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先悟道后成佛,他目不识丁,却创作了比肩释迦佛祖佛说的佛经

发布时间:2024-03-23 02:03:18作者:心经全文网
先悟道后成佛,他目不识丁,却创作了比肩释迦佛祖佛说的佛经

在佛教发展史上,涌现了很多的高僧大德,六祖慧能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其对中国佛教以及禅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坚实的意义。惠能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法门。著名大诗人王维在《能禅师碑铭》谓其:“实助皇王之化”,事实上,慧能也引起了皇室的重视,屡次被皇室迎请进宫,并为其建寺造塔。但很多人都知道,慧能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和尚,那么不识字的他怎么对佛理那么通晓呢?这一切都要从慧能成佛的经历说起。

一、先悟道后求佛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惠能也一样,他三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青年时靠柴为生。砍柴路上,他经常路过金台寺,听到寺内和尚诵佛经,闻经开悟,感悟佛道。一开始他连和尚诵的是什么经都不知,后来才得知经书为 《金刚经》,而金刚经是从湖北五祖弘忍处传至新兴金台寺的。于是,慧能就产生出家入佛门礼见五祖求佛的念头。在慧能24岁那年,他拜别母亲,离开故土北上礼见五祖。

慧能之所以入佛门,异于常人,是一个先悟道后求佛的过程,慧能也是一位先悟道后求佛的圣僧。他既不是看破红尘,也不是生活所迫,其动机就是一种探求《金刚经》真谛的渴望。所以,从这点看,慧能出家的起点就高于常人。出家前就悟道,出家就要见当时佛教界最富盛名的佛界泰斗五祖弘忍,也当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探索真理的路上无所畏惧。

二、先成祖后成佛   

惠能为了得见五祖弘忍,不畏艰险终于来到了湖北五祖寺。当五祖闻悉惠能是岭南人,并且没什么文化后,就不想收留慧能,但是慧能一句话“人有南北之分,佛性无南北”,一语惊人,让弘忍另眼相看,这一句话展露了慧能特有的善根,超常的悟性,过人的智慧。于是,慧能被留下当杂工、春米。在当杂工的这段时间,慧能苦行杂务,勤劳精进。并以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示法诗,彻底征服了五祖。

五祖把第六代祖师圣位托嘱于他,并要他即时南归,等待时机出山弘法。那时候的慧能仅仅24岁,却在既未削发又未受戒的情况下的做了佛门第六代宗师。再之后,就是慧能逃避追杀的16年生涯,在他40岁的时候,终于在唐仪风元年正月初八重出羊城,在印宗法师的主持下在光孝寺菩提树下剃度受戒。此时的慧能才真正名正言顺地成为佛门宗师,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先成祖后成佛,中外佛坛沙门仅此一例。

正所谓“下下人有上上智 ”,六祖虽然目不识丁,不识文字,也不会读经,但他以超人智慧,不仅会讲经说法,还会解释诸经妙义,这不得不说是佛门的一个奇迹。六祖一生讲经说法被门下的法海记录整理成为《六祖坛经》,成为后人学习、研究六祖佛道精神思想的重要依据。

三、《六祖坛经》的佛教地位

《六祖坛经》是禅宗理论体系的重要学说,佛教源自印度,佛经也为传译之作,在《六祖坛经》问世前,没有中国本土自己的佛经。《六祖坛经》是一部唯一的,能与释迦佛祖“佛说” 相提并论的中国佛经。因为是本土化的佛经,《六祖坛经》不仅体现佛理真义,还溶汇了中国特有的 儒、道两家传统文化精髓内涵,并涵盖中国哲学和民族思想文化的精华。因此,六祖坛经在中国更接地气,更容易被理解和传播。

但是,这样一个洋洋大观,涵盖儒释道思想和哲学文化思想的佛经竟然出自一位“胸无点墨”的‘人之口,这实在让人匪夷所思。目不识丁的慧能如何通晓佛理的呢?

四、六祖慧能目不识丁,为什么对佛理却那么通晓?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把其归因为禅宗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宗派,而慧能又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只有像惠能这样天赋异禀的传奇人物,才能堪当禅宗的一代祖师。

六祖慧能所倡导的顿悟成佛说,主张人人皆有佛性,一切皆空,简化了繁琐的佛教内容,使得印度佛教中国化,使得人人可以学佛,人人可以觉悟成佛,自然也就没有了识字和不识字这样的差异。

小结:

凡为总是者,必具有开创精神,如果墨守成规、不思变通,很难开宗立派。六祖慧能之所以能成为禅宗的一代宗师,源于其创新精神,他不仅把印度传入的佛教中国化,而且使其平民化、大众化,他教化世人“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若欲修禅不由在寺,在家亦得,迷人口说,智者心行”,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六祖慧能,实乃中国佛教之幸!

/完/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