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人为何要遵守五伦关系

发布时间:2022-09-26 10:42:36作者:心经全文网

  尊敬的诸位领导,诸位老师,诸位贵宾,诸位企业家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不学礼无以立」,这礼貌很重要,刚刚主持人都还没有介绍完,我就冲上来了。所以确实活到老,学到老,学到老,学不了。很多时候,我们虽然在各地跟大家交流推广传统文化,那是说得好,更重要的要做得好,而确实我自己是抛砖引玉。这次的论坛,来自全国各地很多真正落实五伦关系、落实传统文化,在家庭、在企业当中,甚至于在社会、在很多的公家团体当中,他们都是身先士卒的在做。他们是真正做得非常的用心,做到了他就一定能说得出来,所谓真感情好文章,所以这次的盛会确实是非常的希有难逢。人生的缘分都不是偶然的,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我们有着共同的使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所以大家共聚ㄧ堂。

  今天跟大家交流的题目是,「人为什么要遵守五伦关系」,其实很多的人生道理,只要我们能静下来用心去感受,就能体会到这些道理确实真实不虚。比方五伦关系里面提到君仁臣忠,我们的国家主席胡锦涛先生重视我们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那是为了我们千秋万世的中国人着想。而我们跟胡主席的关系,他是国家领导人,他是君,我们是臣,领导者为后代子孙着想,这个仁心不只为我们着想,还为后代着想。所以我们感佩主席的这分仁慈之心,我们做老百姓,不管在哪个工作岗位,我们有一分忠心去落实、去弘扬,君仁臣忠在我们这个时代就体现出来。也因为我们对自己的国家以及民族有这分忠心,所以我们共聚ㄧ堂来到唐山,来到泺南。而且我们这次的会议聚集了,光是其它地方的义工就有两百多,再加上我们唐山的义工,那可能我看超过五百都跑不掉。所以在这里,虽然课程还没开始,我相信大家从报到到现在,事实上已经从这些义工们的身上,感受到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什么是无私的付出,所以在这里也藉由大家的掌声,感谢这些所有来自各地的义工。

  其实静下心来,伦常大道就在我们的身边可以感受得到。人为什么要遵守五伦关系?因为五伦关系是道,传统文化的核心道德二字。道是五伦之道,其实天地万物都有它运行的道,人有人道,天有天道,甚至于河川都有它流的水道,假如河川不依照水道去走,那它可能就会溃堤、会泛滥;相同的天道这些星体运行,都一定有它的轨迹,不按照这个轨迹,那铁定星球跟星球就相撞了。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所以也效法天道,都有它运行的轨迹、规则、常道。老子也说,「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道做人的常道,不踰越的去落实这些德行,这个人是明白人,知常曰明;不知常,不知道这些做人的常道,就会产生很多人生的凶相,这个凶相不只会害了自己,甚至于会害了下一代。因为我刚刚坐着的时候,看好像很多人的脖子都挺酸的,所以现在先坐下来一下。可是我坐下来,好像后面的人脖子又变酸了,有时候做人要循这中道,所以这个时候这么讲应该比较差不多。

  其实这个常道并不会离我们很遥远,比方五常:仁、义、礼、智、信,处处替人着想,仁爱的心。有个老奶奶,她都会煮一锅水放在路边,让赶路的旅人、出外的游子,刚好汗流浃背有一杯水可以喝,关心不认识的人,很有仁爱心。而她的孙子辈,当看到奶奶把水扛出去之后,小朋友很好奇,到底有没有人会喝?所以统统躲在树后面,等着看有没有人喝水。当第一个路人走过,喝下那一杯水,本来很口渴,喝到这个甘露水,露出很欣慰、很欢喜的笑容,所有这些孙子非常兴高采烈的冲进房子里说,奶奶,有人喝了!有人喝了!其实我们想象一下,这些孩子,当他看到路人那种灿烂的笑容,他可以感觉到助人为乐的快乐。我们想想这分助人为乐的心,可能就从奶奶的身教当中,传承到她孙子的心里面去。她的孙子辈现在都已经四、五十岁了,结果这些孙子因为从小受到奶奶这种处处关心人的影响,各个事业都发展得非常好,因为福田靠心耕,这是有仁爱的心承传下去,她后代都兴旺。

  那天我听到一位企业家说到,从小他母亲就教他对别人要比对自己好,要先人后己,而她的母亲确实把它演绎得非常彻底。那个时候他母亲种的粮食第一一定给父母,再来给兄弟,最后才给自己。后来他又从事教育工作,看到学生饿得受不了,他又把自己的粮食分给学生吃,甚至于因为自己营养不良,这个脚都肿起来。后来这位企业家他出来创业,他一开始不理解母亲,他说妳教我都要先为别人着想,都不要去争,结果好的机会统统给人抢走了,我都没机会。所以看这些做人的道理,不能只看眼前,要看长远。

  他那个时候刚出社会,确实对母亲比较不能理解,觉得自己好像损失很多。后来他有次坐公交车,看到一位老太太上车来,他很自然的,因为从小就是这么教,就让这个老奶奶先坐下。老奶奶看到这个年轻人这么样的真诚就跟他聊起来,结果这个老奶奶刚好负责一个工程,这个工作就给了他做,这是他第一个事业。就从那个事业以后,他就一帆风顺,现在事业做得很好。他说就是因为他母亲的教育,让他结上了这些善缘,而且他现在事业做得很好,他终于明白,是他母亲积了这么多的善德,才庇荫他能有这么好的事业发展,这明白了。《易经》告诉我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父母祖先做了很好的事情,后代子孙能得到福荫。这位企业家也说到,当时候经济快速发展,那些都不顾别人,只有自己的人,虽然抢到了眼前很多机会,但是后来很快就败下来了。所以我们感受到现在很多企业家,他假如不按照道德去经营事业,赚的是不义之财的时候,他的事业很快就会败下来,这就是凶相。

  前几年有一个数字提到,中小型企业平均寿命二点九年,大型企业平均寿命七点八年,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不依照常道、急功近利是不能长久。我们看同仁堂它已经三百多年的历史,他们凭的就是真正是为苦难病痛的大众着想,这样的存心,它是在常道当中,所以它可以三百多年现在事业还做得很好。这是在事业当中遵循常道,家庭当中也得要遵循常道,道在哪里?其实道就在生活的点滴当中,比方吃饭也是道。我记得小时候吃饭,都是我们孙子辈的去叫爷爷奶奶吃饭。而且记忆当中跟爷爷也很有默契,爷爷礼拜一可能在哪里下棋,礼拜三在哪里跟好朋友谈话,有这样的默契、熟悉度,所以常常找到爷爷了,远远的就叫爷爷,吃饭了!当这个声音传到爷爷的耳里,爷爷很欢喜的站起来说,我孙子叫我吃饭了。其实邻居们坐在两旁,听到一个孙子在叫爷爷吃饭的时候,都会很自然的浮出微笑来,因为都同样感觉到天伦之乐。

  我爷爷牵着我的手,祖孙俩走回来吃饭,而且吃饭谁先上桌?爷爷先上桌,我们给爷爷盛饭,这叫孝道的落实。《弟子规》当中提到,「或饮食」,吃饭,「或坐走」,坐下来、走路的时候,「长者先」,一定是爷爷奶奶、父母先走,父母先吃,「幼者后」。这个道往往都在生活的先后顺序当中传承下去;而这个先后顺序假如倒过来,那这个道就没传下去了。这是我们差不多三十年前是这样子在做的。可是现在二、三十年之后,不是孙子叫爷爷奶奶吃饭,现在是什么情况?爷爷奶奶叫孙子吃饭,还要三请四请跟他谈条件,好不容易才把他拉回来吃饭。一拉回来谁先吃饭?孙子先吃饭。现在大一点的孩子,父母、爷爷奶奶还没吃,他先跳上去把他自己喜欢吃的统统都吃掉了,他有没有去想到他的父母、爷爷奶奶?这个问题很严重!

  当一个孩子从小连父母都想不到,那他以后会想到谁?而当他以后谁都想不到,只想自己的时候,请问他从事哪个事业会有成就?因为每个行业全部都是为人民服务,那要服务得好,首先得设身处地为人民、为客户着想,而这样的心态,其实在小时候就在扎根。为什么说忠臣出于孝子之门?因为他那颗时时刻刻体恤他人、为人着想的心,从家庭、从对父母当中就已经养成了,绝对不是大学的时候再来修为人着想的学分。他都为自己想想了二十几年了,有没有可能说花十个小时的时间,上一堂课就开始为人着想,不大可能。所以老祖宗这些话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印证,「忠臣出于孝子之门」。什么时候长他的孝心、长他的爱心,都在这些生活的细节当中,自自然然潜移默化的影响。

  现在的孩子吃饭都是只想到自己。有个出租车司机,他刚好载了一位台湾同胞经过黄河的路上,这位台湾同胞他看到黄河,这是我们民族的母亲河,特别激动,要求这个司机把车停下来,他要躺在黄河堤旁听听母亲河的流水声。结果两个大男人就躺在堤岸旁,没多久这个出租车司机就哭起来了,这个台湾同胞吓了一跳,你怎么了?他说到,我辛辛苦苦的做事业,就希望把下一代教好,就希望他健康,所以我省吃俭用每天给他一只鸡腿吃,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刚好昨天我感冒了,我的太太觉得我应该补充些营养,所以就把昨天的鸡腿很自然的就拿到我的面前,说先生你感冒了,身体虚应该补一补。就在把鸡腿拿到先生面前的那一剎那,他的儿子突然给了他妈妈一巴掌,然后对他妈妈说,那个鸡腿是我的。吃东西顺序不对了,那孩子都觉得这些是我的,应该给我。所以努力有结果,但不一定会有好结果,这是很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

  我们冷静看看五千年来,无数的家庭承传,五千年来,无数的父母教育着他的下一代,请问大家这五千年来,哪个时代的父母花的时间、金钱教育孩子是最多的?哪个时代?我们这个时代。哪个时代教出来的效果最差?你们说的,我没有说。这值不值得冷静思考?我们企业家是最注重效益的、最注重评量的,做完要评估清楚,怎么会付出的时间精力多,反而效果比较差?这值得思考。有句成语叫「本末倒置」,教育抓到枝末就累死了,抓到根本就省力了。这些教育的道都在生活当中去落实了。

  现在老人家、父母去叫孩子吃饭,这就违反常道,甚至于还得要喂孩子吃,爷爷奶奶喂一口,还得陪他跑个三、五十公尺,所以现在可能要开一个补习班,叫爷爷奶奶马拉松训练班,爷爷奶奶喂孩子吃饭,体力要训练好才行。以至于我们在吃饭的时候,孩子也在,父母、爷爷奶奶都在,请教大家,家庭聚会第一口菜夹起来先给谁吃?按照古代来讲,一定是先夹给父母,就是夹给爷爷奶奶吃。假如在古代都有文化承传的时候,我们一有好吃的东西,先拿给孩子而不拿给自己的父母的话,那会给人笑掉大门牙,会觉得这个父母不会教育孩子,没有见识!我们用心去感受孩子的心灵状态,这很重要。因为教育绝对不是孩子的身体成长、长大,就是教好他了,也绝不是孩子的成绩上去了是把他教好了,也绝不是孩子拿到学历就是人生幸福了,这还得要看得深远一点。

  在我们传统的经典《礼记》,这本书里面有篇文章叫「学记」,里面就讲到教育,「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这是教育的两大主轴。长善心这非常重要,我们做每个动作对孩子心理的影响是什么?我们把菜第一口都先夹给他,日积月累他觉得家里吃饭都应该先想到他。父母给他夹菜,爷爷奶奶也给他夹菜,在这个餐桌上地位已经很分明,谁的地位最高?孩子的地位最高。所以这个菜一夹,小皇帝、皇太后就夹出来了。当这种情况持续下去的时候,孩子会形成一个态度,就是家里的人为我做的事都是应该做的,这就麻烦了。

  我们观察一些社会现象,我记得有一年情人节的时候,有份报导说到情人节很多人去吃情人餐,其实我们一听到情人节这个「情」字,应该是有情义的人。事实上,情义它是有个源头的,他会爱父母,他才能去爱他人。假如连父母都不爱了,我们想想这个人有情义吗?这很值得商榷。所以情人节首先应该要想到父母的恩情才对。情人节是西方的节日,孝道是我们民族的根本所在。这报导里面提到,去吃情人餐的人当中有超过一半都是在校的学生。我们冷静想想,他到大都市里的餐厅吃一顿,几百块可能就没有了,而这些孩子们大多来自农村,农村他的父母收入都是很有限的,很可能他吃那一顿之后,他父母一个月的辛勤劳作就不见了。可是问题来了,孩子心不心疼?他不心疼,他高兴就好了,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去做,他的心没有时时想到父母,因为我们没长他的孝心。

  很多父母买很好吃的水果,刚出来的水果都很贵,可是往往都是趁着爷爷奶奶上楼去了,赶快把孩子叫到房间来,这个一两多少钱,妈妈特别买给你吃的。孩子吃得很高兴,这个妈妈还到门口去站岗,怕突然爷爷奶奶下来了不好看,然后站在门口说,孩子慢慢吃,别噎着了。这种情境我们教给孩子什么?他会学得很彻底!请问以后他有好吃的给谁吃?他在那学到什么?学到私情。我喜欢谁,我就给谁;我不喜欢他,纵使他对我有天大的恩德,我也不理他,这就是传承了私心私情。往往小时候是这么教,他长大了,他当然留给他的孩子吃,甚至留给他的男朋友、女朋友吃,这是我们并没有看到孩子心灵的发展。

  我们听到现在有小学生开学就自杀,因为觉得课业压力太重。我那时候看报纸,开学,上海就有两个小学生自杀,一个孩子连上小学就痛苦成这个样子,哪怕他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他的人生会幸福吗?我们现在父母、老师,很多长辈对孩子真的是用心的教育他,希望他成绩好,很辛苦的督促他。可是我们的上一代没有那么辛苦,上一代可能生了五个孩子、八个孩子,读书都是很主动,为什么?因为他们看到父母太辛苦了,他们觉得我应该好好读书,以后有了成就赶快让父母享福,不要再辛苦了。我们的上一代,他的内心里面都有孝心的承传,孝心成为他一生的动力。

  所以教育教孝太重要了,孔老夫子讲,「夫孝,德之本也」,道德的根本;「教之所由生也」,教育一定从孝来教。我们曾经听到也是山东一位孩子,他的母亲生病了,尿毒症,后来他的父亲就抛弃了妻子跟孩子离开。他的母亲一来是生了重病的打击,再来先生又离她而去,精神上崩溃了,就自杀了。因为母子连心,她的孩子很快的发现母亲的情况赶紧送医,把母亲从鬼门关救回来。这个孩子跪在母亲的病床前说道,母亲只要您活着,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您绝对不能再寻短见,我一定好好读书,以后治好妳的病。母亲感受到孩子至诚的孝心,点点头答应了孩子。这个孩子那个时候好像是六年级左右,之后他必须扛起一个家的重担,还要负责照顾他母亲的健康。

  所以我们想想,这个孩子他比其它的同学有少的时间去温习功课,可是他每天生活得很高兴,因为只要母亲活着,就是他最大的安慰,这是他的孝心。后来这个孩子的成绩不只在班上名列前茅,还代表省市去参加比赛,都有很好的成绩。后来这个孩子考上大学,然后还背着母亲去读书。整个学校了解到他的情况,他自己还半工半读赚钱养活母亲,感动了学校领导跟同学捐了一笔钱给他,把他母亲的尿毒症治好了。而且剩余的钱他还不拿,把剩余的钱成立一个基金,他说还有其它的家庭、同学比我更需要。我们看到的一个孝子,他很自然的有仁爱的心去关心别人,所以他整个有孝心的动力,他的成绩都不用人家去催,不用人家去推。

  我们现在孩子假如没有这分孝心,那他可能得要让父母、老师一直推着去读书,他不是主动的。那我们看看现在推孩子读书,什么动力在推着他?很可能孩子要求你要让我考一百分,要给我五十块还是一百块,他的动力就是利。可能他升了一个年级以后,他会贴个白布条说抗议,我的同学现在考一百分是两百块,我要加薪。那他的欲望会愈来愈高,很难满足他。而且孩子他读书假如是一直得人家推的话,请问我们能推他推到什么时候?推到考上大学,推了十几年,但他不是孝心,不是责任心去念书的时候,一进入大学,很可能成为这个孩子堕落的地方。我们现在看很多的孩子上了大学,不读书,那前面推了十几年值得吗?我们得从根本解决问题才行。我曾经看到电视里面,大学联考一考完,学生从三楼、四楼把书包就扔下来。其实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看到这一幕都很心痛,孩子读了十几年书,居然对学习这么厌恶,以后没人管他的时候,他根本不读书。而现在大学外面很多旅馆、很多网吧,孩子很可能都染上色,染上这些欲望,有时候连拉都拉不回来。孝心德行先扎根,面对这些诱惑,他才能如如不动。所以教育孩子得看他的一生,不能只看他眼前的分数。真正有孝心、有善心、有责任心,他的成绩,父母老师不用太担心他,他是完全主动的去学习。

  我们再想想,这个孩子他念大学,他有责任,他会把这四年好好的提升他自己。所以孩子要去念大学的时候,我们父母长辈有没有提醒孩子,家庭社会国家已经栽培你十多年了,你要珍惜这个读书的好机会,以后出来可以奉献社会,提醒他,让他进校园的心态就非常的正确。孩子他大学毕业出来了,假如他的责任心没有形成,那很可能还得父母给他找工作!拿着一个大学毕业证书,可是没责任感,父母透过很多关系终于帮他找到工作,三推四推这个孩子去工作了,做了一个礼拜,他把老板给辞掉了。请问这样的孩子,我们得担心他多久?再来,他以后还要成立家庭,他没有责任心、没有孝心的时候,那他能把家庭经营好吗?他没有一种跟人相处的能力,他夫妻关系能圆满吗?甚至于现在很多年轻人生了孩子,交给谁?又交给爷爷奶奶。假如我们没把孩子的德行教好,他的一辈子我们操心都操心不完。所以老祖宗教育我们,「至要莫若教子」,一生最重要的事,一定要把下一代教好,不然现在很多的乱相都会呈现出来。

  刚刚跟大家交流到的是父子关系,家庭教育的情况,我们应该遵循常道来教。整个五伦关系我们能依照这个「道」去做,不踰越的去遵守,我们所流露出来的行为就是「德」,所以整个五伦八德,五伦关系也是自然的结合了八德。一个人尽孝,他一定能做到悌忠信、礼义廉耻。因为他对父母尽忠,他出社会为社会尽忠;他对父母诚信,他也能对他人诚信;他知道他不能损害父母的名声,所以他廉洁,他有羞耻心。所以我们中华传统文化这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是有两种说法的八德,我们把它结合在一起,变成十二个德目,而孝摆在最基础,因为它是根。我们得找到根本,本末倒置,徒劳无功,花了一辈子的心血,倒头来不是好的结果,「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找到根本,家道就成就,事业之道也才能成就得了。本立道生。

  孝是根,悌忠信是做人的本。一个人跟兄弟都处不好,他做人就很有问题。对家尽忠,对父母诚信,这是做人的本。礼义廉耻是做人的枝干,仁爱和平是一个人他在社会上所呈现出来的贡献,花果。而我们的教育不能直接就跳仁爱和平,得先从根上落实。所以下一代,写考卷,「为人着想」他都一定能答对,可是他实际上不一定做得到,因为他没有这个爱的根,孝。我们看这个教育,它是顺着人性去教,很多朋友看这些学生们学了传统文化改变很快,这个传统文化是不是有什么魔力,怎么可以给人洗脑?其实不是这样的。因为我们老祖宗,几千年来他是顺着人性去教,顺着人性所以特别容易让人接受,「人之初,性本善」,人都有那分善心。

  所以很多人会跟我们交流到,传统它都已经几千年了,面对这个新的时代,还用得上吗?其实我们看到传统,就知道它是一直承传下来的道理,而整个传统文化它是道德,它是五伦,五伦当中最核心的是父子有亲,父子关系是孝道,孝道它是天性。我们看到孩子跟父母那种亲爱,那不是谁教他的。你看那个小孩一、二岁,看到父母、抱着父母的那种依恋,我们可以感受得到那是天性。传统文化就是让孩子这种对父母的爱终身保持,再让这种爱从父母扩展到兄弟,扩展到家人、家族,以至于扩展到邻里乡党,最后到社会民族,它是顺着人性教的,所以其实它是爱的教育,它也是做人的教育。

  我们想想,孝,五千年前要孝,五千年后要不要孝?五千年前要爱人,五千年后要不要爱人?现在我们常说做事先学做人,而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学做人,就不可能说不合乎这个时代。我们很冷静的来看,现在所有社会家庭的不愉快冲突,其实黑板上这些字全部都可以解决。一个家庭里面有孝悌,它就和乐了。可是我们现在看到连父子兄弟都冲突了,甚至互相伤害,就为了钱,重利他就轻道义。所以这些教育不能不抓紧,人不学,不知做人之道!我们看一个人有忠,整个各行各业就兴盛起来了,现在见利忘义,动不动就忘了领导的恩德,就跳槽了。信,整个社会假如没有信,人人自危!今天要喝牛奶很不放心,吃什么东西都怕是黑心食品,没有信了。以至于连夫妻现在都没有信,还没结婚前要先财产公证,这个意思就是说,还没结婚就先想着什么?离婚。那你看离不离?这就很不保险,这基础太不稳固了。

  信,我们看这每一个字都直接针对现在社会最严重的问题。我记得有次刚好到乡下去,见到一位长辈,他收集了一些古书,我们看了就很感动,那些都是几千年的智慧,我们给他借来看,它都是线装书,都快一百年的书。他看我们这么喜欢,他就说,借你们回去看吧!说完以后他又叮咛了几句,说这个书是我们祖传的传家之宝,我没其它的,你们要多注意,别把它弄坏了。我们看长者不大放心,接着我们跟老人家说,这样好了,我们写个借条,不能损坏,什么时候还给你。当我们说要写借条的时候,这位七十几岁的长者眼睛瞪得很大,他说,你说什么?你说的是人话吗?还得要写借条。在老一辈的人心里面,一个人讲出来的话就要守信,老祖宗创字也教我们,人的言语叫信。所以当一个人讲话不守信的时候,他讲的是什么话?不是人话,人话叫信。当人与人的信用要靠法律的时候,人已经愈来愈堕落了。这位长者眼睛瞪得很大的表情留在我们心中,我们还是得讲人话才好。

  礼义廉耻,往往很多磨擦都是因为不守礼,守礼,互相尊重,很多的磨擦可能就不见了,冲突就不见了,更不可能会造成伤害。我记得有次也是在乡间,刚好到一个地方看一所学校,学校旁边的这些老百姓们出来了,我们跟他们寒暄几句,突然这个大婶她就说,你们不是中国人吧?我们这些同仁就很激动,我们当然是中国人!结果她看我们反应这么激烈,她有点不好意思低着头,然后她说到,那你们怎么这么有礼貌?这个话很值得我们省思,有礼貌的不是中国人。这有两个问题要思考,第一个我们五千年来在世界被称为「礼义之邦」,假如现在全世界的状况,没礼貌的是中国人,那我们这一代的中国人,用我们的行为侮辱了我们五千年的祖宗!这个罪造大了。第二个思考,这位大婶是中国人!当我们自己中国人都不相信自己的时候,那这是信心危机。金融危机还没信心危机严重,人跟人都没有信任关系的时候,那就麻烦了。所以礼要恢复,互相尊重。

  再来义,人与人有一分道义,有人情味,而不会都见利而忘义,都不顾彼此。所以以前的人活着很有安全感,因为他知道任何情况,他的家人、他的朋友会鼎力的帮助他,他有后盾。可是现在人不讲义了,心里都没有安全感,发生什么事,好像人就整个都乱了方寸。还有廉耻,有了廉耻各行各业就不贪污,真解决问题。包含整个民族与民族,党派与党派,种种团体之间有仁爱和平,它就能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为这整个社会。所以五伦八德绝对可以解决我们当前所有的社会跟家庭问题,都是德就能解决得了的。我们看这整个人生就像一棵大树一样,根本非常的稳固,而他的发展也是顺着人的成长。孝是侍奉父母,事亲;悌忠信是尊重长辈、尊重兄弟,敬长;枝干,礼义廉耻,他懂得侍奉领导、侍奉单位,事君;最后爱护大众。我们看到这整个都是循序渐进的,所以孝悌忠信就变成一个人修身齐家之本。从孝悌忠信提升上来,礼义廉耻是在各行各业当中付出服务,这是治国。在春秋时代,管仲先生他是治国的良才,他说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就像一个国家盖房子的四个柱子一样,「四维既彰,国乃复兴」,国家也好,团体也好,有礼义廉耻,这个团队一定兴旺。但是「四维不彰,国乃灭亡」,没有礼义廉耻,这个团体、这个社会就要崩溃了。就是治国,它都是建立在孝悌忠信的基础。

  至于仁爱和平,我们国家主席胡锦涛先生特别强调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事实上要让社会、家庭、世界和谐,首先人的思想一定是要跟和谐相应,所以有和谐家庭才有和谐社会,才有和谐的世界。而有这样的思想观念,现在只剩我们五千年老祖宗的中华文化承传下来,其它民族的文化都没有传承下来。所以七0年代汤恩比教授才说到,「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只有孔孟学说」,就是传统文化能够延续下去。其实中国人在现在这个世界扮演的角色很重要,因为我们的文化才能救这个世界。不然你看这将近一世纪,整个国与国的冲突战争太多了,怎么化解?得从我们复兴中华文化来做起。而且大家要想想,全世界的华人有十几亿人,十几亿的人做对了一件事,这个世界就有救了;相反的,十几亿人做错了,很可能这个世界就没救了。

  我们读书的时候常常说地球村、地球村,地球已经变什么?村落了。所以我们能真正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落实好,进而能仁爱和平面对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世界国家的人,那就能达到天下安定,天下平。所以整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不是理论,它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到的。我们看《弟子规》这本经典,它是我们五千年家教的集大成,虽然它只是一千零八十个字,但是它把我们五千年圣贤人教诲的这些纲领,都含摄在这本经里面。因为这次也有很多教育界的同仁,我们看他这些德行有了,他就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孝是根,悌,《弟子规》告诉我们「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所以悌的根也在孝。忠的根在哪里?「亲所好,力为具」,他能尽心尽力满父母好的愿望,这是他对父母的忠心,进而能去对其他的人尽这分忠心。而且《弟子规》说「己有能,勿自私」,自己有能力不要自私,要懂得去帮助别人,这都是对人的忠。

  再来信,「凡出言,信为先」,《弟子规》里面信讲得很多,但是也是从对父母守信,进而对他人守信。再来礼,对父母守礼,「长者先,幼者后」,甚至于劝谏父母也要守礼,现在对父母讲话都非常的傲慢,这不妥当的。《弟子规》告诉我们,「亲有过,谏使更」,父母有过失的时候,我们要恭敬的去劝父母,「怡吾色,柔吾声」,这对父母有礼。对父母的义,都有养育父母的这分自我的期许,这就是义。廉,廉洁因为「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自己德行不好就羞辱父母,而且他有羞耻心,因为他不敢以身侮辱父母。我们从这里就看,为什么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把孝道放在这么重要的位置?因为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所在。所以朱熹夫子有句诗词讲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跟大家讲到的就是八德,而五伦就是落实这八德。所以父慈子孝,君仁臣忠,夫义妇德,兄友弟恭,这里还有个朋友关系,朋友有信,有信义,这是整个五伦关系。其实人跟人和谐,这社会就和谐了,世界就和谐了。所以源头还在人跟人的关系,而人与人的关系不离开这五伦关系。

  我们很冷静的来思考,其实一个人处世待人的态度是从家庭养成,有句老话讲「三岁看八十,七岁看终身」,所以家庭教育是社会安定最重要的基石,根本。我们看到夫妇为什么摆在中间?因为有夫妇而后有父子,而后有兄弟,而后才是君臣朋友关系。夫妇做好榜样了,这父子关系就和善,就和谐了。进而因为孩子都有念父母的恩,都有感激父母的心,他到单位去,他就懂得感恩他的公司,感恩他的领导,所以忠臣出于孝子之门,这个关系就这么样推演开来。包含夫妇做好榜样,兄弟以父母为榜样,他也相处得融洽,他能跟兄弟相处得好,他才有可能跟同学、跟同事同仁相处得好。所以我们看到整个行为,它其实都是从三伦家庭延伸出去的。

\

  所以《易经》这本书,对于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易经》有六十四卦,其中有一卦就叫家人卦,家人卦里面提到家庭当中有严君焉,「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家庭里面重要的有威严的领导是谁?就是指父母,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则天下定矣」。因为家庭是整个社会国家的基础,那我们就可以感受得到这个夫妇关系,父子、兄弟关系对社会长远的影响。夫妇是重要的,夫妇的结合对家庭、对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使命。夫妇的结合,家道传承下去,社会好的下一代栋梁也从他们教育出来。所以以前结婚那是很隆重的事情,都要祭拜天地,而且新郎要出去的时候,都得是父亲代表祖宗敬新郎,而且新郎不用回礼,父亲是代表祖宗敬的。

  婚姻在我们《礼记.昏义》,《礼记》这本书里面提到「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结婚是承先启后,把祖宗圣贤好的德行,透过自己承传到下一代去,承先启后。而这个承先启后还是以我们「孝」字为核心,承先是时时想着上一代,父母、祖宗,启后是时时能想到下一代,孩子。上一代时时有使命想要教育好下一代,下一代时时想着,我的人生最重要的要先回报父母的恩德,时时想着要报恩,所以上一代跟下一代就很自然的不分离,就是这个孝字,合成一体。

  连结婚也都是孝道的落实。我们从这个礼仪当中,都可以理解到婚姻对社会、对家庭的重要性。新郎出去了,迎接新娘,是新娘的父母站在门口,亲自把女儿托付给他,所以不只要对得起祖宗,还要对得起另一半父母的信任跟托付,整个婚姻过程统统都是一种责任的承担。而女子上车、上轿了,上去有个仪式是先把扇子往花轿外扔出去,一把扇子扔出去,就是以后嫁为人妇,要负责一个家庭了,所以要把一些比较安逸的生活,大小姐的生活要先放下,所以那把扇子是代表把大小姐的脾气一起扔出去。大家有没有扔过扇子?没有,要补扔。你看女子出嫁的时候,《诗经》里面提到「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就是女子出嫁的时候,她的心情就好像看到那个桃树开得很茂盛,她就期许自己,我嫁过去一定要让这个家庭兴旺起来。很美好的愿望。有没有哪个女子她要出嫁的时候心里想,好!终于让我等到这一天,我非搞得他鸡犬不宁不可。没人这么嫁的吧?所以事实上人生面对很多境界,只要我们能时时不忘这一颗心,我们把孩子生下来,我们那颗不辞劳苦,一定要把他教育好的心,时时保持;我们时时想着,当时候另一半完全信任嫁给我们,把终身托付给我们,那颗难得的心,我们时时不能忘;我们对对方的那分责任,那分承诺,我们也不能忘。那很多情况来了,可能这个心提起来,这些小磨擦就过去了,不忘初心。

  到了夫家的时候,公公婆婆是站在客人的那个位置,新婚夫妇从主人的那个台阶走上来,一进门先喝交杯酒。那个交杯酒是用葫芦瓜劈成的,那个葫芦瓜的肉是苦的,盛甜酒来喝,所以我们老祖宗喝东西都不是白喝的。这杯交杯酒喝下去,代表提醒夫妻从此以后要怎么样?同甘共苦。而且那个葫芦瓜是同一个劈成的,它本来就是一体的,所以结婚的夫妻之间要不分彼此。来,大家喝下去,大家之前喝过没有?回去要补喝。喝的时候,心里要想同甘共苦不分彼此。家庭里面太多的冲突都是计较,不分彼此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你看连称呼都要不分彼此,咱爸、咱妈,不分彼此,你说你爸、你妈,那就完了,那个心里慢慢就很不舒服了。

  所以夫妻关系是一切关系的典范,这个时候要能同甘共苦不分彼此,而且时时大局为重,要能掌握情绪,因为情绪不掌握,没事都变有事,小事都变大事。这个大局一为重,我们看到父慈子孝,那个慈表现在哪里?父母的慈爱就表现在时时都把最好的榜样演给孩子看,这是真慈爱,因为那个德行,孩子一生都受用。但这一点不体会到,往往我们都把慈爱变留很多钱给孩子,事实上钱留得愈多,孩子没有感恩心,钱会变成祸患,现在告上法院的兄弟、父子大有人在。其实孩子受父母影响非常大,父母能够孝顺爷爷奶奶,这个孝就传承下去;父母能够勤俭持家,孩子终身奉行,因为父母是孩子人生很多里程碑。

  我们夫妻和乐了,往后孩子在经营夫妻关系,他时时都想到我的父母就是这么做的。有个好媳妇我们去访问她的时候,事实上她已经是人家的婆婆,她有三个孩子两个结婚了。而我们在跟她家里的人交流的过程当中,她的小儿子还没结婚就说到,我小时候一个最深的记忆,是吃饭的时候家里有十口人,结果那天只有九颗鸡蛋,母亲煮好了就把九颗鸡蛋都分下去了,只有一个人没有鸡蛋,谁没有?母亲没有。其实母亲对我们的爱,就在这些生活点点滴滴当中,不是轰轰烈烈的,但确是时时都存在,而且都很细腻,我们只要留心,母亲的爱无所不在。你看吃饭,谁最后吃?母亲。谁先吃饱?母亲。谁最晚睡觉?母亲。谁最早起床?所以真的母爱太伟大了。

  当她的先生看到自己的太太把蛋都夹给大家,这个先生看了很不忍心,马上就把自己的蛋夹给太太,说妳比较辛苦照顾家里,妳吃妳吃。这个太太看了马上夹回去说,你工作比较辛苦,你吃你吃。结果夫妻两个人就为了一颗鸡蛋夹了数十回合,最后掉地上去了。这个小儿子讲到这里的时候,眼泪流下来,我们可以感受得到他父母那分恩爱,深深印在他的心里,那还用教他如何夫妻相处吗?他一想到父亲是这么做的,那我还差得远,他马上就是要求自己。夫妻相处、做人做事,父母都是孩子的里程碑。

  有个七岁的孩子,他有天看电视,刚好演古装戏夫妇相处,看了一段时间,突然他就跟他旁边的妈妈讲:「妈妈,他们不是夫妻。」妈妈很惊讶,现在就是演夫妻!他们是夫妻。七岁的孩子说,不像。因为那个演的都是相敬如宾,所以孩子说不像。代表孩子觉得什么时候像夫妻?什么样子像夫妻?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为什么大吵要三六九?因为发完一次脾气要调养两天才能恢复,这是暴怒伤肝。所以教育事实上是时时刻刻都在影响。七岁孩子他就觉得大吵三六九才是夫妻,那他以后会幸福吗?后来又有一天,刚好他母亲讲电话,讲完一挂下来,孩子在旁边马上说,爸爸打来的。听语气就知道爸爸打来的,代表跟客户、跟朋友讲话的时候轻声细语,今天跟你聊天真愉快,改天一起喝咖啡,拜拜!这是跟客户、朋友讲的。可能那通电话是跟先生讲的,烦死了,你有完没完,我不跟你讲了。挂掉了。孩子光听到语气就知道是爸爸打来的。所以慈爱就在时时给孩子做榜样!结果妈妈一警觉,当天她先生又打电话来,她一看行动电话,先生的电话,得要先培养一下情绪,深呼吸两次,接起来:「喂,请问您找哪一位?」她先生说,对不起我打错了。过了二、三十秒她先生又打来了,当接起电话,她先生确定是她的时候,在电话那一头说了一句话,真的是妳吗?大家听话要听到对方的心声里面去,先生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真的是妳吗?他的意思是说,太太,我的太平日子真的到了吗?所以我们刚刚讲不忘初心。结婚绝对不是来互相伤害的,是来互相成就幸福美满的人生。事实上这些心境,不忘初心,不分彼此,大局为重,能掌握情绪,能常怀感恩的心,这些心境虽然是在夫妻相处当中,但是这些心境都可以用在其它的父子、兄弟、君臣、朋友关系,因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我们在家庭,我们是家长,我们在团体,我们是领导,一个家族、一个团体能绵延多久不衰,完全看父母、领导者的德行,对于整个家族、团体产生德风的影响,有百世的德行,就能够百世不衰。我们也期许自己对于家庭、对于团体都能做出最好的示范。也祝福所有人的家庭都能幸福美满,家道长久不衰,祝福大家的企业都能长久的兴旺下去。好,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