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净土法门法师:烦恼不是一下就可以断得了的,要在境界里头去磨炼,渐渐的断掉

发布时间:2024-05-23 02:05:01作者:心经全文网
净土法门法师:烦恼不是一下就可以断得了的,要在境界里头去磨炼,渐渐的断掉

真正讲功夫,要断的是烦恼。在这一大段经文里面所说的,「菩提瞪发劳相」,那不是烦恼是什么?

这个地方说得深、说得微细,我们从最粗浅显的地方来讲,不外乎贪瞋痴,我们是要断这个东西。世间人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贪心,贪不到就瞋恨,一切都满意不会瞋恚,贪不到才瞋恚。贪到、贪不到都是愚痴,对於事实的真相并没搞清楚。世间人之所以作恶,当然他是贪爱恶,他不贪爱恶他怎么作恶?这是迷惑颠倒造作恶业的众生。眼光比较上远大一些,所谓是不修今世、修来世的,他的眼光就比别人看得远一点。一般人浅近的只看到眼前,他能够看到来世,希望来世能够过得更自在一点、更幸福一点,他修善,什么心修的?贪心修的,贪图来世的果报,还是个贪心。学了佛,学了佛依旧是贪心,贪图福慧圆满,贪图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还是贪心。这样搞法会不会成就?给诸位说,没有成就。为什么?因为你的贪心没断,只是把所贪的对象换换而已。

实在讲所贪的对象无关紧要,没有重要,重要的是要断贪心,所以所贪的境界不重要。诸位要晓得这个道理,境界里头没有烦恼,烦恼是从你心生,就是从贪瞋痴所生的,所以称之为三毒烦恼。你去除的是去除贪瞋痴,不是去除善恶染净的境界,不是,那简直不相干。诸位明白这个,你才晓得大乘的修学,你们看看《四十华严》里面的五十三参,境界有没有去掉?没有。在我们眼睛里面看的善恶、染净、邪正的境界都存在,去的是什么?去的心,无论在什么境界里头心清净。怎么叫清净?不起贪心,顺境里面不起贪心,逆境里面不起瞋恚心,一切境界了了分明、不迷惑,这就叫不愚痴,这样修行才叫真修行。如果不是这个修行法,还是用贪瞋痴三毒烦恼来修行,怎么能成无上菩提?佛门里面常说「因地不真,果招迂曲」,蒸沙作饭永远是办不到的。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里,还有没有这个心?这就是勘验自己的功夫。如果还有这个心,这是凡夫,如果这个心一天比一天淡薄,你的境界就有进步,这个境界是好境界。

如果你的心地清净,那你成就了,所谓是历事炼心。经里面常讲「理可顿悟」,这个道理确实聪明智慧的人可以一下就明了;可是「事须渐除」,事是什么?贪瞋痴的烦恼。如果从佛法里面来讲,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这不是一下就可以断得了的,要在境界里头去磨炼,渐渐的断掉,所以说事须渐除,就是这个道理。说到修行,首先是要明理,理路要不清楚就免不了盲修瞎练,自己走错了路子,自己不晓得。以贪瞋痴做因地心来修行,这就是路子走错了;以清净心来修行,这个路子就对了。所以修行,首先要辨别你用的是什么心,它不论事。就是事不是重要的,是次要的,用什么心这是重要的,成败关键是从这个地方来决定。我们的妙明净心迷了,这就变成生灭心,就变成妄心,妄心就叫做意知根,它有能力攀缘根身器界,它有这个能力。这个意知性,在我们凡夫看来,就是俗话说称之为灵魂,在我们佛法里面叫做神识,我们在六道轮回舍身受身都是它。但是诸位要晓得,这不是我们的本性,如果你要是执著「这一定不是我们的本性」,这个话又讲不通是我们带著迷惑颠倒的本性;真正的本性不带迷惑颠倒,它是带了迷惑颠倒的本性。

摘自 楞严经 (第八十七集) 1981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7-001-0087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