,称佛名号;「法」是指此品,布施的轨则。在佛法中所种善根,乃至如毛发、沙尘等许,将来渐渐佛法种子增长时,其所受福利,是不可为喻的。

  大论云:『虽有种种福田,佛为第一福田,以无量佛法具足故。』

  成佛之法是无量,今略说布施,此外六度、十度、四谛、十二因缘、三乘、一乘,皆成佛之法啊!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像、菩萨形像、辟支佛形像、转轮王形像,布施供养,得无量福。常在人天,受胜妙乐。】

  此教男子女人,最初种善根,向圣人种。供养圣人,一方面得福,一方面向圣人学习。圣人如何种善根,我亦如何种;圣人如何学,我亦如何学。圣人是学成的,所以向圣人学习,便是向圣人种善根了。

  而且供养圣人,得福无量,常在人天,受胜妙乐。何故生人天道?大论云『以人中结使薄,厌心易生,天中智慧利』,故二处最易得道。

  【若能回向法界,是人福利不可为喻。】

  此句教人布施供养时,其心要大,不求自己利益,为利益一切众生故,而行布施。心大福大,得无漏福,则不可为喻了。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大乘经典,或听闻一偈一句,发殷重心,赞叹恭敬,布施供养。是人获大果报,无量无边。】

  前文向佛种善根,此文向法种善根。复以供佛之次,佛言:「地藏,未来善男女,还要供养法,供养佛所说之法,即成佛之法,亦即度生之法。若遇大乘经典,或听闻一偈一句,蕴在八识田中,虔诚服膺,如获至宝,殷重、至诚赞叹,日久不退,法种成熟,豁然能解。从解起行,为人演说,是人获大果报,无量无边。」何以故?财施有限,法施无穷啊!

  【若能回向法界,其福不可为喻。】

  此句教人不求名闻、利养、恭敬,而行法施。但愿利益一切有情,无住相布施。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塔寺、大乘经典,新者,布施供养,瞻礼赞叹,恭敬合掌。若遇故者,或毁坏者,修补营理。或独发心,或劝多人同共发心,】

  复以供法之次,地藏菩萨,若未来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偶然遇佛塔寺,藏有大乘经典。若是新者,应布施流通,应以香花、末香、涂香、烧香、幢□等供养法宝,还要一瞻一礼--礼拜法宝,俗说拜经。天台山,智者大师有拜经台;九华山天台顶,亦有地藏菩萨圣迹拜经台在。读诵开解时,称扬赞叹大乘妙典,心恭敬、身合掌,如是供养。若遇故者,旧也。旧经曾经有人受持读诵数十年,此经有功德,鬼神卫护,切莫看轻。或毁坏者,应该修补填写齐整,经营妥理。「或独自发心,或劝多人,同共发心」。为修补旧经或印新经,一人发心也可,或有人欲参加,即劝多人共同发心,功德更大,有自利化他两种功德。但旧经切莫焚烧,此是法身父母,不能修补时,可建小塔而安置之,所谓经塔是也。

  【如是等辈,三十生中,常为诸小国王。檀越之人,常为轮王。还以善法教化诸小国王。】

  如是同修补旧经,或者随喜参加印新经等辈,三十生中常为诸小国王。檀越之人,指发起印经、补经者,常为轮王,以十善法教化其国人民,又还以十善法教化诸小国王。过去劝其发心,今世又教化之。檀越是梵语,此云施主。

  昔有五王往来友善,其最大者,字普安王,习菩萨行。馀四小王,常习邪行。大王欲度,呼来殿上,七日娱乐。四王告别,大王怜愍送行。临别语小王言:『各说所乐。』一王愿春月林木荣茂,游戏原野;一王愿常作国王,出入尊贵;一王愿妇儿端正,极情快意;一王愿父母亲眷,乐叙天伦。大王言:『此非久乐。』四王言:『王乐云何?』大王言:『我乐不生不死、不苦不乐、不饥不渴、不寒不热、存亡自在,此是我乐。』四王言:『此乐何处有?』大王言:『吾师号佛,近在祗桓。』诸王欢喜,同诣佛所,作礼退坐。大王跪曰:『我等今得为人,暗钝无知,深著世乐,不知罪福,愿为我等说其苦谛。』佛为广说八苦,四王闻已,心开意悟,即得须陀洹道。白普安王言:『大王真是大权菩萨,化导我等,今得道迹,大王之恩。我本观诸宫殿,心情爱著不能远离,今睹宫殿,如观秽厕,无可乐者。』即舍王位付弟,各出家为道。此轮王化小王之例,详如阿含经。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缔【三点水旁】,】

  此是于佛法种善根之文。

  盖奉事馀道,不出生死,徒自勤苦,非涅盘因。

  福田经云:『佛告天帝,九十六种道中,佛道最尊;九十六种法中,佛法最真;九十六种僧中,佛僧最正。』盖由如来阿僧祗劫,誓为众生,众善普备,德慧成满,三界天尊,无能及者。其有众生,发一敬心,向如来者,胜获大千世界珍宝施矣。是为最尊,无上之道,故教善男女等,必须于佛法中种善根。

  大论云:『善根有三:无贪、无嗔、无痴,一切诸善法,皆从三善根增长。』

  或布施善根,布施能舍贪,无贪即善根;或供养善根,身、口、意三业供养,三业清净即善根;或修补塔寺善根,修补为人心无嗔,即善根;或装理经典善根,慧生痴灭,即善根。如是等善根,乃至一毛之轻、一尘之微、一沙之小、一□之细,种在八识田中,法水滋润,渐渐增长,能止恶生善、破惑证真,是涅盘因,故云善根。

  【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

  上来所修善事,大小不同,乃至一毛一沙之细,但能将此微因善种,回向法界众生,是人回向功德,百千生中其善根常存,虽受人天妙乐,不昧前因,常植善本,增进菩提,乃至毕竟成佛。

  【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

  上来我执轻微,了法无我,罪福无主,心无形相,可大可小。心量大福大,心量小福小;心无限福无限,心有限福有限。今但回向自家眷属,心有限量,其福亦有限量,只得三生受乐,非无报。舍一得万报。

  自家眷属:父子、夫妻、兄弟、家室、知识、奴婢。

  有五因缘而为眷属:一怨家,二债主(父财子用),三偿债(子供父母),四本愿(先世发愿,善心欢喜),五真友(先世以道,共相承事)。

  凡夫不了眷属是前缘所感--或怨或亲--无宿命通,不能自知;终日勤劳、治生,为眷属设想,临命终时,无人替得,所作之业,自己受报悔之晚矣!所以做佛事,回向法界,一切有份,自己有份,眷属亦有份,大家享受,何乐如之。

  否则孤陋寡闻,回向自己眷属,三生受报之后,又堕苦轮。

  【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总结布施一法,各人用心因缘不同,故其果报或轻或重、或人或天、或一生乃至千生万生受乐不同。若能无我行施,回向法界,利益有情,悟布施实相,毕竟成佛。今此但论布施远概万法,如法修持皆登彼岸。此品是论法宝乃度生成佛之心法也。

  【地神护法品第十一】

  前两品是谈佛、法两宝,今地神发愿拥护。不论汝学佛修法也可,皆须处所,皆须饮食,处所、饮食皆仗地神之力。一切塔寺,因地而建,一切五谷稻粮,因地生长。故地神作护法,最先流通此经。

  【尔时,坚牢地神白佛言:世尊!我从昔来,瞻视顶礼无量菩萨摩诃萨,皆是大不可思议神通智慧,广度众生。】

  「尔时」者,佛、法两宝说毕之时。「坚牢地神」是南阎浮提主地之神。地神是女性,准阿含经佛告比丘有四大天神:『一地神,二水神,三风神,四火神。』昔者地神起恶见,言:『地中无水、火、风。』佛言:『地中有水、火、风,但地大多故,地大得名。』次第说法,地神欢喜。佛为说四谛,地神即远尘离垢,得法眼净。白言:『我今归依佛法僧,尽形寿不杀乃至不饮酒,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夷。』水、火、风神,亦然。故知地神是女也。

  地神白佛言:「世尊啊!弘经必藉地,转法须赖食,我是地神,我今发愿护持此经。」

  「世尊,我从昔日发心以来,居阎浮提,曾经亲近、供养、瞻视、顶礼无量菩萨摩诃萨,皆是大不可思议神通智慧,从本垂迹,降迹阎浮提来广度众生。」观此文,人道的世界时常变动,兴衰循环,国运亦然,世界亦然,不及神道长远久住,外作护法之职,内秘菩萨之行。反观人道,支离破碎,不及神道安稳坚定,悲夫!

  【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诸菩萨誓愿深重。世尊!是地藏菩萨于阎浮提有大因缘。】

  地神知地藏菩萨,在一切菩萨中誓愿特别重。所谓『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故云深重。

  地神又知地藏菩萨,与阎浮提的众生有大因缘。地藏菩萨度阎浮提人出地狱特别多,而阎浮提人无不恭敬地藏菩萨者,彼此有缘。

  【如文殊、普贤、观音、弥勒,亦化百千身形,度于六道,其愿尚有毕竟。】

  文殊到十方世界,教化众生发菩提心,所以不常来此阎浮洲。

  普贤教化一切菩萨,行菩萨道,所以亦不常居此土。

  观音分身到十方世界,寻声救苦、现身说法,有机即现,无机不现,亦不常来。

  弥勒居天上,教化天子,无生法忍,亦不常来人间。

  唯地藏常常度人离三途苦,上升人间,是地神之所常见。

  所以语文殊、普贤、观音、弥勒,虽能分身百千,度于六道,但不是常在此洲;唯地藏常见其在阎浮提,时时处处救度罪苦众生,觉得其救苦之愿特别长。

  【是地藏菩萨,教化六道一切众生,所发誓愿劫数,如千百亿恒河沙。】

  是地藏菩萨,教化六道一切众生离生死苦,得涅盘乐。如是所发誓愿,不知经过百千亿恒河沙劫,亲近恒河沙佛,一一佛前皆发度生之愿。

  【世尊!我观未来及现在众生,于所住处,于南方清洁之地,以土石竹木作其龛室,是中能塑画,乃至金银铜铁作地藏形像,烧香供养,瞻礼赞叹,】

  此乃塑像供养之文。

  世尊,我观未来及现在众生,于其所住之处,向南清洁之地--幽冥界在阎浮提之南--是人以土石为基,竹木为墙,作其龛室。室中或塑、或画地藏菩萨像,乃至或金、银、铜、铁铸菩萨像;必定要供养,日日供养,时时烧香,至诚瞻礼,称扬赞叹地藏菩萨种种功德。

  【是人居处,即得十种利益。何等为十?一者,土地丰穰。二者,家宅永安。三者,先亡生天。四者,现存益寿。五者,所求遂意。六者,无水火灾。七者,虚耗辟除。八者,杜绝恶梦。九者,出入神护。十者,多遇圣因。】

  此乃供养获益之文。

  若有人在向南之地,建立龛室,供养地藏菩萨像,仗菩萨威神力,及地神护法之力,令此男子女人所居之处,即得十种利益:

  一、土地丰壤。地神之力,令其居处,土地肥沃,百谷丰收,花果茂盛。

  二、家宅永安。合家人等,大小平安。

  三、先亡生天。仰仗地藏菩萨神力,令其历代祖祢生天。

  四、现存益寿。供养地藏,现前人等,益算增寿。

  五、所求遂意。凡有所求,种种福利,皆遂其意。

  六、无水火灾。无水火、盗贼等灾。

  七、虚耗辟除。无蝗虫、白蚁、飓风损坏稼穑等灾。

  八、杜绝恶梦。昼夜吉祥,睡无恶梦。

  九、出入神护。行来进止,善神翊卫。

  十、多遇圣因。常闻三乘、一乘之法,而种出世涅盘之因。

  【世尊!未来世中及现在众生,若能于所住处方面,作如是供养,得如是利益。】

  此乃地神护法证明供养得益之文。

  【复白佛言:世尊!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所住处有此经典及菩萨像,是人更能转读经典,供养菩萨,我常日夜以本神力,卫护是人,乃至水火盗贼、大横小横,一切恶事,悉皆消灭。】

  地神复白佛言:「世尊,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其所住之处,供奉地藏经典及菩萨像;是人更能日日转读此经,从解起行,修地藏之行(此人有慧);又日日以种种花香至诚供养地藏菩萨像(此人有福)。既然福慧齐修,我地神日以继夜,以我本有神力,卫护是人,所作善事,悉皆如意,乃至水火、盗贼等灾,大横伤人,小横伤财等一切恶事,悉皆消灭无馀。」

  【佛告坚牢地神:汝大神力,诸神少及。】

  佛说:「地神啊!汝拥护受持此经及供养地藏像者,所以汝的神力日日增加,为一切地神所不能及。」

  【何以故?阎浮土地,悉蒙汝护。乃至草木沙石、稻麻竹苇、谷米宝贝,从地而有,皆因汝力。】

  「何以故」,解释之辞。阎浮土地,由汝主持,由汝拥护,所以地上万物,乃至草木、沙石、稻麻、竹苇、谷米、宝贝,如是虽由众生业力所感,亦由汝神力助变,利益有情。利益有情故,所以汝的利生神力日日增加。

  【又常称扬地藏菩萨利益之事,汝之功德及以神通,百千倍于常分地神。】

  上来地生万物,利益有情,由汝之力;又常称扬地藏度生之事,拥护佛法,可称上供菩萨,下利有情,所以汝的真实功德及利生神通,百千倍于常分地神。

  【若未来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菩萨及转读是经,但依地藏本愿经,一事修行者,】

  若如来灭度之后,未来末法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发心侍奉、供养菩萨,又转读是经--转经中之理,悉转入心,明了无碍--然后依一法而发愿修行者。

  学法要博,修行要约,只能依一法修行,切莫脚踏两船。古人依一法而修行,一直修到家,所谓『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不可不知。若单解而不行,说食而不饱,无济于事,所谓『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寸』。学法贵乎实行,有修有证,无修则无证,此千古不易之论。所以我们要依一法修行,切莫三心两意。参禅者,一直参下去,终不回头;念佛者,念下去,更莫改弦换辙;持咒者,持下去,自有光明遍照之日。汝看赵州一生行脚、香林四十年打成一片、长庆坐破七个蒲团、怀玉大师念佛,念到临命终时,见银台来接引仍不肯去,再精进更精进,七日头现圆晕、金台来接、笙歌来迎,乃往西方。其弟子赞曰:

  我师一念登初地,佛国笙歌两度来,

  唯有门前古槐树,枝低祗为挂金台。

  又广东罗浮生华首台,天然禅师有一弟子,看牛出家,未尝读书,性愚鲁,但肯向学。师曰:『汝学佛法,拜观音,求智慧,中夜方可睡。』此子日间,为常住服务,什么都做,夜间拜菩萨,拜到中夜。如是长期拜,一拜拜了十三年。一夜,拜到九点时,见菩萨挥手,便去睡眠。师问:『何故早睡?』答曰:『弟子听师教,拜到半夜,但亦听菩萨话,菩萨挥手,所以我去睡。』师曰:『好,汝将菩萨拜到晃动。』不日,菩萨又问:『善男子,拜我求何物?』答:『我不知,问师答覆。』如是又拜三年,菩萨又问:『善男子,汝求何物!』答:『求智慧。』菩萨教饮佛前杯水,饮时身心透凉,六根清净,得大智慧,所谈佛法,胜过阿师了。此子后来当方丈,号异尘祖。

  此乃一法修行,一直修,修到底,无有不成功者。

  【汝以本神力而拥护之。勿令一切灾害及不如意事,辄闻于耳,何况令受。】

  世尊惤篴神,以神力拥护依地藏本愿经一事修行者,令其顺利用功,中间永无一切灾害降临其身,及不如意事辄闻其耳,打扰其办道之心,何况令受。

  本神力者,地神生长万物,利益群生,故有神力;又拥护此经,及修行者,其神力更大。若不利人,何来有神力呢?三檀等施,属无畏施。

  【非但汝独护是人故,亦有释梵眷属,诸天眷属,拥护是人。】

  所谓『一人办道,诸天办供』。一人修行办道,无量诸天拥护。若帝释、梵王及诸天眷属,皆发愿拥护修行人,以报佛恩,所以称护法诸天菩萨。古人说『三分修行,七分护法』啊!

  【何故得如是圣贤拥护?皆由瞻礼地藏形像,及转读是本愿经故。自然毕竟出离苦海,证涅盘乐。以是之故,得大拥护。】

  何故得如是圣贤、梵王、帝释、诸天眷属拥护?

  皆由此善男子、善女人瞻礼地藏圣像,及转读地藏本愿经故。此人仗菩萨神力及地藏经法力,如风扬帆,修行顺利,自然毕竟出离生死苦海,直达涅盘彼岸,证诸法寂灭之乐。

  诸天、梵王、帝释,为报地藏菩萨昔日教化救度之恩,所以尽力,大大拥护。

  【见闻利益品第十二】

  地藏经十三品,此第十二品。佛、法二宝已讲完,且地神发愿拥护学佛修法者。

  此品是僧宝,梵语僧伽耶,此云和合众。佛、法二宝和合,出生无量功德,是名僧宝。此品谈僧宝具无量功德,利益众生,若见若闻,皆得利益。僧宝指地藏菩萨,故名见闻利益品。

  【尔时,世尊从顶门上放百千万亿大毫相光。】

  佛宝属觉,觉则诸法现前;法宝属理,解理生智便是佛。非佛无以觉法,非得法无以成佛。佛、法不能相离,所以佛、法和合,出生无量功德,名曰僧宝。

  当尔之时,世尊从顶门上--佛顶最上,更无有上;表佛、法和合,出生功德,此功德最上,更无有上。「放」者,出生也。百千万亿大毫相光,表佛、法和合,出生无量功德,一一功德,皆具法身德,故名大;一一功德具解脱德,故名毫相;一一功德,皆具般若德,故名光。如是大毫相光,即三德秘藏。佛、法和合,出生无量三德秘藏,以赞扬地藏菩萨僧宝功德,见者闻者,获大利益。

  【所谓:】

  指法之辞。

  【白毫相光、】

  指布施。白是诸色之本,布施是诸法之本,内舍悭贪,外利众生,能到彼岸,具解脱、般若二德,故名白毫相光。

  【大白毫相光、】

  三檀等施,三轮体空,见布施实相,具三德秘藏,故名大白毫。

  【瑞毫相光、】

  瑞者,吉祥也。持戒清净,恶止善生,一切吉祥。

  【大瑞毫相光、】

  指见尸罗实相,具三聚净戒,故名大。华严经云『戒为无上菩提本,是故具足持净戒。』

  【玉毫相光、】

  指忍辱。忍则诸恶不生,烦恼不起,如白玉无瑕。

  【大玉毫相光、】

  指无生法忍。见忍辱实相,具无量功德。

  【紫毫相光、】

  指精进勇猛,修行一切善法。精而不杂恶法,进而不退善法。

  【大紫毫相光、】

  指身心两忘,不见有精进相。离妄名精,悟理名进,故名大。法句经云:『若起精进心,是妄非精进,若然心不起,精进无有涯。』

  【青毫相光、】

  指禅定。青属东,东方是群动之首,动中有不动,是定亦然。对境心不动,是名定。

  【大青毫相光、】

  指佛定。『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即首楞严定。

  【碧毫相光、】

  指般若--能空一切相,破一切执,成一切智,到涅盘之彼岸;如碧玉,一切玉中最贵者。

  【大碧毫相光、】

  指出世般若。般若为前导,导一切法到彼岸,周遍法界,无一法不是佛法。

  【红毫相光、】

  指方便。能令众生去黏解缚、断惑证真,如红光照大千。

  【大红毫相光、】

  指一乘方便。能令三乘人,开权显实;所谓『开方便门,示真实相』。

  【绿毫相光、】

  指愿。发愿入生死,度苦厄,是艰难之事;如绿叶荫覆群生。

  【大绿毫相光、】

  大愿度生成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发僧那于始心,终大悲而付难。

  【金毫相光、】

  指力。以神力度人,离苦得乐,如金宝。

  【大金毫相光、】

  指佛十力。具足度众生之力。

  【庆云毫相光、】

  指智度。佛法大海,惟智能度;如庆法云,覆生死海。

  【大庆云毫相光、】

  指一切种智。庆法界云,荫涅盘海。

  【千轮毫光、】

  指慈。能与世间种种之乐。

  【大千轮毫光、】

  指无缘大慈。与法界众生出世之乐。

  【宝轮毫光、】

  指悲。能拔世间种种之苦。

  【大宝轮毫光、】

  指同体大悲。能拔分段、变易二生死苦。

  【日轮毫光、】

  指喜。随喜别人种种功德,如日光照大地--万物温暖。

  【大日轮毫光、】

  指大喜。众生先成佛,我则大喜矣!如地藏,『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如阿难,『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如大日轮,普照万物,悉皆果熟。

  【月轮毫光、】

  指舍。怨亲俱舍,心月清凉。

  【大月轮毫光、】

  指大舍。所有一切功德,舍与一切有情。如大月轮,普照大地,皆得清凉。

  【宫殿毫光、】

  指三乘菩提,如登法王之殿。

  【大宫殿毫光、】

  指一乘菩提--我为法王,于法自在。

  【海云毫光、】

  指三乘涅盘,覆生死海。

  【大海云毫光,】

  指大般涅盘,覆法界海。

  【于顶门上放如是等毫相光已。出微妙音,告诸大众、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听我今日于忉利天宫,称扬赞叹地藏菩萨于人天中利益等事、不思议事、超圣因事、证十地事、毕竟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事。】

  世尊在天宫上,最初含笑、放种种光明云、出微妙音,赞叹众生本具之性德。

  现在世尊,从顶门上放百千万亿大毫相光、出微妙音,是赞叹众生的修德。菩萨从性起修,修德有功,性德显现,自性出生无量功德,能利益无量众生。

  前者性德,众生本具不假修成。

  后者修德,须仗佛力、法力,见佛闻法,佛、法和合,事理圆融,方能出生无量称性功德,充满法界,利益有情。

  所以如来,从顶门上放如是等毫相光已,出微妙音,告诸在会大众、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听吾今日于忉利天宫,称扬赞叹地藏菩萨,修成如是等功德,利益人天之事,乃「不思议事」--指地藏菩萨具不思议神力,分身十方,拔三途苦、与人天乐事。

  「超圣因事」,指地藏菩萨具不思议智力,说种种法,能度三界众生,离生死苦,得涅盘乐事。

  「证十地事」,指地藏菩萨,自证十地,又能化他证十地事。「毕竟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事」,指地藏菩萨愿力,能助众生不退转无上菩提,毕竟成佛事。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观世音,从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

  天宫法会,唯观世音菩萨与地藏菩萨德业相齐,所以观世音菩萨出来问法。

  「观音」是南海普陀观世音,是大悲救苦观世音,与地藏愿力相同。

  【世尊!是地藏菩萨摩诃萨,具大慈悲,怜愍罪苦众生。于千万亿世界,化千万亿身。所有功德及不思议威神之力,】

  世尊,地藏大菩萨,具大慈悲心、大愿力,怜愍造罪受苦众生。在千万亿世界,化千万亿身,所有度生利他功德,及不思议神力,救苦之事。

  【我闻世尊与十方无量诸佛,异口同音赞叹地藏菩萨云:正使过去现在未来诸佛,说其功德,犹不能尽。】

  赞莫能穷之文。

  观音菩萨在忉利天宫,闻世尊与十方无量诸佛,异口同音,同时赞叹地藏菩萨。佛佛道同,一佛赞时,佛佛同赞。如阿弥陀经:『十方诸佛,出广长舌,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无异。

  观音又言:正使过去佛、现在十方佛、未来诸佛,尽说地藏利生功德,犹不能尽。利生功德,犹如涌泉,滔滔不绝,如何能用言语说得尽!可知地藏从性起修,行山高逾须弥,愿海深过溟壑;况智慧神通,皆不思议,周遍法界,妙用无方,奚能以言说称量哉!

  【向者又蒙世尊普告大众,欲称扬地藏利益等事。唯愿世尊为现在未来一切众生,称扬地藏不思议事。令天龙八部瞻礼获福。】

  刚才又见世尊,从顶门上放种种大毫相光,预备又称扬地藏菩萨利益人天等事。唯愿世尊,为现在未来一切众生,称扬地藏不思议神力,如何利益人天之事。对众宣扬,令天龙八部,瞻礼地藏,皆获福利。

  【佛告观世音菩萨:汝于娑婆世界,有大因缘。若天若龙、若男若女、若神若鬼,乃至六道罪苦众生,闻汝名者,见汝形者,恋慕汝者,赞叹汝者,是诸众生,于无上道必不退转,常生人天,具受妙乐,因果将熟,遇佛授记。】

  赞观音利生之文。

  佛告观世音菩萨:「汝常游化娑婆,所以汝与娑婆世界的众生,有大因缘。若天趣、若龙趣、若男、若女、若神道、若鬼道,乃至六道罪苦众生,闻汝名而称观音圣号者;见汝形而礼拜观音圣像者;恋慕汝而心心忆念观音功德者;赞叹汝而受持读诵观自在章、耳根圆通章、普门品,为人演说者。如是等辈,向汝种善根,跟汝学习,仗汝神力,于无上道必不退转。初则菩提心不退,次则菩提行不退,三则菩提念不退,心心流入萨婆若海,世世常生人天不堕恶道。在人天道,修诸善法,具受微妙法乐,直至因圆果熟,遇佛出世,均受当来成佛之记。」

  【汝今具大慈悲,怜愍众生及天龙八部。听吾宣说地藏菩萨不思议利益之事。汝当谛听,吾今说之。观世音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许说之文。

  【佛告观世音菩萨:未来现在诸世界中,有天人受天福尽,有五衰相现,或有堕于恶道之者。】

  先救天苦之文。

  佛告观世音:「未来现在,所有世界中,有天人享受天福,不知不觉天福享尽,当时五衰相现--一者头上花萎,二者不乐本座,三腋下汗出,四衣服蒙垢,五天女舍离--不久命终,随业受报,应堕三恶道者。」若不求救,决堕无疑。

  【如是天人,若男若女,当现相时,或见地藏菩萨形像,或闻地藏菩萨名,一瞻一礼,是诸天人转增天福,受大快乐,永不堕三恶道报。】

  获救之文。

  如是天人,若男(天子)、若女(天女)--指欲界六天,皆有男女--当五衰相现时,还可以救。怎么救呢?只要见地藏菩萨像,至诚归依地藏菩萨,或闻地藏名号,一心称名忏悔宿世罪业;仰仗地藏神力,宿业消除,霎时罪灭福增--增加天福、再续天寿、复享天乐。罪业消除,故永不堕三恶道受报。娑婆百亿帝释,有一帝释,五衰相现,寻诣佛所,求哀请救,佛为说法,便得见谛;衰相一时皆灭,重获天福,欢喜踊跃,以爱语伽陀赞佛:『大仙应当知,我即于此座,还得天寿命,唯愿尊忆持。』

  【何况见闻菩萨,以诸香华、衣服饮食、宝贝璎珞,布施供养,所获功德福利,无量无边。】

  上来归依称名,尚增天福永不堕恶道,何况见闻菩萨以后,日日香花供养、衣服饮食奉献、宝贝璎珞布施,至诚供养,物供养、身供养、心供养、如法修行供养。仗菩萨神力、愿力,及自供养力,所获功德福利,现在未来无量无边了。

  【复次,观世音!若未来现在诸世界中,六道众生临命终时,得闻地藏菩萨名,一声历耳根者,是诸众生,永不历三恶道苦。】

  复以救天苦之次,观世音,若未来现在一切世界中,所有六道众生,其临命终时,若得闻地藏菩萨功德洪名,一声功德洪名,历历然入其人耳根。耳闻心知,心知方能耳闻,其人心内有菩萨名号,便有菩萨功德神力;仗菩萨功德神力,将其心内,所有业障种子,如汤销冰、如明破暗,破尽无馀。此人永生不造业,不再历三恶道受苦。

  此乃地藏僧宝神力,从佛、法两宝和合而生。

  【何况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将是命终人舍宅、财物、宝贝、衣服,塑画地藏形像。或使病人未终之时,眼耳见闻,知道眷属将舍宅宝贝等,为其自身塑画地藏菩萨形像。】

  上以闻名,尚有如是功德,何况塑像功德呢!

  临命终时,最好父母眷属,将命终人的舍宅、财物、宝贝、衣服,尽行布施;舍与塑画地藏形像,留存世间,受人供养,其功德更大。

  更使病人未终之时,其眼能见、其耳能闻,知道眷属,将自己舍宅、宝贝等物,为其自身塑画地藏菩萨形像。则病人心内,八识田中,自然有塑画菩萨善根种子,此种子渐渐增长时,其威力不可思议。

  【是人若是业报合受重病者,承斯功德,寻即除愈,寿命增益。】

  是人未合即死,而是业报合受重病者,承斯塑画地藏僧宝功德之力,寻即病障消除,速得痊愈,而且增益寿命,长寿在世,修诸善法。

  【是人若是业报命尽,应有一切罪障业障,合堕恶趣者,承斯功德,命终之后,即生人天,受胜妙乐。一切罪障,悉皆消灭。】

  是人若是业报,今生福尽命尽,不可再住世间,应该舍寿。即承斯塑画地藏功德力,所有一切罪障、十恶业障,合堕三恶趣者,一律消除,剩尽无馀。命终之后,又承斯塑画功德,即生人天二道,善根增长,常修善业,受人间、天道胜妙之乐。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或乳哺时,或三岁、五岁、十岁已下,亡失父母乃及亡失兄弟姊妹。是人年既长大,思忆父母及诸眷属,不知落在何趣?生何世界?生何天中?】

  复以病苦之次,观世音,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或乳哺时--婴儿在襁褓时,须饮母乳,有的饮三年。所谓『三年哺乳,十月怀胎,母恩也。』能不回忆。三岁、五岁、十岁以下,亡失父母或祖母,乃至亡失兄弟姊妹同胞之亲,是人年既长大,念此身之所从来,无不忆念生身父母,及忆想同胞兄弟姊妹。如是亲眷别后,到底其识神落在何趣?(指六趣。)生何世界?(近指各国,远指十方世界。)生何天中?(指六欲天。)

  【是人若能塑画地藏菩萨形像,乃至闻名。一瞻一礼,一日至七日,莫退初心。闻名见形,瞻礼供养。】

  欲知亡眷,落在何趣,令自心安,唯一办法,塑地藏像,一瞻一礼;念地藏名,七日不退初心。如是闻名、见形、瞻礼、供养,七日一心、一心七日,打成一片,至诚所至,玉石为开,无不感应。故以七日为期,如是七日又七日,直到感应为止。

  【是人眷属,假因业故,堕恶趣者,计当劫数。承斯男女兄弟姊妹塑画地藏形像,瞻礼功德,寻即解脱。生人天中,受胜妙乐。】

  此乃眷属蒙益之文。

  若能七日闻名、见形、瞻礼、供养不退初心,亡者眷属,假如因宿业而堕恶趣者,计劫受报,仰承阳间男女为父母、兄为弟、姊为妹,塑画地藏形像,及瞻礼功德,寻即解脱恶趣之报,生人天中,受殊胜微妙之乐。

  【是人眷属,如有福力,已生人天,受胜妙乐者。即承斯功德,转增圣因,受无量乐。】

  所谓「福不唐捐」。是眷属自己已有福力,生人天受殊胜妙乐者,即承此间男女代其塑地藏像,瞻礼功德,从人天胜福转增为三乘圣因,乃至毕生死苦,其福不尽,故云「受无量乐」。

  【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礼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满于万遍,当得菩萨现无边身,具告是人眷属生界,】

  上来冥益,未能亲见亡眷生处,欲得显益,须要更进一步。三七日中,一心恭敬、瞻礼地藏,至诚念菩萨名号,念到万罪消除,万福骈集,此时感应道交,见菩萨现无边身,遍满虚空--虚空即法身,法身无相,能现一切相;法身无声,出大音声,具告是人眷属生界。

  【或于梦中,菩萨现大神力,亲领是人于诸世界,见诸眷属。】

  凡夫有漏不能入三摩地,亲见眷属生趣,唯有在梦中,菩萨现大神力,亲领行人神识,到诸世界,与亡者眷属会面相见。

  【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溢,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

  此乃菩萨度生成佛之文。

  上来礼念功德回向先人,未尝为己事打算。除利亡者之外,更应为自己生死设想,求今生见谛。每日至诚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实行修称念法门,念念相续、念念无间,念成一片,念到一心不乱。又仰仗菩萨神力外助,己力、他力和合,菩提种子容易萌芽,善根容易增长。堪称佛子,成就法器。

  此时菩萨观汝善根成熟,有进无退,是佛门的栋梁,即遣所在土地神、宅神、地方势力鬼终身卫护,令汝一生衣服丰足,无诸疾苦。乃至世间横祸、灾难,亦不入汝门,何况及身。既无外患,又得菩萨护念,自己精进,终有一日,蒙菩萨摩顶,授当来圣果之记。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发广大慈心,救度一切众生者,欲修无上菩提者,欲出离三界者,】

  地藏菩萨是大愿王能满一切愿。因能满众生之愿,所以名大愿王。复以礼念之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修行者」。修行全凭愿力,所以发愿要紧。

  (一)欲发广大慈心。以无缘慈,遍缘法界有情,发愿救度一切众生离种种苦。众生苦尽那时休?四弘誓愿,属众生无边誓愿度之愿。

  (二)欲修无上菩提,则一切不管,万缘放下,不著有无,凡圣情忘,勇猛精进,直趣菩提。如古人云:『修行须是铁汉,著手心头便判,一切是非不管,直趣无上菩提。』四弘誓愿,属佛道无上誓愿成之愿。

  (三)欲度自己出离三界,早日解脱生死,破除九十八使见思二惑。四弘誓愿中,属烦恼无尽誓愿断之愿。

  【是诸人等,见地藏形像及闻名者,至心归依。或以香华衣服、宝贝饮食,供养瞻礼。是善男女等,所愿速成,永无障碍。】

  上来三愿皆美,但做事要有步骤。欲得成就,须假外缘,如万物生长,必假日光之缘;欲度大海,必仗舟航之力。佛种从缘起,但因无缘,难得成就。今日很好,得遇地藏愿王,愿力最大,能满众生之愿,为我助缘。所以我们要至心归依地藏菩萨,三宝中属归依僧宝。归依之后,时时以香华、衣服、宝贝、饮食供养,表我敬意。还要一瞻一礼,如菩萨在我目前,我在菩萨前,彼此言行不远,炙手可亲,感菩萨神力功德流入我心。仰仗菩萨功德神力,自然所愿速成,永无一切业障阻碍。

  宋空观寺,释定法同僧俊归依地藏菩萨。每月十斋日,模画地藏像,礼拜供养,祈请菩萨应现。满三年,有小沙门投宿寺廊间,定法闻之,出敬问讯。说一两言,忽然不见。人异之,问定法曰:『沙门何言?』沙门言:『妙愿已圆,意气何短?』闻者皆云:『汝求见地藏,不念出要,故菩萨言,意气何短。』定即发菩提心,欣求无上道果。感梦云:『前沙门者,是地藏菩萨也。汝求见我,不发菩提心,是故觉悟汝。汝模画我像多,永不堕三恶道,舍寿生兜率天,慈尊下生日,得授佛记。我随顺汝,如影随形,如水随器。』寤后感泪如雨。

  观此文,地藏菩萨随逐修行人,如影随形,我们岂可不仰仗菩萨力,而单靠自力与生死魔军作战耶!

  【复次,观世音!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现在未来百千万亿等愿,百千万亿等事,】

  复以发心之次,「观世音,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知一切唯心造,心包万法,为自利、利他之故,而求世出世间万亿等愿,成就将来万亿等事。」如阿弥陀佛,昔日在世自在王佛前发四十八愿,而成就今日极乐世界庄严等事。

  现在属因,未来属果。因中有众多善愿,果中就有众多善事;因必有果,果不离因。故云「现在未来百千万亿等愿,百千万亿等事」。

  【但当归依瞻礼,供养赞叹地藏菩萨形像,如是所愿所求,悉皆成就。】

  好事多磨,善事难成。

  唯有一心归依地藏,瞻礼地藏,种种供养,称扬赞叹,在地藏菩萨像前,至诚发愿,仰仗愿王之力,则所愿所求悉皆成就。

  宋千福寺内,东北角有地藏圣像,高一尺六寸,不知谁作,出何时代,惟相传,灵异甚著,投宿礼忏,必获感通。时一居士,年三十七,都无一齿,寻到像前,断食祈请。夜半感梦,像来摩顶,遍体轻安。既寤,则生三十八齿。见闻灵异者,模画设礼,皆得感通,不能尽记。

  【复愿地藏菩萨具大慈悲,永拥护我。是人于睡梦中,即得菩萨摩顶授记。】

  菩萨愿王,能满众生之愿。恐未来之事,谁人肯信,故菩萨于睡梦中,预为先告,摩顶授记。

  如法华经四安乐行品:有人受持法华经,即在梦中,见己修菩萨行,供养诸佛,蒙佛与记。乃至出家成道、转法轮、入涅盘,未来妙事,一切在梦中显现。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善男子善女人,于大乘经典,深生珍重,发不思议心,欲读欲诵,纵遇明师教视令熟,旋得旋忘。动经年月,不能读诵。是善男子等,有宿业障,未得消除,故于大乘经典无读诵性。】

  若未来世,善男子、善女人有好学心,对于大乘经典深生珍重。大乘经典,超世出世,其理甚深,故发不思议之心,才能解不思议之经。凡学诵经者,眼看、口读、心惟,或诵其文,思惟其义,随文入观,此乃读诵之法。倘遇「高明之师,仰仗师力,教视令熟,而旋得旋忘,经年历月,不能读诵者。是善男子等,有宿业障,未得消除,故于大乘经典,无读诵之性」。宿业有二:一者吝法。有人问法,识而不教,吝而不与,因此有业。如五台山法云比丘是也。二者障人说法、障人学经、障人读诵,失智慧种。来生窒碍,故于大乘无读诵性。

  【如是之人,闻地藏菩萨名,见地藏菩萨像,具以本心恭敬陈白。】

  以地藏之名,从智慧而生,大士之像,由功德而立。故应称名、礼像,恭敬陈白本心;由恭敬故,引发慧性。

  【更以香华、衣服饮食、一切玩具,供养菩萨。】

  昔日障他获罪,今日供养赎罪。「香华」表发菩提心,「衣服」表寂灭忍,「饮食」表增长慧命,「玩具」表游戏神通,以此至诚供养希赎前过。

  【以净水一盏,经一日一夜安菩萨前,然后合掌请服,回首向南,临入口时,至心郑重。】

  「净水」表八功德水自天真,能洗宿世业垢;「一盏」表制心一处;「经一日一夜」,表痴灭慧生;「安菩萨前」,求三昧力加持,然后合掌恭敬请服。「回首向南」,不忘本尊地藏大士居此土之南。临入口时,至诚无妄,郑重祈求。谚云:「八十公公入屋堂,真诚不是小儿戏。」此之谓也。

  【服水既毕。慎五辛酒肉、邪淫妄语及诸杀害。一七日,或三七日,】

  戒慎之文。

  上来供养如服药,此处忌犯如戒口,能疗宿障之病。楞伽经云:「一切肉与抟 预及诸薤蒜等,种种放逸酒,修行常远离。」

  梵网经云:「慎五辛,大蒜、□抟顽慈抟顽兰抟顽兴渠。」酒为过患源,淫为生死本,肉伤慈悲心,酒断智慧种,妄语心不实,杀害伤生命。佛法只有度生,无杀生之理。如是统统戒除,因戒生定,因定发慧。一七乃至三七日,亦不过克期感应,非得后不戒也。

  【是善男子善女人,于睡梦中具见地藏菩萨现无边身,于是人处,授灌顶水。其人梦觉,即获聪利。应是经典,一历耳根,即当永记,更不忘失一句一偈。】

  发慧之文。

  是善男子、善女人依法修持,精诚所致,感于睡梦中,具足照见地藏菩萨现无边身,法身也--法身清净,犹如虚空,无有边际,故名无边身。既见无边身,则自心清净,宿业消除,蒙菩萨亲手以三昧水灌顶门,则得真智慧水矣。其人从梦醒来,即获聪明,「应是一切经典,一历耳根,即当永记」,获闻持陀罗尼。「更不忘失一句一偈」,又获忆念陀罗尼耳。一念祈求,三障俱转。变愚痴而成聪明,烦恼障转矣!得见无边身,业障转矣!耳聪眼明,永记不忘,报障转矣!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多来忤身。睡梦之间,多有惊怖。】

  贫穷众苦之文。

  复以求慧之次,应求福。无福之人,众祸齐至,众苦逼迫,生不如死。

  观世音,若未来世,多有诸人,衣食缺乏--衣不蔽体,食不充饥,拟来求谋,无一遂意;又多疾病终年缠绕,每见凶衰,时时降临;家宅多事,吵闹不安;眷属不和,支离分散;或横祸事,多来忤身;睡召恶梦,神魂惊怖。

  【如是人等,闻地藏名,见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满万遍。是诸不如意事,渐渐消灭,即得安乐。衣食丰溢,乃至于睡梦中悉皆安乐。】

  转祸为福之文。

  如是人等,须醒宿世业报所感,致令今世备受众苦。今闻地藏菩萨名,应该至诚称念,而求忏悔;或见地藏形,至心作礼,而求忏悔。恭敬礼念,念到万罪消除、万福骈臻,是诸不如意事,渐渐消灭;罪灭福生,即得身心安乐,家宅大小平安,丰衣足食--日安,乃至睡梦亦安。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或因公私,或因生死,或因急事,入山林中,过渡河海乃及大水,或经险道。】

  旅途险难之文。

  复以转祸之次,应求出入吉祥,旅途平安。

  观世音,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出外谋生),或因公私(公事私事),或因生死(报生告死之事),或因急事(官府、盗贼、水火仓卒之事)。

  如是等事,须跋涉长途、登山涉水、过河渡海、远涉汪洋、经历险道。

  【是人先当念地藏菩萨名万遍,所过土地,鬼神卫护,行住坐卧,永保安乐。乃至逢于虎狼师子、一切毒害,不能损之。】

  出入平安之文。

  是人既因事出门、旅行,远涉险路,难免有虞,要先念地藏菩萨功德洪名万遍,「万」者足也。念到满足,故名万遍,非一万声。既念菩萨念到满足,则感应耳。所过土地、鬼神卫护,行住坐卧永保身心安乐。乃至逢于虎、狼、狮子,各行各路,两不伤害。菩萨威德、神力加护,旅途平安无难矣!

  【佛告观世音菩萨:是地藏菩萨于阎浮提,有大因缘。若说于诸众生见闻利益等事,百千劫中,说不能尽。】

  佛告观世音菩萨:「是地藏菩萨,在阎浮提与众生有大因缘,其对众生见闻利益等事,百千劫中,说不能尽,何况在十方世界,见闻利益之事。」

  【是故观世音,汝以神力,流布是经。令娑婆世界众生,百千万劫,永受安乐。】

  流布此经之文。

  因是之故,观世音,地藏菩萨有如是大神力、大愿力,利益人天之事,说之不尽,唯愿仁者,以大神力流布此经,令娑婆世界众生,百千万劫,永受人天之乐,及出世涅盘之乐。

  总结此品。上来所说,则地藏先后利益人天之事,而进入三乘超圣因事,再从三乘进入证十地事,乃至毕竟不退阿耨菩提事。则地藏度人成佛过程,一目了然。其功德巍巍,充满法界,亘古亘今矣。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此乃重颂之文。何意有重颂:

  (一)随国土:天竺有散华、贯华之说,此土有序、后、铭。

  (二)随生解:有于散说得解,有于章句得解。

  (三)随乐欲:有乐散说,有乐章句。

  (四)随利钝:利者一闻即悟,钝者再说乃悟。

  因此四义,故有重颂。

  【吾观地藏威神力,恒河沙劫说难尽。见闻瞻礼一念间,利益人天无量事。若男若女若龙神,报尽应当堕恶道,至心归依大士身,寿命转增除罪障。少失父母恩爱者,未知魂神在何趣?兄弟姊妹及诸亲,生长以来皆不识。或塑或画大士身,悲恋瞻礼不暂舍,三七日中念其名,菩萨当现无边体。示其眷属所生界,纵堕恶趣寻出离。若能不退是初心,即获摩顶受圣记。欲修无上菩提者,乃至出离三界苦。是人既发大悲心,先当瞻礼大士像,一切诸愿速成就,永无业障能遮止。有人发心念经典,欲度群迷超彼岸,虽立是愿不思议,旋读旋忘多废失。斯人有业障惑故,于大乘经不能记。供养地藏以香华,衣服饮食诸玩具,以净水安大士前,一日一夜求服之。发殷重心慎五辛,酒肉邪淫及妄语,三七日内勿杀害,至心思念大士名。即于梦中见无边,觉来便得利根耳。应是经教历耳闻,千万生中永不忘。以是大士不思议,能使斯人获此慧。贫穷众生及疾病,家宅凶衰眷属离,睡梦之中悉不安,求者乖违无称遂。至心瞻礼地藏像,一切恶事皆消灭,至于梦中尽得安,衣食丰饶神鬼护。欲入山林及渡海,毒恶禽兽及恶人,恶神恶鬼并恶风,一切诸难诸苦恼,但当瞻礼及供养,地藏菩萨大士像,如是山林大海中,应是诸恶皆消灭。观音至心听吾说,地藏无尽不思议。百千万劫说不周,广宣大士如是力。地藏名字人若闻,乃至见像瞻礼者,香华衣服饮食奉,供养百千受妙乐。若能以此回法界,毕竟成佛超生死。是故观音汝当知,普告恒沙诸国土。】

  【瞩累人天品第十三】

  嘱是佛所付嘱,累是烦尔宣传。--从圣旨得名。

  嘱是顶受所嘱,累是甘而弗劳。--从菩萨得名。

  嘱是如来金口所嘱,累是菩萨丹心顶戴,从受授合论。

  人者,意也。凡有所作,当善思惟、善筹量、善忆念,方名为人。

  人根机利,天结使薄,容易学道。故佛将人天二众,嘱累地藏去度。

  经云:『颇有发愿,令五道同日成佛否?』佛言:『不可以非器之身,成无上道。要先化三趣,令得人天,然后乃可如愿。』

  此文甚合地藏菩萨先度三途生人天二道,然后以佛法而教化之。所以如来以人天付嘱地藏。

  裴休丞相云:『呜呼!生灵之所以往来者,六道也。鬼神沉幽愁之苦,鸟兽怀呏?滞谵,修罗方嗔,诸天正乐,可整心虑,趣菩提唯人道为能耳。』人身难得,整心虑,趣菩提,唯人能。我们珍惜人身啊!

  佛灭度后,诸大菩萨,各化一方,随所应度,而至十方国土。唯地藏发愿为幽冥教主,悲心偏向南阎浮提。物机所在,故特嘱之。

  如父临终,不遗命游学诸子,特将诸幼儿,付托在家长男,必使教令成才,毋伤我爱,故名人天嘱累品。

  此经十三品,从第一、二品明地藏能化之主,第三、四、五品明地藏所化之机,第六、七、八品明度生之缘,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品明成佛之因,能所缘因共合而成地藏本愿经。称佛名号品,是佛宝;较量布施,是法宝;见闻利益,是僧宝,最后以三宝功德结束全经,可称洋洋大观,度众生方法,圆满美善矣!

  【尔时,世尊举金色臂,又摩地藏菩萨摩诃萨顶,】

  世尊举金色(母陀罗)臂,又摩地藏菩萨摩诃萨顶。前摩顶是慰劳度生辛苦,今摩顶是嘱累劳烦救拔。前一手摩无量分身地藏顶,表一多自在;今一臂摩一顶,表本迹一如。

  【而作是言:地藏!地藏!汝之神力不可思议!汝之慈悲不可思议!汝之智慧不可思议!汝之辩才不可思议!正使十方诸佛赞叹宣说汝之不思议事,千万劫中不能得尽。】

  赞德之文。

  世尊在人天大会之前,又摩地藏之顶,付嘱人天之众,如国王将崩,将储君幼儿托孤大臣一样。子幼而国大,日久而心长,有说不尽之意。今日佛涅盘时至,将未度的人天嘱托地藏去度,语重心长,所以连呼地藏之名。而赞之,能胜此任也。

  「汝之神力,不可思议」。

  地藏从性起修,修成无量功德与法身和合,就能分无量身,到无边世界广度众生。华严经云:『水银和真金,可以涂佛像。功德和法身,处处应现在。』地藏一身分无量身,一一身又化无量身,每一身度百千万亿人,其神力若斯,谁人能思议呢?

  「汝之慈悲,不可思议」。

  地藏以智照理,破尽见思、尘沙、无明三惑烦恼,得见真如实相,与一切众生同体。众生有苦,就是我的苦;众生有乐,就是我的乐。菩萨无乐,以众生之乐为乐;菩萨无苦,以众生之苦为苦。所以菩萨一定要拔众生之苦,与众生之乐,方才心安。所谓『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此之谓也。其慈悲--拔苦、与乐之心,谁人能知其涯际,故云「不可思议」。

  「汝之智慧,不可思议」。

  地藏悟理生解,解理惑灭,惑灭智生。破无量之惑,生无量之智,照无量之理,出无量之法,度无量之众。其智波罗密,度人到彼岸者,谁能识其数量呢?故云「不可思议」。

  「汝之辩才,不可思议」。

  地藏从根本智起后得智,亲近恒沙诸佛,广学无量道法。大用现前,巧妙无方,从实施权,施无量之权,逗无量众生之机,说种种方便之法,无不药到病除,闻法获益。其方便度生之辩才,阿谁能思议呢?

  「正使十方诸佛,异口同音赞叹、宣说汝之不思议事,千万劫中,不能得尽」。大论云:『菩萨具足十地、六波罗密、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等,无量清净佛法。为众生故,久住生死,不取阿耨菩提,而广度众生。如是菩萨,诸佛赞叹。』正地藏菩萨之谓欤!

  【地藏!地藏!记吾今日在忉利天中于百千万亿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菩萨、天龙八部大会之中,再以人天诸众生等,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付嘱于汝。无令是诸众生,堕恶趣中一日一夜,何况更落五无间及阿鼻地狱,动经千万亿劫,无有出期。】

  付嘱人天之文。

  前呼地藏爱语赞德,今呼地藏悲语付嘱。「请记吾今日在忉利天中,于百千万亿,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菩萨、天龙八部之前,再以人天诸众生等,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付嘱于汝,由汝去度。无令是诸众生,堕三恶道中,乃至一日一夜受苦;何况更落五无间狱,及阿鼻地狱,受无间苦、受无数苦,动经千万亿劫,无有出期。」

  【地藏!是南阎浮提众生,志性无定,习恶者多,纵发善心,须臾即退。若遇恶缘,念念增长。以是之故,吾分是形,百千亿化度,随其根性而度脱之。】

  根性无定之文。

  「地藏,是南阎浮提众生,迷真起妄,恶业多端;从缘而出,千差万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事难成,坏事易造;累劫积习所感,致令今生志性无定,种子起现行,多造恶业。纵闻佛法,始发道心,道力不胜业力,须臾即退;若遇恶友,亲近恶缘,念念增长恶业,以是善退恶增。如是等人,云何可度!故吾曾分是形,随其根性,变百千亿身,示同其类,而化度之。」

  【地藏!吾今殷勤以天人众,付嘱于汝。未来之世,若有天人及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种少善根,一毛一尘、一沙一缔【三点水旁】,汝以道力拥护是人,渐修无上,勿令退失。】

  付嘱拥护之文。

  「地藏,吾今日在天宫,殷殷勤勤,以天人众,付嘱于汝。」因人天二道是法器,人根机利,天结使薄,且六根具足,学道易,可以造就,堪修菩提。

  「未来之世,若有天人及善男女等,于『佛』福田种善根,于『法』福田种善根,乃至一毛之轻、一尘之小、一沙之细、一【三点水旁】之微,只要少许善根,种在八识田中,汝须以道力,在在处处,拥护此人渐渐修行,增进无上菩提,切勿令其退失善根,则幸甚矣!」何以故,人身难得故。

  处胎经云:盲龟浮木孔,时时犹可值。人一失命根,亿劫复难是。海水深广大,三百三十六,一针投海中,求之尚可得,一失人身命,难得过于是。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天若人,随业报应,落在恶趣,临堕趣中,或至门首,】

  将堕之文。

  复以拥护渐修之次。「地藏啊!未来末法之世,若天若人,临命终时,随业受报。」经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不一定今生造罪入恶道,久远劫前造罪,今日缘熟,亦受果报;或今世造业,临终受报。如是宿业、今业,落在恶趣,「临堕之时,或至门首」,未入地狱前,请用方便,而救拔之。

  【是诸众生若能念得一佛名、一菩萨名,一句一偈大乘经典,是诸众生,汝以神力方便救拔。于是人所,现无边身,为碎地狱,遣令生天,受胜妙乐。】

  「是诸众生,不论有罪无罪,若能念一佛名、一菩萨名、大乘经典一偈一句。」是诸众生,既口念,其心就念;口念心念,心念才能口念。其心既有佛法种子,「汝以神力,用异方便,而救拔之。于是人所,为现无边身。」法身一现,地狱便空(因迷法身,故有地狱)。

  经云:『法身流转六道,处处皆闻。』法身一现,地狱即空。承此佛法善根及大士神力,遣令生天,受胜妙之乐。

  昔僧俊,诵晋译华严一偈『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当如是观,心造诸如来』即空地狱,事载记传。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现在未来天人众,吾今殷勤付嘱汝,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堕在诸恶趣。】

  人天二道是法器,可以修行悟道,故世尊说偈,将人天殷勤付嘱于地藏--以神通现身,以方便说法,而将护之,莫令堕在三恶趣受苦啊。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唯愿世尊不以为虑,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一念恭敬。我亦百千方便,度脱是人,于生死中,速得解脱。】

  允度出苦之文。

  「尔时」者,世尊在天宫付嘱之时。地藏菩萨体佛慈意,一口答应,允度六道众生,亦满自本愿。故云「唯愿世尊,不以未来众生为虑」。

  如来灭度之后,「未来末法世中,若有善男女等,只要他在佛法中生一念恭敬,种下善根,既有成佛种子,我必用百千种方法,度脱此人,于生死海中,速得解脱」。

  所谓『千里远行,始于初步;千念万念,不离初念。』最初一念,即感地藏菩萨度脱生死。

  【何况闻诸善事,念念修行,自然于无上道,永不退转。】

  初念是成佛之因,「何况闻诸善事,皆去奉行,修诸善念,增长最初一念善苗」。只要善苗增长,则善法生而恶法灭。善法成熟,豁然大悟;又加地藏护念,自然于无上道,永不退转。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菩萨名虚空藏,】

  大智文殊发起此经,我佛绝口赞扬地藏功德难量,唯虚空藏菩萨,才能容纳。所谓『无一法不归空如来藏故』。所以,最后由虚空藏出来,请问持经福利。

  虚空藏菩萨经:此娑婆西,过八十恒河沙世界,有佛刹名一切香集依。其中众生,成就五浊,佛名胜华敷藏如来。彼有菩萨,顶上有如意宝珠,无量释迦毗楞伽宝,而为围绕。此珠光明,蔽馀光明,悉灭无馀。其菩萨所有功德,唯除如来,馀无及者。

  【白佛言:世尊!我自至忉利,闻于如来赞叹地藏菩萨威神势力不可思议。】

  如来为母说法,虚空藏即来随喜法会,故始终备闻如来赞叹地藏之事。

  「势力」者,思益经云:『我投足之处,震动三千大千世界,及魔宫殿。』观经云:『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故云势力。地藏菩萨,有大势力,能空地狱。只要汝应以地狱空而得度者,菩萨即现大势力,空地狱而度之。地狱能空,何况鬼道、畜生道而不空耶!能空三恶趣,令得人天乐,故云「威神势力,不可思议」。

  【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乃及一切天龙,闻此经典及地藏名字,或瞻礼形像,得几种福利?唯愿世尊,为未来现在一切众等,略而说之。】

  「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乃及一切天龙,闻此经典而受持读诵者,及称地藏名而念念不忘者,或瞻礼地藏像而供养、恭敬者,得几种福利?」

  心是田主,得福由心。心读诵、心称名、心瞻礼,得几何福!世尊略说。令未来众生,幕福而修因,也是度生方便之一,故云「唯愿世尊,略而说之」。

  【佛告虚空藏菩萨:谛听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说之。】

  诸佛无我说法,菩萨无我而听;能所双忘,打成一片,是真听法。今云「谛听谛听」者,约俗谛而说。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言受持此经,有如是等功德,令众生慕德而持经,免种种灾难,生种种善根。罪尽福圆,从世谛而入第一义谛,则众生成佛有望。故云「吾当为汝分别说之」。

  【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形像及闻此经乃至读诵,香华饮食、衣服珍宝、布施供养,赞叹瞻礼,】

  先约人道获福。

  若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形像,至诚恭敬,五体投地礼拜,及闻此经,乃至受持读诵。信力为受,念力为持,对本名读,背本名诵;日久有功,增长闻、思、修三慧。弥勒菩萨云:『福不趣菩提,二能趣菩提。』指受持、读诵之功也。

  香华、饮食、衣服、珍宝,一切能舍,内除悭贪;一切供养,外敬菩萨。尽情赞叹,智慧由生,一瞻一礼,福德内长。如是善男女,即获利益。

\

  【得二十八种利益:一者,天龙护念。】

  诸天、龙天冥中护念。

  【二者,善果日增。】

  加修福慧,善果日增。

  【三者,集圣上因。】

  离相修善,积集圣因。

  【四者,菩提不退。】

  断惑见真,菩提不退。

  【五者,衣食丰足。】

  四事具足,为四圣种。

  【六者,疾疫不临。】

  四大调和,身安道隆。

  【七者,离水火灾。】

  三灾远离,不忧外患。

  【八者,无盗贼厄。】

  宿怨消除,无盗贼厄。

  【九者,人见钦敬。】

  温良恭让,人见钦敬。

  【十者,神鬼助持。】

  道高德重,神鬼助持。

  【十一者,女转男身。】

  刚正无私,女转男身。

  【十二者,为王臣女。】

  植众德本,为王臣女。

  【十三者,端正相好。】

  有慧端正,有福相好。

  【十四者,多生天上。】

  修福胜妙,多生天上。

  【十五者,或为帝王。】

  增修十善,或为帝王。

  【十六者,宿智命通。】

  前因不昧,离尘修道。

  【十七者,有求皆从。】

  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十八者,眷属欢乐。】

  亲眷、法眷,同心学道。

  【十九者,诸横消灭。】

  九横不侵,百灾屏除。

  【二十者,业道永除。】

  永不堕落三恶道报。

  【二十一者,去处尽通。】

  得一向志,所往无碍。

  【二十二者,夜梦安乐。】

  夜梦吉祥,身心安乐。

  【二十三者,先亡离苦。】

  祖祢超升,离恶道苦。

  【二十四者,宿福受生。】

  非随业往,宿福受生。

  【二十五者,诸圣赞叹。】

  自利利人,诸圣赞叹。

  【二十六者,聪明利根。】

  随闻生解,颖悟敏捷。

  【二十七者,饶慈愍心。】

  大慈愍物,舍己为人。

  【二十八者,毕竟成佛。】

  功德回向,毕竟成佛。

  上来二十八种,是人道持经修行,所获福利。

  【复次,虚空藏菩萨!若现在未来天龙鬼神,闻地藏名,礼地藏形,或闻地藏本愿事行,赞叹瞻礼,得七种利益。】

  复以人道得益之次。若现在未来,天龙鬼神闻地藏名而称念,礼地藏形而恭敬,或闻地藏本愿事行,而称扬赞叹、瞻礼供养,得七种利益:

  【一者,速超圣地。】

  神有五通,持经修行,增进漏尽通。

  【二者,恶业消灭。】

  鬼神无始宿业,仗地藏力,一律消除。

  【三者,诸佛护临。】

  依此经修行,见同佛见、行同佛行、德同佛德,离佛不远,诸佛护念。

  【四者,菩提不退。】

  断惑见真,从真起修,菩提不退。

  【五者,增长本力。】

  修德有功,性德显露,增加真如内薰之力。

  【六者,宿命皆通。】

  不违本愿,以鬼神身,作护法事,方便度生。

  【七者,毕竟成佛。】

  拥护众生,不退初心,积功累德,毕竟成佛。

  【尔时十方一切诸来不可说不可说诸佛如来及大菩萨、天龙八部,闻释迦牟尼佛称扬赞叹地藏菩萨大威神力,不可思议,叹未曾有。】

  地藏是十地菩萨,『十地』功德圆满,便证菩提,由本愿故,不取正觉,所以地藏功德与佛相齐。其度生大威神力,是不可思议,唯佛乃能知之,馀无与等,故云「叹未曾有」。

  【是时忉利天,雨无量香华,天衣珠璎,供养释迦牟尼佛及地藏菩萨已。一切众会,俱复瞻礼,合掌而退。】

  佛说此经已,时帝释天王是檀越,从始至终,在忉利天闻佛宣说,所以忉利诸天,最为欢喜。知地藏菩萨,本愿利益人天,又广度三途,上生人天,则天人增多,何乐如之!是以功利天众,雨无量天华(芬香馥郁),无量天衣(缤纷而下),无量珍珠璎珞,供养本师释迦牟尼佛(能说之教主),及地藏菩萨(能行之愿王)。作如是供养已,一切在会大众,俱复瞻礼教主及愿王,合掌一心,恭敬而退,各还本处,护持此经。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